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人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中云:“砚有三灾:字法不奇,砚一灾;文词不瞻,砚二灾;窗几狼藉,砚三灾。”若藏古砚者,此砚之三灾不可不知耳。
民国年间,北京琉璃厂某古董商得一“晦木”款古端砚,不之识,以为宋砚,求售千金。叶恭绰先生告之乃明末清初人砚,坚不信。因与之约定:“若售不出,当先归余。”后为日本某外交官以三百金携去。考晚明黄宗炎,字晦木,号白云庄主人,人称鹧鸪先生,黄宗羲之弟。喜收藏,崇祯某年游金陵,一日买汉、唐古铜印数百,市肆为之一空。
安徽省博物馆藏一白菜形古端砚,色淡紫,石细润,砚堂随形,砚首水池边以淡黄色石眼,巧刻一蜘蛛,伏于菜叶边。砚背浅刻白菜形纹,有行书铭文两行共三十四字,落款曰“晚菘”。曾著录于《中国古代文房用具》一书中,而该馆某研究员撰文介绍此砚时,不知“晚菘”为何意,引《埤雅》、《南北史》等书释之:言砚底“晚菘”二字为大白菜。真令博雅君子绝倒。清雍正年间杭州人周二学,字幼闻,号药坡,又号晚菘,诸生。与厉鹗、丁敬、金农、杭世骏等人交游,富收藏,精鉴赏,著有《一角编》、《延素赏心录》等书。
建国初期,齐白石欲尽乡谊之情,将其珍藏一端砚赠于毛泽东。砚呈不规则长方形,四角浅刻云纹,砚右侧有白石老人刻铭曰:“片真老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五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此砚现藏韶山毛氏故居。
张謇藏邓石如旧砚,为好友汤尊三所赠。初不甚宝之,弃之败簏,与诸砚杂伍。一日偶见此砚旁有眼,黄且润,周有紫晕,异之,抚视又见旁镌有“石如”二字,急取清水濯浸之,观其笔势生动,与邓氏草书无少异,遂珍而宝之,定为诸砚之冠。
诗人叶玉森藏一西汉断砖砚,上有“五凤”二篆字,五凤为汉宣帝年号,视为珍秘,曾作诗纪之。时李瑞清亦藏一“黄龙”二篆字砖砚,黄龙亦是汉宣帝年号,李请诗人周梦坡为媒,拟作诗聘凤为龙匹。叶不允,谓:“凤乃鸟中之雄,不如以龙女嫁凤。”李亦不肯割爱,此事遂罢,却成一段艺林佳话。
篆刻家费砚,上海松江人,吴昌硕弟子,兼工书画。初名某,后获秦阿房宫十二字瓦砚,圆形,大似碗,有篆文十二字,四周镌名人题字累累。视为瑰宝,遂易名曰砚,字见石,号龙丁,别号佛耶居士。或曰佛耶居士何意?费答曰:“佛,佛教也;耶,耶稣基督也;居土,在家之和尚也。”闻者皆笑。
启功先生喜收藏古旧之砚,其师陈垣先生赠一紫端砚,有紫檀盒装。砚底陈丈铭曰:“简靖堂。元白用功之砚。”因启功藏一古印,印文曰“简靖堂”,故以为斋号。后又得一古砚,侧有前人铭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瓢之水取其净。”故又更其斋号曰:“坚净居”。
收藏家朱孔阳与成仿吾为浙江之江大学同学,后两人又同赴日本留学,故交谊甚笃。成尝购得一古砚,侧有名款曰“田水月”三字,不解其意。请朱鉴定,并云:“若能解此三字意,愿将此砚相赠。”朱细鉴良久,遂用手蘸清水在桌上写一“渭”字,成益不解。朱莞尔曰:“合田水月三字非渭字平?明人徐渭有别署日田水月也。”成恍然大悟,服膺其博雅多识,遂将此砚拱手相赠。
安徽歙县龙尾山中有一古庙,庙前有坑出佳砚石,其色淡青,表里莹洁,都无纹理,名曰庙前青。今庙已不存,石亦不复有也。而今坊肆间凡呈淡青色歙砚者,任意穿凿,皆日庙前青,售价不菲,欺人射利而已。
李瑞清藏一汉砖砚,上有“黄龙”二篆字,乃清人阮元旧物。内刻有“阮芸台校十三经之砚”、“阮芸台砖之二”等题字,墨池前有清人翁方纲单刀刻铭文,泥质甚细,发墨极佳,略带黄红色。李氏视为镇斋之砚,不轻易示人,尝倩人刻书画闲章曰“黄龙砚斋”。
画家唐云先生藏一旧澄泥砚,背自刻润格曰:“花鸟廿元,山水卅元,墨竹十元。上例均每方尺计,重色加倍,点品两倍。一九六二年七月订。”红木砚盒上又铭曰:“砚田小,可以稼,鼓足劲,谷天下。”镌刻者为篆刻家、刻竹家徐孝穆。此砚后馈弟子叶维忠收藏。
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曾藏有清女词人顾太清天游阁太平砚,明女诗人叶小鸾来凤楼砚,称为荒斋二美,并名其书斋曰“清心斋”。后此二砚皆归叶恭绰先生收藏。
金冬心仆人朱龙,善于制砚,所制极为古雅。但喜饮酒,无酒则不肯下手,非畅饮则制砚不工,故金冬心常购佳酿供其畅饮。一砚制成,金冬心以隶书铭其背,鬻于市,人争购之,可得善价。
铁良,字宝臣,清末满洲镶白旗人。少孤贫,工书勤学。一日,家中断炊,以家藏古砚求售于市,无顾者。后弃举业,以笔帖式入工部,又考取神机营书手,月薪仅一金。后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辛亥以后,居津沽,以诗书自遣。回忆幼年贫困,自书一联曰:“唯期后辈知书益,莫忘当年卖砚难。”
林散之先生尝云:“砚以有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次之,文藻缘饰失砚之用也。”
传世文房用品之中,以古砚伪赝最多。粗通文字与略能刻字者皆可任意穿凿,且赝制成本极低。又古代名人凡藏砚有砚谱传世者则赝摹更多,故名愈大而伪愈多。收藏古砚者不可不详察,切勿轻信所谓名款。
俞樾尝得宋砖,上有“福寿”二字,笔势古朴,遂制为砚。有好事者见而喜之,用高丽纸朱墨拓之,以粘为扇,一面用素绢,制十余柄以赠人,形甚新妙,名曰福寿扇。俞氏见之,即题七律二首于绢面上,得者珍之。实宋砖上有“福寿”二字者,皆为墓砖也。识者皆窃笑不已。
民国年间,北京琉璃厂某古董商得一“晦木”款古端砚,不之识,以为宋砚,求售千金。叶恭绰先生告之乃明末清初人砚,坚不信。因与之约定:“若售不出,当先归余。”后为日本某外交官以三百金携去。考晚明黄宗炎,字晦木,号白云庄主人,人称鹧鸪先生,黄宗羲之弟。喜收藏,崇祯某年游金陵,一日买汉、唐古铜印数百,市肆为之一空。
安徽省博物馆藏一白菜形古端砚,色淡紫,石细润,砚堂随形,砚首水池边以淡黄色石眼,巧刻一蜘蛛,伏于菜叶边。砚背浅刻白菜形纹,有行书铭文两行共三十四字,落款曰“晚菘”。曾著录于《中国古代文房用具》一书中,而该馆某研究员撰文介绍此砚时,不知“晚菘”为何意,引《埤雅》、《南北史》等书释之:言砚底“晚菘”二字为大白菜。真令博雅君子绝倒。清雍正年间杭州人周二学,字幼闻,号药坡,又号晚菘,诸生。与厉鹗、丁敬、金农、杭世骏等人交游,富收藏,精鉴赏,著有《一角编》、《延素赏心录》等书。
建国初期,齐白石欲尽乡谊之情,将其珍藏一端砚赠于毛泽东。砚呈不规则长方形,四角浅刻云纹,砚右侧有白石老人刻铭曰:“片真老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五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此砚现藏韶山毛氏故居。
张謇藏邓石如旧砚,为好友汤尊三所赠。初不甚宝之,弃之败簏,与诸砚杂伍。一日偶见此砚旁有眼,黄且润,周有紫晕,异之,抚视又见旁镌有“石如”二字,急取清水濯浸之,观其笔势生动,与邓氏草书无少异,遂珍而宝之,定为诸砚之冠。
诗人叶玉森藏一西汉断砖砚,上有“五凤”二篆字,五凤为汉宣帝年号,视为珍秘,曾作诗纪之。时李瑞清亦藏一“黄龙”二篆字砖砚,黄龙亦是汉宣帝年号,李请诗人周梦坡为媒,拟作诗聘凤为龙匹。叶不允,谓:“凤乃鸟中之雄,不如以龙女嫁凤。”李亦不肯割爱,此事遂罢,却成一段艺林佳话。
篆刻家费砚,上海松江人,吴昌硕弟子,兼工书画。初名某,后获秦阿房宫十二字瓦砚,圆形,大似碗,有篆文十二字,四周镌名人题字累累。视为瑰宝,遂易名曰砚,字见石,号龙丁,别号佛耶居士。或曰佛耶居士何意?费答曰:“佛,佛教也;耶,耶稣基督也;居土,在家之和尚也。”闻者皆笑。
启功先生喜收藏古旧之砚,其师陈垣先生赠一紫端砚,有紫檀盒装。砚底陈丈铭曰:“简靖堂。元白用功之砚。”因启功藏一古印,印文曰“简靖堂”,故以为斋号。后又得一古砚,侧有前人铭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瓢之水取其净。”故又更其斋号曰:“坚净居”。
收藏家朱孔阳与成仿吾为浙江之江大学同学,后两人又同赴日本留学,故交谊甚笃。成尝购得一古砚,侧有名款曰“田水月”三字,不解其意。请朱鉴定,并云:“若能解此三字意,愿将此砚相赠。”朱细鉴良久,遂用手蘸清水在桌上写一“渭”字,成益不解。朱莞尔曰:“合田水月三字非渭字平?明人徐渭有别署日田水月也。”成恍然大悟,服膺其博雅多识,遂将此砚拱手相赠。
安徽歙县龙尾山中有一古庙,庙前有坑出佳砚石,其色淡青,表里莹洁,都无纹理,名曰庙前青。今庙已不存,石亦不复有也。而今坊肆间凡呈淡青色歙砚者,任意穿凿,皆日庙前青,售价不菲,欺人射利而已。
李瑞清藏一汉砖砚,上有“黄龙”二篆字,乃清人阮元旧物。内刻有“阮芸台校十三经之砚”、“阮芸台砖之二”等题字,墨池前有清人翁方纲单刀刻铭文,泥质甚细,发墨极佳,略带黄红色。李氏视为镇斋之砚,不轻易示人,尝倩人刻书画闲章曰“黄龙砚斋”。
画家唐云先生藏一旧澄泥砚,背自刻润格曰:“花鸟廿元,山水卅元,墨竹十元。上例均每方尺计,重色加倍,点品两倍。一九六二年七月订。”红木砚盒上又铭曰:“砚田小,可以稼,鼓足劲,谷天下。”镌刻者为篆刻家、刻竹家徐孝穆。此砚后馈弟子叶维忠收藏。
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曾藏有清女词人顾太清天游阁太平砚,明女诗人叶小鸾来凤楼砚,称为荒斋二美,并名其书斋曰“清心斋”。后此二砚皆归叶恭绰先生收藏。
金冬心仆人朱龙,善于制砚,所制极为古雅。但喜饮酒,无酒则不肯下手,非畅饮则制砚不工,故金冬心常购佳酿供其畅饮。一砚制成,金冬心以隶书铭其背,鬻于市,人争购之,可得善价。
铁良,字宝臣,清末满洲镶白旗人。少孤贫,工书勤学。一日,家中断炊,以家藏古砚求售于市,无顾者。后弃举业,以笔帖式入工部,又考取神机营书手,月薪仅一金。后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辛亥以后,居津沽,以诗书自遣。回忆幼年贫困,自书一联曰:“唯期后辈知书益,莫忘当年卖砚难。”
林散之先生尝云:“砚以有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次之,文藻缘饰失砚之用也。”
传世文房用品之中,以古砚伪赝最多。粗通文字与略能刻字者皆可任意穿凿,且赝制成本极低。又古代名人凡藏砚有砚谱传世者则赝摹更多,故名愈大而伪愈多。收藏古砚者不可不详察,切勿轻信所谓名款。
俞樾尝得宋砖,上有“福寿”二字,笔势古朴,遂制为砚。有好事者见而喜之,用高丽纸朱墨拓之,以粘为扇,一面用素绢,制十余柄以赠人,形甚新妙,名曰福寿扇。俞氏见之,即题七律二首于绢面上,得者珍之。实宋砖上有“福寿”二字者,皆为墓砖也。识者皆窃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