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力资源开发不足。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开发劳动力资源。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站在新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高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创新思路。
一、关于转变观念
(一)劳动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看西部,不能眼睛只盯着煤炭、石油、天然气、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源,见物不见人。世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西部大开发,要以人为本,开发物质资源,首先要开发劳动力资源。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劳动者,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
(二)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观念
应改变劳动者一次培训、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老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生产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劳动者应当而且可能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学习贯穿于劳动年龄的全过程,以增强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
(三)劳动力资源开发两个效益的观念
尽快改变那种认为对物质生产的投入是为了创造财富,而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是消费的片面观点。劳动力资源开发最终要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增长。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正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第一要素。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与对物的投入都是创造财富的前提,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收的回报。
(四)劳动力资源开发跨越发展的观念
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一个世纪前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的总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增长超过了建国以来任何一个时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这个过程中,东部发展明显快于西部。东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素质的差距拉大。要缩小这个差距,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应借鉴东部地区和国外成功的经验,采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避免重犯低效率重复开发的错误。
(五)劳动力资源开发市场导向的观念
劳动力资源靠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配置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对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在加强。相应地,在劳动力资源开发方面,计划导向也必然转变为市场导向。西部地区市场发育程度落后于东部,人们的市场观念也不够开放,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开发西部劳动力资源,要彻底转变观念,以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导向,职业技术培训要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就业要以市场需求变化为转移,为多样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匹配多种类、多等级的劳动力资源。
(六)劳动力资源开发社会参与的观念
要转变“就业靠政府,培训靠官办”的老观念。对劳动力资源开发这样一件社会性极强、与公众切身利益关注度极高的事业,一定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都来参与。允许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在政府的指导下,大力吸引民间投资办职教和培训以及职业中介服务,必将对西部劳动力资源开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七)劳动力资源开发科技领先的观念
科学技术并非与劳动力资源开发无缘。劳动力资源开发绝不仅仅是一堆事务性工作的集合,而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复杂工作,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性措施之一。要做好这件工作,必须树立起科技领先的观念,依靠科技创新,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改造传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方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八)劳动力资源开发依法实施的观念
劳动力资源开发也绝不是一件可以随心所欲、无序盲动的事情。依法规范实施,是现代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题中应有之义。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劳动力资源开发应当遵循的法律依据。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要依法进行,规范运作。对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应及时总结推广,并适时地用法律法规形式予以确认,形成制度,把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九)劳动力资源开发区位优势的观念
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没有优势。西部地区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密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而且绝大部分陆路边境线在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国际市场扩容,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也将增大,就业压力将得到缓解;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潜力很大,如旅游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矿业、纺织业、林果业、草业、沙产业、畜牧业、民族医药业等的发展以及风能、太阳能和地热、水力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为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西部地区高技术人才相对集中,形成了以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为代表的西部人才高地和知识技术创新中心,可为西部劳动力资源开发提供师资、教材、技术设施之便;交通、通讯、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为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采用远程培训和网上求职等新技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得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十)劳动力资源开发国际合作的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劳动领域的国际合作渠道大大拓宽了,内容涉及培训、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劳动法制建设等多个方面。世界各国所创造的多样性经验,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借鉴。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虽不及东部沿海地区,但也已经打开了国际合作的大门。西部劳动力资源开发,同样可以走国际合作之路。
二、关于创新思路
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应贯彻如下指导方针,即:充分开发,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全面保护。首先是充分开发,重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针对目前西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落后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西部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基本思路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体制创新
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指导、社会联办、标准规范、全面开放的新体制。
1、在管理上,由政府直接管理向社会市场体制转变
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新形势要求,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制改革。改变政府直接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办学的纷繁事务中解脱出来,主要靠制定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等,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事业发展。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范下,根据社会需求,全面放开培训市场,主要靠市场来合理配置培训资源,调整培训方向、规模和内容,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的职责。
2、在办学上,由政府举办为主向社会共同举办转变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事业,允许有条件和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兴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机构。政府出面举办的综合性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机构,除保留部分必要的重点技工学校和示范性基地外,其余的应积极进行调整和改造,使其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事业法人。
3、经费上,由预算拨款为主向社会多方筹资转变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在经费支撑上,一方面要加大财政预算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更多吸引社会投资,多方面筹措资金。要明确界定产权,民间投资形成的资产和收益,应归投资者所有。借鉴现代企业融资方式,鼓励创办股份制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
(二)制度创新
开发西部劳动力资源,重在制度创新。与新体制相配套,建立以下几项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建立健全弹性学习制度
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学制上就应当是灵活的和有弹性的。要求学习和参加培训的人应能根据求职和转业的需要,随时入学。因此,职教和培训的入学时间可以由传统的秋季改为每季甚至每月滚动招生。为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要求,对某种专业技能可以一次学完,也可以分段学完;对学习者来说,可以一次学一项技能,分阶段学习多项技能。这有利于同阶段性就业制度和弹性就业形式相匹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建立健全技能考评制度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对职业技能测评,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来鉴定。健全考评制度是为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打基础。经过考评,为劳动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资格证明。
3、建立健全职业准入制度
对某些特殊职业和工种实行准入制度,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也已开始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劳动保障部已经发布了实行准入制度的职业名录。西部地区应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措施,保证在大开发建设中对各相关行业所需技能劳动力的培养和供给,把好特殊职业、工种准入关。
(三)组织创新
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要靠组织创新来保障。针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的实际状况,采用更为灵活的组织形式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1、多专业集成定点组织形式(基地)
在积累多年办技工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对重点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设施改造,建设一批专业较为齐全、设施较为完备、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培训规模大的高级技工学校,成为培养高级发展型技能人才的基地。目前,这类重点校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应加大对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在西部中心城市和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高水平的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
2、分专业联合开放组织形式(集团)
对大量专业性质较强、办学地点分散的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可采用联合组织专业培训集团的形式,实现专业培训能力余缺互补,充分发挥培训资源的组合优势。
3、远程跨区域分级组织形式(网络)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远程培训网络,是远距离、大规模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教育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劳动保障部正在开发建设的远程培训网系统工程,将为西部地区开展跨区域培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这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培训网建设项目,可吸收西部地区有条件的城乡培训机构参加,建立远程跨区域培训组织,采用分级管理办法,形成网络,请最好的教师,用最好的教材,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尽可能多的人获得实用职业技能培训。
(四)机制创新
要使新的组织形式在新体制和新制度下有效地运转起来,还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主要是确立市场导向机制。“市场需求引导培训,培训满足市场需求”,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基本要求,是劳动力资源开发必然走势。西部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要建立健全市场导向新机制。把劳动力市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培训方向、设置培训专业、确定培训规模、安排培训周期,使培训结果最大限度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达到培训促进就业的目的。
劳动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西部地区充分挖掘本地区潜力的基础上,国家应继续增加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东部地区要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在资金、技术和智力资源等方面,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提供积极有效的援助。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就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
一、关于转变观念
(一)劳动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看西部,不能眼睛只盯着煤炭、石油、天然气、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源,见物不见人。世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西部大开发,要以人为本,开发物质资源,首先要开发劳动力资源。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劳动者,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
(二)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观念
应改变劳动者一次培训、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老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生产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展、更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劳动者应当而且可能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学习贯穿于劳动年龄的全过程,以增强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
(三)劳动力资源开发两个效益的观念
尽快改变那种认为对物质生产的投入是为了创造财富,而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是消费的片面观点。劳动力资源开发最终要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增长。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正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第一要素。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与对物的投入都是创造财富的前提,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收的回报。
(四)劳动力资源开发跨越发展的观念
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一个世纪前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的总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增长超过了建国以来任何一个时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这个过程中,东部发展明显快于西部。东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素质的差距拉大。要缩小这个差距,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应借鉴东部地区和国外成功的经验,采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避免重犯低效率重复开发的错误。
(五)劳动力资源开发市场导向的观念
劳动力资源靠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配置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对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在加强。相应地,在劳动力资源开发方面,计划导向也必然转变为市场导向。西部地区市场发育程度落后于东部,人们的市场观念也不够开放,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开发西部劳动力资源,要彻底转变观念,以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导向,职业技术培训要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就业要以市场需求变化为转移,为多样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匹配多种类、多等级的劳动力资源。
(六)劳动力资源开发社会参与的观念
要转变“就业靠政府,培训靠官办”的老观念。对劳动力资源开发这样一件社会性极强、与公众切身利益关注度极高的事业,一定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都来参与。允许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在政府的指导下,大力吸引民间投资办职教和培训以及职业中介服务,必将对西部劳动力资源开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七)劳动力资源开发科技领先的观念
科学技术并非与劳动力资源开发无缘。劳动力资源开发绝不仅仅是一堆事务性工作的集合,而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复杂工作,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性措施之一。要做好这件工作,必须树立起科技领先的观念,依靠科技创新,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改造传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方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八)劳动力资源开发依法实施的观念
劳动力资源开发也绝不是一件可以随心所欲、无序盲动的事情。依法规范实施,是现代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题中应有之义。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劳动力资源开发应当遵循的法律依据。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要依法进行,规范运作。对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应及时总结推广,并适时地用法律法规形式予以确认,形成制度,把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九)劳动力资源开发区位优势的观念
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没有优势。西部地区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密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而且绝大部分陆路边境线在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国际市场扩容,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也将增大,就业压力将得到缓解;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潜力很大,如旅游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矿业、纺织业、林果业、草业、沙产业、畜牧业、民族医药业等的发展以及风能、太阳能和地热、水力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为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西部地区高技术人才相对集中,形成了以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为代表的西部人才高地和知识技术创新中心,可为西部劳动力资源开发提供师资、教材、技术设施之便;交通、通讯、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为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采用远程培训和网上求职等新技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得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十)劳动力资源开发国际合作的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劳动领域的国际合作渠道大大拓宽了,内容涉及培训、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劳动法制建设等多个方面。世界各国所创造的多样性经验,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借鉴。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虽不及东部沿海地区,但也已经打开了国际合作的大门。西部劳动力资源开发,同样可以走国际合作之路。
二、关于创新思路
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应贯彻如下指导方针,即:充分开发,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全面保护。首先是充分开发,重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针对目前西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落后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西部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基本思路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体制创新
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指导、社会联办、标准规范、全面开放的新体制。
1、在管理上,由政府直接管理向社会市场体制转变
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新形势要求,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制改革。改变政府直接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办学的纷繁事务中解脱出来,主要靠制定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等,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事业发展。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范下,根据社会需求,全面放开培训市场,主要靠市场来合理配置培训资源,调整培训方向、规模和内容,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的职责。
2、在办学上,由政府举办为主向社会共同举办转变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事业,允许有条件和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兴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机构。政府出面举办的综合性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机构,除保留部分必要的重点技工学校和示范性基地外,其余的应积极进行调整和改造,使其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事业法人。
3、经费上,由预算拨款为主向社会多方筹资转变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在经费支撑上,一方面要加大财政预算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更多吸引社会投资,多方面筹措资金。要明确界定产权,民间投资形成的资产和收益,应归投资者所有。借鉴现代企业融资方式,鼓励创办股份制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
(二)制度创新
开发西部劳动力资源,重在制度创新。与新体制相配套,建立以下几项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建立健全弹性学习制度
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学制上就应当是灵活的和有弹性的。要求学习和参加培训的人应能根据求职和转业的需要,随时入学。因此,职教和培训的入学时间可以由传统的秋季改为每季甚至每月滚动招生。为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要求,对某种专业技能可以一次学完,也可以分段学完;对学习者来说,可以一次学一项技能,分阶段学习多项技能。这有利于同阶段性就业制度和弹性就业形式相匹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建立健全技能考评制度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对职业技能测评,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来鉴定。健全考评制度是为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打基础。经过考评,为劳动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资格证明。
3、建立健全职业准入制度
对某些特殊职业和工种实行准入制度,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也已开始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劳动保障部已经发布了实行准入制度的职业名录。西部地区应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措施,保证在大开发建设中对各相关行业所需技能劳动力的培养和供给,把好特殊职业、工种准入关。
(三)组织创新
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要靠组织创新来保障。针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的实际状况,采用更为灵活的组织形式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1、多专业集成定点组织形式(基地)
在积累多年办技工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对重点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设施改造,建设一批专业较为齐全、设施较为完备、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培训规模大的高级技工学校,成为培养高级发展型技能人才的基地。目前,这类重点校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应加大对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在西部中心城市和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高水平的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
2、分专业联合开放组织形式(集团)
对大量专业性质较强、办学地点分散的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可采用联合组织专业培训集团的形式,实现专业培训能力余缺互补,充分发挥培训资源的组合优势。
3、远程跨区域分级组织形式(网络)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远程培训网络,是远距离、大规模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教育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劳动保障部正在开发建设的远程培训网系统工程,将为西部地区开展跨区域培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这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培训网建设项目,可吸收西部地区有条件的城乡培训机构参加,建立远程跨区域培训组织,采用分级管理办法,形成网络,请最好的教师,用最好的教材,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尽可能多的人获得实用职业技能培训。
(四)机制创新
要使新的组织形式在新体制和新制度下有效地运转起来,还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主要是确立市场导向机制。“市场需求引导培训,培训满足市场需求”,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基本要求,是劳动力资源开发必然走势。西部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要建立健全市场导向新机制。把劳动力市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培训方向、设置培训专业、确定培训规模、安排培训周期,使培训结果最大限度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达到培训促进就业的目的。
劳动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西部地区充分挖掘本地区潜力的基础上,国家应继续增加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东部地区要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在资金、技术和智力资源等方面,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提供积极有效的援助。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就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