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给我们英语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精备课。
一、转变观念,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心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
上,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学习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具体规定学生上课时的可操作的学习行为。
二、了解学生实际,明确真实的学习起点
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但教师事先已经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假装不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现状的正确分析,所设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其实,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我们应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从学生出发去备课,为了充分的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问一下自己: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三、挖掘教材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发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1.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初中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外语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当教材在进入教学过程前,它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根据教学需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活动挂图或动态课件。
四、分析学习内容,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标準》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善外语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方式。我们使用的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为学生创设了许多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的空间。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一般来讲,年级越高,课堂教学也应该越开放。“先学后讲再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备课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外语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他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
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对于一些稍难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五、承认学习差异,构建弹性的学习方案
1.将教学环节设计成可以移动的“板块”。复习、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延伸、课堂小节,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各个环节的有无要视学生的情况进行取舍;教学环节次序变化要根据课堂上的学生行为而定。
2.将中心环节设计成可供选择的方案。自主探究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在自主探究的环节,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成可供选择的方案,让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进程学习,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不同的人在外语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究竟该怎样备一节课,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索。
六、教师在精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精备课的前提条件。精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备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准备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练习材料。
2.整体意见。精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精备课时要纵观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精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精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是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师参加精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总之,精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加强精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位教师认真去思考。
(河北省大名县第二中学)
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精备课。
一、转变观念,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心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
上,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学习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具体规定学生上课时的可操作的学习行为。
二、了解学生实际,明确真实的学习起点
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但教师事先已经辛辛苦苦地备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假装不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现状的正确分析,所设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其实,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我们应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从学生出发去备课,为了充分的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问一下自己: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三、挖掘教材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发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1.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初中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外语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当教材在进入教学过程前,它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根据教学需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活动挂图或动态课件。
四、分析学习内容,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标準》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善外语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方式。我们使用的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为学生创设了许多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的空间。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一般来讲,年级越高,课堂教学也应该越开放。“先学后讲再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备课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外语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他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
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对于一些稍难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五、承认学习差异,构建弹性的学习方案
1.将教学环节设计成可以移动的“板块”。复习、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延伸、课堂小节,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各个环节的有无要视学生的情况进行取舍;教学环节次序变化要根据课堂上的学生行为而定。
2.将中心环节设计成可供选择的方案。自主探究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在自主探究的环节,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成可供选择的方案,让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进程学习,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不同的人在外语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究竟该怎样备一节课,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索。
六、教师在精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精备课的前提条件。精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备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准备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练习材料。
2.整体意见。精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精备课时要纵观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精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精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是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师参加精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总之,精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加强精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位教师认真去思考。
(河北省大名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