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其具有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优势,使得互联网金融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有着极为突出的优势,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盈利空间及资产质量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流动性既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也是衡量营利性标尺,其不仅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经济状况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明显,持续多年的信贷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持续性流动性过剩问题,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可调配资金,使得管理者和公众放松了对其流动性的监管,但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并不能单纯地通过其指标的宽松来下判断。
业务形态极为丰富的互联网金融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影响,正在对传统金融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加剧了存款资源的稀缺性,将商业银行从国家信用支撑的安全港湾推向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化浪潮。同时这些产品也在支付结算业务,居民理财业务等领域不断壮大,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其盈利增速下滑、利润空间缩窄,打破了商业银行稳定的经营局面。显而易见,商业银行保持其利润稳定增长和经验扩张的环境已经消失,并且其未来的流动性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也显得愈发重要。
一、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近几年,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高于8%的最低标准,并且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四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有1%-2%的差距。四大国有银行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更需要充足的资本来保证风险的可控性,稳定风险水平。通过数据观察可以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要较低,这是股份制银行的发展要较晚,股东持续出资能力不理想,难以满足银行大额的资本补充需求,从而导致银行内部资金累积不足,因此该类银行应优化资本结构,培育更多价值型投资者,以保证稳健的经营模式。
同时,互联网融资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中的优势下降,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端的资金收益。而为了维持稳定的利润水平,商业银行会将对一些资信水平较低的客户发放贷款,增大了违约风险,因此不良贷款率也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指标。
不良贷款率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一般要求银行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4%内。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拆借月度交易量一直较大,并且在近几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趋势,通过同业拆借这一指标可以判断出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从而也反映出当前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较为突出的流动性问题,不良贷款率已经影响到商业银行稳定与充足的流动性。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一)通过削弱银行存款稳定性降低流动性水平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其吸收了商业银行大量的客户存款,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吸储压力。同时也将一部分稳定的一般性存款转化为不稳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产生一种较为脆弱的流动性,降低了商业银行存款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冲击。
(二)通过缩窄利润空间降低流动性水平
互联网金融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收益。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能随时满足消费者的资金要求,因此互联网融资的出现会侵占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份额。同时互联网金融在信贷业务方面门槛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了传统金融未覆盖的范围,逐步获得了大量中小企业用户。当商业银行业务份额减少时,其利润和可用资金会减少,从而导致流动性水平降低。
(三)通过恶化资产质量降低流动性水平
商业银行为了维持稳定的利润水平,不得不对对一些资信水平较低的客户发放贷款,增大了违约风险。当出现贷款损失时,会导致很大一部分贷款处于高度固化状态,商业银行无法收回相应的贷款利息甚至本金,缺乏相应资金储备应对流动性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为了解决坏账损失,甚至有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状态,加大其内部运营结构的不稳定性。
(四)通过推动业务结构优化稳定流动性水平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也正在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向,提高中间业务所占的业务比重,逐步向服务型金融机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仅仅扮演中间人角色,不必承担或承担较少的违约风险,同时还能收取服务性费用,改变当前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使得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能够得到提升,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更多的流动性。
三、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应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首先,在基本的信贷业务领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流程效率低,办理手续繁杂,服务流程滞后于业务发展需要等缺点,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其竞争力明显不足,传统信贷业务面临天花板。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加传统信贷业务的占比和稳定性,商业银行需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针对客户的需求,不断地提升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适应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为商业银行的后续发展开展产品创新创造优势与条件,从而才能更好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提升信贷业务的竞争优势。
其次,在业务创新领域,商业银行应当打破传统业务理念的束缚,据政策的变动及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中间业务产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在中间业务的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大部分都为代理收付业务,难以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需求,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融合性较差。商业银行应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分析,选择技术主导型创新作为业务创新的突破口,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创新高科技含量的金融业务,不断调整自身业务结构,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环境、新变化。
(二)加强存贷款管理,建立合理的负债结构
互联网金融增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吸储压力,存款结构正面临着较大的变化,商业银行以往所依赖的业务模式正发生改变,因此商业银行在建立合理的负债结构的同时加强存贷款管理。
第一,商业银行应对传统的贷款业务进行创新,推出更多易变现的贷款品种,大力推行消费贷款,这类贷款具期限短、风险低等特点,有利于银行贷款按期收回,防范资产风险。
第二,商业银行应分散资产负债构成,动态调整资产的负债规模、品种和期限结构。增加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多样化,适时降低现金资产的配置比例,充分利用货币市场交易工具,加强融资能力管理,如增加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等业务。
最后,商业银行要积极盘活不良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实现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增加资金来源。对于不良贷款,要分门别类,认真梳理贷款不良的形成过程,同时和法院、检察院等权利部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针对商业银行所开展的贷款开展更加针对性的管理,联合多部门开展突破性的不良资产处置,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理,开展更加有效的清收盘活活动。
(三)建立完備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
首先,商业银行应采取更为完善的监管指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以及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之前的监管体系已经不适合银行目前的经营状况。因此商业银行也应当将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的因素纳入检测范畴,同时也要根据自身业务的发展重点和管理重点,合理设定与我国商业银行特点相匹配的流动性风险限额,提高风险监测的敏感度。
其次,商业银行应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革新,各银行的业务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监测系统将更为复杂。因此商业银行应做好流动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其对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确保管理人员能及时预警风险问题并全面把握住风险现状,从而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管理现状,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嘉欣、王健康.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22):231.
[2] 陈孝明,张伟,罗梓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效应[J].学术研究,2019(11):21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流动性既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也是衡量营利性标尺,其不仅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经济状况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明显,持续多年的信贷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持续性流动性过剩问题,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可调配资金,使得管理者和公众放松了对其流动性的监管,但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并不能单纯地通过其指标的宽松来下判断。
业务形态极为丰富的互联网金融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影响,正在对传统金融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加剧了存款资源的稀缺性,将商业银行从国家信用支撑的安全港湾推向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化浪潮。同时这些产品也在支付结算业务,居民理财业务等领域不断壮大,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其盈利增速下滑、利润空间缩窄,打破了商业银行稳定的经营局面。显而易见,商业银行保持其利润稳定增长和经验扩张的环境已经消失,并且其未来的流动性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也显得愈发重要。
一、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近几年,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高于8%的最低标准,并且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四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有1%-2%的差距。四大国有银行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更需要充足的资本来保证风险的可控性,稳定风险水平。通过数据观察可以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要较低,这是股份制银行的发展要较晚,股东持续出资能力不理想,难以满足银行大额的资本补充需求,从而导致银行内部资金累积不足,因此该类银行应优化资本结构,培育更多价值型投资者,以保证稳健的经营模式。
同时,互联网融资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中的优势下降,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端的资金收益。而为了维持稳定的利润水平,商业银行会将对一些资信水平较低的客户发放贷款,增大了违约风险,因此不良贷款率也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指标。
不良贷款率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一般要求银行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4%内。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拆借月度交易量一直较大,并且在近几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趋势,通过同业拆借这一指标可以判断出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从而也反映出当前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较为突出的流动性问题,不良贷款率已经影响到商业银行稳定与充足的流动性。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一)通过削弱银行存款稳定性降低流动性水平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其吸收了商业银行大量的客户存款,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吸储压力。同时也将一部分稳定的一般性存款转化为不稳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产生一种较为脆弱的流动性,降低了商业银行存款的稳定性,使其更容易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冲击。
(二)通过缩窄利润空间降低流动性水平
互联网金融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收益。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能随时满足消费者的资金要求,因此互联网融资的出现会侵占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份额。同时互联网金融在信贷业务方面门槛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了传统金融未覆盖的范围,逐步获得了大量中小企业用户。当商业银行业务份额减少时,其利润和可用资金会减少,从而导致流动性水平降低。
(三)通过恶化资产质量降低流动性水平
商业银行为了维持稳定的利润水平,不得不对对一些资信水平较低的客户发放贷款,增大了违约风险。当出现贷款损失时,会导致很大一部分贷款处于高度固化状态,商业银行无法收回相应的贷款利息甚至本金,缺乏相应资金储备应对流动性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为了解决坏账损失,甚至有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状态,加大其内部运营结构的不稳定性。
(四)通过推动业务结构优化稳定流动性水平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也正在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向,提高中间业务所占的业务比重,逐步向服务型金融机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仅仅扮演中间人角色,不必承担或承担较少的违约风险,同时还能收取服务性费用,改变当前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使得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能够得到提升,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更多的流动性。
三、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应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首先,在基本的信贷业务领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流程效率低,办理手续繁杂,服务流程滞后于业务发展需要等缺点,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其竞争力明显不足,传统信贷业务面临天花板。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加传统信贷业务的占比和稳定性,商业银行需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针对客户的需求,不断地提升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适应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为商业银行的后续发展开展产品创新创造优势与条件,从而才能更好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提升信贷业务的竞争优势。
其次,在业务创新领域,商业银行应当打破传统业务理念的束缚,据政策的变动及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中间业务产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在中间业务的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大部分都为代理收付业务,难以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需求,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融合性较差。商业银行应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分析,选择技术主导型创新作为业务创新的突破口,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创新高科技含量的金融业务,不断调整自身业务结构,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环境、新变化。
(二)加强存贷款管理,建立合理的负债结构
互联网金融增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吸储压力,存款结构正面临着较大的变化,商业银行以往所依赖的业务模式正发生改变,因此商业银行在建立合理的负债结构的同时加强存贷款管理。
第一,商业银行应对传统的贷款业务进行创新,推出更多易变现的贷款品种,大力推行消费贷款,这类贷款具期限短、风险低等特点,有利于银行贷款按期收回,防范资产风险。
第二,商业银行应分散资产负债构成,动态调整资产的负债规模、品种和期限结构。增加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多样化,适时降低现金资产的配置比例,充分利用货币市场交易工具,加强融资能力管理,如增加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等业务。
最后,商业银行要积极盘活不良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实现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增加资金来源。对于不良贷款,要分门别类,认真梳理贷款不良的形成过程,同时和法院、检察院等权利部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针对商业银行所开展的贷款开展更加针对性的管理,联合多部门开展突破性的不良资产处置,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理,开展更加有效的清收盘活活动。
(三)建立完備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
首先,商业银行应采取更为完善的监管指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以及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之前的监管体系已经不适合银行目前的经营状况。因此商业银行也应当将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的因素纳入检测范畴,同时也要根据自身业务的发展重点和管理重点,合理设定与我国商业银行特点相匹配的流动性风险限额,提高风险监测的敏感度。
其次,商业银行应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革新,各银行的业务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监测系统将更为复杂。因此商业银行应做好流动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其对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确保管理人员能及时预警风险问题并全面把握住风险现状,从而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管理现状,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嘉欣、王健康.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22):231.
[2] 陈孝明,张伟,罗梓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效应[J].学术研究,2019(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