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有生命力的美术。在小学美術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是指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课堂设计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主动创新。教师要克服传统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字:生活化教学;小学生;美术素养;实践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源于生活
1、提升观念,明确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美术新课标提出:“美术教学的内容,应当积极与生活实际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关联。”生活化的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教师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拉近师生关系;从生活出发,结合经验学习相关知识,更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思维的对象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媒材,在课堂中展示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引导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陶行知先生曾批评旧教育是:“死读书、死教书、教死书”是摧残人才,并提出“生活即教育”,运用生活化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美,而这些往往被大部分学生忽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带领学生户外写生,让学生走进自然,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四季变换,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
在教授二年级下册《树上树下》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树有什么特点,再将它画下来。接着我带领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树,(引导他们先远看树的整体造型,再走进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树干的上下粗细、质感、树枝的生长方向、树叶的形状、颜色等等),然后对比自己画的树,找出自己画的树存在的问题。(有的同学把树干上下画的一样粗细,有的同学发现自己画的树枝有的是往下长的……)紧接着,让学生边写生边修改。由于学校里的树木种类比较单一,我请学生留意自己在路上、小区里、公园里所见到的树,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去了解它,并把它画下来。同学们发现,细细观察,原来在他们身边经常见到的这些“长得差不多的树”,还存在这么多的差异:树皮有不一样的质感、树叶有不一样的形状和颜色,不同品种的树就连种植场所也是有讲究的。同样的方法,同学们还可以去观察其他对象。
3、实践探索,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留心探索,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曾经以为没有用的“垃圾”经过我们小巧手的改造会成为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但是,许多同学往往知道废旧材料可以变废为宝,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知道怎么“变”。四年级《我造的小房子》这一课,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座房子,课前,我在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小房子。经师生探讨,我们发现一些精美的小商品包装盒可以做房子的外壳、漂亮的纸片 可以剪下来做门窗,房子周围还要加一些环境布置,硬纸板和树木质感相似、以前用剩下的彩纸可以剪成树叶、彩色毛线可以做花朵……如果像制作造型奇特的房子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果皮,如南瓜、柚子、橙子,做成有特色的的水果房子;可以用酒瓶,罐子做成高楼大厦……这些在生活中看似没用的材料,只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加以利用,就会发现它是我们艺术创作非常实用的素材。
二、艺术更高于生活
1、发散思维,用艺术的眼光看生活
用艺术的眼光看生活,要求学生在平凡之中找到美,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许多“不起眼”的美。一年级学生对于绘画造型、技巧的掌握还是比较薄弱的,《走进大自然》这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在周围环境中找到美的画面,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感悟,我首先是带领学生欣赏校园之美,让学生用心体会、让心灵与美景展开对话,从而领悟到校园之美。欣赏过后,我再进行示范,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用他们比较能接受的色彩涂鸦为主进行绘画,主要感受自然中美丽的色彩。(示范时提醒学生注意色块的拼接、颜色的深浅变化)随后指导学生创作风景写生画,捕捉校园中的美景。有了自主感悟和观察,学生能创造出更真实、更丰富的作品。校园中的景物只是大自然的一小部分,课后我将本课继续延伸,让学生在平时的游览中继续感悟生活中的美景,也可以用拍照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不断反思,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美术素养
将生活融入美术教学,我们现在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要通过美术教学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美的朦胧追求和对原创的冲动能够得到提高和升华。我们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结合《瓜果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带各种水果做有趣的物件,并进行展览;结合《漂亮的房间》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房间的特色,给同学们传授一些布置、整理房间的金点子。还可以运用学到的装饰方法重新布置自己的房间;结合《我种的植物》可以带领学生运用课本中学到的种植知识一起亲手种一些盆栽,悉心照看,让学生了解种植的方法,也能做到爱护植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大胆地挖掘地方资源,利用身边的大自然进行美术教学。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做泥塑,培养动手能力、体会远古先民的智慧;组织学生春游秋游体验大自然的四季变换呈现出来的不同美景,在游玩中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写生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枫叶,培养观察能力、提高绘画技巧;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风筝、放风筝,体验自己动手创造的乐趣。拓展的内容多样化、多元化,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美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可以畅享艺术带来的乐趣。生活化教学更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艺术,并学会将艺术运用于生活。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采取可行的教学措施,推动学生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并在课堂中展现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时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让他们融入家庭、融入学校、融入社区,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关键字:生活化教学;小学生;美术素养;实践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源于生活
1、提升观念,明确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美术新课标提出:“美术教学的内容,应当积极与生活实际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关联。”生活化的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教师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拉近师生关系;从生活出发,结合经验学习相关知识,更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思维的对象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媒材,在课堂中展示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引导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陶行知先生曾批评旧教育是:“死读书、死教书、教死书”是摧残人才,并提出“生活即教育”,运用生活化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美,而这些往往被大部分学生忽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带领学生户外写生,让学生走进自然,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四季变换,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
在教授二年级下册《树上树下》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树有什么特点,再将它画下来。接着我带领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树,(引导他们先远看树的整体造型,再走进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树干的上下粗细、质感、树枝的生长方向、树叶的形状、颜色等等),然后对比自己画的树,找出自己画的树存在的问题。(有的同学把树干上下画的一样粗细,有的同学发现自己画的树枝有的是往下长的……)紧接着,让学生边写生边修改。由于学校里的树木种类比较单一,我请学生留意自己在路上、小区里、公园里所见到的树,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去了解它,并把它画下来。同学们发现,细细观察,原来在他们身边经常见到的这些“长得差不多的树”,还存在这么多的差异:树皮有不一样的质感、树叶有不一样的形状和颜色,不同品种的树就连种植场所也是有讲究的。同样的方法,同学们还可以去观察其他对象。
3、实践探索,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留心探索,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曾经以为没有用的“垃圾”经过我们小巧手的改造会成为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但是,许多同学往往知道废旧材料可以变废为宝,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知道怎么“变”。四年级《我造的小房子》这一课,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座房子,课前,我在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小房子。经师生探讨,我们发现一些精美的小商品包装盒可以做房子的外壳、漂亮的纸片 可以剪下来做门窗,房子周围还要加一些环境布置,硬纸板和树木质感相似、以前用剩下的彩纸可以剪成树叶、彩色毛线可以做花朵……如果像制作造型奇特的房子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果皮,如南瓜、柚子、橙子,做成有特色的的水果房子;可以用酒瓶,罐子做成高楼大厦……这些在生活中看似没用的材料,只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加以利用,就会发现它是我们艺术创作非常实用的素材。
二、艺术更高于生活
1、发散思维,用艺术的眼光看生活
用艺术的眼光看生活,要求学生在平凡之中找到美,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许多“不起眼”的美。一年级学生对于绘画造型、技巧的掌握还是比较薄弱的,《走进大自然》这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在周围环境中找到美的画面,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感悟,我首先是带领学生欣赏校园之美,让学生用心体会、让心灵与美景展开对话,从而领悟到校园之美。欣赏过后,我再进行示范,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用他们比较能接受的色彩涂鸦为主进行绘画,主要感受自然中美丽的色彩。(示范时提醒学生注意色块的拼接、颜色的深浅变化)随后指导学生创作风景写生画,捕捉校园中的美景。有了自主感悟和观察,学生能创造出更真实、更丰富的作品。校园中的景物只是大自然的一小部分,课后我将本课继续延伸,让学生在平时的游览中继续感悟生活中的美景,也可以用拍照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不断反思,在生活化教学中提升美术素养
将生活融入美术教学,我们现在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要通过美术教学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美的朦胧追求和对原创的冲动能够得到提高和升华。我们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结合《瓜果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带各种水果做有趣的物件,并进行展览;结合《漂亮的房间》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房间的特色,给同学们传授一些布置、整理房间的金点子。还可以运用学到的装饰方法重新布置自己的房间;结合《我种的植物》可以带领学生运用课本中学到的种植知识一起亲手种一些盆栽,悉心照看,让学生了解种植的方法,也能做到爱护植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大胆地挖掘地方资源,利用身边的大自然进行美术教学。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做泥塑,培养动手能力、体会远古先民的智慧;组织学生春游秋游体验大自然的四季变换呈现出来的不同美景,在游玩中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写生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枫叶,培养观察能力、提高绘画技巧;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风筝、放风筝,体验自己动手创造的乐趣。拓展的内容多样化、多元化,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美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可以畅享艺术带来的乐趣。生活化教学更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艺术,并学会将艺术运用于生活。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采取可行的教学措施,推动学生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并在课堂中展现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时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让他们融入家庭、融入学校、融入社区,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