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43-0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 计算题是最基本的题型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关键,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做题中,小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这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成长,而且还关系到未来的公民的素养。如何去培养计算能力呢?
学生做错计算题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呢?我在教学中,通过摸索和实践,发现以下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很好办法,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生活中我发现学生抄错题的现象非常严重。如:数字颠倒,把371抄成317;竖式上计算对了,横式上却抄错数;抄错运错符号,把加号写成减号,减号写成加号,或者写着减号却计算时做加法,还有的个位算加法,十位算减法等。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审题,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五、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不同,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样即可以发散思维又能提高计算能力也是一种好办法吧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这也是计算和估算不可分的地方。
六、让学生树立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他们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使学生追求灵活为了计算简便,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如计算34×2.5 +66×2.5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出(34+66)×2.5 。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可进一步深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如依次出示:
2.5×34 +56×2.5 34×2.5 +560×0.25
34÷4+56×0.25
这样,学生也就不会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会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 计算题是最基本的题型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关键,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做题中,小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这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成长,而且还关系到未来的公民的素养。如何去培养计算能力呢?
学生做错计算题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呢?我在教学中,通过摸索和实践,发现以下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很好办法,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生活中我发现学生抄错题的现象非常严重。如:数字颠倒,把371抄成317;竖式上计算对了,横式上却抄错数;抄错运错符号,把加号写成减号,减号写成加号,或者写着减号却计算时做加法,还有的个位算加法,十位算减法等。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审题,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五、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不同,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样即可以发散思维又能提高计算能力也是一种好办法吧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这也是计算和估算不可分的地方。
六、让学生树立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他们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使学生追求灵活为了计算简便,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如计算34×2.5 +66×2.5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出(34+66)×2.5 。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可进一步深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如依次出示:
2.5×34 +56×2.5 34×2.5 +560×0.25
34÷4+56×0.25
这样,学生也就不会一遇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不会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