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NiM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道难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做到师生互动、相互启发,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语文;阅读素养;课程导入
  阅读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道难题。阅读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学习进步。只有阅读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一、课程导入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处于学习热情高涨状态的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将会被充分调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熊熊的烈火,悲壮的音乐,低沉的解说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的责任感悠然而生。教师也可用讲述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悬念。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提出问题:“我们见到各种各样的船,但我们见过草船吗?而且还要用它来借箭呢?草船能借箭,这可能吗?同学们,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草船是怎样借箭的吧!”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阅读中感悟文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讲解新课时,一般先引导学生进行初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理解、运用,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感悟文中内在的联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教学《雷雨》时,文本中对雷雨前景象的描写,先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学生互相讨论读书感受。学生在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体会不同的阅读感受。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雷雨前的天暗、气闷、风狂、电闪、雷鸣。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听雨声、思雨景,阅读出自己的感受;雷雨后的雨景让学生听配乐范读表达出来。由此,整篇文章就在学生的品读中感悟,获得知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扎实。
  三、自主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中,以达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的学习效果。当然,倡导学生独特感悟的同时,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忽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的训练,而是激活他们的独创精神,使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小组成员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互相提问、辩论、解答,学生亲身经历整个阅读过程,在理解课文内容及领悟阅读方法的同时,必然会遇到困境,出现问题的争执,或者仅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深入,说明学生已通过阅读得出自己的见解。
  四、阅读中提出疑问
  阅读教学过程,即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小河、柳树、土堆及埋在地里的鱼,提出问题:“你们看到鱼埋在什么地方?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学生们好奇地看着黑板,纷纷提问:“鱼应该生活在水里,为什么埋到了土里呢?”“是谁把鱼埋到土里?”“后来这条鱼怎么样了呢?”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有学生问道:“老师,爬山虎有眼睛吗?爬山虎若没有眼睛,却怎么能在墙上把自己的叶子铺得那么均匀?”教师可以这样回答:“我们知道植物都是没有眼睛的,但是它们都有趋光性,植物的这种特性就是它们的‘眼睛’,这是一双无形的眼睛,只能用心去体会,大家在课外还可以去观察其他植物是否也有这种情况。”这样一来,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又了解课外知识。
  五、师生互动感悟新知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设置的提问要着重于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
  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还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情感体验的过程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过程。整个教学设计,都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人物的思想,进入文本与人物对话,既能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认同,也能体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有了这种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就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对于情感的体验、升华,最好的途径是在阅读中体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依据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选用各种方法,阅读教学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另外,教师应认真设计教法和学法,切实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含义,感悟文本人物的情感、价值观。
  责任编辑 吴 双
其他文献
[摘 要] 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让教育实现了信息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当注重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运用策略:增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阅读教学进程。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育信
法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曾经说过:“用暗示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处于青春萌动期、心理敏感期,如能巧用“暗示”,搭建一座通向学生心灵之桥,定会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奏效百倍!  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夸美纽斯曾提出:“教师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的榜样诱导学生。”教师良好的品德和规范的言行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暗示教育,这种教育力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有人说,坚持是一种毅力,仿佛一轮炽热不落的艳阳;有人说,坚持是一种灵魂,仿佛一群屹立不倒的山林。而我却觉得,放弃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勇气。  你看你看,春姑娘悄悄地来了。那些在忙碌工作的蚕宝宝们,他们似乎更加明白“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这个道理。于是它们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全了人们的温暖,也成全了自己破茧成蝶的梦想。你瞧,新的光芒向他们投来,云曦间的阳光刺激着他们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
为了识别非线性油膜力作用下的转子.轴承系统的不平衡量,给出了一种适合参数识别的非线性油膜力表达式,并引入遗传算法来识别非线性油膜力的动力系数和不平衡的大小和位置。首先
[摘 要] 函数在数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始终,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函数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解答数学中的各种题型。高中学生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会存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各种障碍。高中函数教学中,要注重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通过建立函数图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借助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  [关键词] 高中
【摘 要】 《红楼梦》中涉及较多诗词,本文将对其中四首菊花诗的平仄、对仗和押韵做深入分析,从这三个方面判断这四首诗是否符合近体诗创作要求。  【关键词】 菊花诗;平仄;对仗;押韵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书,其中的诗词数量十分可观,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红楼梦》中有诗81首,其中五绝4首,七绝26首,五律9首,七律37首,排律2首,乐府一首,歌行2首,数量可观且种类丰富。现取《红楼梦》第
以410 t/h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选择性流化床冷渣器-炉膛”系统压力分布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压力分布特性对该种冷渣器物料流动及物料量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冷渣器-
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是教师们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的主要交流方式,而且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们提高教师所对讲知识点的记忆同时在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今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语文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很难吸引学生们的兴趣甚至很难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所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