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网络文化以铺天盖地,不可遏止之势全方位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处于新媒体时代的我们,如果没有敏锐的视觉去了解网络文化,那么我们必然会陷入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的尴尬境地。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果不高度关注网络热点文化,就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会被学生看作时代的“局外人”而被“OUT”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让网络热点文化与语文教学联姻,已成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了。
笔者在这里论述的网络热点文化,指的是网络中的一些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语文教学主要指高中语文教学,因为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而网络热点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联姻,主要是怎样将网络热点文化有效地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语文课堂构建成为融时代性、趣味性及知识性于一体的充满勃勃生机的生态课堂。
一、在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中融入网络热点文化
笔者所说的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着力营造的一种特定学习氛围。现代高中学生观念新潮,视野开阔,喜欢接纳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高中学生喜欢留意现实生活尤其是网络热点事件,他们对这些事件或现象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这些热点事件,对学生们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相信语文教学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最大程度的共鸣,更重要的是能广泛培养学生溯本求源,积极探索新知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在让学生了解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后,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可以挖掘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是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融入网络热点事件,将课堂引入纵深。如,教师可提问,中国古代男女间的爱情十分纯真而美好,感天动地,不掺合任何杂质,正如汉乐府诗《上邪》中说的那样:“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而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也都是那样纯真美好吗?网上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凤姐征婚”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最后可让学生明白:凤姐“征婚启事”的七大条件和充斥网络的“雷人语言”,其本质不过是炒作,是包装,是出名罢了,与纯洁的爱情毫不相干。
再如,教师在讲解李密的《陈情表》时,可以给学生分析“自古忠孝难两全”的道理:初中学过的《出师表》集中体现了诸葛亮的“忠”,高中学习的《陈情表》则集中体现了李密的“孝”。在讲“孝”的过程中,可以分析前几年在网络上红得发紫的一句话:“贾君鹏,你的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这句话红遍大江南北的理由。不少人认为,这句话能走红的原因恰恰说明了这个时代的浮躁,群体的无意识。无聊与空虚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其实,笔者认为,这仅仅只是表面原因,这句话能走红的深层原因,则是因为对亲情和孝道的呼唤感动了已处于情感荒漠的现代人。据南方一家报社所做的街头问卷调查显示,90%的母亲希望子女能常常回家陪父母吃一顿饭,而不是用金钱来孝敬他们。由此,笔者认为这才是“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得以在网络上刷刷刷蹿红的根本原因。
二、在课堂作文教学中融入网络热点文化
网络热点文化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同样可以在课堂作文教学中融入网络热点文化,换言之,可以运用网络热点文化来激活课堂作文教学。
在我市主城区高2010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卷第一次测试中,作文写作就是以“网络偷菜”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偷菜”游戏风行网络,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是小孩子玩这种游戏,而且成年人也沉迷期间,欲罢不能。那么这种游戏是否关乎道德,是否在挑战道德底线呢?对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很多话要说。显然,命题人命制这样的题目,是高度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的表现。自然,这样的作文也具有生活化和时代性的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想说。
网络热点文化的特点就是快速化,平民化,生活化。在课堂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现象,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迅速崛起的山寨文化,学生们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仅仅把它归结为简单的克隆就合理吗?笔者针对这个问题,布置了以“我眼中的山寨”为题的作文,结果不少学生的观点新颖,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远远超出了笔者的想像。由此说明学生平常是非常关注网络热点,也作了深入细致的思考的。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我们不要再把学生想像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了,有时,他们独到的见解,透辟的分析,甚至远远超过成年人。
当然,网络并非净土,它是一个鱼龙混杂,良莠并存的场所。学生毕竟囿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有些问题看得并不分明,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比如,盛传网络的各种“门”事件,就是道德败坏与沦丧的代名词。有些中学生不谙世事,本着好玩与刺激的目的也参与其中,结果对其本人及家庭带来灾难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当毋庸讳言,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严重性与危害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在语文活动课上融入网络热点文化
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语文活动课。实际上,开设语文活动课就是树立“大语文观”的具体表现。
在语文活动课上,学生们可以交流心得、即席演讲、主题辩论、品读名著等等,形式丰富,不一而足。语文活动课可以说是为学生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提供了难得的平台。
在语文活动课上,网络热点文化则成为最经常性的热点话题。如网络新生字词句对生活与学习有没有影响,影响究竟有多大等问题就是学生在活动课上热议的话题。网络中的流行语,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哥吃的不是面,哥吃的是寂寞”等,就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冲动力,成为各阶层仿句用的“套板”;网络流行字词“雷人”“囧”“槑”“兲”等词语在媒体中运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新生的字词句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它们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如,“富士康12跳”究竟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又说明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呢?追根溯源,我们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通过交流、演讲与辩论,学生们对社会更关注了,见解更独到了,思想也更成熟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语文活动课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因此,让网络热点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联姻,是集生活化、时代化、知识化、趣味化于一体的产物,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放眼天下的必由之路,是让学生真正树立“大语文观”的重要举措。
笔者在这里论述的网络热点文化,指的是网络中的一些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语文教学主要指高中语文教学,因为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而网络热点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联姻,主要是怎样将网络热点文化有效地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语文课堂构建成为融时代性、趣味性及知识性于一体的充满勃勃生机的生态课堂。
一、在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中融入网络热点文化
笔者所说的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着力营造的一种特定学习氛围。现代高中学生观念新潮,视野开阔,喜欢接纳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高中学生喜欢留意现实生活尤其是网络热点事件,他们对这些事件或现象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这些热点事件,对学生们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相信语文教学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最大程度的共鸣,更重要的是能广泛培养学生溯本求源,积极探索新知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在让学生了解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后,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可以挖掘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是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融入网络热点事件,将课堂引入纵深。如,教师可提问,中国古代男女间的爱情十分纯真而美好,感天动地,不掺合任何杂质,正如汉乐府诗《上邪》中说的那样:“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而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也都是那样纯真美好吗?网上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凤姐征婚”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最后可让学生明白:凤姐“征婚启事”的七大条件和充斥网络的“雷人语言”,其本质不过是炒作,是包装,是出名罢了,与纯洁的爱情毫不相干。
再如,教师在讲解李密的《陈情表》时,可以给学生分析“自古忠孝难两全”的道理:初中学过的《出师表》集中体现了诸葛亮的“忠”,高中学习的《陈情表》则集中体现了李密的“孝”。在讲“孝”的过程中,可以分析前几年在网络上红得发紫的一句话:“贾君鹏,你的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这句话红遍大江南北的理由。不少人认为,这句话能走红的原因恰恰说明了这个时代的浮躁,群体的无意识。无聊与空虚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其实,笔者认为,这仅仅只是表面原因,这句话能走红的深层原因,则是因为对亲情和孝道的呼唤感动了已处于情感荒漠的现代人。据南方一家报社所做的街头问卷调查显示,90%的母亲希望子女能常常回家陪父母吃一顿饭,而不是用金钱来孝敬他们。由此,笔者认为这才是“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得以在网络上刷刷刷蹿红的根本原因。
二、在课堂作文教学中融入网络热点文化
网络热点文化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同样可以在课堂作文教学中融入网络热点文化,换言之,可以运用网络热点文化来激活课堂作文教学。
在我市主城区高2010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卷第一次测试中,作文写作就是以“网络偷菜”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偷菜”游戏风行网络,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是小孩子玩这种游戏,而且成年人也沉迷期间,欲罢不能。那么这种游戏是否关乎道德,是否在挑战道德底线呢?对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很多话要说。显然,命题人命制这样的题目,是高度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的表现。自然,这样的作文也具有生活化和时代性的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想说。
网络热点文化的特点就是快速化,平民化,生活化。在课堂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现象,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迅速崛起的山寨文化,学生们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仅仅把它归结为简单的克隆就合理吗?笔者针对这个问题,布置了以“我眼中的山寨”为题的作文,结果不少学生的观点新颖,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远远超出了笔者的想像。由此说明学生平常是非常关注网络热点,也作了深入细致的思考的。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我们不要再把学生想像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了,有时,他们独到的见解,透辟的分析,甚至远远超过成年人。
当然,网络并非净土,它是一个鱼龙混杂,良莠并存的场所。学生毕竟囿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有些问题看得并不分明,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比如,盛传网络的各种“门”事件,就是道德败坏与沦丧的代名词。有些中学生不谙世事,本着好玩与刺激的目的也参与其中,结果对其本人及家庭带来灾难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当毋庸讳言,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严重性与危害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在语文活动课上融入网络热点文化
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语文活动课。实际上,开设语文活动课就是树立“大语文观”的具体表现。
在语文活动课上,学生们可以交流心得、即席演讲、主题辩论、品读名著等等,形式丰富,不一而足。语文活动课可以说是为学生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提供了难得的平台。
在语文活动课上,网络热点文化则成为最经常性的热点话题。如网络新生字词句对生活与学习有没有影响,影响究竟有多大等问题就是学生在活动课上热议的话题。网络中的流行语,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哥吃的不是面,哥吃的是寂寞”等,就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冲动力,成为各阶层仿句用的“套板”;网络流行字词“雷人”“囧”“槑”“兲”等词语在媒体中运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新生的字词句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它们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如,“富士康12跳”究竟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又说明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呢?追根溯源,我们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通过交流、演讲与辩论,学生们对社会更关注了,见解更独到了,思想也更成熟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语文活动课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因此,让网络热点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联姻,是集生活化、时代化、知识化、趣味化于一体的产物,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放眼天下的必由之路,是让学生真正树立“大语文观”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