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音乐学与心理学阐述了联觉的定义。简要说明音强的涵义。通过与具体声乐作品相结合讲述了音强与对象事物的能量、力量强度之间的联觉关系,与对象事物情态体验强度之间,与对象事物物理属性大小、轻重之间,与对象事物空间知觉距离之间的联觉对应关系。
【关键词】声乐;音强;联觉
一、前言
声乐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艺术。如何使声乐演唱者正确地把作品的内涵有感情的表现出来,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在心理学上,有着“联觉”一词来形容一种感受刺激引起另外一种感受或情绪。正确地理解“联觉”一词并将其投入到声乐演唱实践中,有助于我们正确的演绎每一首声乐作品,而演唱者的理论修养及情感修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对“联觉”现象的研究,但将其与音乐相结合来做研究的却不多,且大多是讲其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而很少与具体声乐作品相结合来做探讨。本文即主要分析探讨声乐作品中音强与各对象之间的联觉对应关系,希望能给广大声乐爱好者带来些许帮助。
二、什么是联觉
联觉又称为通感,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也就是说,联觉现象是由于人的多种感官感觉互相联通而产生的,当一种感官受到某种刺激便自发地引起了另一种或多种其他感觉。[1]例如在上声乐课的时候,老师总会说:你是否可以把声音唱得再甜美点?或者说:你的声音太僵硬了等等类似的话。这时所谓的“甜美”与“僵硬”其实就是联觉现象中听觉感受引起了味觉上触觉上的刺激。同样,听觉感受也会引起情态体验、空间知觉距离等等之间的联觉。
三、音强的内涵
音强即声音的强弱,是声音信号中主音调的强弱程度,是判别乐音的基础。在音乐体系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幅度(简称振幅)的大小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振幅越大则音越“强”,反之则越“弱”。音乐中的音强与我们语言中的强弱是基本一致的。音强同音高,音色,音长结合起来构成了声音的基本听觉属性。同时它还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要素之一。而表现性又是衡量是否作为音乐的声音之最高标准。[2]有很多对象与这一表现要素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在声乐中得到广泛的体现。
四、与音强相关的联觉分析
(一)音强与事物能量、力量之间的联觉
生活中,我们常把强音对应于“有力”、“强烈”,把弱音对应于“无力”、“弱小”。这其实是与音乐心理学中关于联觉方面的实验结果相一致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听觉体验中声音的强弱与人们对事物能量状态的体验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音越强,感觉事物拥有的能力越大;音越弱,感觉事物拥有的能量、力量越小。
在声乐作品中,如臧云飞的《一二三四歌》,此曲为一首反应部队生活的歌曲。其风格气势恢宏,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团结、严肃、乐观的精神风貌。我们在演唱时,为展现出这种坚定、勇敢、自信又富于极大能量的军队性格,通常会把声音唱得饱满、有力且富于弹性。那种一领众和的口号声如若不唱得强劲有力,是难以表现出军营气势宏大、令人肃穆敬仰的形象。更无法让听众感受到军队战无不克、所向披靡的巨大能量。反之,在描绘一些平静的画面形象时,则使用相对较弱的音。
(二)与情态强度之间的联觉
情态强度即人在遇到外物刺激时,所体验的情绪强弱,不同强弱的情绪体验就是情态在强度维度上的差异。
实验结果证明,无论是悲伤消极性质还是乐观积极性质,人们总是把强音对应于显示情态程度强的性质,而把弱音对应于显示情态程度弱的表情。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听觉体验中声音的强弱与情态体验的强弱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音越强,情绪体验越强;音越弱,情态体验越弱。如果不以强力度唱出,是不能与军队的那种英姿勃勃给人们形成的振奋积极情绪相称的。
(三)与物理属性大小、轻重之间的联觉
音乐心理学中关于音高与形状大小之间的联觉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在听觉音强与视觉物体大小之间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即听觉音强越强,感觉物体越大;听觉音强越弱,感觉物体越小。音强与质量轻重之间的联觉实验结果证明,强音总是对应于重,弱音对应于轻。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听觉体验中声音的强弱与人们对物体质量的轻重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音越强,感觉对象越重;音越弱,感觉对象越轻。这个联觉规律决定了,在声乐作品中,但凡表现大的、重的、笨的对象一般使用强音。而表现小的、轻的、灵巧的对象则通常使用音强较弱的音。如本尼迪克特的《山鹊》(又译作《金丝雀》)歌曲欢快活泼,描写暖和的四月天,山鹊动听的歌声四处不断以及主人公对青春爱情的歌颂。如若演唱此曲,我们通常要使用相对轻巧的声音来表现山鹊小巧、活泼的形象。如谱例1,作曲家通过使用连续的音程跳进来描绘歌者与山鹊一唱一和的欢快场景。如若歌者将此处唱得过强,那么表现的就不是小巧山鹊的动听歌声,而可能是两只笨鸟的鸣叫了。这样,作品的意境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表现。
(四)音强与空间知觉距离之间的联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根据由弱到强的警铃声正确地判断出警车由远及近的行进轨迹。从而可以进一步推断出在听觉体验中声音的强弱与人们对对象空间距离的知觉的联觉对应关系:音越强,感觉对象距主体越近;反之音越弱,感觉对象距主体越远。如著名歌剧选段《亲切的名字》最后一段中,为表现主人公慢慢从屋外走向屋内的由近到远的画面时,歌者通常使用由强到弱的声音来表现,从而让听众很清楚的感受到与主人公之间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远。如谱例2所示。
总之,声乐作品中的音强联觉旋律的高低对人的心理变化的影响非常大,音高不断升高,人的情绪就会随着音乐不断上升,而力度弱的音乐作品令人感觉舒缓,力度强的则令人奋发向上,快节奏的音乐感觉激情洋溢,慢节奏的则轻柔抒情。通过声乐学习者听觉基础上所产生的视觉、触觉、味觉等“联觉”心理活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对声乐教学中的具体歌唱技巧、情感表现方法等问题进行说明,为学习者提供直观、便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玉君,沈芸.音乐教学中学生联觉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04).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4.
作者简介:任丹,硕士研究生,玉溪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关键词】声乐;音强;联觉
一、前言
声乐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艺术。如何使声乐演唱者正确地把作品的内涵有感情的表现出来,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在心理学上,有着“联觉”一词来形容一种感受刺激引起另外一种感受或情绪。正确地理解“联觉”一词并将其投入到声乐演唱实践中,有助于我们正确的演绎每一首声乐作品,而演唱者的理论修养及情感修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对“联觉”现象的研究,但将其与音乐相结合来做研究的却不多,且大多是讲其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而很少与具体声乐作品相结合来做探讨。本文即主要分析探讨声乐作品中音强与各对象之间的联觉对应关系,希望能给广大声乐爱好者带来些许帮助。
二、什么是联觉
联觉又称为通感,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也就是说,联觉现象是由于人的多种感官感觉互相联通而产生的,当一种感官受到某种刺激便自发地引起了另一种或多种其他感觉。[1]例如在上声乐课的时候,老师总会说:你是否可以把声音唱得再甜美点?或者说:你的声音太僵硬了等等类似的话。这时所谓的“甜美”与“僵硬”其实就是联觉现象中听觉感受引起了味觉上触觉上的刺激。同样,听觉感受也会引起情态体验、空间知觉距离等等之间的联觉。
三、音强的内涵
音强即声音的强弱,是声音信号中主音调的强弱程度,是判别乐音的基础。在音乐体系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幅度(简称振幅)的大小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振幅越大则音越“强”,反之则越“弱”。音乐中的音强与我们语言中的强弱是基本一致的。音强同音高,音色,音长结合起来构成了声音的基本听觉属性。同时它还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要素之一。而表现性又是衡量是否作为音乐的声音之最高标准。[2]有很多对象与这一表现要素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在声乐中得到广泛的体现。
四、与音强相关的联觉分析
(一)音强与事物能量、力量之间的联觉
生活中,我们常把强音对应于“有力”、“强烈”,把弱音对应于“无力”、“弱小”。这其实是与音乐心理学中关于联觉方面的实验结果相一致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听觉体验中声音的强弱与人们对事物能量状态的体验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音越强,感觉事物拥有的能力越大;音越弱,感觉事物拥有的能量、力量越小。
在声乐作品中,如臧云飞的《一二三四歌》,此曲为一首反应部队生活的歌曲。其风格气势恢宏,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团结、严肃、乐观的精神风貌。我们在演唱时,为展现出这种坚定、勇敢、自信又富于极大能量的军队性格,通常会把声音唱得饱满、有力且富于弹性。那种一领众和的口号声如若不唱得强劲有力,是难以表现出军营气势宏大、令人肃穆敬仰的形象。更无法让听众感受到军队战无不克、所向披靡的巨大能量。反之,在描绘一些平静的画面形象时,则使用相对较弱的音。
(二)与情态强度之间的联觉
情态强度即人在遇到外物刺激时,所体验的情绪强弱,不同强弱的情绪体验就是情态在强度维度上的差异。
实验结果证明,无论是悲伤消极性质还是乐观积极性质,人们总是把强音对应于显示情态程度强的性质,而把弱音对应于显示情态程度弱的表情。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听觉体验中声音的强弱与情态体验的强弱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音越强,情绪体验越强;音越弱,情态体验越弱。如果不以强力度唱出,是不能与军队的那种英姿勃勃给人们形成的振奋积极情绪相称的。
(三)与物理属性大小、轻重之间的联觉
音乐心理学中关于音高与形状大小之间的联觉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在听觉音强与视觉物体大小之间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即听觉音强越强,感觉物体越大;听觉音强越弱,感觉物体越小。音强与质量轻重之间的联觉实验结果证明,强音总是对应于重,弱音对应于轻。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听觉体验中声音的强弱与人们对物体质量的轻重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音越强,感觉对象越重;音越弱,感觉对象越轻。这个联觉规律决定了,在声乐作品中,但凡表现大的、重的、笨的对象一般使用强音。而表现小的、轻的、灵巧的对象则通常使用音强较弱的音。如本尼迪克特的《山鹊》(又译作《金丝雀》)歌曲欢快活泼,描写暖和的四月天,山鹊动听的歌声四处不断以及主人公对青春爱情的歌颂。如若演唱此曲,我们通常要使用相对轻巧的声音来表现山鹊小巧、活泼的形象。如谱例1,作曲家通过使用连续的音程跳进来描绘歌者与山鹊一唱一和的欢快场景。如若歌者将此处唱得过强,那么表现的就不是小巧山鹊的动听歌声,而可能是两只笨鸟的鸣叫了。这样,作品的意境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表现。
(四)音强与空间知觉距离之间的联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根据由弱到强的警铃声正确地判断出警车由远及近的行进轨迹。从而可以进一步推断出在听觉体验中声音的强弱与人们对对象空间距离的知觉的联觉对应关系:音越强,感觉对象距主体越近;反之音越弱,感觉对象距主体越远。如著名歌剧选段《亲切的名字》最后一段中,为表现主人公慢慢从屋外走向屋内的由近到远的画面时,歌者通常使用由强到弱的声音来表现,从而让听众很清楚的感受到与主人公之间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远。如谱例2所示。
总之,声乐作品中的音强联觉旋律的高低对人的心理变化的影响非常大,音高不断升高,人的情绪就会随着音乐不断上升,而力度弱的音乐作品令人感觉舒缓,力度强的则令人奋发向上,快节奏的音乐感觉激情洋溢,慢节奏的则轻柔抒情。通过声乐学习者听觉基础上所产生的视觉、触觉、味觉等“联觉”心理活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对声乐教学中的具体歌唱技巧、情感表现方法等问题进行说明,为学习者提供直观、便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玉君,沈芸.音乐教学中学生联觉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04).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4.
作者简介:任丹,硕士研究生,玉溪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