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成长,
忙爸爸不缺席
(柳先生,35岁,外企员工)
我成长在单亲家庭。小时候,每每看到别的孩子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双手抱着爸爸的腰时,我就特别羡慕,因为我“没有”爸爸,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幸福。因此,当我做了爸爸以后,我发誓要给儿子这样的幸福。
一天,我6岁的儿子和小区的几个孩子一起玩,有个孩子提议大家一起往地下室的玻璃门上扔石子儿。可就在几个孩子为了显示男子汉气概,准备一起扔石子儿时,我儿子却说:“不行,我不扔,要不我爸知道了会生气的。”几个孩子一听,顿时都泄了气,最终放弃了这次破坏行动。事后我听儿子说起这件事,便问他:“你怎么知道我会生气呢?”他笑眯眯地说:“捡起石子儿的时候,我好像看见了你生气的脸。”我听了有些感动:我从没刻意教导过儿子不能做什么事,可他却会在关键时刻想到我的感受。他并不是怕我责骂他,而是怕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坚信,在彼此相爱的家庭中,有一种神秘的东西把家人联系在一起,那种美好的关系像纽带一样,串起美好的时光,也把彼此的感受串在了一起。
我是一名外企中层,负责三个城市的销售工作,特别忙,几乎每周都会出差,偶尔晚上还要应酬。忙碌中我能与儿子保持亲密的关系,秘诀有两个,一是“要事优先”,二是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我的秘诀是跟管理大师德鲁克学的,然后套用在了亲子关系上。所谓“要事优先”,就是把我与儿子的关系放在优先位置。所谓“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就是把它真当作一回事儿来做,确保心无旁骛。
我举个例子:一天,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组织亲子郊游,老师带大家做游戏的时候,有的爸爸嫌游戏太幼稚不参与,有的爸爸需要接客户的电话,还有的爸爸扎堆儿抽烟,我则一直全程陪伴,是所有一直陪伴孩子的家长里的唯一一个中年男子。当老师“表扬”我的时候,我儿子骄傲地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当然,我也有一堆的事情,但我认定陪孩子更加重要,所以我习惯于在这种时刻把手机调为静音。
我有个跟儿子分享“日程表”的习惯,我告诉他爸爸每天早、中、晚要做什么,哪些时间是留给他的。只要是周末,我都尽量把属于亲子的时间安排在其他事情之前。儿子会很清楚地感觉到我对他的重视,并且觉得我很爱他——因为他知道,他参加完亲子活动就可以睡觉,而我还要去“挣钱养家”。
我们身在职场,总有“身不由己,不得不爽约”的情况。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拿着自己的日程表和儿子重新商定一个时间。而且,我一定会尽可能早地通知儿子并诚恳道歉,然后及时补上与他的“约会”。
我粗略统计过每周我专心陪孩子的时间:保证3个晚上和他一起吃晚饭(1小时×3);每个早晨他去幼儿园之前在院子里踢球(15分钟×7);周末抽半天时间陪他户外活动(4小时)。
为了保证这仅有的不到9个小时是高效的,我会“备课”。比如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等红灯的时候,我习惯给妻子打个电话了解一下家里的情况,再想想晚餐时和儿子聊什么话题、饭后带儿子做什么事。实在没什么好聊的,我们就围绕“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来分享。我常像“记者”一样追问儿子很多问题,这种追问既有助于我了解他,也让他感觉我对他说的话充满兴趣。晚饭后妻子要收拾碗筷,我就会跟儿子一起完成“一个平凡具体的目标”,比如一起修理一件玩具,一起整理狗窝,或一起清洗鱼缸。这种小事只需要10来分钟,但让我有机会来教他生活技能并非常具体地称赞他,比如:“你学会用钳子了,真不错!”“你把最后一根狗毛也清理干净了!”
还有一点最重要,我会立下“家规”。当我不在家的时候,“家规”依旧代表我来“治理”这个家,代表我在“陪伴”我的孩子。比如,我家“家规”里有一条是“8点半上床睡觉”。虽然我不在家,但妻子会告诉孩子:“你按着家规去做,爸爸就会很开心。”再比如,“家规”里还有一条,“无理取闹,警告3次以上就没收玩具柜钥匙一天”。当我不在家的时候,妻子也可以用这一招来降服儿子。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忙人爸爸们陪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要尽量给孩子美好的回忆。我有一个同事没有立下家规,他妻子常常威胁孩子说:“等你爸下班回家,再跟你算账!”结果呢,每次他回家,家里就像战场一样。孩子哭哭啼啼,妻子拼命告状,他只能扮演警察或法官……不知不觉,孩子跟他越来越疏远。因为有赏罚分明、可操作性强的“家规”,我聪明的妻子就能随时随地“代表我”对儿子进行管教,儿子心服口服,他知道父母都是依照“家规”来对待他,所以不需要向谁“告状”。
最后,我要说一下如何展示“男子汉气概”。孩子整天和妈妈待在一起,他很需要“男人气”。每次陪孩子,我都会尽量挑一些属于男人的事情来做:比如在客厅搭帐篷宿营、带他坐在方向盘后面模拟开车、拔河、拳击、钓鱼……反正,我尽量挑他妈妈无法陪他做的事情。我也会训练他“像绅士一样关爱女性”,当他对妈妈凶的时候,我会一把揽过妻子,严肃地对他说:“对女士你不能这么凶,快道歉!”我发现自己越是表现得“男人味十足”,儿子就越是听我的。此外,男孩子喜欢冒险的刺激感和独立的成就感,这方面我也努力满足他,他因此更加珍惜和我的友谊。
儿子有一天曾跟幼儿园的老师说:“我爸对我永远有时间。”这句话让我诚惶诚恐,在这个忙碌浮躁的时代,我们要付出多少心血才能做到“永远有时间”呢?我只希望,和儿子一起度过的,都是黄金时间。
“带孩子”是任务,
还是享受?
(杨先生,26岁,家居软装店店主)
我25岁就“晋升”为爸爸。女儿断奶后跟着我父母在乡下长大,3岁后回到我们身边上幼儿园。她刚回来时,我铆足了劲儿要弥补此前“没多陪她”的遗憾。
朝夕相处的日子才过了一周,我就受不了了。从前,我们一年回去几次,看到她乖乖地坐在奶奶怀里,像个满面笑容的小公主。现在,她天天“泪崩”,芝麻大小的事情就哭个没完。她一哭,我就烦。哄几次没用,我索性让她哭个够。没想到她边哭边呕,吐得到处都是。 为了照顾女儿,我爱人做起了全职妈妈。原本两个人打理的小店,现在就只能靠我一个人了。每天下班回到家,我都累得精疲力竭,她的哭声愈发让我头疼。不是我不想陪孩子,而是我一听到她的哭声就不知所措。待孩子不比待店员,可以赏罚分明。女儿动不动就嘟囔着说“爸爸凶”,故意跟我对着干……我有时候觉得,还是和她“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这样我在她心中的形象就能美好一点。于是,我常常溜出家门找朋友打麻将,然后再买回她喜欢的玩具来“赎罪”。
去年,我看了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那个叫Cindy的女孩和我女儿一模一样。她走路哭,坐车哭,吃饭哭,很多网友调侃:“不愧是跳水冠军的女儿,眼泪止不住!”电视里的田亮,对女儿的哭也束手无策。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便饶有兴致地把节目看了下去。
我渐渐发现,节目中田亮对女儿的教育方法有了微妙变化——一开始他总说:“人家……你看你怎么这样?”后来他讲话开始越来越智慧。看到他耐心地给女儿梳头,搂着女儿睡觉……我心里有一丝感动,而最让我感动的镜头是,Cindy一定要从一个坡度达70°、高达60多米的沙山坡上独自滑下去,她央求很多次之后,田亮终于同意了。但是,他偷偷在后面拉住沙撬,保护女儿到一个适宜的高度才松手。当Cindy充满喜悦地扑进爸爸怀里时,田亮紧紧搂住了女儿……
我女儿也很喜欢看这个节目,特别喜欢Cindy从“哭娃娃”到“女汉子”的“华丽转身”。所以在女儿动不动就哭的时候,我试着告诉自己:我女儿和Cindy一样都是“慢热’的孩子,她们对陌生环境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非常敏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所以我尽量耐心地去“哄”她,她哭的时候我尽量不露出反感的表情,而是尽量温柔地说:“你很难过吧?你为什么哭呢……我们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借鉴这个节目,我开始寻找我俩共同的兴趣点。别看我外表五大三粗,缝纫机的手艺却堪比女性。我们店里的很多窗帘和被套,都是我设计的。我的“本领”很吸引女儿,她抱来洋娃娃让我“量体裁衣”,我教她穿针引线,给洋娃娃的衣服绣上花边和亮片。我平日里很容易暴躁,但与女儿做这些事情时却能沉得住气。我们父女俩一坐就是一个晚上,她会变得特别安静,笑意盈盈,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
我工作忙的时候,就让妻子带着女儿到店里来找我。女儿非常喜欢我店里五颜六色的软装饰品。我一样样地讲给她看,让她闭上眼睛用手摸,然后猜是什么面料。别看她才5岁,手感却很棒,很快就能闭着眼睛摸出各种面料的材质。人家说“兴趣是上帝给亲子最好的礼物”,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当我发现女儿是我作品的“小粉丝”后,我越来越喜欢和她在一起了。她用图画和色彩来和我交流,我也可以用新设计的软装产品来和她交流……
从前,陪孩子只是我的功课——应付差事的态度让我在陪她的时候心不在焉。现在,陪孩子渐渐成了我的享受——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让我们有了说不完的话题。女儿偶尔会用胳膊绕着我的脖子娇滴滴地说:“爸爸,我好喜欢你。”那种幸福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父爱回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朱先生,儿童教育专家)
我国的社会学者曾用6年时间对5000多例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病例进行研究,最终的结论引人深思:这5000多名“问题孩子”均在童年时代有不同程度的父爱缺失。
由于缺失父爱,男孩长大后很难自我建立,表现为无自律、无责任感,缺乏道德感和团队意识,容易沉溺于自卑、幻想和不良嗜好中。而父爱缺席的女孩,会表现出缺乏安全感,自我形象较差,容易过早从异性那里寻求亲密关系,缺少女性应有的自尊与自爱。
解决父爱缺失问题,不是简单地通过降低离婚率或减少留守儿童就可以做到,而是更要解决人们——包括父母和孩子——对“父亲角色”的认知和实践的问题。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母亲常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军,父亲只是在一旁提供物质生活条件,无暇跟孩子进行深层次交流。一半以上的中国父亲不会刻意营建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八成以上的父亲每天“带孩子”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读者朋友们,当你意识到这一问题会危及自己孩子成长的时候,你一定会产生意识的转变。当父亲愿意承担“营建亲子关系”主导角色时,他一定会收获孩子的健康成长。案例中的柳先生,就是个“忙爸爸”的典型。难得的是,他一直将亲子关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并心无旁骛地去经营。爸爸们不妨借鉴他的经验,将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每周末抽出“无手机、关电脑”的半天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活动。我也建议爸爸和孩子一起制定“亲子计划”,让孩子参与决定你们要做什么,让他评估一下你做得怎么样、他自己做得怎么样。这都是培养幼儿领导力的好办法。在陪伴幼儿的时候,爸爸需要放下自己“大人的架子”,尽量“爱他们所爱,恶他们所恶”。我的一位同事,裤子的膝盖部位常常磨破,是因为他整天陪1岁的儿子爬来爬去。他和孩子说话时总会坐到地上或蹲下来,就是儿子的一个玩伴。
要营建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一个关键的秘诀是,发掘自己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对父子来说比较容易,因为男人都喜欢运动和竞技。对父女来说就有点困难,但你可以请妻子来指点迷津。我建议爸爸们购买动物园或植物园的季票,带着女儿有规律地光顾一个地方,看一年四季的变化;带着女儿翻看旧照片、故地重游,或整理你小时候的成绩单和奖状、讲述家族的故事,这些都是亲子沟通的好方式。
三口之家的孩子,常常缺乏叔伯、兄长的关爱;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性别不平衡等原因,也会导致孩子们接触成年男性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提倡“爸爸组团带孩子”。建议爸爸们邀请其他家庭一起活动,让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男性。几个爸爸带孩子们一起烹饪佳肴、登山宿营、摄影钓鱼……既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交往能力,又能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还能交流育儿方面的经验,大家不妨一试。
对于很多单亲家庭的母亲来说,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接触成年男性的机会非常重要。带孩子和别的家庭一起活动、给孩子认个干爸、鼓励孩子跟自己好朋友的爸爸多些接触、让男同事或男领导做孩子的“心灵导师”……这些措施都能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因为并非只有亲生父亲才能给孩子父爱,一个“充满爱的父亲角色”,可以有很多的扮演者。
〔编辑:冯士军〕
忙爸爸不缺席
(柳先生,35岁,外企员工)
我成长在单亲家庭。小时候,每每看到别的孩子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双手抱着爸爸的腰时,我就特别羡慕,因为我“没有”爸爸,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幸福。因此,当我做了爸爸以后,我发誓要给儿子这样的幸福。
一天,我6岁的儿子和小区的几个孩子一起玩,有个孩子提议大家一起往地下室的玻璃门上扔石子儿。可就在几个孩子为了显示男子汉气概,准备一起扔石子儿时,我儿子却说:“不行,我不扔,要不我爸知道了会生气的。”几个孩子一听,顿时都泄了气,最终放弃了这次破坏行动。事后我听儿子说起这件事,便问他:“你怎么知道我会生气呢?”他笑眯眯地说:“捡起石子儿的时候,我好像看见了你生气的脸。”我听了有些感动:我从没刻意教导过儿子不能做什么事,可他却会在关键时刻想到我的感受。他并不是怕我责骂他,而是怕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坚信,在彼此相爱的家庭中,有一种神秘的东西把家人联系在一起,那种美好的关系像纽带一样,串起美好的时光,也把彼此的感受串在了一起。
我是一名外企中层,负责三个城市的销售工作,特别忙,几乎每周都会出差,偶尔晚上还要应酬。忙碌中我能与儿子保持亲密的关系,秘诀有两个,一是“要事优先”,二是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我的秘诀是跟管理大师德鲁克学的,然后套用在了亲子关系上。所谓“要事优先”,就是把我与儿子的关系放在优先位置。所谓“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就是把它真当作一回事儿来做,确保心无旁骛。
我举个例子:一天,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组织亲子郊游,老师带大家做游戏的时候,有的爸爸嫌游戏太幼稚不参与,有的爸爸需要接客户的电话,还有的爸爸扎堆儿抽烟,我则一直全程陪伴,是所有一直陪伴孩子的家长里的唯一一个中年男子。当老师“表扬”我的时候,我儿子骄傲地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当然,我也有一堆的事情,但我认定陪孩子更加重要,所以我习惯于在这种时刻把手机调为静音。
我有个跟儿子分享“日程表”的习惯,我告诉他爸爸每天早、中、晚要做什么,哪些时间是留给他的。只要是周末,我都尽量把属于亲子的时间安排在其他事情之前。儿子会很清楚地感觉到我对他的重视,并且觉得我很爱他——因为他知道,他参加完亲子活动就可以睡觉,而我还要去“挣钱养家”。
我们身在职场,总有“身不由己,不得不爽约”的情况。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拿着自己的日程表和儿子重新商定一个时间。而且,我一定会尽可能早地通知儿子并诚恳道歉,然后及时补上与他的“约会”。
我粗略统计过每周我专心陪孩子的时间:保证3个晚上和他一起吃晚饭(1小时×3);每个早晨他去幼儿园之前在院子里踢球(15分钟×7);周末抽半天时间陪他户外活动(4小时)。
为了保证这仅有的不到9个小时是高效的,我会“备课”。比如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等红灯的时候,我习惯给妻子打个电话了解一下家里的情况,再想想晚餐时和儿子聊什么话题、饭后带儿子做什么事。实在没什么好聊的,我们就围绕“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来分享。我常像“记者”一样追问儿子很多问题,这种追问既有助于我了解他,也让他感觉我对他说的话充满兴趣。晚饭后妻子要收拾碗筷,我就会跟儿子一起完成“一个平凡具体的目标”,比如一起修理一件玩具,一起整理狗窝,或一起清洗鱼缸。这种小事只需要10来分钟,但让我有机会来教他生活技能并非常具体地称赞他,比如:“你学会用钳子了,真不错!”“你把最后一根狗毛也清理干净了!”
还有一点最重要,我会立下“家规”。当我不在家的时候,“家规”依旧代表我来“治理”这个家,代表我在“陪伴”我的孩子。比如,我家“家规”里有一条是“8点半上床睡觉”。虽然我不在家,但妻子会告诉孩子:“你按着家规去做,爸爸就会很开心。”再比如,“家规”里还有一条,“无理取闹,警告3次以上就没收玩具柜钥匙一天”。当我不在家的时候,妻子也可以用这一招来降服儿子。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忙人爸爸们陪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要尽量给孩子美好的回忆。我有一个同事没有立下家规,他妻子常常威胁孩子说:“等你爸下班回家,再跟你算账!”结果呢,每次他回家,家里就像战场一样。孩子哭哭啼啼,妻子拼命告状,他只能扮演警察或法官……不知不觉,孩子跟他越来越疏远。因为有赏罚分明、可操作性强的“家规”,我聪明的妻子就能随时随地“代表我”对儿子进行管教,儿子心服口服,他知道父母都是依照“家规”来对待他,所以不需要向谁“告状”。
最后,我要说一下如何展示“男子汉气概”。孩子整天和妈妈待在一起,他很需要“男人气”。每次陪孩子,我都会尽量挑一些属于男人的事情来做:比如在客厅搭帐篷宿营、带他坐在方向盘后面模拟开车、拔河、拳击、钓鱼……反正,我尽量挑他妈妈无法陪他做的事情。我也会训练他“像绅士一样关爱女性”,当他对妈妈凶的时候,我会一把揽过妻子,严肃地对他说:“对女士你不能这么凶,快道歉!”我发现自己越是表现得“男人味十足”,儿子就越是听我的。此外,男孩子喜欢冒险的刺激感和独立的成就感,这方面我也努力满足他,他因此更加珍惜和我的友谊。
儿子有一天曾跟幼儿园的老师说:“我爸对我永远有时间。”这句话让我诚惶诚恐,在这个忙碌浮躁的时代,我们要付出多少心血才能做到“永远有时间”呢?我只希望,和儿子一起度过的,都是黄金时间。
“带孩子”是任务,
还是享受?
(杨先生,26岁,家居软装店店主)
我25岁就“晋升”为爸爸。女儿断奶后跟着我父母在乡下长大,3岁后回到我们身边上幼儿园。她刚回来时,我铆足了劲儿要弥补此前“没多陪她”的遗憾。
朝夕相处的日子才过了一周,我就受不了了。从前,我们一年回去几次,看到她乖乖地坐在奶奶怀里,像个满面笑容的小公主。现在,她天天“泪崩”,芝麻大小的事情就哭个没完。她一哭,我就烦。哄几次没用,我索性让她哭个够。没想到她边哭边呕,吐得到处都是。 为了照顾女儿,我爱人做起了全职妈妈。原本两个人打理的小店,现在就只能靠我一个人了。每天下班回到家,我都累得精疲力竭,她的哭声愈发让我头疼。不是我不想陪孩子,而是我一听到她的哭声就不知所措。待孩子不比待店员,可以赏罚分明。女儿动不动就嘟囔着说“爸爸凶”,故意跟我对着干……我有时候觉得,还是和她“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这样我在她心中的形象就能美好一点。于是,我常常溜出家门找朋友打麻将,然后再买回她喜欢的玩具来“赎罪”。
去年,我看了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那个叫Cindy的女孩和我女儿一模一样。她走路哭,坐车哭,吃饭哭,很多网友调侃:“不愧是跳水冠军的女儿,眼泪止不住!”电视里的田亮,对女儿的哭也束手无策。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便饶有兴致地把节目看了下去。
我渐渐发现,节目中田亮对女儿的教育方法有了微妙变化——一开始他总说:“人家……你看你怎么这样?”后来他讲话开始越来越智慧。看到他耐心地给女儿梳头,搂着女儿睡觉……我心里有一丝感动,而最让我感动的镜头是,Cindy一定要从一个坡度达70°、高达60多米的沙山坡上独自滑下去,她央求很多次之后,田亮终于同意了。但是,他偷偷在后面拉住沙撬,保护女儿到一个适宜的高度才松手。当Cindy充满喜悦地扑进爸爸怀里时,田亮紧紧搂住了女儿……
我女儿也很喜欢看这个节目,特别喜欢Cindy从“哭娃娃”到“女汉子”的“华丽转身”。所以在女儿动不动就哭的时候,我试着告诉自己:我女儿和Cindy一样都是“慢热’的孩子,她们对陌生环境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非常敏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所以我尽量耐心地去“哄”她,她哭的时候我尽量不露出反感的表情,而是尽量温柔地说:“你很难过吧?你为什么哭呢……我们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借鉴这个节目,我开始寻找我俩共同的兴趣点。别看我外表五大三粗,缝纫机的手艺却堪比女性。我们店里的很多窗帘和被套,都是我设计的。我的“本领”很吸引女儿,她抱来洋娃娃让我“量体裁衣”,我教她穿针引线,给洋娃娃的衣服绣上花边和亮片。我平日里很容易暴躁,但与女儿做这些事情时却能沉得住气。我们父女俩一坐就是一个晚上,她会变得特别安静,笑意盈盈,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
我工作忙的时候,就让妻子带着女儿到店里来找我。女儿非常喜欢我店里五颜六色的软装饰品。我一样样地讲给她看,让她闭上眼睛用手摸,然后猜是什么面料。别看她才5岁,手感却很棒,很快就能闭着眼睛摸出各种面料的材质。人家说“兴趣是上帝给亲子最好的礼物”,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当我发现女儿是我作品的“小粉丝”后,我越来越喜欢和她在一起了。她用图画和色彩来和我交流,我也可以用新设计的软装产品来和她交流……
从前,陪孩子只是我的功课——应付差事的态度让我在陪她的时候心不在焉。现在,陪孩子渐渐成了我的享受——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让我们有了说不完的话题。女儿偶尔会用胳膊绕着我的脖子娇滴滴地说:“爸爸,我好喜欢你。”那种幸福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父爱回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朱先生,儿童教育专家)
我国的社会学者曾用6年时间对5000多例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病例进行研究,最终的结论引人深思:这5000多名“问题孩子”均在童年时代有不同程度的父爱缺失。
由于缺失父爱,男孩长大后很难自我建立,表现为无自律、无责任感,缺乏道德感和团队意识,容易沉溺于自卑、幻想和不良嗜好中。而父爱缺席的女孩,会表现出缺乏安全感,自我形象较差,容易过早从异性那里寻求亲密关系,缺少女性应有的自尊与自爱。
解决父爱缺失问题,不是简单地通过降低离婚率或减少留守儿童就可以做到,而是更要解决人们——包括父母和孩子——对“父亲角色”的认知和实践的问题。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母亲常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军,父亲只是在一旁提供物质生活条件,无暇跟孩子进行深层次交流。一半以上的中国父亲不会刻意营建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八成以上的父亲每天“带孩子”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读者朋友们,当你意识到这一问题会危及自己孩子成长的时候,你一定会产生意识的转变。当父亲愿意承担“营建亲子关系”主导角色时,他一定会收获孩子的健康成长。案例中的柳先生,就是个“忙爸爸”的典型。难得的是,他一直将亲子关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并心无旁骛地去经营。爸爸们不妨借鉴他的经验,将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每周末抽出“无手机、关电脑”的半天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活动。我也建议爸爸和孩子一起制定“亲子计划”,让孩子参与决定你们要做什么,让他评估一下你做得怎么样、他自己做得怎么样。这都是培养幼儿领导力的好办法。在陪伴幼儿的时候,爸爸需要放下自己“大人的架子”,尽量“爱他们所爱,恶他们所恶”。我的一位同事,裤子的膝盖部位常常磨破,是因为他整天陪1岁的儿子爬来爬去。他和孩子说话时总会坐到地上或蹲下来,就是儿子的一个玩伴。
要营建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一个关键的秘诀是,发掘自己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对父子来说比较容易,因为男人都喜欢运动和竞技。对父女来说就有点困难,但你可以请妻子来指点迷津。我建议爸爸们购买动物园或植物园的季票,带着女儿有规律地光顾一个地方,看一年四季的变化;带着女儿翻看旧照片、故地重游,或整理你小时候的成绩单和奖状、讲述家族的故事,这些都是亲子沟通的好方式。
三口之家的孩子,常常缺乏叔伯、兄长的关爱;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性别不平衡等原因,也会导致孩子们接触成年男性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提倡“爸爸组团带孩子”。建议爸爸们邀请其他家庭一起活动,让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男性。几个爸爸带孩子们一起烹饪佳肴、登山宿营、摄影钓鱼……既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交往能力,又能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还能交流育儿方面的经验,大家不妨一试。
对于很多单亲家庭的母亲来说,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接触成年男性的机会非常重要。带孩子和别的家庭一起活动、给孩子认个干爸、鼓励孩子跟自己好朋友的爸爸多些接触、让男同事或男领导做孩子的“心灵导师”……这些措施都能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因为并非只有亲生父亲才能给孩子父爱,一个“充满爱的父亲角色”,可以有很多的扮演者。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