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文学、文化与书法的紧密相连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4433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书法教育大多被称为书法专业。书法专业以技法为主,不同于书法学,书法学是一种统一的综合性概念。由于之前学科建设混乱、课程设置约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书法专业忽视了古代书法教育的丰富内涵与专业的广泛性。因此,要想发展书法这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人们需要重新定义现在的书法专业学科,同文学、艺术学一样,将其建设为教育门类中多重文化内涵交叠的学科,让书法不依附于其他学科,成为一个兼具文学与文化等多重属性的学科。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思想不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各种传统艺术门类的发展。书法作为我国典型的艺术形式,在这种环境下保留了传统艺术的完整性,一直在中华大地上蓬勃生长。但是,近現代教育多注重专业技巧训练,急于求成,使得书法教育缺少与文学和文化的紧密相连,继而引发了种种书法教育问题。在科学技术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书法教育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书法专业教育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促进中华文化与书法更好地发展,人们应该重新反思书法教育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加强文学、文化与书法的联系。
  一、中国书法与文学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化、文学与书法都形同纠纆。书法,开始于甲骨文的尖利挺拔,记载了殷商的悠远历史,经过了汉简的飞扬肆掠,感受到大漠的呼呼风尘;发展到汉碑的凝重端庄,展示了忠臣烈士的丰功伟绩;走到了兰亭的优雅闲适,体现出令人神往的魏晋风流……在书法的历史长河里,碑、铭、章、表、诗歌、散文与小说等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层出不穷。前辈用杰出的才情、优美的文字搭配不同的文学形式为后人留下众多书文连壁的珍品,人们不应该抛弃文学去谈论书法。如今的书法,要在轰轰烈烈的表面简陋的内涵发掘中,抛开流于形式的表现。书法除了能够用美感吸引人眼球以外,还要注重书写者人生态度、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操的独特体现。人们应针对书法专业及教育做出改良,将书法与文学、文化相结合,以纠正歪邪之风。
  二、现代书法专业教育的问题
  (一)忽视了文学、文化与书法三者的关系
  书法自古就与文学、文化密不可分,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为补充。书法的创作不应该只是流于表面的美观,更要深究内在的精神。内在精神的体现需要书写者有足够的文学与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然而现在,专业的书法教育体系下的学生大多停留在“画字”的阶段,他们往往过度关注书写的技巧,不求内在,将形似作为优秀标准,以聚字的方式抄挪古文,将此视为创作。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今,国内书法专业大多设置在美术学专业之下,这就造成课程设置上的分配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安排书法专业的课程,是按照美术学的学科安排还是兼顾书法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建设。这个问题在教育界讨论了许久,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目前,各大院校还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书法专业课程,这就出现了技法课大量占据课时的现象,而重要的文化、文学等知识性强的课程反而安排得少之又少,使学生产生书法专业应“重技巧,轻理论”“重视实践,轻视文化”的专业印象,影响了学生学书的正确思想,使他们忽略了书法中蕴含的丰富文化知识。
  (三)招生制度不健全
  国内高校在书法教育中只重视临摹和创作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文化内涵与文学素质的提升,导致高校书法专业教育文化式微。这种发展逐渐影响了招生标准的设立。在录取时,书法专业文化课成绩要求比其他专业要求低。书法专业招收的学生本身文化底子薄弱,致使他们在之后的书法学习中难以理解经典作品中的文学知识,迫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到技法实践的能力培养上。因此,招生制度的不健全是阻碍书法专业教育发展一大因素。
  三、加强文学、文化与书法结合的途径
  (一)用文学语言描述书法艺术
  书法是线条粗细、浓淡、刚柔的组合,随着中国书法汉字从篆书向草书过渡,符号化越来越突出,象征性慢慢加强,形成了抽象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是难以用具体文字表达的,是如庄子所云“言”与“意”的交流。书法作为一门玄妙的艺术技法,表达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古人或用自然物象比喻书法,例如,孙过庭认为,书法的态、势、形和节奏与自然物象存在同质异构的关系;或用以人喻书的品评方式,例如,魏晋学者常用人的生命形象来比喻书法。书法教育可以借鉴古人,学生通过认识先贤的书法观点,从而更好地反思书法艺术,不断进步。
  (二)教师引导学生,使书法与文化、文学并进
  书法作品是由形式组成的,因此书法教育应该努力找寻书法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点,教师要做表率,对书法作品进行考证研究,通过对书法佳作的品鉴教学,书写者与作品的形象在学生面前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文学经典,让学生以文学之思进行自身的书法学习。另外,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让学生从开始学习书法时就以文学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文化,了解文人、书法家的个人经历,细细品味古代文人的趣味雅好,从而提升学生对文化、文学和书法的学习兴趣,使书法与文化、文学并进。
  四、结语
  书法本身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书法专业应该抓住现代教育、文化发展的新机遇,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发展是提升自信的源泉。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门类的代表,书法这一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推动国家发展,只有加强、改善书法教育,将书法与文学、文化紧密相连,才能激发书法专业应有的蓬勃生命力与伟大创造力。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作者简介:李立荣(1997-),女,山西临汾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书法学。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深入拓展,学校的音乐教学也要从传统的观念中寻求改革与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思维与方法来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案。合唱作为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协调合作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柯达伊教学法作为当下流行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在合唱训练中。本文以学生教育合唱训练为出发点,重点叙述柯达伊教学法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  柯达伊教学法强调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强调要为学生创
期刊
2019年7月,国家艺术基金“徽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在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省徽京剧院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展,整个项目由专业的演员及声乐专业师生共同参与。戏剧演员的参演支撑了整个剧目的专业基础,武生矫健的身姿、花旦优美的身段,一颦一笑,有板有眼,着實让人着迷,沉浸其中。而其中的伴唱部分,是由专业院校的声乐学生来合作完成,科学的发声方法、饱满圆润的音色更是为这部戏曲增添了一份活力。  徽剧的经典代表作有《
期刊
苏格拉底的悖论众说纷纭,意义深远。智者学派所谓:“已知的不用学习,不知的也无法学习。”故学无所用。而苏格拉底继承阿那克萨哥拉的万物本原“心灵说”,予以更加深入和纯粹、推进至真理性的知识为灵魂的“回忆说”。纯洁的灵魂既是德性的基础,也是真知的储藏所。所谓学习,就是唤醒灵魂,将真实的知识直接呈现出来。这些重要的观念,表现在柏拉图的许多对话篇中。而世间可见的事物所形成的认识,不完全是真理性的、确定可靠的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大高校、各类专业都逐步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当前,教育改革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在新媒体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管理应当积极与新媒体思维相融合,运用好新媒体,进行深入改革。  新媒体指利用新技术开发创造出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融合使得美术创作与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媒体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管理需要进行改革。美术人才不仅要具备扎
期刊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本文主要分析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并根据高校美术教学的特点,重点探究高校美术课堂教育中传承民间美术的有效路径,以期為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一、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渗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  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需要对其进
期刊
音乐伴奏是舞蹈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伴奏音乐能否与舞蹈动作相协调,直接影响舞蹈教学的整体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缺乏伴奏音乐,舞蹈训练就像是没有灵魂的简单肢体展示。音乐伴奏在舞蹈教学中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音乐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芭蕾舞、民族舞、西方古典舞三种舞蹈为例,研究舞蹈课堂中伴奏音乐的选用技巧,以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  自古以来,音乐和舞蹈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伴奏能使
期刊
美术教育是学前幼儿重要的教学组成,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创造力的培养则需要从小抓起。在幼儿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指引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对幼儿的一生都是有所帮助的。幼儿教师需要注重美术教育的创新,发挥出美术教育对幼儿的作用。这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天性,从幼儿的兴趣着手,激
期刊
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识字量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其不仅关系着后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加强对识字教学的重视。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能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对于听说方面的学习来说,由于小学生
期刊
文学赏析能力是文学素养的一部分,但是,高职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状况并不是很乐观,外在表现为文学素养较低、文学赏析缺乏主观能动性。笔者就文学赏析能力的意义、教学创新及考核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提高高职学生文学赏析能力的探讨。  一、文学赏析课的重要意义  文学欣赏,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读者可以通过解读凝聚了作者所思、所感并体现时代特征的作品,对文本中的形象、环境、人格品质等通过自己的加工、回炉,获得情感和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广大教师转变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在发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凸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方面作出了努力,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新课改以来的这些年来看,现今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忽视语言学习的问题。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针对以往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指出的一条更符合语言能力培养规律的科学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