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新经济形势对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的影响出发,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事业单位;科研经费;问题;对策
一、新形势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数据显示,我国也在逐年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2016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7760.7亿元,比上年增加754.9亿元,增长10.8%,增速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然而从中央巡视组31所副部级大学专项巡视反馈来看,各高校或多或少存在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出现了一批科研经费案件,其中复旦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部原主任杨萍的案例,很有代表性。杨萍利用职务将部门承接相关实验服务项目的所得收益侵吞。杨萍却辩解道“自始至终,我没有承认犯罪,所有科研项目从审批到完成都是按照学校规定办理,科研经费的分配和取得也严格按照学校管理办法实施,要有罪也是学校制度有罪。” 这种案子中存在的问题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案件后续影响造成科研机构财务规定明显更加严格,导致科研项目减少、科研经费使用困难问题发生。有时候实实在在的科研费用都不能报销,科研经费越多,麻烦越多,发票成了科研的拦路虎。如何依法严格规范管理,如何让科研经费实实在在用到科研项目上,关系到我国科研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项目立项不严谨、预算编制流于形式
科研项目管理起点在于预算立项编制,预算的编制得当,才能使用得当。然而立项申报,不拼实力拼“关系”,课题费到手后就将课题转给学生或者年轻科研人员去完成科研项目。很多项目仅仅是项目名称略有不同,实质内容大多相同,属于重复申报课题,像这样的“一鸭多吃”现象普遍存在。往往一个项目原本只需要几万的预算,由于得到了不同的资助资金,预算资金翻了好几倍,最后造成了科研项目结束,科研经费还未使用完,于是乎为了科研经费使用完毕,科研结项,老师变老板,项目变金库,用学生身份证冒领劳务费,造假账、假合同、假发票的问题层出不穷。从制度层面上来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多是从相关理论文件和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中移植过来,同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衔接上存在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预算松弛、科研经费使用随意等现象频发,一些科研人员在申请到项目经费后还抱有谁申请、谁使用的态度,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效率都不高。编制预算时,经常碰到财务人员不懂科研,科研人员不懂财务预算的现象。
(二)科研经费中对智力劳动价值的体现缺失
人是科研的主体,但是这个人力成本往往不能在项目经费中充分地体现,科研项目经费“重物轻人”的现象突出。根据2016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内容,各高校和科研部门应该进一步增加间接费用比重,并持续加大绩效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但是实际情况是,仅能支付参加项目非本单位人员的劳务费,如研究生、博士生或者外单位的专家等。项目组本单位成员不能领取劳务报酬,理由是科研人员已经在本单位领取工资薪酬,在本单位从事的科研任务、科研项目不再领取报酬。这也是科研单位、科研人员虚列项目支出暗补科研津贴、科研经费的乱象重要因素之一。
(三)忽视科研项目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验收主要以会议审查验收,网络评审验收、会议审查验收、实地考核验收等形式为主。在进行验收的过程中,根据项目、课题的特点和验收需要,可以选择采用以上一种或多种形势进行单一或联合项目验收的方法。科研项目验收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环,切不可重立项轻验收,验收走过场,成果没人管。科研人员更加关注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经费,科研单位重视获得了多少国家课题、多少国家基金,对科研项目结项往往比较轻视。专家验收组更多的关注是科研项目的本身是否合格,在科研项目完成的情况下,对项目的经费使用关注甚少。
(四)科研经费报销突击化
科研项目报销往往突击化,不是按项目进度报销。科研经费拨款普遍较迟,客观上对科研经费执行进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平时项目经费使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往往到位的科研经费容易出现在滞留财务处的现象,报销的时间节点主要集中在:一、经费刚刚下达时(主要是项目前期费用);二、年底关账前(当年预算不用当年清零);三、项目结项时(结项报告需要)。这不仅在年终加重了财务人员的负担,还造成科研项目的费用和科研项目进度往往不匹配,找发票、凑发票现象的出现。
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应当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强化激励机制、加大力度,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同时还应当按照科研活动规律和财政预算等相关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政策,优化管理操作流程,改进实际执行方式,进一步适应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科研经费管理要达到,而且必须达到多赢格局。笔者认为应以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
1.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在科研经费中,可以支取科研人员的报酬是科学研究者的智力劳动价值。所以应当正视科学研究者的智力贡献,才能做好创新科研经费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措施的实际应用,从而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发挥科研经费的效益。科研经费实施完全的成本核算式难度比较大,定额补助式更为适用。绩效支出安排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可以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的诚信和惩戒体系,审查科研人员申请科研项目的承诺是否达成,誠信度如何。检查科研目标的实现情况、经费的控制情况、进度的控制情况、应用情况或与应用的差距、科研项目是否完成等,对于诚信度不高的科研人员名单要建立黑名单,进行警告甚至暂停后续科研经费的拨付,追回项目资金,取消新科研项目申请资格。
2.对预算编制进行简化,并实现预算调剂权限的下放
在科研项目进行和经费管理过程中,科研经费使用签订合同双方应根据约定的项目经费和科研任务,其中包括成果数量、质量、完成期限等,由项目资助方负责成果验收,确定经费拨付方式。而项目承担方负责完成任务,如果科研成果在验收合格后,可以得到应当取得的项目经费,完全自主支配。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增加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的灵活度,简化审批程序。同样科研预算预算有调整是正常的:无需调整就太理想化了。现实是预算调整程序太多,流程复杂,应该适当放宽预算调整的情形,在预算调整审批过程中简化手续,缩短时间,通过预算调整,使经费支出与预算相统一,真实反映科研成本。
3.科研结余经费的再利用
科研项目结项后,最后一笔项目尾款才会下拨,这就造成了科研项目经费结余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项目结余甚至很大。2006年以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结余经费留存依托单位,为此,科研单位根据单位各自情况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确定了结余资金的分配比例;但是2006年以后出台的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科研结余交回上级主管部门。在当前科研经费管理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不能一收了之,应当允许项目承担单位保留结余经费作为科研事业发展基金。
参考文献:
[1]黄凌云.关于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若干思考[J]. 会计之友,2012.01.
[2]孙红.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高教论坛,2016.02.
[3]王延中.关于课题制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04.
[4]宋永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8.07.
作者简介:
褚哲臻,上海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事业单位;科研经费;问题;对策
一、新形势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数据显示,我国也在逐年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2016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7760.7亿元,比上年增加754.9亿元,增长10.8%,增速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然而从中央巡视组31所副部级大学专项巡视反馈来看,各高校或多或少存在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出现了一批科研经费案件,其中复旦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部原主任杨萍的案例,很有代表性。杨萍利用职务将部门承接相关实验服务项目的所得收益侵吞。杨萍却辩解道“自始至终,我没有承认犯罪,所有科研项目从审批到完成都是按照学校规定办理,科研经费的分配和取得也严格按照学校管理办法实施,要有罪也是学校制度有罪。” 这种案子中存在的问题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案件后续影响造成科研机构财务规定明显更加严格,导致科研项目减少、科研经费使用困难问题发生。有时候实实在在的科研费用都不能报销,科研经费越多,麻烦越多,发票成了科研的拦路虎。如何依法严格规范管理,如何让科研经费实实在在用到科研项目上,关系到我国科研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项目立项不严谨、预算编制流于形式
科研项目管理起点在于预算立项编制,预算的编制得当,才能使用得当。然而立项申报,不拼实力拼“关系”,课题费到手后就将课题转给学生或者年轻科研人员去完成科研项目。很多项目仅仅是项目名称略有不同,实质内容大多相同,属于重复申报课题,像这样的“一鸭多吃”现象普遍存在。往往一个项目原本只需要几万的预算,由于得到了不同的资助资金,预算资金翻了好几倍,最后造成了科研项目结束,科研经费还未使用完,于是乎为了科研经费使用完毕,科研结项,老师变老板,项目变金库,用学生身份证冒领劳务费,造假账、假合同、假发票的问题层出不穷。从制度层面上来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多是从相关理论文件和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中移植过来,同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衔接上存在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预算松弛、科研经费使用随意等现象频发,一些科研人员在申请到项目经费后还抱有谁申请、谁使用的态度,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效率都不高。编制预算时,经常碰到财务人员不懂科研,科研人员不懂财务预算的现象。
(二)科研经费中对智力劳动价值的体现缺失
人是科研的主体,但是这个人力成本往往不能在项目经费中充分地体现,科研项目经费“重物轻人”的现象突出。根据2016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内容,各高校和科研部门应该进一步增加间接费用比重,并持续加大绩效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但是实际情况是,仅能支付参加项目非本单位人员的劳务费,如研究生、博士生或者外单位的专家等。项目组本单位成员不能领取劳务报酬,理由是科研人员已经在本单位领取工资薪酬,在本单位从事的科研任务、科研项目不再领取报酬。这也是科研单位、科研人员虚列项目支出暗补科研津贴、科研经费的乱象重要因素之一。
(三)忽视科研项目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验收主要以会议审查验收,网络评审验收、会议审查验收、实地考核验收等形式为主。在进行验收的过程中,根据项目、课题的特点和验收需要,可以选择采用以上一种或多种形势进行单一或联合项目验收的方法。科研项目验收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环,切不可重立项轻验收,验收走过场,成果没人管。科研人员更加关注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经费,科研单位重视获得了多少国家课题、多少国家基金,对科研项目结项往往比较轻视。专家验收组更多的关注是科研项目的本身是否合格,在科研项目完成的情况下,对项目的经费使用关注甚少。
(四)科研经费报销突击化
科研项目报销往往突击化,不是按项目进度报销。科研经费拨款普遍较迟,客观上对科研经费执行进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平时项目经费使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往往到位的科研经费容易出现在滞留财务处的现象,报销的时间节点主要集中在:一、经费刚刚下达时(主要是项目前期费用);二、年底关账前(当年预算不用当年清零);三、项目结项时(结项报告需要)。这不仅在年终加重了财务人员的负担,还造成科研项目的费用和科研项目进度往往不匹配,找发票、凑发票现象的出现。
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应当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强化激励机制、加大力度,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同时还应当按照科研活动规律和财政预算等相关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政策,优化管理操作流程,改进实际执行方式,进一步适应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科研经费管理要达到,而且必须达到多赢格局。笔者认为应以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
1.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在科研经费中,可以支取科研人员的报酬是科学研究者的智力劳动价值。所以应当正视科学研究者的智力贡献,才能做好创新科研经费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措施的实际应用,从而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发挥科研经费的效益。科研经费实施完全的成本核算式难度比较大,定额补助式更为适用。绩效支出安排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可以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的诚信和惩戒体系,审查科研人员申请科研项目的承诺是否达成,誠信度如何。检查科研目标的实现情况、经费的控制情况、进度的控制情况、应用情况或与应用的差距、科研项目是否完成等,对于诚信度不高的科研人员名单要建立黑名单,进行警告甚至暂停后续科研经费的拨付,追回项目资金,取消新科研项目申请资格。
2.对预算编制进行简化,并实现预算调剂权限的下放
在科研项目进行和经费管理过程中,科研经费使用签订合同双方应根据约定的项目经费和科研任务,其中包括成果数量、质量、完成期限等,由项目资助方负责成果验收,确定经费拨付方式。而项目承担方负责完成任务,如果科研成果在验收合格后,可以得到应当取得的项目经费,完全自主支配。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增加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的灵活度,简化审批程序。同样科研预算预算有调整是正常的:无需调整就太理想化了。现实是预算调整程序太多,流程复杂,应该适当放宽预算调整的情形,在预算调整审批过程中简化手续,缩短时间,通过预算调整,使经费支出与预算相统一,真实反映科研成本。
3.科研结余经费的再利用
科研项目结项后,最后一笔项目尾款才会下拨,这就造成了科研项目经费结余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项目结余甚至很大。2006年以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结余经费留存依托单位,为此,科研单位根据单位各自情况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确定了结余资金的分配比例;但是2006年以后出台的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科研结余交回上级主管部门。在当前科研经费管理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不能一收了之,应当允许项目承担单位保留结余经费作为科研事业发展基金。
参考文献:
[1]黄凌云.关于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若干思考[J]. 会计之友,2012.01.
[2]孙红.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高教论坛,2016.02.
[3]王延中.关于课题制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04.
[4]宋永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8.07.
作者简介:
褚哲臻,上海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