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标志着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也推动了现代社会各领域科学管理的发展。本文将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思考这三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泰勒;科学管理;管理
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在某种意义上是由于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因此可以说现代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科学管理运动密切相关的。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形成。1911年,他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并最终形成《科学管理原理》这一书,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企业生成实际中应用,使生产节奏加快,不少企业因此扩大了规模,管理被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赋予了新的要求。美国以农业为主的人口从1800年的90%下降到1900年的33%,尽管工人工作时间很长,但工作效率和薪酬却很低。
而使问题日益明显的是当时的社会大生产发展迅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拼命榨取工人,让其不停的工作;另一方面,拼命剥削消费者,采取垄断市场,限制产量来提高物价等手段,这些都引起了工人的强烈反抗。同时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5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次都是从美国爆发,导致大多数企业倒闭,同时还有大量外来移民涌入,激化了社会矛盾。要适应这些新涌现出的特点,就迫切需要有一种管理理论的出台。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由于人们缺乏现代化大工业的方法和技术,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因此即使19世纪末期的美国,工业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社会物质财富增加十分迅速,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仍是各个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泰勒在这种情况下做了长期调查,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张实施新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和制度,向管理要效率。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知识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每个工人的效率提高上来,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在当时不论是工人还是雇主在当时的经营管理下都不知道每天究竟可以干多少。工人普遍采用“磨洋工”的方式劳作来表达对资本家的榨取和剥削的不满,无法充分完全的发挥自己的劳动力;而雇主也仅凭想象中的标准来设立一个工作量的标准,没有科学性,工人和雇主常常发生矛盾。因此,泰勒根据科学依据制定出每个工人合理的工作量,这就是工作定额原理
(二)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合适,任何人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努力使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适合他们,从而使其成为第一流工人的工作。而企业管理这需要做的是科学的选拔工人,并培训教育使之成长。
(三)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泰勒测定工人们运用现有设备和材料应该能生产多少产品,然后运用科学的实况调查确定每一位工人完成任务的最有效的方法,工时研究是泰勒研究的基础,最后把每项工作都拆分成最基本动作,去掉多余动作,并重新组合起来,确定完成这些规定动作所需时间,综合各种好的因素,并不断改进最终实现标准化。
(四)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泰勒提出了这一原则,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定额。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通过分析研究,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的部门。
2.制定差别工资率,工人按工作完成情况领取工资。
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根据职位和工种。
(五)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泰勒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雇主和工人从对立到协作,大家一起为提高效率工作。雇主则希望成本越来越低,而工人则希望获得很高的薪酬。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双方必须从对立面,变成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双赢。然而可惜的是,泰勒设想的的精神革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没有被大家认可采用。
(六)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工人凭借自己的经验是不能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的,他们没有条件和时间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所以,必须把执行职能和计划职能分开。计划职能由管理委员会承担,可以成立专门负责的计划部门。计划部门从事计划工作,同时负责管理工人。这种分工,能够促进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合作,降低工人罢工的概论,让管理这拥有更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七)实行职能工长制
这个制度是泰勒当时在机械工业领域提出的,他想推广到所有的领域。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一个工人不能同时接受多个职能工长的领导,因为这种管理会让工人感到混乱,所以这种职能工长制最终没有被大家认可采用。
(八)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即企业的管理人员保留重大(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把日常工作中的不重要的事务授权给下级处理
三、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思考
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现解决了生产型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然而,在当时工业革命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不难发现泰勒的运用科学管理原理去实践的社会条件较为简单,其研究主要是在确定的与可逆的环境下进行的。随着社会和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自然也就不存在时间的可逆性。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泰勒所做的研究都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只注重程序的科学化和工具的标准化,忽略了人是“社会人”这个大的前提
因此,现代企业再进行管理活动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时代的变化和复杂的因素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科学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应注意人的特点和需求,注重人文关怀,尽可能的用组织文化去激励员工工作,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的概率以及减轻发生后的管理危机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宋婷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对当代中国实践的启迪.商品与质量,2011,10.
[2]王晓敏,张宝生.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我国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管理方略,2016,7.
[3]王斌伟.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4]于越.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部门的启示.劳动保障世界管理观察.
[5]曾芸芸.探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经营管理,2015,27.
关键词:泰勒;科学管理;管理
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在某种意义上是由于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因此可以说现代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科学管理运动密切相关的。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形成。1911年,他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并最终形成《科学管理原理》这一书,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企业生成实际中应用,使生产节奏加快,不少企业因此扩大了规模,管理被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赋予了新的要求。美国以农业为主的人口从1800年的90%下降到1900年的33%,尽管工人工作时间很长,但工作效率和薪酬却很低。
而使问题日益明显的是当时的社会大生产发展迅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拼命榨取工人,让其不停的工作;另一方面,拼命剥削消费者,采取垄断市场,限制产量来提高物价等手段,这些都引起了工人的强烈反抗。同时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5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次都是从美国爆发,导致大多数企业倒闭,同时还有大量外来移民涌入,激化了社会矛盾。要适应这些新涌现出的特点,就迫切需要有一种管理理论的出台。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由于人们缺乏现代化大工业的方法和技术,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因此即使19世纪末期的美国,工业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社会物质财富增加十分迅速,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仍是各个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泰勒在这种情况下做了长期调查,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张实施新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和制度,向管理要效率。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知识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每个工人的效率提高上来,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在当时不论是工人还是雇主在当时的经营管理下都不知道每天究竟可以干多少。工人普遍采用“磨洋工”的方式劳作来表达对资本家的榨取和剥削的不满,无法充分完全的发挥自己的劳动力;而雇主也仅凭想象中的标准来设立一个工作量的标准,没有科学性,工人和雇主常常发生矛盾。因此,泰勒根据科学依据制定出每个工人合理的工作量,这就是工作定额原理
(二)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合适,任何人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努力使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适合他们,从而使其成为第一流工人的工作。而企业管理这需要做的是科学的选拔工人,并培训教育使之成长。
(三)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泰勒测定工人们运用现有设备和材料应该能生产多少产品,然后运用科学的实况调查确定每一位工人完成任务的最有效的方法,工时研究是泰勒研究的基础,最后把每项工作都拆分成最基本动作,去掉多余动作,并重新组合起来,确定完成这些规定动作所需时间,综合各种好的因素,并不断改进最终实现标准化。
(四)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泰勒提出了这一原则,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定额。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通过分析研究,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的部门。
2.制定差别工资率,工人按工作完成情况领取工资。
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根据职位和工种。
(五)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泰勒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雇主和工人从对立到协作,大家一起为提高效率工作。雇主则希望成本越来越低,而工人则希望获得很高的薪酬。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双方必须从对立面,变成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双赢。然而可惜的是,泰勒设想的的精神革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没有被大家认可采用。
(六)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工人凭借自己的经验是不能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的,他们没有条件和时间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所以,必须把执行职能和计划职能分开。计划职能由管理委员会承担,可以成立专门负责的计划部门。计划部门从事计划工作,同时负责管理工人。这种分工,能够促进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合作,降低工人罢工的概论,让管理这拥有更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七)实行职能工长制
这个制度是泰勒当时在机械工业领域提出的,他想推广到所有的领域。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一个工人不能同时接受多个职能工长的领导,因为这种管理会让工人感到混乱,所以这种职能工长制最终没有被大家认可采用。
(八)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即企业的管理人员保留重大(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把日常工作中的不重要的事务授权给下级处理
三、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思考
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现解决了生产型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然而,在当时工业革命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不难发现泰勒的运用科学管理原理去实践的社会条件较为简单,其研究主要是在确定的与可逆的环境下进行的。随着社会和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自然也就不存在时间的可逆性。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泰勒所做的研究都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只注重程序的科学化和工具的标准化,忽略了人是“社会人”这个大的前提
因此,现代企业再进行管理活动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时代的变化和复杂的因素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科学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应注意人的特点和需求,注重人文关怀,尽可能的用组织文化去激励员工工作,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的概率以及减轻发生后的管理危机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宋婷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对当代中国实践的启迪.商品与质量,2011,10.
[2]王晓敏,张宝生.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我国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管理方略,2016,7.
[3]王斌伟.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4]于越.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部门的启示.劳动保障世界管理观察.
[5]曾芸芸.探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经营管理,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