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理论的预科班英语语法研究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脱离语境的语法教学容易造成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目前的预科班语法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孤立地讲授语法,忽视了语法在使用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虽然能说出符合语法的句子,却不能恰当地表达思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摆脱传统语法教学的束缚,探索在一定语境中学习语法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准确、流利、恰当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关键词]语法 语法教学 语境语法教学
  一、研究背景
  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传统观念强调学习语法知识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由于课堂环境的限制, 教师在无法给予足够的输入的情况下, 学生很难从中总结出语法规则, 再加上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和方法上的不当, 语法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于很多教师还习惯于把语言作为学习目标, 将各种语法结构以显形的方式介绍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被动地模仿记忆, 并通过反复大量的练习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 这些教学模式没有体现课程的创造性和趣味性, 留给学生的空间极为狭小, 给人们的印象就是生动不足, 刻板有余。运用语境理论进行语法教学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途径。如果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创设并利用各种语境, 使英语语法教学形象化、具体化, 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话, 就能提高其学习语法的兴趣, 树立学好语法的信心, 进而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二、语境
  语境, 指的是产生语言活动的环境。语境这一术语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 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了语境的概念, 指出: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并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一概念, 又在1935年提出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这一概念。后来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ohn Rtlber Firth)在吸收了Malinowski的语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 把语境概念引入语一言学的研究, 并对情景语境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把情景语境定义为包括所有言语的文化背景和参与者的个人历史, 而不是与目前在进行的人类活动的语境一样简单。他把语境切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类。弗斯的学生韩礼德(Halliday,1973)把语境因素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 场景、交际者和方式。莱昂斯(Lyons)在讨论话语的合适性时也谈到了语境, 他认为语境是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与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 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及话语的意义。1965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Fishnla 提出“语义场(domain)”概念, 认为语义场是受共同规则制约的社会情境, 包括地点、身份和主题。他认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总是适合一定的言语环境。Fisllman和Halliday对语境研究的角度不同, 所用术语不同, 但都肯定了语言环境对语一台.使用的影响和作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 我国的一大批语言学家们也加入了语境研究的行列。他们引进并借鉴西方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陈望道先生的语境理论基础上, 从不同的视野对语境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代表人物何兆熊教授指出,对语境的确切理解必须考虑语言外的因素。他将其分为三类: 一是背景知识, 二是情景知识, 三是对交际双方的相互了解。胡壮麟教授认为语境包括三个方面: 一、上下文语境, 指语篇内部的环境;二、情景语境, 指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 事件的性质, 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 三、文化语境, 指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属该言语社团的人一般都能理解其在语篇中的意义。
  三、在语境中教语法
  基于上述的讨论,在语境中教授语法既能解决学生的困惑,又能突出语法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学生都会通过一定的话题学习语法点,并通过语法教学,给学习者提供有用的,有意义的技能和基本文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不局限于机械性练习,而是会安排二人对话、小组对话、游戏和讨论等形式,互相启发。此外,还会适时的布置阅读和独立思考的练习等方式,让学习者拓展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还会穿插一定的美国文化语境。教学步骤如下(以虚拟语气为例):语法点:虚拟语气语境:科幻小说;时间旅行;一百年前的生活;到火星旅行第一步:热身。(教师会跟学生进行对话,引出语法点)第二步:阅读相关文章,回答相关问题,并让学生有意识的在文章找出即将学习的虚拟语气。阅读完之后,老师会跟学生进行对话,并引导学生通过文章里的句子归纳语法点。第三步:巩固阶段(设计主题相关的活动,创建情境,包括两人对话进行语言点练习)。第四步:布置课后阅读(提供学生相应的阅读书目等拓展该主题的理解)。在上述的教学步骤中,笔者首先通过对话让学生进入一种主题相关的情境中去,并通过学生自己找出语法点相关句子,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跟学生一起归纳出语法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分析它的意义和用法,并在接下来的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意义和用法。那么这个过程既能保证学生有效的使用语言,又可以让他们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且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穿插了游戏等活动,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语法的兴趣。
  综上所述,语境理论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好处显而易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一直认为枯燥无味的语法课由于注入了鲜活语境, 学生们有了新鲜感, 并且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尤其是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的调查问卷来看, 很多同学明确表示很高兴自己的成绩提高了, 他们对这种通过语境进行语法教学的方法很喜欢。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启-的能力众所周知,语法规则是相对静态的,而语言的使用却是动态的,通过在语法课课堂上各种语境的设计和运用, 使得语法规则与相应的语言事实结合起来, 让语法教学和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力。此外, 语法课堂上输入大量的语境, 也能帮助学生调动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去认识、总结、练习语法规则,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语法知识的形式, 实现了语法功能和意义的和谐的统一,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语法知一识的灵活使用能力问题。
  参考文献
  [1]Barton, G. Grammar in Context: Students Book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Batstone, R. Grammar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Chrzan, J. Absolute Anthropology: Alcohol Use in Cultural Context [M]. London: Routledge Press, 2012.
  [5]T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6]Weaver, C. Teaching grammar in context [M]. H: Heinemann, 1996.
  [7]Yule, G. Explaining English Grammar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细节是一块砖,它垒砌整幢教育的大厦;是小石子,凝聚起人格品性的高山;是单个细胞,汇聚成学生身心健康的血脉。预设教学环节,捕捉细节,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课堂生成预约的美。  关键词:细节 反思 精彩  教育无小事。对教师来说,教育就是一个个的小细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妥善处理好每个小细节,将会使我们的课堂精彩不断。  一、预设细节,让课堂充满灵动之美  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预设学生的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共产党人经历了坎坷的探索,经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种发展模式引导中国经济和国力飞速前进
摘 要:学法指导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整体性;自觉性;学习计划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知道历史知识不仅只是局限在书本上的知识,因此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所以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要具有整体观。学法指导是教师通过一
一、社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1.社会音乐教育管理缺失。一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扶持。目前,具体针对社会音乐教育或社会艺术教育的法规政策几近空白,仅有的一些也是宏观政策而且政出多门,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二是社会音乐教育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与人员。与极为健全的学校音乐教育管理相比,社会音乐教育的境遇有着天壤之别,没有一个统一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更谈不上稳定的管理人员。三是社会音乐教育
[摘 要]现如今,网络以其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特点,促使着高校学生生活模式的积极转变。但值得警惕的是: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也借助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变得活跃起来,这也使得维护校园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做好网络生活模式影响下的高校维稳工作,就要建立起突发事件全方位处理机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网络监督新模式以及建立和完善维护高校稳定的法律机制。  [关键词]网络生活模式 高校稳定 法律规制  一、高校学生网
针对我国电影市场的影片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从季节性因素、影星及名导号召力因素、投资规模等方面建立Gamma需求模型,并在研究电影观影人数递减情况结合运用计量模型中的变截
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明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思想性、阶级性、
摘 要:在高三复习中,要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高三复习效率。  关键词:学生;思维过程;复习效率  实施新课程后,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三复习是高三教师追求的目标。笔者经过反复探究,认为新课标下的高三化学复习应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一、知识整理中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
摘 要:学习动机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对人的学习行为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学习行为,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定向,能够使学生维持某种学习行为,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动机不缺乏,但并不正确。结合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提出一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只有情感动力才能启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以最大的热情去关心帮助学生,教好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一、爱是教育的心理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了教育与理解,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开启学生的心智,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亲切感,是激发学生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