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饭碗和增长之源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htyr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了亿万人口的劳动就业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们用这句歌词来形容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变迁是再恰当不过了。从“改造、消灭”到“不要急于取缔”;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私营企业理论和政策在经历这3次飞跃的同时,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截至1999年底,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2022万,加上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6241万,已达到8263万。来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数字表明,目前全国(城乡)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3300多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这几乎是其它类型企业就业人数的总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而与此经济奇迹并行的,却是国有企业经营的日益恶化,近几年终于提出全面展开国企改造,随之而来的,是从国有企业中奔涌而出的失业浪潮,一夜之间就席卷全国。一时间,社会各界忧心忡忡,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还未能确立之时,社会稳定首先成了人们忧虑的焦点。
  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进入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在城镇突发性的大规模的“失业洪水”,远比自然界的大洪水对中国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要广泛得多,长远得多,也痛苦得多。
  问题的关键是下岗员工能否被社会消化,国企的改革有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从最近两年从业人员增长的情况可以看到问题的答案。截至1998年底,全国城镇所有从业人员20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1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口为32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3万人。到1999年末,全国城镇所有从业人员比1998年增加336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增加了708万人,国企下岗职工增加了400万人。
  很显然,私营经济不仅吸纳了其他类型企业的下岗职工,而且还创造了几百万个新的就业机会,算下来,私营经济1997、1998两年吸纳下岗職工650万人,成为安排就业的最主要的舞台。
  即使在位于西北的陕西省,全省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也达到了239.4万人,吸纳安置下岗职工27万人。而东部的福建省90%的下岗职工进入了非公企业。私营经济已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必须发展,因为它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谁在支持高增长的奇迹
  
  据最新数据统计,私营企业已达150万户,在国有、集体、外资和私营四大类型企业中,只有私营企业数量能在近2年保持增长,而且是两位数的增长,显示了私营经济正进入快速增长期。从1985年至1997年,私营经济工业产值所占份额从2%上升到34%。
  世界银行属下的国际金融公司最近首次发表了关于中国私营部门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整个非国有部门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可达到62%,而其中私营经济在过去20年中是呈指数增长,其目前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与国有部门几乎持平。
  令人瞩目的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更高,他们平均一份产出所消耗的资本仅为国有企业的一半左右。1991至1997年间,私营经济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5%至27%,却仅有不到1%的流动资本贷款给了私营个体企业。其业绩与资源消耗的高效是90年代私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科院吴仁彰教授指出:中国私营经济的这种蓬勃发展,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深化的时刻发生的,是在中国许多生产部门产品过剩、经济结构正进行深刻的艰难调整的时刻发生的;是在国营企业改革政策阶段、大批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的时刻发生的,是在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征兆的时刻发生的。在面临多重冲击、中国经济遭遇严峻形势下,私营经济却以持续的高速增长,表现出强盛的生命力,支持经济高增长的奇迹。
  近年来,中国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至去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已达到了68万多元;注册资本达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20万户。而在出口创汇方面,私营企业去年达到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亿元,增幅达91.8%,创历史最高增幅。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对于私营经济的概念,还停留在小餐馆、小卖部、小作坊、小修理部和在街边吆喝的小摊贩上,然而近几年,中国私营经济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1999年百强私营企业第一名的年销售额达35亿元,最后一名的年销售额也达到3.6亿元。
  经济学家彭延光说:“不要害怕承认中国产生了一个新的资本家阶级,我国的一些私营企业主,有的已经拥有几亿、几十亿资本,有的成为跨国公司,雇佣着成千上万的员工……”
  
  增强国家财政实力
  
  长期以来,在国有、集体企业发展初期,国家都要投入一定的支持,它们对国家上缴的利税高,往往国家的投入也高。而个体私营企业从成立之日起,未要国家一分投资,也未得到国家在资金、技术、征地等方面的优惠,地方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态度往往也是“你发展我支持,你盈利我收税,你破产我注销”。它们的存在,并未给国家造成任何财政负担,反而为国家上缴了相当数额的税收,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
  目前,个体私营企业税收在国家占8%以上,在省、市、自治区占10%至13%,而在地、市占30%以上。
  其次,个体私营经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还表现在对财政依赖度很小,它们不仅不可能获得国家财政补贴,而且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贷款难”已经成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头号难题,有的企业即使有财产抵押,也只能贷到抵押物价值50%的款项,且办理时间长,款期短。目前,全国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额只占贷款总额的0.55%。相比之下,国有企业不仅容易得到信贷支持,而且可以享受国家的财政亏损补贴。近几年来,国家对国企的财政亏损补贴每年都有几百亿元。
  可见,国家财政赤字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国有企业的长期亏损,相反,个体私营经济对形成财政赤字基本上不构成压力。
  
  挡不住的民间活力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在不同时期,国际上包括国内都会有一些经济学家在预测,说中国经济因国企的衰落,几年内可能会全面崩溃,无论他们的动机如何,都能找出一大堆的理由说明我们面临形势的严峻性。
  可是在种种危机的背后,在社会舆论和政策导向并未集中关注到的私营经济领域,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表现出了强势的生命力。
  目前,除了经济、政策环境外,有多方面的原因,仍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导致对私营经济发展不利的舆论环境。第一,中国城市的私人企业最初都是出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自寻“饭碗”的人搞起来的,这其中也不乏“投机倒把”之徒;第二,一些私营企业,在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也的确曾不择手段,钻了许多法律的空子,或者制造了大量“假冒伪劣”;第三,在长期的意识形态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公是好的,代表公平、公义,而私只是为了赚钱,代表个人主义。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体私营经济产生了,比如“假集体”、“假国有”、“假合资”、“假校办”、“假知青”、“假残疾”等等所谓的“六假”企业,一方面可享受国家种种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又可以避舆论之“嫌”,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能有人“罩”着。
  直至今日,这类企业还大面积地存在。比如在广州这样一个私营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仍然有1/3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带着各类“红帽子”,目前各地都在限时要求所有“挂靠”私企全面脱钩。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类企业多少都留下了产权不清等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但是在保护私营经济的法律法规既缺乏又不清晰的社会背景下,为了不致成为“唐僧肉”,为了保护和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私企往往只有这样委曲求全。
  就是在一种近乎尴尬的生存环境之下,私营经济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希望集团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李晓东认为:私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为了获得生存发展空间,总是绞尽脑汁,将政策用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会以非正常的手段,来谋求生存的权利,这是很正常的,假如没有这种想法就和国企一样了。
  高德良律师为私营企业打了不少官司,他对此问题的看法非常耐人寻味:人们总是感到私营企业的官司案件非常多,这是由于私营企业的“痛感”要比国企强得多,只要是有任何权益受到伤害,就会极力争取保护或者补偿,而国企则相对“麻木”得多,即使出了一些问题,也感觉不到“疼痛”。
  其实,正是因为私营企业对市场环境等生存环境的高度敏感性,才使其在不利的环境下,在自身还存着种种管理弊病和危机的情况下,从夹缝之中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对自身命运的高度敏感和关注,对现行政策的高度敏感和关注,正是其生命活力之源。□
其他文献
在元坝村村委会等了大约三个小时,陈森才从外面回来。  陈森今年47岁了,是高州市根子镇农村信用社驻元坝村的信贷员。他每日的工作流程是: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骑着他那辆旧摩托车,沿着漫山遍野种满荔枝龙眼等水果的山道,穿梭于分散居住的500户农家之间,在村委会的协助下一一了解他们的收入状况、还债能力以及信用程度,然后将这些情况上报给镇农村信用社,由镇农村信用社来决定各个农户的信用等级和贷款额度。  当然
期刊
“经典经济”问题再度来临?    谈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0岁以上的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牛奶倒进海里”的画面。但是,你相信吗?不仅牛奶倒进海里,也许天之骄子式的硅片亦将弃于山谷,类似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产品过剩、需求不足情形将重现于整个世界,并成为中长期全球经济的大敌!  造成供过于求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两条,全球性市场化与技术革命。  当前的产品过剩与前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的转轨有重要关系
期刊
编者按:本刊的老作者王志纲自994年从新华社下海,在中国的顾问咨询业搏击冲浪,已有8个年头。其间,他深入接触了数以百计的中国企业家。最近,他应本刊之邀,以其独特的视野和笔触就企业家的生存这一根本问题,撰写了本文。本刊将分两期发表。    引 子    我所理解的大泽龙蛇,是在既如浩瀚深海又犹如泥潭和酱缸般的大泽里挣扎奋进的一代企业强人。等待他们的命运是成龙上天,或成虫钻草。他们自我生存的环境像非洲
期刊
为患孤独症的儿童设立的慈善机构已经有七个年头了,迄今为止,她已经为1000多名父母进行过护理儿童恢复健康的培训,每年获得约3万多美元的捐赠,并在北京郊区设立了新的总部。她的组织名叫“星星雨孤独症儿童教育协会”,所有的记录表明,这是一个非赢利性的成功组织。它不是一个官方的组织,而被登记为福利事业。  田女士曾经指望把这个组织登记在民政部的名下,只有民政部才能授予正式的许可证来开办慈善事业,但是没有成
期刊
Democracysubstituteselecionbyincompetentmanyforappointmentbythecorruptfew.(民主是以众多庸人参与的选举来取代几个腐败人物作出的任命)  ——GeorgeBemardShow乔治·伯纳德·肖(1856~1950)    民主与廉政    绝对权力造就绝对腐败。人们对专制导致腐败似乎没什么争议。然而很多好心人都有一个天真的想法,
期刊
在北京郊区的一个会议厅里,40位有法人资格的经理,大多来自国营企业,听着讲师给他们讲授如同隔了一个世界的乌拉圭回合、国民待遇和关税壁垒。有些在做笔记,有些静静地听着,也有少数脑袋后仰闭目养神。最后,讲师点出了这个讲座中最关键性的话题:“我们入世后,需要按照国际标准来做生意。”  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即将来临的巨变。十年来政府对有关法律不断进行调整,使其适应时代的需要。成千上万的WTO案例需要翻译出来。
期刊
民间无名氏旁门斜出,创作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警言,震颤人心,真有“一句顶一万句”之功,遗憾的是,这无主语的警句一喊起来,就令人感到一种滑稽和幽默。  多次回农村老家探亲,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斗大的字刷在农家墙头上。与乡亲交谈,都苦言孩子上学“交不完的钱啊”!一个亲戚当民办教师十多年了。我问她:“你们那个学校财政每年拨多少款?”她反问:“财政,哪儿财政?”我说县里或
期刊
再识私企    在做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为富人呐喊?无可否认的是,在社会分配已经出现不小的差距的今天,私营企业主们是幸运的一群。当他们已经富裕起来的时候,我们还在为他们的企业说话,是不是已经偏离了轨道?  在各地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越是私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国企改革进行得越顺利。为什么?因为国企大量的下岗员工都进入了私企就业。像江浙、广东,大量的私企不但
期刊
这是天津历史上第6次引黄,也是最为紧急的一次。连续4年的大旱使得北方许多地区陷入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之中。因为天津的城市地位,使得此次紧急引黄济津格外让人瞩目。也正如此,天津人在经受旱灾时也格外的幸运。  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一个天津尚能采取紧急措施救急,但整体的水危机又如何解救?    “恭迎”黄河水    10月21日下午2点,经过在黄河中4000多公里的特别护送,以及在紧急疏通的580公里专用引
期刊
哲人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一个深圳的朋友说:目前的生存环境对于私营企业来讲,是建国50年来最好的。在本刊记者走访了广东、北京及浙江的许多私营企业之后,的确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然而,存在的“合理性”,并不能解决现实的不合理性,从众多私营企业家和个体经营者无奈的嗟叹当中,我们发现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弹性空间,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理会那些政策层面的硬性规定,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