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_d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维教学模式,可实际教学实践中却有不小的偏差。不少语文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语文课真难上,课堂上,任你老师如何引导,有些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启而不发,要么偷偷地看课外书,要么东张西望,要么不住地做小动作。笔者是从事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长期地观察、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消除以上种种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伴随着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需要的满足是行为的内驱力。因此,情感作为基本的动机系统,具有激发、维持、调节行为的功能,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特性,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生的课堂参与。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认为:情知对称是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所谓情知对称是在教学中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形成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有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教学格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不仅传递着教材中的认知信息,同时还传递着师生间的情感信息,进行心灵体验上的沟通,可见情感以其不容否定的存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情知对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意义
  1.学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课堂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他们在课堂上精神会更振奋,注意力会更集中,发言会更踊跃,思维会更活跃,观念会更异彩纷呈。
  2.课堂因激情而流光溢彩
  有了充满激情的学生,课堂本身已是“风光旖旎”,如果教师再注意自己的激情,二者能够相得益彰,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便是妙不可言。
  3.质量因激情而蒸蒸日上
  构建语文激情课堂,让学生充满情感体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灵动的个性,一旦得到全面激活,他们的求知欲会空前的旺盛,各种能力会得到空前的提高,自然地就进入乐学的境界。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三、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所讲的知识才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巧妙导入,点燃情感
  语文课上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首先要讲究开讲艺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尤其重要。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导入负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一段设计巧妙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记忆的深处,能在上课后较短时间内,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成为一块巨大的情感磁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使之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从而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
  2.巧用媒体,调节情感
  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上奔腾而出。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成有声有色的图像,化静为动,变虚为实,把学生带进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以此来叩击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3.巧设问题,激发情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巧设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的情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4.巧留空白,延续情感
  中国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艺术手段。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指的是教学密度要相对合理,并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的填补空白。它所追求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虚实相映、跌宕多姿、和谐愉悦的艺术效果。“空白”的作用就在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探究的空间和发现的空间,以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自我生成、自我建构。当这些空白得到填补,求知欲得到满足时,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的愉悦。
  5.巧妙拓展,升华情感
  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选编的课文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 找准衔接口,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再次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让那内心的激动变得刻骨铭心,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师只要始终坚持情感教学观,善于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教师带着情感去教,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产生强烈的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就能把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做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认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多,定量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
期刊
从心理和年龄特点来看,小学生往往是最喜欢体育课的学生群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投入课程学习,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具体特点,使得许多学生对我们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方法感到枯燥厌倦或者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关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称个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将会越来越注意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广大的地理教师而言是一大挑战。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教师该如何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课本及其以外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在目前以及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试从教与学两方面
期刊
“中国梦”是新时代所有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梦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育最前线的工作者,我认为“中国梦”思想教育要从小抓起,并要深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教学,促使小学生主动加强体育锻炼,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梦”的概念。  一、“中国梦”在当代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初步形成规模,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什么是“中国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含
期刊
作为一种常见的课型,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作为一种能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主动探求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达到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目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精心备课,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解,学生认真听讲,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这种观念形成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基本模式。诚然,教师的讲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且重要的形式;但是,教学就其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血液,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高中语文教学直接面对的是高考,要想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更深的理解更好的投入语文学习,教师及学生在意识上必须有很大的转变。本文尝试从教师的定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新课改下教师的准确定位:创新+引导  当前高中语文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思想语文课教育工作者以后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期刊
在这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教学中困惑颇多,羁绊颇多,现就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谈一谈。  语文教学的羁绊之一: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罩在中国教育的头顶上,即便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他所散发出的无尽威慑力仍使得莘莘学子和广大教师不得不唯其马首是瞻。  从学生上高一开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任课教师在头脑中都潜意识地预测三年后高考的
期刊
2014年四月份,北京市颁布并启动实施了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将首都的特殊教育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残障孩子与一般社会成员相比,他们有着特殊的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但他们在人格权力、政治权力、生存发展权力上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是平等的。  融合教育不仅更好地保障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促进他们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同时对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融合—同在蓝天下  创
期刊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教育的目标。“互联网教育”主要强调在认识教育的本质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思维重塑教育模式、内容、工具、方法、体系。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将在线教育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互联网教育在技术融合、教育价格、教育自由等几大方面展示诸多优势。互联网教育将给传统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彻底改变人们对教育的认知和行为。  一、教育的本质及传统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