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发挥科学发展观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巨大作用,我们必须更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提高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推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本文指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建设;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有效方法,提高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充分依据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民族高校队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民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95-02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①
(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建立一个物质极大丰富,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神圣任务和光荣使命,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列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本质要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
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以人为本”,就是指把人作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主体地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或“物”的增长,还应包括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们生活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另外,以人为本,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的特征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应是全面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资源等各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包含着经济的发展也包含着社会的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应是协调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在发展中实现制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增长与人文、资源、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就是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总之,就是各方面的发展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空间。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包括思想工作的全部内容,也包括政治工作的全部内容。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民族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民族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地昂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我国现阶段,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它是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高校大学生,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
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民族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涵盖了对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大学生的素质是推动和制约民族教育的决定性的力量。搞好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公民。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寻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找到最根本的依靠力量。以人为本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根本”要义。坚持以人为本,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人为“根本”要义。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政治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为现阶段实现党的基本路线,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结合少数民族这个特殊的群体,创造性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站在党醒的原则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敢于同一切错误倾向作斗争。
2.思想建设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的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用科学理论武装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头脑。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一切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一定不能脱离民族大学生这个教育对象的实际。树立群众观点,必须有很强的群众观点,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把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更有成效。
3.组织建设
完成好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归根到底要靠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队伍队伍、要靠人。切实加强民族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尤其要重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的选拔和培养,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在地方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在民族高校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体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之中,形成民族院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着力建立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民族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从人才强国的高度来认识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培养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动态中实现稳定、壮大和提升,努力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民族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有组织地定向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和时代以及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的教育工程,它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既要关注受教育者,也要关注教育者自身。一方面是以民族大学生为本,以实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民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民族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促进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学生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只有牢固树立以民族大学生为本的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抓住了根本。另一方面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就要求重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办好学校的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只有把对教师严格的职业要求和对教师合理愿望的尊重结合起来,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抓住了关键。
(三)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正确的理论灌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使人格建设根植于知识和理性的基础之上。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高质量的通俗读物是民族高校推动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制作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要靠各高校专家、学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民族大学生生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道理贯穿到民族大学生关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问题上,如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揭示达赖喇嘛鼓吹“西藏独立”的丑陋面目等,以引起民族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目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漠,遇事易冲动、盲从,不考虑后果。民族大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界定在法律上还比较模糊,尤其对一些意外事情、伤亡等事件缺乏法律意识,加大了民族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学生管理者在提高法制意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民族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其对自己行为的判断、控制、责任意识。
(四)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影响民族大学生的行为,要想影响民族大学生的行为,必先了解民族大学生的需要。因而进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民族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开始,从民族大学生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入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遵循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有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重视各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与核心,引导民族高校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生活。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民族大学生熟悉的语言,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研究的稿件进行试读,根据学生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
民族高校教育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不能远离民族学生生活的真实空间,应引导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包括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增强民族大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意义的信心。在学习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大学生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在生活上用和谐理论帮助民族大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同学关系,在工作上用社会主义荣誉观教育民族大学生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还应指导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掌握社会规范并强化其参与和改造社会的责任感。要使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单一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的方向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通过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总结,培养民族大学生的主体能力,促进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民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295-02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①
(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建立一个物质极大丰富,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神圣任务和光荣使命,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列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本质要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
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以人为本”,就是指把人作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主体地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或“物”的增长,还应包括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们生活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另外,以人为本,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的特征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应是全面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资源等各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包含着经济的发展也包含着社会的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应是协调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在发展中实现制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增长与人文、资源、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就是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总之,就是各方面的发展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空间。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包括思想工作的全部内容,也包括政治工作的全部内容。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民族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民族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地昂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在我国现阶段,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它是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高校大学生,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
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民族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涵盖了对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大学生的素质是推动和制约民族教育的决定性的力量。搞好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公民。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寻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找到最根本的依靠力量。以人为本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根本”要义。坚持以人为本,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人为“根本”要义。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政治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为现阶段实现党的基本路线,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结合少数民族这个特殊的群体,创造性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站在党醒的原则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敢于同一切错误倾向作斗争。
2.思想建设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的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用科学理论武装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头脑。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一切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一定不能脱离民族大学生这个教育对象的实际。树立群众观点,必须有很强的群众观点,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把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更有成效。
3.组织建设
完成好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归根到底要靠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队伍队伍、要靠人。切实加强民族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尤其要重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的选拔和培养,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在地方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在民族高校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体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之中,形成民族院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着力建立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民族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从人才强国的高度来认识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培养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动态中实现稳定、壮大和提升,努力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民族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有组织地定向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和时代以及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的教育工程,它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既要关注受教育者,也要关注教育者自身。一方面是以民族大学生为本,以实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民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民族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促进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学生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只有牢固树立以民族大学生为本的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抓住了根本。另一方面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就要求重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办好学校的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只有把对教师严格的职业要求和对教师合理愿望的尊重结合起来,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抓住了关键。
(三)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正确的理论灌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使人格建设根植于知识和理性的基础之上。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高质量的通俗读物是民族高校推动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制作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要靠各高校专家、学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民族大学生生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道理贯穿到民族大学生关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问题上,如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揭示达赖喇嘛鼓吹“西藏独立”的丑陋面目等,以引起民族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目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漠,遇事易冲动、盲从,不考虑后果。民族大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界定在法律上还比较模糊,尤其对一些意外事情、伤亡等事件缺乏法律意识,加大了民族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学生管理者在提高法制意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民族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其对自己行为的判断、控制、责任意识。
(四)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影响民族大学生的行为,要想影响民族大学生的行为,必先了解民族大学生的需要。因而进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民族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开始,从民族大学生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入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遵循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有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重视各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与核心,引导民族高校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生活。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民族大学生熟悉的语言,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研究的稿件进行试读,根据学生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
民族高校教育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不能远离民族学生生活的真实空间,应引导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包括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增强民族大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意义的信心。在学习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大学生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在生活上用和谐理论帮助民族大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同学关系,在工作上用社会主义荣誉观教育民族大学生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还应指导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掌握社会规范并强化其参与和改造社会的责任感。要使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单一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的方向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通过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总结,培养民族大学生的主体能力,促进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