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中存在着大量重复却无思维含量的习题。通过丰富习题情境、引导动静结合、经历合理猜想等方式对部分习题进行设计和改编,以此提高习题的质量,提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含量。
[关键词]习题设计 情境 思维含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4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对例题的研究,但是却忽视对课后习题的设计和深入挖掘,因此减弱了习题原有的数学价值和思维含量。带着对教材习题的思考,我对传统习题进行了改编和创新。
一、丰富习题情境,重现思考过程
教师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丰富习题的生活味和数学味,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重现思考和推理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知识点对应的传统习题:长方形花圃的长是4米,宽是3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此时,只要对习题稍加改编,就能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理过程了。如: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米,请你计算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传统习题更加关注学生对“长方形面积=长×宽”的记忆和应用,而改编后的习题需要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重新梳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有用信息,再现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这里既可以用数格子的方式来计算,也可以用“长×宽”的面积公式来计算。
二、引导动静结合,开发思维潜能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十大核心词之一。
如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平移和旋转”常常有这样的题目:
如把俄罗斯方块与平移、旋转的知识相结合,就能帮助学生积累空间想象能力。
(1)你们准备将俄罗斯方块从原始位置移到哪个位置?先想一想,再在目标位置上画出方块。你有几种方法?
(2)怎么把方块连续2次平移到你确定的目标位置?
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如果我们想把它移到图2的位置,需要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
这样的改编题,需要学生解答时在头脑中进行动态想象,再通过操作去验证自己的推理结果,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三、经历合理猜想,寻找思考途径
猜想与推理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让数学题目更加开放且可操作,为学生解题提供合理猜想的条件。
如 “长方形面积”的习题:某校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50米,宽40米,如果把长和宽各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此时,可以这样改编:
某校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50米,宽40米。(1)如果把长和宽各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2)如果把长增加8米,宽不变,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3)如果把宽增加8米,长不变,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4)如果把长和宽各减少8米,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5)如果把长减少8米,宽不变,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6)如果把宽减少8米,长不变,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请你先猜想,再用画图或写出思考过程的方式验证你的答案。
通过题组不断引导学生经历合理猜想、画图的过程,让他们在寻找解题途径的过程中对这类题目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和质疑,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教师以小学数学新课标为核心,创造性地为学生设计和改编习题,在布置作业时做到精益求精,在讲解作业时突破关键点,就能有效发挥习题的重要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童 夏)
[关键词]习题设计 情境 思维含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4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对例题的研究,但是却忽视对课后习题的设计和深入挖掘,因此减弱了习题原有的数学价值和思维含量。带着对教材习题的思考,我对传统习题进行了改编和创新。
一、丰富习题情境,重现思考过程
教师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丰富习题的生活味和数学味,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重现思考和推理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知识点对应的传统习题:长方形花圃的长是4米,宽是3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此时,只要对习题稍加改编,就能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理过程了。如: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米,请你计算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传统习题更加关注学生对“长方形面积=长×宽”的记忆和应用,而改编后的习题需要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重新梳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有用信息,再现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这里既可以用数格子的方式来计算,也可以用“长×宽”的面积公式来计算。
二、引导动静结合,开发思维潜能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十大核心词之一。
如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平移和旋转”常常有这样的题目:
如把俄罗斯方块与平移、旋转的知识相结合,就能帮助学生积累空间想象能力。
(1)你们准备将俄罗斯方块从原始位置移到哪个位置?先想一想,再在目标位置上画出方块。你有几种方法?
(2)怎么把方块连续2次平移到你确定的目标位置?
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如果我们想把它移到图2的位置,需要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
这样的改编题,需要学生解答时在头脑中进行动态想象,再通过操作去验证自己的推理结果,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三、经历合理猜想,寻找思考途径
猜想与推理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让数学题目更加开放且可操作,为学生解题提供合理猜想的条件。
如 “长方形面积”的习题:某校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50米,宽40米,如果把长和宽各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此时,可以这样改编:
某校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50米,宽40米。(1)如果把长和宽各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2)如果把长增加8米,宽不变,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3)如果把宽增加8米,长不变,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4)如果把长和宽各减少8米,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5)如果把长减少8米,宽不变,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6)如果把宽减少8米,长不变,面积减少多少平方米?请你先猜想,再用画图或写出思考过程的方式验证你的答案。
通过题组不断引导学生经历合理猜想、画图的过程,让他们在寻找解题途径的过程中对这类题目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和质疑,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教师以小学数学新课标为核心,创造性地为学生设计和改编习题,在布置作业时做到精益求精,在讲解作业时突破关键点,就能有效发挥习题的重要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