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以“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否则会阻碍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在这一新形势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研究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此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信息技术;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56
高中生的思维正在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解。但高中阶段,由于数学知识较多、较深,并且时间较为紧张,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此外,部分教师为了单一地跟進教学进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灌输式”与“题海式”的教学战术为主,这样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但对于学生而言,却阻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将数学知识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发挥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兴趣得以提升、认知得以完善,以此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笔者便以高中数学为出发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教学提出分析。
一、联系新旧知识,设置课堂问题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并且新知识大多数都是旧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因此,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联系新旧知识来设置有关的课堂问题,这样一来,能够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更新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能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进而提升数学认知水平。
以“基本算法语句”为例,由于学生对算法的表示形式以及算法中的逻辑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以及赋值语句的结构,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提出问题,即:学习了哪些算法的表示形式?算法中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有哪些?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回忆与联想,并使他们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提出:“我们运用自然语言与程序框图描述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看得懂、听得见的,因此,我们需要运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而各种程序语言包括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这样从旧知识的生长点寻找到新知识的过程,不仅揭示了教学主题,还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产生了一定的求知欲,从而为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信息手段,构建教学情境
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但往往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所产生的情绪却是紧张的。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构建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具备更加愉悦的心理状态,还能够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打破学生的认知难度,进而推动学生展开进一步学习。
以“空间几何体”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金字塔、旋转餐厅、东方明珠塔”的图片,以此构建教学情境,并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即:如何描述它们的结构特征?由于这些图片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对物体图形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以此推动了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可见,引入信息化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也能够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
三、结合实际背景,引入生活实例
数学知识与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将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依据,而忽视生活的作用,使得教学与生活相脱节,同时,这对于塑造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背景,将生活案例当作教学素材作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认知与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联结,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以此塑造其应用意识。
以“指数函数”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并使他们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以及简单应用,笔者首先结合实际,将“细胞分裂、剪绳子”这样的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中,并提出:“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有一根1米的绳子,第一次减去绳长的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余的一半......”于是,笔者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他们写出函数关系式。学生能够结合认知列出函数关系式,但这一关系式与所认识的函数关系式具有一定的差别。这时,笔者再次揭示“指数函数”这一教学主题,便使得学生对指数函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此外,也使他们认识到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价值。
四、创造操作条件,开展实践活动
操作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多种认知同时参与的重要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操作活动的展开,这样直接限制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他们创造操作的条件,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使他们切实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富有意义。
以“古典概型”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开展“投掷硬币、抛掷骰子”的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完成试验活动并思考“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否合理、两个试验各自的每个结果之间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基本事件的发生过程,同时,使学生归纳、总结出了“基本事件的特点”,进而为古典概型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可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操作空间,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原理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每个数学教师所重点内容,也是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并将新课改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为主”的教育观,还能够将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通过以上实践证明,联系新旧知识设置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情境、结合实际引入实例以及操作活动的有序展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以此使整体的教学效果呈现出高效的态势。
参考文献
[1]陈玉娟.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J].数学通报,2016(8):34-36.
[2]唐丽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5(26):134-135.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信息技术;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56
高中生的思维正在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解。但高中阶段,由于数学知识较多、较深,并且时间较为紧张,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此外,部分教师为了单一地跟進教学进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灌输式”与“题海式”的教学战术为主,这样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但对于学生而言,却阻碍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将数学知识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发挥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兴趣得以提升、认知得以完善,以此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笔者便以高中数学为出发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教学提出分析。
一、联系新旧知识,设置课堂问题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并且新知识大多数都是旧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因此,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联系新旧知识来设置有关的课堂问题,这样一来,能够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更新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能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进而提升数学认知水平。
以“基本算法语句”为例,由于学生对算法的表示形式以及算法中的逻辑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以及赋值语句的结构,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提出问题,即:学习了哪些算法的表示形式?算法中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有哪些?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回忆与联想,并使他们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提出:“我们运用自然语言与程序框图描述的算法,计算机是无法看得懂、听得见的,因此,我们需要运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而各种程序语言包括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这样从旧知识的生长点寻找到新知识的过程,不仅揭示了教学主题,还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产生了一定的求知欲,从而为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信息手段,构建教学情境
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但往往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所产生的情绪却是紧张的。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构建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具备更加愉悦的心理状态,还能够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打破学生的认知难度,进而推动学生展开进一步学习。
以“空间几何体”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金字塔、旋转餐厅、东方明珠塔”的图片,以此构建教学情境,并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即:如何描述它们的结构特征?由于这些图片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对物体图形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以此推动了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可见,引入信息化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也能够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
三、结合实际背景,引入生活实例
数学知识与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将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依据,而忽视生活的作用,使得教学与生活相脱节,同时,这对于塑造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背景,将生活案例当作教学素材作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认知与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联结,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以此塑造其应用意识。
以“指数函数”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并使他们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以及简单应用,笔者首先结合实际,将“细胞分裂、剪绳子”这样的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中,并提出:“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有一根1米的绳子,第一次减去绳长的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余的一半......”于是,笔者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他们写出函数关系式。学生能够结合认知列出函数关系式,但这一关系式与所认识的函数关系式具有一定的差别。这时,笔者再次揭示“指数函数”这一教学主题,便使得学生对指数函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此外,也使他们认识到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价值。
四、创造操作条件,开展实践活动
操作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多种认知同时参与的重要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操作活动的展开,这样直接限制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他们创造操作的条件,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使他们切实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富有意义。
以“古典概型”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开展“投掷硬币、抛掷骰子”的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完成试验活动并思考“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否合理、两个试验各自的每个结果之间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基本事件的发生过程,同时,使学生归纳、总结出了“基本事件的特点”,进而为古典概型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可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操作空间,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原理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每个数学教师所重点内容,也是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并将新课改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为主”的教育观,还能够将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通过以上实践证明,联系新旧知识设置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情境、结合实际引入实例以及操作活动的有序展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以此使整体的教学效果呈现出高效的态势。
参考文献
[1]陈玉娟.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J].数学通报,2016(8):34-36.
[2]唐丽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5(2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