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制是连通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的重要桥梁,管理体制创新是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明确宏观和微观层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模式,贯彻依法治教的方针,正确处理几对关系,明确管理体制创新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主要反映高等学校与社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都有密切关系。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宏观管理体制;二是微观管理体制。相应地,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的组织制度、隶属关系、职权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也包括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由于其兴起的时间较晚,发展的速度迅猛,其管理体制相对而言更加灵活和可变,更需要研究和探索。
  一、高等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
  (一)宏观管理体制
  宏观管理体制指的是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实施管理的体制。建国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体制虽几经调整,但基本是中央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的自主权非常有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种管理体制造成的问题和矛盾已经日益显现出来,很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改革这种管理体制的呼声都很高。改革的方向,主要是扩大地方政府对属地高等教育的管理权,建立以省级管理为主的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国家权力下放,确立了省级政府的高职审批权;高职专业的设置、招生计划等均由省级政府管理,这对于原来中央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来说是一大突破。
  但是在现实中,高等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仍显得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在办学主体方面,应该实现多级办学、分级管理、以省为主,应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在不违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情,自主制定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确定高校布局、规模、结构、专业设置等。在投资体制方面,除了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外,由政府出资主办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变为有多个投资主体、投资者参与决策、专家管理、对市场有更强适应能力的办学实体,允许进行股份制资产管理模式和董事会决策管理方式等多种体制的实践探索,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才需求变化的多样化的现代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使高职院校可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改变政府作为唯一投资主体所带来的经费紧张和决策迟缓的局面,引进与产业属性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更灵敏有效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推动办学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方式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新格局的形成。在政府管理与调控手段方面,要改变目前这种仅仅通过一系列文件进行管理的单一方式,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评估等多种手段。在教育立法方面,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高职教育的地位;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应分别建立高职专业设置、人才需求等信息平台,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提供全面和详尽的信息指导;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二)微观管理体制方面
  微观管理体制指的是高职院校内部的管理体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改革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由于投资和办学主体的不同,呈现出较多的差异性。但就公办高职院校而言,在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上,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模式基本相似,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学校管理体制中,由于规模一般较小,主要实行校、系两级管理模式。当前,随着一些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部分院校也开始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在机构设置中,高职院校多数采取直线—职能制;内部管理正逐步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在管理模式方面,实行规范岗位,明确职责,全员聘任,严格考核等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微观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现行一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或盲目攀高升格、办学向学科型靠近,没能体现出高职鲜明的办学特色,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有,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几经改革,并逐步形成今天的政治管理、行政管理、学术管理三大管理,但这三大管理系统不仅各自存在不适应现代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地方,而且相互之间很不协调。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模式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的关系,建立既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又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1993年2月1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这样阐述的:“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国家教委与中央各业务部委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 即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应该说,高等并不等同高于等教育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改革的初期,二者区分得并不明显,如《纲要》中的上述论述主要指的就是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最核心的环节。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改善和加强中央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宏观管理;加强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统筹权和决策权;增强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
  (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随着中央业务部门职能的转变和政企分开,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继续由中央部门办、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合办、地方政府办、企业集团参与和管理等不同办法。目前先进行改革试点,逐步到位”;经过1994年、1995年和1996年分别在上海、南昌和北戴河召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规范地提出了在实践中形成的五种改革形式,即“共建、合作、合并、协作、划转”;1998年在扬州召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   三、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
  管理体制创新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学校和市场,它们在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中充当不同角色,相互关联并各自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中,政府是推动者,市场是调节者,社会各界是中介,主体是高职院校。
  (一)依法治教是高职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必备前提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级管理以及条块结合的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然而,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用计划手段和行政审批方式直接管理高职教育事业,很难用法律的、经济的、政策的、信息的方式实行宏观调控,从而造成管理中的缺位、错位、越位,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宏观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向是政府从直接的行政管理向间接的宏观管理转变,这不仅涉及责、权、利关系的调整,也将引起政府管理手段和方式的革新,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才能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就是要求政府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适当应用市场机制进行管理,追求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要将高职院校作为公共管理领域而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保证其办学自主权;要制定和执行市场准人与市场运行准则,规范市场运作,发挥市场对高职教育的适度调节作用。
  (二)须正确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
  1.管理与服务。从基本职能来看,现代高职院校兼具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基本职能,高职院校尤其要强化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职能。高职院校内部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为实现这一基本职能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既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同时又是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
  2.合理激励与有效竞争。要把竞争激励机制正确地引入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特别要注重其科学性、配套性、平衡性、有效性。
  3.教学与产学研。高职院校必须重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生实践环节,推进校企合作、校所协作和产学研联盟,使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成为人才培养的必要补充手段。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手段,社会效益是目的。在创新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而能否保证学生顺利就业或成功创业也是考察高职教育的成败、衡量其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
  5.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首先要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进行重点改革,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然后在后勤社会化等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逐项扩展,以实现整体推进,这是科学的、合理的,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
  四、高职内部管理体制创新应明确主攻方向
  纵观国内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们可以从高职教育的研究性、开放性、普适性、连续性等方面着力尝试高职内部管理体制创新。
  (一)重视高职教育自身研究,增强学校的研究性
  近年来,世界各国高职院校极其重视专业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建设,依托这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开展有深度的创新性职业教育研究,并将应用性研究成果向职业教育实践扩散。如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汉堡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通过各自教学实践,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方式,这一思想为欧洲10个国家所接受。
  (二)实现多维多向开放,加强学校的开放性
  世界各国高职院校普遍打破大学与社会相隔绝的状态,实行在学校内部以及向社会、国际的多维多向开放。一是学校内部的沟通、开放。如美国现在800多所社区学院在入学制度上对学生完全开放,任何人只要是中学毕业或通过了中学同等学力考试就可以上这类学院。二是向企业开放。如英国属高等职业教育之列的多科技术学院实施的“三明治课程”,其学位课程是前两年在学院学习,第三年到相关企业实习,最后一年又回到学院学习;文凭课程则是第一年在学院学习,第二年到企业接受实际培训,第三年再回学院学习课程。
  (三)建立统一技能标准,完善教育的普适性
  德国在世界上首次将普教领域的英才促进措施引入职教领域,自1992年起实施“职业英才促进项目”,每年向3000名高技能型青年提供每人3000马克的资助,采取重点辅导、出国学习等办法,培养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如英国工业协会1993年将国家职业资格正式纳入到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目标,并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基础上制定了各种文凭和证书课程标准,统一各种课程的必修核心单元、选修单元或模块课程,以此规范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
  (四)跟踪适应时代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的连续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终身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逐渐融人终身教育体系。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终身教育的完整连续统一体已成为世界趋势。如韩国举办二年制的初级职业学院,所有具有高中学历的青年,通过国家资格认证的技师以及符合国家规定工作年限的工人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其表征之一就是职业教育不再被看作终结性教育、而是一种阶段性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0(04).
  [2]左治兴,王丽萍.略论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3]罗志.实现转型:高职院校办学管理体制的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9).
  作者简介:
  吴光平(1976-),男,江苏徐州人,南昌职业学院专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一、痞子  2012年6月,我在家乡的一所小学作为代课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体验。我所代课的科目是小学一年级三个班级的英语课。由于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的英语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而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英语学习,规定了一、二年级也要学习英语,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英语教学不存在期末考试这一要求。出于没有期末考核的要求,一、二年级的英语任课教师的课业任务相对轻松。经过一个星期的随堂观摩,在接手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高校工会工作特点为起点,系统分析了我国工会建设现状,提出了突出维权职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保持渠道畅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协调机制,改善工作环境等对策举措。  关键词 高校工会 和谐 维权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工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引导、发动和组织教职工正
期刊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规范程度是社会文明的指针,推广普通话,提高警察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能力,使普通话真正成为警察职业规范用语,必将随着我国法制化及警务现代化建设进程成为规范警务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基本要求。警察职业属于公务员序列和窗口服务行业,根据国家语言文字法对对警务人员进行职业用语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是提升其语言素质、促进警察文明执法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为,推广普通话,做好警察队伍普通话培训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广阔的国际市场对于既擅长英语又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级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目前中国许多大学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在中国,“双语教育”是主要涉及英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主要是指用英语讲授学科专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英语被当做一种学习工具,主要目的是通过英语这种语言来学习专业知识。本文主要围绕双语教
期刊
英语学习作为一门语言技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练习任何人是可以掌握的,只要能做到下定决心学,注意学习方法,把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及时复习这些环节作好了,一定能够学好英语。  英语电影练就完美听说能力英语达人的英语学习计划听说读写,新概念轻松搞定30天成就流利口语有方法  在英语教学的10年里,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我的看法是这样:  一、提高学生学英
期刊
摘  要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指出“封闭开发”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认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科学的必由路径,并从师资队伍、教学组织、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了校企合作理念下高职课程建设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课程
期刊
摘 要 要提高高职学院英语教学水平,真正做到省时高效、学以至用,必须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文章从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习惯等几方面,阐述了培养高职学院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  关键词 英语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意识  学习策略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动手进行学具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学具操作能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验证推理公式、自主探索规律。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观察、分析和思考,掌握数学知识,会使课堂教学变得自然、轻松、高效。本文结合三个案例,分析精心设计问题动手操作在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功效。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什么事都感兴趣,
期刊
摘  要 补足语涉及面多,主要的有主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补足语,充当这些补足语的有形容词、名词、数词、不定式、分词、介词短语、名词短语等,这些词的运用,使补足语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详细的分析使我们对各类词语在句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要求在阅读中,认真体会句子的含义,英语书写也更加生动。  关键词 补足语  在现代英语中,补足语是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句子成分,很多句子往往是在有了补足语以后,句
期刊
摘  要  构建快乐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创设快乐的英语课堂,增添英语课堂趣味;创新教法,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关键词  课堂  兴趣  快乐  一、创设和谐课堂,搭建有效教学条件  课堂是丰富多彩的,但课堂并不只限于窄小的教室。我们可以让生活走入课堂,也让课堂走进生活,把课堂搬出教室、搬出校园,在自然界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