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车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我家的车,品种挺丰富的,有自行车、板车、电瓶车、拖拉机、摩托车、面包车、小轿车等等。这些车有的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静静地呆在墙角边回忆往事,有的风华正茂,像一匹负重前行的骏马。它们身上凝聚了我家的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先来说一说墙角边的那辆自行车吧。这是我家的第一辆车,车标上有五只羊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流行广州产“五羊”牌自行车。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家庭已经开始购买自行车作代步工具。我的父亲从小吃苦耐劳,不管多远的路,都是用脚步去丈量。他开初没想过买自行车,以为买回来也没人会骑。然而,八十年代初,原本在村里教学点当民办教师的父亲,因为教学点的撤并,父亲被调往离家十里地的一所村完小教书。经过一段每天步行上下班的时间后,感觉不时有迟到的现象,也太累了,他不得不去买一辆自行车来代步。
  父亲三十几岁才学骑自行车,学的有些艱难,摔了不少跤,但他咬着牙还是学会了,虽然技术不高,骑行缓慢,但总比步行强多了。风来雨往一段时间后,自行车各方面的零件都有些老化了,用别人的话说是: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了。一天早晨,天空下着大雨,父亲赶着老牛帮母亲把门前的一块田耙均了,让母亲独自插秧,然后回家急匆匆地吃了几口拌了些白糖的饭,骑上自行车就上班去了。但过了一会儿,父亲又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全身湿漉漉的,脚上流着血,显然是受伤了。我和妹妹很惊讶地看着他,妹妹急得哭了起来。父亲却安慰我们说,没事的,擦点儿药就会好的。然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又上班去了。后来,我们才得知,父亲那天骑车经过村口那座桥时,一位老人正赶着一头黄牛经过。老人为了让牛快走,就大声吆喝了一下,还给了黄牛一鞭子。没想到黄牛受到了惊吓,朝父亲撞过来。父亲握着的车把手一歪,眼看就要撞上老人,情急之下,父亲连人带车一起冲进了河里。尽管父亲总是说自己骑技不好,但此事过后,村民们都夸父亲技术好,小时候的我却懵懵懂懂地不明白。
  等到我和妹妹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就每天用这辆自行车载着我们去上学。一路上,田园风光美如画,我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我们最爱听父亲讲故事,他一边小心翼翼地避开一个接一个的坑坑洼洼,一边给我们讲动听的故事。我至今记得父亲讲过的许多四大名著故事和一些民间故事,我一直认为是这些故事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后来,我和妹妹都考上了大学,父亲还抚摸着这辆五羊牌自行车说:“你们能考上大学,也有这辆车的一份功劳呢!”我们笑着点头称是。
  我家里至今还放着一辆两轮板车,这是我家的第二辆车子。这曾经是农村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一块平板,一对轮子和扶手,可以载一两千斤货物,是农民的一大帮手,用现在的话说,叫造型简洁,方便灵活,低碳环保。买这辆车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秋收后要向镇上的粮管所交公粮。家里五亩田产出的粮食,有一大半是用来上交的,国家会给余粮补贴一些粮款。开始,父母是用肩膀挑百多斤的粮食送往十几里外的镇上,每年要挑十几个来回,十分辛苦。后来,有些人家买了板车,一两趟就可以把公粮交齐,可谓高效快捷,令人羡慕不已。父亲就和母亲商量,家里省吃节用也要想办法买一辆板车,可以减少劳动量。有了板车之后,一家人都很高兴。我和妹妹为了去集市吃上一碗米粉,也闹着要坐在车上一起去送粮食。父母经不住我们的纠缠,同意带上我们。
  父亲在前头拉车,母亲在后头推车,孩子们坐在车上,是一种十分惬意的感觉。然而,离圩场大约还有三里路的时候,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事不是发生了。由于高温天气,道路凹凸不平,又加上超负荷运转,板车的一个轮子爆胎了。父母只好把粮食卸下来堆在路边,让我和妹妹坐在粮堆上守候,父母只运着一小部分粮食先去圩上修车,他们一再告诫我和妹妹绝不许擅自离开。
  原以为父母很快就会回来的,我和妹妹开始还高兴地在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但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过去了,太阳越来越高,好像在往地上喷火,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的轻烟不断往天空蒸发,给人一种马上要燃烧起来的感觉。我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原想去附近找点水来喝的,但想起父母的话,怕父母回来找不到我们。一些骑自行车、拉板车还有步行的人,路过我们身边时都好奇地看着我们,仿佛在看怪物一般,有些好心的啧啧啧地称我们懂事,懂得为父母分担,也有的不免揶揄一番,还有的故意吓唬我们说要抢我们的粮食,问我们怕不怕?虽然也知道他是在跟我们开玩笑,但许久不见父母回来,总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以至于情不自禁地流起眼泪来了。大约过了五、六个小时,才看见父母回来接我们,当看见父母的那一刻,我们才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原来,父母修好车后,想就近把车上的粮食先交到粮管所去,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没想到,粮管所人山人海,交粮的人排起长龙。好不容易才等到称重,那位负责称谷子的人说我家的谷子还欠点儿火候,不能送进粮仓。父母只得把稻谷放在晒谷坪上再晒上两个小时,收拾好了然后再重新排队称重。时间就这样从上午一直挨到了下午。虽然这件事过去三十多年了,但那次在路边担惊受怕、被太阳暴晒的滋味让我终生难忘。可无论如何,这辆破旧的老板车却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解了我家许多燃眉之急。
  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一辆拖拉机。这辆拖拉机是妻子的父亲买的,因为她属于半招半嫁,我也是她们家庭的一员,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都有我的份,我自然也没少跟这辆拖拉机打交道。
  妻子的老家在海洋乡一处偏远山村,这里自古以来号称“高尚高万丈,海洋在天上”,条件比较艰苦。当时,村里只有一条凹凸不平的泥石路通往外界,即使是大货车都会刮底盘,更别说小轿车了,最适合的交通工具当属农用拖拉机了。因此,这里的人们,几乎家家户户都买有一辆拖拉机,便于把当地出产的银杏、桃子、柑橘等水果和西红柿、辣椒等蔬菜运出去,再把化肥、农药等物质拉回家。拖拉机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山村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当时,岳父已不在人世,小舅子因为开拖拉机送西红柿途中出了一次交通事故,也不愿意继续在家里呆着,外出打工去了,我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到秋天,家里种的蕃薯、玉米要收获,银杏也要打回来。这些农产品所在的田间地头远离村庄,光靠一身力气肩挑背扛是一件十分吃亏的事。于是,妻子提出让我学会开拖拉机。我之前没开过拖拉机,对这件“庞然大物”有些敬畏,很怕驾驭不了。在她家一位堂叔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启动和驾驶拖拉机,觉得也不过如此。但当我来到柴房看到自家这辆绣迹斑斑的拖拉机时,还是皱了皱眉头。我利用学过的方法,左手拉离合,右手摇机子,等感觉车身震动剧烈烟囱冒出浓烟时,快速放开离合,再猛力一摇,机子自然就会发动起来。然而,家里这辆拖拉机却因为年久失修的原因,非常难以发动,即使那位当过兵的大力士堂叔也要使尽浑身解数才能发动,对于我这样的文弱书生来说就是一场重大考验了。没办法,为了能把农产品收获回家,我不得不与这辆破旧的拖拉机较上了劲。只好每次把烧开的水灌进机箱烫一烫,再使出吃全身的力气去摇,有时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才能发动车子。尽管已经十分小心,但还是有好几次让摇手打在了腿上、身上而受伤。
  有一次,我们去山下一棵银杏树打果子,打了一整天才把一棵树的累累果实打下来,捡进袋子里打好包,装上拖拉机时,已是傍晚时分。田间小路七拐八弯,凹凸不平,我本身对复杂的路况不熟悉,又加上天黑看不清,在经过一棵大银杏树下的弯坡时,疲劳的我没有把控好扶手,拖拉机像一匹脱僵的野马朝右边窜去。我知道右边是坡下的田地,心里暗叫不妙,急忙叫妻子赶紧远离拖拉机,我也准备跳下车。话音还没落,拖拉机已冲下田基,而我和妻子都还在车上。幸亏这处的田基只有半米高,拖拉机头冲下去之后就动不了了,车身还在坡上,我们才没有受伤。假如是个高坡,连人带车一起冲下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那一次开拖拉机的经历,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也令我惊心动魄了。
  后来,村村通工程惠及千家万户,连山里的道路也硬化成了水泥路面,削低了高坡,填平了沟壑,裁弯取直,垫高加宽,水泥铺面,村里这条生命线修成了四米多宽的钢筋水泥大道,安全系数大大增加,危险而又泥泞不堪的道路一去不复返。家家户户开始大种桃子、柑橘等水果和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成效显著。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林立,冰箱、彩电、空调、电脑开始普及,各种车辆走进寻常百姓家。我们家也相继购买了摩托车、电瓶车、面包车和小轿车。青山绿水间,满载货物的农用车,也满载着人们的喜悦和幸福,奔驰在这林间大道上。田间地头矗立着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桃树、梨树、甘橘树,漫山遍野的银杏林,一片片果林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改革开放四十年,风雷激荡的峥嵘岁月,我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是的,随着道路越走越宽,人们车子的档次也越来越高,人们的幸福生活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一条发源于江西修水的古老河流———汨罗江,流经湖南省平江境内腹地后,朝来夕往,从东至西,犹如酣睡婴儿,最后安安静静地躺在洞庭湖怀中。它虽然绵延253公里,却如普通江河一样,只是默默滋润着两岸肥田沃土,没有什么特别令人垂青的地方。在江海中,它只是一泓清水;在名川中,它也只是一支涌流。然而,它却因为凝固了一个不朽灵魂而名扬天下。千百年来,人们对汨罗江怀有深深敬意。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正是民
期刊
尽管南方四季轮回并不明显,但当我们从忙碌中回过神来,早晚的丝丝凉意,便让人感到秋天的脚步已悄然而至。  屈指算来,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已近四十载,但故乡泥土芳香犹如纯真初恋,依然珍藏心间,成为梦里抹不去的乡愁。而此时,最令游子魂牵梦萦的莫过于故乡那胜似丹青的瑰丽山水。每当此时,我就会情不自禁放下手中琐事,回乡陶醉一番,让喧嚣、疲惫、繁杂的心灵,浸润在无边旷野里,任凭秋风撩起衣角,吹乱头发,放逐思绪,
期刊
如果说,人生犹如一本书,那么中年人的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把人生比作是一台戏,那么中年人大学生活更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出生到消逝的长途旅行,那么已是中年人而再拥有大学生活,便可以看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我的大学梦止于一段贫困的家庭历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我和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为了跳出农门捧上“铁饭碗”而早早地选择报考了中专,因而与大
期刊
弟弟在常州做吊装生意,前后共购进三辆吊车,总价近千万,日销费巨大,兼之现在做生意帐期越来越长,资金运转常常捉襟见肘,昨天打电话,问我手头有钱没,周转下。我毫不犹疑,以最短时间将手头能筹的现金划啦划啦打了给他。  如飞岁月中,有时想起弟弟,总有种酸酸的感觉,弟弟和我相差一岁。小时家贫,弟弟总把好的东西留给我,弟弟性格飞扬,聪明剔透,而我文静而稍显木讷,有事弟弟总冲在前面,乡亲们总不免啧啧连声:哟,这
期刊
黎明,寒风透背,锣鼓惊醒了村庄。摇曳的烛光中,人们将表伯的灵柩抬出家门。  村头的路中间,摆放一张四方桌,两米之外,就是表伯沉睡的棺木。我们一帮“后家人”眼含热泪,跪在棺木前,伴随着师公的祷告,烧着纸钱,将一勺勺醇香米酒洒入土地。我和另外一人打开布包,各自取出一枚鸡蛋,轻敲碎打,烛光映衬下,蛋黄晶莹剔透……  按我们当地的传统风俗,这是一个人与一个村庄的最后告别,这个仪式中,若没有拿到“后家人”的
期刊
!自霜降而至,明显感觉气温由凉变冷了。特别是晨起,迎面的风不再是深秋的凉爽,而是令你寒颤一抖。  因重感剧咳,我昨晚一夜都在半梦半醒中度过。被七点的闹钟叫醒,昏沉沉地赶紧爬起来,怕上班迟到了。回过神一想,好像今天是周六,上班综合症!  此刻,窗帘缝泻入一缕晨光正一星星一点点慢慢移落到我的床头,令晨起发冷的我温暖了许多。  好想再睡一会儿,但不能奢望,还要煮早餐、买菜,牵着小狗嘟嘟出去拉屎拉尿…… 
期刊
一  月光皎洁的夜晚,我和哥哥围坐爷爷膝下猜谜语,“上边岩,下边岩,岩缝流出牛奶来。”我们猜来猜去猜不对,爷爷听了呵呵笑,指着阶前悄悄问:“看,那是什么?”我和哥哥怔了怔,随即抢着回答:“石磨。”爷爷告诉我们,这盘石磨是太公传下来的。  俗话说:“买田看塘,娶亲看娘,嫁人看磨。”儿子到了娶亲的年龄,太公想錾具石磨,早些迎儿媳进屋,却苦于没有合适的磨石。老家湾湾皁皁不缺石头,但多是见风消、粉砂岩,这
期刊
2016年3月1日,走进被列为自治区“十三五”整村推进扶贫村的藤县象棋镇洛塘村茶山冲,处处都呈现着崭新的景象:3公里多长的环村水泥路已经修好了,通往村委会的10多公里乡村道路已经掘宽;村民通过发展特色种养走上了致富道路;一栋栋漂亮的新楼房拔地而起……近年来,象棋镇洛塘村茶山冲通过政府帮扶和自力更生,多方筹措资金十五万“愚公”修路,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该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近万元,基本实现脱贫致
期刊
冬天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四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人们期待的春节的时钟有序转动,人们忙着即将到来的节前准备。无论是苗家、瑶寨,还是侗村、壮乡,人们忙着收割地里的庄稼,上竹山挖冬笋,土法酿造米酒,腌制酸肉、酸鸭、酸鱼……尤其是那些脱贫致富后的贫困户们,盘点着一年的收入,规划着来年的生产,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就连龙脊梯田景区,寒冬也阻拦不了中外游客的旅游热情。而此时,我更想起那些年在山村夜校扫盲的日子。 
期刊
我是踏着那最后一抹霞光回家的,在此之前太阳奉献了它的余晖,将自己藏匿在了云层之中,恭候着月亮的光临。我瞧见了自家猫眼中的灯光,敲了敲门却无人来开,无奈之下只得自己掏出钥匙开门。可我把钥匙插进锁孔之后才发现我无法转动钥匙,我想把钥匙重新从锁孔里拔出来时,却发现它卡在了锁孔里,任凭我怎么用力也无法将它拔出。我敲打着门,希望家里有人:喊了一声:“妈!”却无人应答。我更用力的敲了敲门,敲了老半天也没人来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