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耀琼,山西介休人,1962年生,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曾做过工人、教师和企业管理工作,现供职于国有大型企业劳动人事部。1999年至2000年赴日本日中友爱研修协会研修。爱好读书、音乐和运动。曾有文章散见《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
《走进YAMAHA》是作者的处女作,是一本让中国企业管理人员近距离认识日本企业管理的书,也是一本帮助中国青年了解当代日本社会的书。本书虽然以描写企业为主,但通过对日本社会、大众文化等多侧面的描写,使人们对日本企业人士高度的职业意识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有所认识。
正如作者所说,这不是一本小说。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没有情节上的悬念和技巧表现,书中对人的叙述和景物的描写都是自然平和的。但是只要你耐心地读下去,一定会对异国社会和它的企业有一种新的认识。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进行节选刊登。
1999年10月16日,是我跨出国门去日本学习的日子。也许是对此番东行没有太多的想法;也许是从这件事情开始到办完所有手续其间经历了一些波折;也许正是怀着这颗平常心。在飞往异乡的途中,我没有半点儿激动。
选派优秀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和青年干部赴海外研修,是团中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的一项培养跨世纪青年人才队伍的宏大工程。当年是日本友人冈琦嘉平太向中国倡议,由中国的老一辈政治家邓小平等人积极支持、关心领导下开展起来的。自1982年开始向日本派遣来自全国各地和各个行业的研修生,迄今已有七千余名学成归来的研修生活跃在各个领域,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二十年来,海外研修事业在青年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田机场遇“同志”
从北京出发,飞行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东京成田机场。
当我们一行16人提着行李,步出候机大厅时,老远就看见通道外接机的人群中,一位体态魁、头发花白的老者向我们亲切招手。同学们见到他就高兴地互相调侃道:“组织上派来的,自己人”。
来日之前,我们就听团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介绍过他——内田裕昌,友爱日中研修协会的专务理事,他是为中日两国友好交流做了很多工作的友好人士。
内田已经七十五岁了,腿有毛病,拄着手杖,走路较慢也很有风度,真难为他这个年纪了还亲自到机场来接我们。
待我们都走出来,内田裕昌拿着名册对每个人确认无误后,才带我们走出空港,没走几步,他又匆匆地折回身去,眨眼之间,给我们提来了几大包冷热饮料和小吃。
内田说:“大家旅行这么长时间,肚子一定饿了,到横滨YKC吃饭还要有几个小时呢,请先随便吃点儿点心吧。”
在旅行车上,大家都很兴奋,不停的张望着车外的一切,看到路上的汉字和假名都要读几声。
横滨位于东京湾西部,是以“日本海上玄关”著名于世的港湾城市,是仅次于东京、也是东方最大的国际港都。横滨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它周围的镰仓大佛和市内的三溪园、总持寺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名胜,每年吸引不少游客来此观光。
经过三个多小时行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日本财团法人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横滨中心——YKC。
印象深刻的一课
进入YKC,工作人员首先把我们召集在一个大厅里看了汉语版的研修协会概况录相。录像介绍了日本财团法人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的基本情况和组织机构,然后YKC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在日本学习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包括在YKC学习期间使用磁卡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研修编号在计算机学习等等具体细节都一一告诉我们。最后,发给我们每人一张横滨市地图、YKC附近地图和“非常时研修行动要领卡”,以备不时之需。
YKC如同一个小国际社会,研修生中青年人居多,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各国的研修生大都是按国家划分班级,每个班都有一名担当负责日常事务。在这里,没有研修时间和内容差别,只要你愿意,课余时间大家在一起可以用英语或日语自由交谈,相处得非常友好。因为“无论你过去是什么人,你现在就是来日本学习的研修生”。这是YKC老师一开始就告知我们的,也是AOTS对研修生的要求。
YKC 学习内容安排得非常紧凑,从学习语言、学习日本文化到企业管理知识,课程涉及非常广泛,教学方法也丰富多样,每周有一到两次工厂参观,课程排的非常满,每一天都不轻松。
在YKC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也是快乐的。每天都有大量的语言听力作业,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都是考试,然后教师指导复习,最后再讲课。在国内学习的那点儿日语跟同胞“噢哈呦”还可以,要做到能听课,能与日本人交流是远远不够的。每天课后就是大量的作业,晚上是不停的听磁带,不断的背单词,做练习。为学语言真受了脱皮抽筋之苦了。好在YKC的学习生活安排并不枯燥,除了语言学习、课程学习、讨论、讲座外,还有许多文体活动,可以调节一下紧张麻木的大脑神经。
这里的课程设计很实用,质量也很高,许多大学教授、研究院所的专家和知名大企业高层主管任YKC的兼职教师。我有幸听到早稻田大学、创价大学等著名院校教授的课,受益匪浅。
在企业管理课上,日产汽车公司海外发展部部长——即将退休的 生右先生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生右先生是资深的企业管理专家,他结合工作实际也做了许多企业管理的研究工作,著有许多日本企业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书。他是日本企业界很有影响的人物。在给我们上课前不久,他刚在北京参加了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座谈会,国内《经济日报》等媒体都登有对他的专访文章。生右先生对中国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很关注,对中国企业改革和青年管理人员寄予很多希望。在AOTS,每期中国企业管理人员的研修班,笹生右都要讲课。
那天的课一开始他就向我们发问:企业是什么?
一听到这问题,大家不知就里。在我们全团16人中,有政府公务员,有医生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许多人对“企业是什么”的问题可能还没有认真想过,大家一个个被提问,都按自己的理解和平时所掌握的概念回答:
“企业是……”
“企业是……”
“企业是生产钞票的魔术箱。”笹生右先生非常明确而又形象地定义了企业。然后,围绕着企业的生产、计划、成本、质量、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他的课题。
企业是把各种资源组织起来,经过转换变为商品的经济实体。他一针见血地直指问题本质:企业就是为产生利润而存在的。
在讲成本管理时,他说:“各位要记住,成本是由市场决定的,是产品销售价减去利润的差。”
见我们有些不解,他强调说:“在新产品设计之前就要制定出成本目标,这是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特点之一。”
他说,日产公司最初的成本预算也许高出目标成本的20%左右,然后要通过成本计划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营销专家不断的权衡,才能定出与制定的目标最为接近的生产成本。每个财年开始,本部计划部门和各工场都要在成本上认真讨论。
日本企业以交叉持股或下承包为纽带的长期稳固联系使他们的目标成本能够实现。
生右说,日本企业独特的成本管理体系其目的并非要改变人们的价值判断,而是激励经营管理人员保证企业生产管理在世界上独占螯头。
那真是印在脑海深处的一堂课啊。
游中华街想“家”
YKC的教学计划中对学习语言、听专业讲座等各门课程的安排富有趣味性,还有学习日本文化、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在我们刚开学的第一周,就安排了一次到横滨市区的“见物”(参观市容)活动。那天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会在日本乘电车、认识电车路线。担当大泷明泰告诉我们怎样选择行车线路,教我们在无人售票机上投币取票方法,然后领我们到检票口,给我们演示了一遍。
乘着电车,我们到了横滨中华街。这是全日本最大的中国人居住和商饮文化街区,其规模比美国的“唐人街”还要大。中华街有“小中国”之称,经营中国商品的店面非常多,不仅街上的建筑风格、门店招牌有中式风格,大大小小的中国料理店就有200多家,其中有许多冠以“北京饭店”、“四川饭店”、“上海饭店”招牌的大酒店。这里游人很多,每天客流量都在10万人左右,中华街已成为横滨乃至日本的著名旅游和商业景区。
那天,大泷明泰领着我们由东至西穿过了中华街的主街道,一路上向我们介绍这里的特色。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中华街的门楼。
隔了一周,我独自一人再次走访了中华街,专程寻找中华街牌坊。我是午饭后从YKC出来的,能够在平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忙里偷闲,一个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异国景色也确是一种精神享受。我从一上电车开始到走在中华街的路上,我连问路带学习,只要见到能搭讪的人就开腔,这是学语言的最好方法,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生活用语和语言习惯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很快学会,而且学的最快。
穿过热闹繁华的街,我一路上向人们请教、了解这里的一切,找到中华街牌坊时已是薄暮时分了。借着夕阳,在“中华街”前照了像,也许是出于对故乡同胞和那段沧桑历史的情感追思吧,站在中华街楼牌前的那一瞬间,我顿时产生了几许飘零的感觉,一种想“家”的念头油然而生。
编/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