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金秋,红叶为约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先生说,北平(北京)之秋乃人间天堂。香山之绛,黄栌为最:卧佛古刹,一叶知秋。
  乙未菊月,中国人文茶道倡导者王迎新及其学生二十余人,齐聚香山植物园卧佛山庄得大茶舍,共赴茶约。
  茶会雅集择卧佛山庄内一处院落里,毗邻古刹一隅。此千年古寺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元英宗下令冶铜五十万斤铸卧佛,供于卧佛殿内;清雍正帝将其建为皇家寺院,赐名“十方普觉寺”;乾隆帝题匾“得大自在”,悬于佛祖涅槃铜像正上方。
  寺内古柏虬盘,花木疏落,古朴清幽。两株八百余年银杏树势若华盖,驻三世殿两侧,庄严肃穆,是地清凉。众人皆叹殊胜欢喜。
  茶会雅集共设九席。众师友担当席主,每席两位,茶品三款。第一款为王迎新老师提供,由其家父王树文先生上世纪80年代制作的南糯山古树小铁饼,甚为珍贵;第二、三款为席主之素日体己茶,自是各地佳茗荟萃,各抒其美。
  雅集是日,云朗天青,秋阳呆呆。庭院幽幽,回廊寂寂。茶桌型质有别,错落有致,倚势安放。寺门一角琉璃牌坊熠熠入目,古槐参天,玉兰染金。步下台阶,绿筠深处青未了,红林浅入柿子繁。实幸得一古雅之处耳。
  午后,师友入场布席。席主安坐桌前,见茶巾轻展,取壶承、安壶、落杯;公道、茶则、水方就位;再添一枚盖置、一方匙搁;一壶手编紫竹壳保温瓶置桌下;安顿花器,观枝、修剪、造型、固定、给水;焚香一炉,敬供天地万物众生。当下正念,感恩惜福。
  王迎新老师和海棠姐同席,茶席名为“探红”。席边一幅墨宝,书此席之释义:古院起笙歌,因风送听。香山笼茗烟,临水散怀。北海聚雅韵,涤尘清逸。席上一枝秋实,缀满小绛果。斜探出瓶身,顾盼亦生欢,许是赏秋待茗乎?
  申时,邀诸贤入席。落墨留念、净手、取签、止语,依序围坐席间。罄音送起、席主缓缓落步,鱼贯入位。闻琴声缭缭,见水烟霭霭。煮泉瀹茶,山水流香。观山树树皆秋色,品茗酽酽若落晖。此境如画入梦矣。
  茶过两巡,席间可低语。奉上茶点,以果腹饥。时暮色垂垂,烛光灵动,众人兴致愈高,吟诗作赋,喜颜悦色。肖建军老师作《秋红》:琴声幽在耳,茗烟袅碧空。一杯无古今,铜彝映秋红;玺博友:踏叶寻秋和雅趣,香山望月如知音。
  何谓“文人茶席”?王迎新老师为茶会雅集作序以释其意:望远山之蔼蔼,叹白驹之过隙;念天地之辽远,践人文之素行。执古之道,格茶致知。正雅清和,含章可贞。
  砚田老师将此序文书写于册页,并绘卧佛寺古柏写生图。赠予卧佛山庄得大茶舍为念。
  “习茶者应在茶之上”。惟有不倦于提升自我之修养内涵与才学智慧,方可领悟其思想精髓。
  罄声再起,已是道别。
其他文献
儒士,优雅之人;饮茶,优雅之事。  茶馆外,风吹竹叶萧萧响;茶馆里,调寄采茶声声慢。室雅喜入座,香清意轻松。微微墨香,淡淡书香,沁人芳气是茶香。看红袖沏茶,请乌龙作秀;沸水中旗枪翻腾,释放出一生精华;玉盏中茶汤平静,蕴含着昔日春光。品尝化作醇和甘润的丝丝苦涩,体会来自高山云雾的默默问候。此刻,神清气爽,心平气和。  文明人是儒士,爱茶者成君子。因茶性高洁高雅,知茶者知足知礼。或独据一角,与茶结缘,
期刊
茶道艺术家的概念是蔡荣章先生一直力倡并践行的。想想也是,当茶馆越来越多出现在城市里,其生态却步履维艰,很多茶馆的茶艺师和服务员一样,坐在低矮的凳子前被人吆喝使唤,茶文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泡茶师应该和小提琴手、画家一样,可以演示或创作自己的作品,让人们欣赏,“茶道艺术家与茶汤作品”应该被重视。茶道艺术作品,就是用心呈现最好茶汤,接近于完美,让茶汤成为一件“赏心悦口”的作品。  这样做,一是让
期刊
中西方由于饮食习惯不同,所以喝茶的习惯也不一样,中国人珍重清饮喝法,而外国人看重调饮喝法,这是因为中国人与外国人对茶有不同的观点,中国人把茶视为一种渊博的文化,而美国人把茶视为轻浮的饮料,连咖啡都不如,当然,现在这已经开始渐渐地改变,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对茶感兴趣,可是对于文化方面来说还是没有跟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看不到可以叫做美式茶道或美式茶艺,这还不存在所以美国人只能复制中国茶艺来做表演,障碍
期刊
武夷岩茶历史上就有着很高的声望,追本溯源,它与千年前的北苑贡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民国年间,一斤的大红袍就能换回几千斤大米,价格奢昂。当年中美建交,毛主席是将大红袍做为国礼送给尼克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兴起,20克的大红袍在香港就曾拍卖过十多万的天价。  在近代茶文化史中,武夷岩茶占据着足够厚的份量。  这两年,真正到了“茶必武夷”的时代。这种潮流,从福州,江浙乃至北方茶客的饮茶
期刊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一则并非为福州金山寺所记的诗文,却也道出了这江上古寺的风光。  孤独、神秘、苍凉,是金山寺植于脑海的印像。  浩瀚江水东流入海,金山寺从宋朝时便已立于江心小石阜上,迄今为止,依旧是福州市唯一的水上寺庙。“从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水流汹涌,白浪滔滔,古寺若一叶孤舟,于江上漂泊千年。  一座寺的经年在香火里绵延,一个人的修炼在孤独里
期刊
我们喝什么茶,就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故品茶说茶道,不可将种茶、制茶、包装茶、买卖茶、存放茶、泡茶、奉茶、品茶与茶道分开说。对茶没有抱持一种立场,即便有道,这道也不可能属于茶的道。所有事情都有一个经过,茶从鲜叶变成茶叶变成茶汤最终成为茶渣的过程势必经过无数手段,人们使用不同方法去处理、实现各自的目的,这就是对茶的态度。茶一旦离开这些被完成的门路与技能,它是无道可养成的,因为思想、工作、生活作风是道
期刊
2015年的普洱茶市场,更加让人看不懂。  按常理,古树普洱茶引领着整个普洱茶的市场口碑与价格,从2008年开始直到2014年的这波涨势,都让人觉得古树普洱是最好的收藏升值品,特别经历了2014年春古树普洱风生水起、名山头炙手可热的过程,更加让人加强了这个思维惯性,而这个“信念”,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悄悄逆转,直到2015年的新茶季,就被轻轻打破了。  每一年我们都会深入到云南茶山,详实记录这个
期刊
“如果非要让我用一种美食来形容香港的文化或者精神,那么我觉得应该是‘奶茶’。它是一个中西文化、高档跟庶民、权力跟游散、繁忙与休闲的混种,可以赋予它很多种意义。” ——欧阳应霁(香港著名饮食专栏作家)香港奶茶的“前世今生”香港人对奶茶的喜爱,虽在港剧和书报中早已耳闻目睹,但真到了香港,仍惊觉奶茶在香港的地位远超了自己想象。以茶餐厅(售卖奶茶的主力)为例,在香港可谓遍地开花,尤其在最为繁华的港岛,几乎
期刊
对于岩茶热,先看一看普洱茶、金骏眉、武夷正岩茶他们“疯狂”背后的不同之处。普洱茶,如果没有所谓“越陈越香”带来收藏升值的投资价值,他何以能疯狂?有些著名的普洱茶企完全把普洱茶当作金融衍生品来运作,茶叶都成类金融产品了,其过程与结果何以能不疯狂?因此,有些普洱茶涉及“炒作”在所难免!当然,普洱的生普茶,最美妙的口感体验要在十数年之后,甚至需要更长时间的猜想与等待,并且这个等待还具有不可捉摸的不确定性
期刊
持续多年的岩茶热,在很大程度上,“热”的是正岩茶(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三坑两涧”茶),“热”的是肉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茶客们像追星一样热烈追捧的“牛肉”,“牛栏坑+肉桂”这一“至尊组合”几乎成了好“肉”者们心目中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然而,除正岩肉桂以外的茶,热度就弱了许多,价格上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甚至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即前者是“产量小,需求大,价格高”,后者是“产量大,需求小,价格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