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如今在反腐倡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如何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度思考的问题,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关键词] 腐败现象 最大威胁 反腐倡廉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纵观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如灿烂群星般闪耀在长河中,书写下一段段灿烂的篇章,但大多数都如流星一样一闪即逝,唯有中华民族在饱尝苦难、历尽风霜后依旧闪耀,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旧傲立在东方,永葆青春。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我们又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呢?周敦颐的《爱莲说》表达了崇廉尚洁的高尚情懷,革命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让人动容。下面笔者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和转化。
一、五千载的文化传承
什么是文化自信呢?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讨论文化自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中国的历史,明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身体里的那颗心
说到传统文化,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句话确实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但在修身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修心,《礼记·大学》中记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的前提是心正。
在汉字中很多和思维有关的字都含有心,忍、恕、恳、忠等不胜枚举,而这源于古人的思想认识,心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心即为思想,所以修身便是修养身心,修身的本质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诚心、仁爱、谦卑的情操来祛除掉思想中的杂质。
古往今来,无数的志士仁人的心路历程共同构成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修身史,《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滕王阁序》也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记载,《张子语录》亦云“为天地立心”,而现在叫做“不忘初心”。
(二)屋子里的那头猪
说完了“身”,再来谈一谈“家”。“家”字的构成很有意思,在“宝盖头”代表的房子里面,是一个代表猪的“豕”,难道要表达“有猪的地方就有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原始社会的“家”并不是给人居住的场所,而是供奉先祖神明之地。而这种活动现在依旧在沿用,场所也不再局限于“家”,嘉兴的红船,遵义的会址,还有那条再次走过的长征路,一次又一次的感悟历史,重温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烽火硝烟,让心灵得以洗礼,从中获得启迪。
《左转》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而祭祀更是排在第一的头等大事,古代在祭祀时,对祭品有着严格的要求,祭祀社稷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而从“狼奔豕突”中又可以了解到,“豕”不易获得,所以要把好的东西供奉于先祖,从祖先那里得到庇佑。
而现在反腐倡廉的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宜将剩勇追穷寇,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是每一名中华儿女必须关注的问题,廉洁自律必将战胜贪婪腐败,因为这是民心所向,人间正道。
(三)围城里的那把刀
而“国”字则更为生动,四面城墙之内,战士持戈而立,如《孟子》所说,“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同样有“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皆因“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可见,“国”的兴亡成败,不在于外部的坚不可摧,而是内部是否稳固,所以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说。
那么就有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既然“国”的重点在于内部稳固,那么造字之时为什么又一直在强调外部武装?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仓颉造字之时所处的时代为远古社会,实行的是公有制,不存在贪婪腐败的现象,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是以实现生产力高度发达、资源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为目标,正因如此,剔除腐败则更为重要,势在必行。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历史总是惊人得相似,如今仍有部分党员干部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却浑然不知,讳疾忌医深陷贪婪腐败的泥潭,而这除了自我察觉之外,同样需要“治治病”。
二、百年间的特色道路
曾有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却要叫做“马路”,周恩来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一)南湖船上的曙光
随着北方邻国沙俄十月革命的一声枪炮,神州大地上吹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春风,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的红色星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烧遍了整个中国,化作燎原烽火,共产党人在红旗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开启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嘹亮的歌声中,折射出党员干部的初心,即便是因左倾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利,被迫进行“长征”战略转移,依旧在砥砺中不断前行,形成了联系群众、官兵平等的优良传统,与旧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孟子》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过去是这样,所以侵华战争失败了,现在还是这样,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现象,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我们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二)东南沿海那个圈
“一九七九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随着《春天的故事》轻快的旋律,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40年波澜壮阔,40年奋勇前行,40年光辉历程,40年丰功伟绩。40年来,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的发展,而贪腐现象也有所抬头,有人说正是因为富裕才会让贪官层出不穷,贪污腐败屡禁不止,这何异于“因噎废食”,广大党员干部中固然存在因党性修养不足、宗旨意识不坚定而自甘堕落的害群之马,但大部分却是孔繁森、焦裕禄等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不只是人民的口袋,同樣也丰富了中华儿女们的精神世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底蕴,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亦是薪火相传,在一代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朝着第一个100年迈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从而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永恒不变的初心。
三、汇纳百家之言
“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每个国人心中,成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
然而这些思想同样有助于党风廉政建设,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反腐倡廉的斗争中,坚持文化自信,自信是承前启后的、也是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源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源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也将走向一个更加繁荣的黄金阶段。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同样的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只有对清正廉洁有着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焕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古往今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深刻领悟文化自信的精髓并付诸于行动中,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解说与现实意义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
[3] 陈文林.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韶关学院学报,2007(02):1-3
[4] 李秋芳.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社,2011.
[关键词] 腐败现象 最大威胁 反腐倡廉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纵观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如灿烂群星般闪耀在长河中,书写下一段段灿烂的篇章,但大多数都如流星一样一闪即逝,唯有中华民族在饱尝苦难、历尽风霜后依旧闪耀,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旧傲立在东方,永葆青春。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我们又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呢?周敦颐的《爱莲说》表达了崇廉尚洁的高尚情懷,革命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让人动容。下面笔者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和转化。
一、五千载的文化传承
什么是文化自信呢?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讨论文化自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中国的历史,明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身体里的那颗心
说到传统文化,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句话确实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但在修身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修心,《礼记·大学》中记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的前提是心正。
在汉字中很多和思维有关的字都含有心,忍、恕、恳、忠等不胜枚举,而这源于古人的思想认识,心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心即为思想,所以修身便是修养身心,修身的本质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诚心、仁爱、谦卑的情操来祛除掉思想中的杂质。
古往今来,无数的志士仁人的心路历程共同构成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修身史,《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滕王阁序》也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记载,《张子语录》亦云“为天地立心”,而现在叫做“不忘初心”。
(二)屋子里的那头猪
说完了“身”,再来谈一谈“家”。“家”字的构成很有意思,在“宝盖头”代表的房子里面,是一个代表猪的“豕”,难道要表达“有猪的地方就有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原始社会的“家”并不是给人居住的场所,而是供奉先祖神明之地。而这种活动现在依旧在沿用,场所也不再局限于“家”,嘉兴的红船,遵义的会址,还有那条再次走过的长征路,一次又一次的感悟历史,重温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烽火硝烟,让心灵得以洗礼,从中获得启迪。
《左转》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而祭祀更是排在第一的头等大事,古代在祭祀时,对祭品有着严格的要求,祭祀社稷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而从“狼奔豕突”中又可以了解到,“豕”不易获得,所以要把好的东西供奉于先祖,从祖先那里得到庇佑。
而现在反腐倡廉的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宜将剩勇追穷寇,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是每一名中华儿女必须关注的问题,廉洁自律必将战胜贪婪腐败,因为这是民心所向,人间正道。
(三)围城里的那把刀
而“国”字则更为生动,四面城墙之内,战士持戈而立,如《孟子》所说,“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同样有“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皆因“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可见,“国”的兴亡成败,不在于外部的坚不可摧,而是内部是否稳固,所以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说。
那么就有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既然“国”的重点在于内部稳固,那么造字之时为什么又一直在强调外部武装?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仓颉造字之时所处的时代为远古社会,实行的是公有制,不存在贪婪腐败的现象,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是以实现生产力高度发达、资源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为目标,正因如此,剔除腐败则更为重要,势在必行。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历史总是惊人得相似,如今仍有部分党员干部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却浑然不知,讳疾忌医深陷贪婪腐败的泥潭,而这除了自我察觉之外,同样需要“治治病”。
二、百年间的特色道路
曾有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却要叫做“马路”,周恩来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一)南湖船上的曙光
随着北方邻国沙俄十月革命的一声枪炮,神州大地上吹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春风,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的红色星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烧遍了整个中国,化作燎原烽火,共产党人在红旗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开启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嘹亮的歌声中,折射出党员干部的初心,即便是因左倾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利,被迫进行“长征”战略转移,依旧在砥砺中不断前行,形成了联系群众、官兵平等的优良传统,与旧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孟子》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过去是这样,所以侵华战争失败了,现在还是这样,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现象,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我们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二)东南沿海那个圈
“一九七九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随着《春天的故事》轻快的旋律,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40年波澜壮阔,40年奋勇前行,40年光辉历程,40年丰功伟绩。40年来,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美好时代的发展,而贪腐现象也有所抬头,有人说正是因为富裕才会让贪官层出不穷,贪污腐败屡禁不止,这何异于“因噎废食”,广大党员干部中固然存在因党性修养不足、宗旨意识不坚定而自甘堕落的害群之马,但大部分却是孔繁森、焦裕禄等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不只是人民的口袋,同樣也丰富了中华儿女们的精神世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底蕴,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亦是薪火相传,在一代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朝着第一个100年迈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从而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永恒不变的初心。
三、汇纳百家之言
“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每个国人心中,成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
然而这些思想同样有助于党风廉政建设,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反腐倡廉的斗争中,坚持文化自信,自信是承前启后的、也是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源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源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也将走向一个更加繁荣的黄金阶段。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同样的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只有对清正廉洁有着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焕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古往今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深刻领悟文化自信的精髓并付诸于行动中,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解说与现实意义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
[3] 陈文林.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韶关学院学报,2007(02):1-3
[4] 李秋芳.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