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自由一直是新闻学界较为重要的领域之一。笔者利用归纳、对比等手段,搜集中国以及西方新闻新闻界对新闻自由的论述,结合历史资料,对中外新闻自由观中的不同文化语境进行历史的纵向分析与现实的横向比较,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化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新闻自由;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新闻自由是新闻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媒体和公民在新闻传播活动领域所享有的自由权利。新闻自由,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
一、西方文化下的新闻自由观
新闻自由在理念和理论上的起源可以归结为1644年出版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其“出版自由”理念对后世影响极大。弥尔顿的基本观点是: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首要部分。人的理性高于一切,可以不受限制地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理念思想。他还指出,权力是需要被限制的,真理需要的是自我修正与完善而不应被权力压迫和垄断。
西方新闻自由在实践上应用始于17世纪,在18世纪达到第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思想被应用于政治学和法学当中。例如法国政治学说中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孟德斯鸠一个是卢梭。孟德斯鸠于1748年写成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主张自由是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引出应保障公民的言论和思想自由的论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从政治学角度阐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以此为基础,1789法国大革命期间,掀起了一场关于出版自由也就是新闻自由的运动。
在长时间的历史推进中,西方新闻自由观经历了从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过程。在当代,经过数百年民主制度的培育,新闻自由的信念在西方社会已经根深蒂固。J.阿特休尔针对美国的情况指出:“的确,对第一修正案思想的信仰之根深蒂固,有如对宗教教义的信仰一般。以至于在美国,人们把它赞誉为‘美国生活方式’的本质性的一部分”。
二、中国文化下的新闻自由观
中国的新闻自由观念是由外国传教士传入,国人最早提出该思想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此后,随着中西接触的频繁,方有王韬、郑观应、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及孙中山等人对西方的新闻理论与实践进行研习,将其中部分理念引入中国,付诸于各种报刊活动。
清朝末期,中國新闻自由思想受到西方新闻自由的思想的全面影响,先进的中国人看到新闻自由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他们宣扬自由,向统治阶级献言献策,建议中国向西方学习奉行民主与自由理念。严复受到西方“自然理论”中“人人平等”观念的启示,他赞同西方思想家所说的“人有说话的权利”的论证,也十分重视言论自由。他在戊戌变法期间,摆脱了洋务思潮对国人的束缚,主张改良体制,倡导新闻自由。他主办的《国闻报》成为维新派重要舆论阵地之一。梁启超确立了新闻自由理论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并引入了舆论、监督的概念。在戊戌变法一年后的 1899 年首次阐述了新闻自由的内涵,他说:“人群之进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三大自由,皆备于我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新闻业受到绝对新闻自由的影响,对政府的抨击与批评层出不穷。到了袁世凯复辟时期强调了中国的报人应该成为识时务者,中国报业要服从政府的管制,所提的言论也要符合当时的形式,新闻自由还是畸形的。五四时期,中国报人开始重视新闻本位问题,将研究重点聚焦于独立办报、新闻专业化和职业化上并开始重视新闻教育问题。1922 年,中国共产党就将言论、集会、结社、出版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宪法中得到体现。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对自身的人权事业发展状况进行审视和总结,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越来越受到关注。
三、中西方新闻自由观差异下的文化差异
西方文明的根基是广义的基督教包括罗马天主教,例如,基督教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基督徒对律法的尊重,那么这些就演化成西方社会文化的人权观和法制精神。基督教的主要特点是在承认人的普遍罪性的前提下,要求人和社会群体不断自我反思。所以,西方文明的主要特点是在自身的体系内具有极强的自我反思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偏离它的基督教文明的轴心。例如,所谓的新闻自由,它衍生于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又作为广义的天赋人权的一部分,在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就有根有据,而启蒙运动更是冲破国家和教会的控制,将其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广义的基督教文明在《圣经》里明示了一个普世福音化的使命。这就推动了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们认可的理想的新闻自由,并动用其它措施批评和制裁它们认为违反了新闻自由的国家和民族。在国际关系上,围绕新闻自由的斗争,实际上反映了中西方文明的一些对立。
与西方广义的基督教文明不同,当今中国文明主要受儒家的影响,其次是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儒家文明在本质上说迥然不同于广义的基督教文明的,主要表现为性善论和以父权制来规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虽然严格地来说,不能将儒家称为儒教,因为儒教没有超验抽象的神灵概念,而且鼓励人们面向此生而活,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取向。但是将之称为儒教,是因为儒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事实上逐渐了一种国家宗教,从统治者到普通民众都受其影响。儒家强调整体稳定和有序,将个人纳入等级格局之中,强调个人对权威的服从,没有人人平等和博爱的价值导向。受此影响,中国的新闻自由观主要不是强调个人自由,而是强调群体自由、国家自由和总体自由。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中西新闻自由观的差异与冲突,实质上就是东西文化、东西文明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从此角度来讲,中国不可能也不应当全盘接受西方社会的新闻自由理念,因为两者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这也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当前国际的现实。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积极探索,摸索共性,探究差异,促进中国新闻自由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俊霞.中西方新闻自由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杨幸芳.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新闻自由思考[J].现代交际,2011(8)
[3]王汉卿,孔维淼,王砚天.浅析中西方新闻文体差异的文化内因[J].新闻世界,2011-08-10
[4]向风.浅析中西方新闻传播的文化差异[J].艺术科技,2013-07-29
(作者單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中西方新闻自由;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新闻自由是新闻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媒体和公民在新闻传播活动领域所享有的自由权利。新闻自由,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
一、西方文化下的新闻自由观
新闻自由在理念和理论上的起源可以归结为1644年出版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其“出版自由”理念对后世影响极大。弥尔顿的基本观点是: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首要部分。人的理性高于一切,可以不受限制地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理念思想。他还指出,权力是需要被限制的,真理需要的是自我修正与完善而不应被权力压迫和垄断。
西方新闻自由在实践上应用始于17世纪,在18世纪达到第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思想被应用于政治学和法学当中。例如法国政治学说中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孟德斯鸠一个是卢梭。孟德斯鸠于1748年写成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主张自由是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引出应保障公民的言论和思想自由的论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从政治学角度阐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以此为基础,1789法国大革命期间,掀起了一场关于出版自由也就是新闻自由的运动。
在长时间的历史推进中,西方新闻自由观经历了从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过程。在当代,经过数百年民主制度的培育,新闻自由的信念在西方社会已经根深蒂固。J.阿特休尔针对美国的情况指出:“的确,对第一修正案思想的信仰之根深蒂固,有如对宗教教义的信仰一般。以至于在美国,人们把它赞誉为‘美国生活方式’的本质性的一部分”。
二、中国文化下的新闻自由观
中国的新闻自由观念是由外国传教士传入,国人最早提出该思想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此后,随着中西接触的频繁,方有王韬、郑观应、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及孙中山等人对西方的新闻理论与实践进行研习,将其中部分理念引入中国,付诸于各种报刊活动。
清朝末期,中國新闻自由思想受到西方新闻自由的思想的全面影响,先进的中国人看到新闻自由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他们宣扬自由,向统治阶级献言献策,建议中国向西方学习奉行民主与自由理念。严复受到西方“自然理论”中“人人平等”观念的启示,他赞同西方思想家所说的“人有说话的权利”的论证,也十分重视言论自由。他在戊戌变法期间,摆脱了洋务思潮对国人的束缚,主张改良体制,倡导新闻自由。他主办的《国闻报》成为维新派重要舆论阵地之一。梁启超确立了新闻自由理论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并引入了舆论、监督的概念。在戊戌变法一年后的 1899 年首次阐述了新闻自由的内涵,他说:“人群之进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三大自由,皆备于我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新闻业受到绝对新闻自由的影响,对政府的抨击与批评层出不穷。到了袁世凯复辟时期强调了中国的报人应该成为识时务者,中国报业要服从政府的管制,所提的言论也要符合当时的形式,新闻自由还是畸形的。五四时期,中国报人开始重视新闻本位问题,将研究重点聚焦于独立办报、新闻专业化和职业化上并开始重视新闻教育问题。1922 年,中国共产党就将言论、集会、结社、出版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宪法中得到体现。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对自身的人权事业发展状况进行审视和总结,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越来越受到关注。
三、中西方新闻自由观差异下的文化差异
西方文明的根基是广义的基督教包括罗马天主教,例如,基督教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基督徒对律法的尊重,那么这些就演化成西方社会文化的人权观和法制精神。基督教的主要特点是在承认人的普遍罪性的前提下,要求人和社会群体不断自我反思。所以,西方文明的主要特点是在自身的体系内具有极强的自我反思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偏离它的基督教文明的轴心。例如,所谓的新闻自由,它衍生于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又作为广义的天赋人权的一部分,在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就有根有据,而启蒙运动更是冲破国家和教会的控制,将其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广义的基督教文明在《圣经》里明示了一个普世福音化的使命。这就推动了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们认可的理想的新闻自由,并动用其它措施批评和制裁它们认为违反了新闻自由的国家和民族。在国际关系上,围绕新闻自由的斗争,实际上反映了中西方文明的一些对立。
与西方广义的基督教文明不同,当今中国文明主要受儒家的影响,其次是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儒家文明在本质上说迥然不同于广义的基督教文明的,主要表现为性善论和以父权制来规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虽然严格地来说,不能将儒家称为儒教,因为儒教没有超验抽象的神灵概念,而且鼓励人们面向此生而活,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取向。但是将之称为儒教,是因为儒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事实上逐渐了一种国家宗教,从统治者到普通民众都受其影响。儒家强调整体稳定和有序,将个人纳入等级格局之中,强调个人对权威的服从,没有人人平等和博爱的价值导向。受此影响,中国的新闻自由观主要不是强调个人自由,而是强调群体自由、国家自由和总体自由。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中西新闻自由观的差异与冲突,实质上就是东西文化、东西文明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从此角度来讲,中国不可能也不应当全盘接受西方社会的新闻自由理念,因为两者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这也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当前国际的现实。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积极探索,摸索共性,探究差异,促进中国新闻自由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俊霞.中西方新闻自由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杨幸芳.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新闻自由思考[J].现代交际,2011(8)
[3]王汉卿,孔维淼,王砚天.浅析中西方新闻文体差异的文化内因[J].新闻世界,2011-08-10
[4]向风.浅析中西方新闻传播的文化差异[J].艺术科技,2013-07-29
(作者單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