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学生作文不尽人意,脱离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鉴于此,本文倡导在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关键词:作文教学 真话 真事 真情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52-0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新课标赋予作文教学的新理念。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一、贴近实际,多一点儿真话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最喜爱、最熟悉、最想说处入手,紧紧抓住“生活”与“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真挚的话语才会在学生习作中显现。
1、坚持激励,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
想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就要让学生想写,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首先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树立起让学生说真话的意识,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乐于说真话的范围。在课文分析及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情实事情的倾诉,在初中阶段,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背影》、《散步》、《纸船》……我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和灌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说真话,只有说真话作文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
2、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说真话
平时,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写的日记、随笔等,如果说了真话,一般不愿给同学看,更不愿给父母亲朋看,怕表露出来被人笑话,有伤自尊。所以,我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真诚地和学生做朋友,把作文作为师生心灵交流的天地。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学生因要写真话而在作文中讲些离谱的或格调不高的话,只要教师能真诚对待他们,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他们;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对他们进行熏陶和感染,相信他们一定会在“细无声”的“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他们就一定能以自己独立的视角观察生活,并能真切而有创意的表述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二、融入社会,多一点儿真事
要表达真情实感和独特感受,就必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东西,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习作中才会出现一件件真事,一扫往日的“本故事纯属虚构”。
1、欣赏家乡美景,寻找习作素材
我们的家乡南通是一个滨江临海、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城市。因此,我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去拥抱大自然,去亲吻这青山绿水,欣赏家乡的山水、绿野、果林。那青山绿水、江海风光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盈盈江水幽幽情》《家乡的秋天》《濠河,我为你骄傲》等许多习作让人耳目一新。
2、参与田间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班上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于是我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利用放学后、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使学生趣味盎然,创造了大量的习作题材。在习作课或语文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受。有学生在一篇习作《拔稗草》文中这样写道:“在爸爸的指导下,我认识了稗草的特点:远看稗草,比稻苗略高;走到近处,拨开稻苗,发现稗草的茎呈白色,而稻苗的茎是绿色的;摸一摸,稻苗的茎是毛乎乎的,而稗草的茎是光滑的;拔一拔,稻苗的根是连在一起的,而稗草的根全都是单独的。”拔稗草多有意思,简单的现象,深刻的道理,这是爸爸的经验啊!许多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独特生活体验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活泼的个性得以发挥,又可以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对许多事物增长了感性认识,成为习作的典型题材,容易激发起学生习作的兴趣、灵感和激情。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日益恶化,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原因,提出治理对策。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拟出调查提纲。第二,沿河进行观察、访问,并作好记录。第三,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第四,交流调查结果。学生通过调查交流,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三、感悟生活,多一点儿真情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激发他们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如一个在外打工的父亲来为她送钱在校食堂就餐时,她发现父亲总是捡盘中的青椒和土豆吃,并有意无意地将盘中的瘦肉用筷子扒向她这边。这一细节对许多人而言似乎极为平常,然而她却从父亲的这一细微举动中感悟到了父亲那真挚朴实的爱。后来这位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这一细节写进习作中,文章感人肺腑。
第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教师要让学生做到,对于生活中的某一类事、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而要多加思考,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
第三,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针对学生对父母唠叨反感这一现象,我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让每个学生谈面对父母的唠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及如何对待。在作文中,不少学生真实地表现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先是讨厌、烦恼、浮躁,最后终于理解、谅解父母。学生在作文中明辨是非,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别人,提高了认识。
当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一日之功,作文教学如文火煲汤,不能急功近利。但我相信,随着广大语文老师的辛勤努力,一定能在写作教学这块天地里开出灿烂之花。
关键词:作文教学 真话 真事 真情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52-0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新课标赋予作文教学的新理念。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一、贴近实际,多一点儿真话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最喜爱、最熟悉、最想说处入手,紧紧抓住“生活”与“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真挚的话语才会在学生习作中显现。
1、坚持激励,激活学生写真话的愿望
想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就要让学生想写,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首先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树立起让学生说真话的意识,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乐于说真话的范围。在课文分析及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情实事情的倾诉,在初中阶段,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背影》、《散步》、《纸船》……我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和灌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说真话,只有说真话作文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
2、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说真话
平时,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写的日记、随笔等,如果说了真话,一般不愿给同学看,更不愿给父母亲朋看,怕表露出来被人笑话,有伤自尊。所以,我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真诚地和学生做朋友,把作文作为师生心灵交流的天地。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学生因要写真话而在作文中讲些离谱的或格调不高的话,只要教师能真诚对待他们,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他们;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对他们进行熏陶和感染,相信他们一定会在“细无声”的“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他们就一定能以自己独立的视角观察生活,并能真切而有创意的表述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二、融入社会,多一点儿真事
要表达真情实感和独特感受,就必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东西,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习作中才会出现一件件真事,一扫往日的“本故事纯属虚构”。
1、欣赏家乡美景,寻找习作素材
我们的家乡南通是一个滨江临海、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城市。因此,我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去拥抱大自然,去亲吻这青山绿水,欣赏家乡的山水、绿野、果林。那青山绿水、江海风光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盈盈江水幽幽情》《家乡的秋天》《濠河,我为你骄傲》等许多习作让人耳目一新。
2、参与田间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班上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于是我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利用放学后、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使学生趣味盎然,创造了大量的习作题材。在习作课或语文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受。有学生在一篇习作《拔稗草》文中这样写道:“在爸爸的指导下,我认识了稗草的特点:远看稗草,比稻苗略高;走到近处,拨开稻苗,发现稗草的茎呈白色,而稻苗的茎是绿色的;摸一摸,稻苗的茎是毛乎乎的,而稗草的茎是光滑的;拔一拔,稻苗的根是连在一起的,而稗草的根全都是单独的。”拔稗草多有意思,简单的现象,深刻的道理,这是爸爸的经验啊!许多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独特生活体验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活泼的个性得以发挥,又可以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对许多事物增长了感性认识,成为习作的典型题材,容易激发起学生习作的兴趣、灵感和激情。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日益恶化,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原因,提出治理对策。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拟出调查提纲。第二,沿河进行观察、访问,并作好记录。第三,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第四,交流调查结果。学生通过调查交流,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三、感悟生活,多一点儿真情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激发他们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如一个在外打工的父亲来为她送钱在校食堂就餐时,她发现父亲总是捡盘中的青椒和土豆吃,并有意无意地将盘中的瘦肉用筷子扒向她这边。这一细节对许多人而言似乎极为平常,然而她却从父亲的这一细微举动中感悟到了父亲那真挚朴实的爱。后来这位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这一细节写进习作中,文章感人肺腑。
第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教师要让学生做到,对于生活中的某一类事、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而要多加思考,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
第三,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针对学生对父母唠叨反感这一现象,我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让每个学生谈面对父母的唠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及如何对待。在作文中,不少学生真实地表现了面对父母的唠叨,先是讨厌、烦恼、浮躁,最后终于理解、谅解父母。学生在作文中明辨是非,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别人,提高了认识。
当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一日之功,作文教学如文火煲汤,不能急功近利。但我相信,随着广大语文老师的辛勤努力,一定能在写作教学这块天地里开出灿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