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情境研究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研究实践证明: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展示个性的情境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情境教学风靡世界,就在于它能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与情境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语文教学要想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成果,实施情境教学是必由之路。
二、激情导入法的概念
激情的本义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它是讲课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站稳讲台、提升教学力的重要一环。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境引人。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也就至关重要。所以我认为,激情式导入的作用不仅仅是夯实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熏陶和提高。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情导入研究与实践的几点收获
(一)让自己成为一位有深厚文学底蕴的老师。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去年刚入秋时,我读了一本书,关于孔子的,给学生讲《论语》那天,我把这本书带着,一进教室,把书往讲桌上一放,唉声叹气道:“自愧不如呀!自愧不如!”学生都很纳闷:这是哪一出呀?就有学生问:“老师怎么啦?”我说:“春秋末期有个人太厉害了,十有五而志于学,讲学、周游列国、删诗定礼著《春秋》,宣扬“仁政”,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门下弟子三千,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颜回、闵子骞、仲由等皆异能之士,佩服呀。”有学生就说了:“老师说的是孔子吧?”“我知道,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恰到好处时,我说:“要不咱们今天一起研究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行!”学生高兴极了,顺便我还将自己带的书“推销”出去了:“这节课表现好的小组我把这本书借他们看几天。”
教学初三阶段一些文言文,如:《陈涉世家》《出师表》《隆中对》《曹刿论战》等,教师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不行的,那样一定会把课上得索然无味。所以,做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当从爱读书开始。
(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听到上课铃声,一拿起教案本,一推开教室门,就应当情绪饱满,精神焕发,全身心投入。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
记得那次上《理想》一课,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上课了,师生互相问候,然后我说:“读了《理想》这一课,老师被深深地感染了,心中涌动着一种热情,特别想大声地把文章读出来,不知同学们是否同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呀?”七年级的学生很有热情:“同意!”让学生把书翻开后,我在音乐的陪伴下声情并茂地朗诵:“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我是背诵的,声调、表情、手势深深地带动了孩子们的情绪,有些孩子不由自主地跟读,甚至有一位女生还跟我进行了眼神的交流,那一刻,我知道,本次导入新课很成功。
课前先辅导两位学生朗诵《黄河颂》,上课时展示一下,辅以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有了榜样的作用,跃跃欲试,收效明显。像《天上的街市》《化石吟》《我爱这土地》等诗歌教学导入就可以安排这种形式。
(三)导语设计要注意预设,更要关注生成,生成是对预设的挑战。课堂上要充满激情,生活中就必须做一个乐观豁达,宽容博爱的人。教师应有教育的机智,处理问题不慌不忙。有爱才有教育。
有那么一天,你高兴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可教室里却乱得像一锅粥,这时你该怎么办呢?那天要上《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课时,我已经精心准备好了一段导入语,我坚信凭着我十几年的煽情功底,拉近学生和文本间的距离一点问题没有。“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上一节是体育课,同学们刚刚进行完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预备铃早已响过,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我那一段开场白绝对是没人欣赏了。这时候,大发雷霆一下,当然可以立竿见影,但这样做,未免冷漠生硬,而且也破坏了课堂气氛。我不愿这样做,我走到黑板前,大大地写下了“戈”,本来嘈杂的教室顿时静了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黑板上。于是我开始发问:“玩得快乐吗?”同学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认识这个字吗?”“戈!”一点问题没有。“‘戈’是象形字,甲骨文象古代的一种兵器形,长柄,横刃,上有饰物。”我边讲边比划:“本义为一种长柄横刃的兵器。作偏旁,凡从戈取义的字皆与兵器、杀伤等义有关。有:伐、戎,比如:‘大动干戈’······”有几个反应快的同学马上说:“战、武······‘化干戈为玉帛’······”“十八般兵器里的‘刀槍剑戟’的‘戟’”,说到这个字的男孩骄傲不已,我不由地赞叹:“聪明——还有杀戮的‘戮’!”我的语气有些重,同学们都用好奇、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我说:“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南斯拉夫的一个小镇就有一群像我们一样健康活泼的孩子,他们本来也可以像我们一样自由地奔跑,然而他们却面临着一场杀戮。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他们一声声的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板书)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
总之,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当好语文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而要让情感流泻,该笑则笑,该惊则惊……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课堂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宁愿教学中有一次失误,也要把课讲得自然,不要为了不出错而把课讲得索然无味。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教师,应重视“激情”的培养与绽放,决不可漫不经心,等闲视之。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研究实践证明: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展示个性的情境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情境教学风靡世界,就在于它能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与情境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语文教学要想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成果,实施情境教学是必由之路。
二、激情导入法的概念
激情的本义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它是讲课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站稳讲台、提升教学力的重要一环。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境引人。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也就至关重要。所以我认为,激情式导入的作用不仅仅是夯实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熏陶和提高。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情导入研究与实践的几点收获
(一)让自己成为一位有深厚文学底蕴的老师。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去年刚入秋时,我读了一本书,关于孔子的,给学生讲《论语》那天,我把这本书带着,一进教室,把书往讲桌上一放,唉声叹气道:“自愧不如呀!自愧不如!”学生都很纳闷:这是哪一出呀?就有学生问:“老师怎么啦?”我说:“春秋末期有个人太厉害了,十有五而志于学,讲学、周游列国、删诗定礼著《春秋》,宣扬“仁政”,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门下弟子三千,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颜回、闵子骞、仲由等皆异能之士,佩服呀。”有学生就说了:“老师说的是孔子吧?”“我知道,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恰到好处时,我说:“要不咱们今天一起研究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行!”学生高兴极了,顺便我还将自己带的书“推销”出去了:“这节课表现好的小组我把这本书借他们看几天。”
教学初三阶段一些文言文,如:《陈涉世家》《出师表》《隆中对》《曹刿论战》等,教师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不行的,那样一定会把课上得索然无味。所以,做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当从爱读书开始。
(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听到上课铃声,一拿起教案本,一推开教室门,就应当情绪饱满,精神焕发,全身心投入。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
记得那次上《理想》一课,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上课了,师生互相问候,然后我说:“读了《理想》这一课,老师被深深地感染了,心中涌动着一种热情,特别想大声地把文章读出来,不知同学们是否同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呀?”七年级的学生很有热情:“同意!”让学生把书翻开后,我在音乐的陪伴下声情并茂地朗诵:“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我是背诵的,声调、表情、手势深深地带动了孩子们的情绪,有些孩子不由自主地跟读,甚至有一位女生还跟我进行了眼神的交流,那一刻,我知道,本次导入新课很成功。
课前先辅导两位学生朗诵《黄河颂》,上课时展示一下,辅以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有了榜样的作用,跃跃欲试,收效明显。像《天上的街市》《化石吟》《我爱这土地》等诗歌教学导入就可以安排这种形式。
(三)导语设计要注意预设,更要关注生成,生成是对预设的挑战。课堂上要充满激情,生活中就必须做一个乐观豁达,宽容博爱的人。教师应有教育的机智,处理问题不慌不忙。有爱才有教育。
有那么一天,你高兴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可教室里却乱得像一锅粥,这时你该怎么办呢?那天要上《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课时,我已经精心准备好了一段导入语,我坚信凭着我十几年的煽情功底,拉近学生和文本间的距离一点问题没有。“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上一节是体育课,同学们刚刚进行完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预备铃早已响过,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我那一段开场白绝对是没人欣赏了。这时候,大发雷霆一下,当然可以立竿见影,但这样做,未免冷漠生硬,而且也破坏了课堂气氛。我不愿这样做,我走到黑板前,大大地写下了“戈”,本来嘈杂的教室顿时静了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黑板上。于是我开始发问:“玩得快乐吗?”同学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认识这个字吗?”“戈!”一点问题没有。“‘戈’是象形字,甲骨文象古代的一种兵器形,长柄,横刃,上有饰物。”我边讲边比划:“本义为一种长柄横刃的兵器。作偏旁,凡从戈取义的字皆与兵器、杀伤等义有关。有:伐、戎,比如:‘大动干戈’······”有几个反应快的同学马上说:“战、武······‘化干戈为玉帛’······”“十八般兵器里的‘刀槍剑戟’的‘戟’”,说到这个字的男孩骄傲不已,我不由地赞叹:“聪明——还有杀戮的‘戮’!”我的语气有些重,同学们都用好奇、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我说:“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南斯拉夫的一个小镇就有一群像我们一样健康活泼的孩子,他们本来也可以像我们一样自由地奔跑,然而他们却面临着一场杀戮。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他们一声声的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板书)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
总之,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当好语文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而要让情感流泻,该笑则笑,该惊则惊……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课堂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宁愿教学中有一次失误,也要把课讲得自然,不要为了不出错而把课讲得索然无味。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教师,应重视“激情”的培养与绽放,决不可漫不经心,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