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几点体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s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也是一首诗。《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可见,要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认真的去研究和探索朗读这个重要课题。因此,在三十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平时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升,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人文的气息。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朗读作用
  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老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达情感了。但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就有情有意的多。
  二、读中明理,促进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促悟,就能在读中对文章有了新的见解。朗读能保持语言视觉与其他器官之间的联系,学生能获得对课文的直接感受,通过朗读,把课文细细咀嚼、玩味,体会出语言的含义及韵味,达到对文章的情和境的整体把握,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读得好,可以深切地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大榕树的生机勃勃。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是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当然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因文而异,注意训练的多样性,讲究训练的灵活性,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效率。这样通过读中思考,思考中读,让学生领会文章蕴藏的内涵,读中见情,读中明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以读代讲,活跃思维
  以往语文教学中都是千篇一律地进行课文分段、总结中心,原本很生动的,可读性很强的文章,有的教师却像在解剖尸体一样,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一部分一部分的支解,把一篇篇有生命力的文章支解了,把孩子们的活生生的思维也变得支离破碎了。崔峦老师在国家级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也提到:“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二、三百篇传神动情的课文,学生自己读,很多篇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可是一经老师左分析,右提问,引着学生往‘标准答案’上靠,往教案划定的圈里钻,他们学习的兴致很快就荡然无存……”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我们绝不能庖丁解牛似的把语文这门极富情趣的学科肢解为一堆了无生机的零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少一些烦琐的分析,多一点学生的诵读、领悟,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可以“读”好语文的。在课文容易处教师不必讲,可以引导学生自已朗读;即使一般的疑难,也可不讲,只须利用课文的语境,让学生在读中化解疑难,运用朗读代替讲解,既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又真正培养了学生自读能力。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七言律诗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试着标出重音和节奏。接着教师范读,并帮学生修改重音和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然后再让学生们大声朗读,分组试读,学生反复朗读中慢慢地領悟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出红军藐视困难勇敢战斗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样反复地、大声地朗读后,学生逐渐掌握诗歌的节奏,反复中慢慢地领悟了诗的真正含义。这样学生即读出趣味又读出方法,也让他们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可见通过不断地朗读产生的效果会比老师单调枯燥的讲解要强多少倍。
  四、情感朗读,提升情趣
  情感既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也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基础,因此,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这是我们应该孜孜以求的一种教学艺术。
  教师应充分发挥读的优势,让学生学会读的方法,激发读的兴趣, 用内心去感受课文里所描写的生动感人的画面,品味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意蕴。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情感朗读可以再现文章的情景,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去,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唤起感情上的共鸣,受到高尚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如《再见了,亲人》文中老大娘不顾年迈,不怕路远为志愿军送打糕 ,为救伤员而失去唯一的小孙子,小金花的妈妈为救交通员老王,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动人情景;为送别志愿军,朝鲜人民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拄着拐杖相送的感人场面……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字里行间蕴涵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把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溢于言表。学生深切体会到中朝两国用鲜血凝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从而领会到了文中的文美,情更美。
  教师的情感朗读,还可以带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有的意境中去充当角色,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更深切体会蕴藏于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对语文的审美能力。如:《穷人》这篇课文,学生阅读起来是比较难以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的,因此要靠学生用反复地朗读或老师单调的讲解分析是不能体会到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教师要在课文的精彩部分,给予精彩的范读,以情激情,可诱发了学生的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表现出急于想要自己朗读的热情。学生在听读中受到了强烈的感染,这样学生便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了。
  总之,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语调朴实、自然,语速适当、流畅,并恰当地处理好全文的节律,尤其是认真处理好停顿和重音,真正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展现学生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操作启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动手操作是一种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重视并有效的利用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法。  关键词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作用;实施  中图分类号:DF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2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二十世纪的今天,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美术
笔者近年来有机会多次参与QC小组成果报告评审和现场发表评分工作,觉得许多企业QC小组在活动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还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我们的财富是金钱?是物质?是名利?是才华?是年轻貌美?是快乐?是生活经历和经验?它们都不是!我们的财富是让生命发光的思想和行为,而这正是珍 Our wealth is money? Is it ma
摘 要 数学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究的话题,我们通过探究性学习、数学游戏以及实践性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数学游戏;实践性作业;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227-01  
常规美术课堂设计是习惯将40分钟的课堂划分为“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作业练习、课后小结”等五个部分。我个人认为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从开始到结束就应引人入胜,使
期刊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重大战略目标。为了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欧洲创新竞争力,欧盟发起一系列包括里斯本战略、基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