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走向平等交流,教与学、师与生互动并结合, 因些动态生成式数学课被大力提倡,本文探讨了动态生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关键词】动态生成 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38-0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数学课堂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走向平等交流,教与学、师与生互动并结合,教只是为了引导学、促进学,学则更体现主动和自主。如何上好动态生成式数学课?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得到一些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我结合《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一课的动态生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谈谈动态生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一、做好情景预设
数学课堂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感受问题情景。如:
①课前(星期日)组织学生分小组通过调查、走访(例如银行、房地产公司、汽车贸易城、电器商场等地)或上网等形式,了解在哪些领域存在分期付款方式以及分期付款有关内容和规定。
②请各调查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介绍各自调查的基本情况(在哪些领域存在分期付款方式以及分期付款有关内容和规定。)让学生对各自所调查了解的分期付款方式以及分期付款有关内容和规定等进行互相讨论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讨论情况,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得出分期付款在今天的消费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分期付款”的问题有着非常现实的研究价值。开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导入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二、分组讨论
讨论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是动态生成中的关键环节,讨论的方式多样:有同桌讨论、前后左右讨论、小组讨论等。组织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其中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让学生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围绕题目中心进行讨论,以免偏离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在分期付款中每期应付款多少元,这是一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问题。在讨论以什么建立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可适时地指导学生根据题意:通过逐期计算欠款角度来处理,最后一期的欠款数为零,由此可得等量关系;也可通过每期所还的款额及其所产生的利息总和,等于贷款的本金及利息的和(即本利和)建立等量关系,布列方程;还可从贷款还清时的角度来看每期的还款,即换个角度,从贷款的时间来看每期的还款。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得的正确方程,等号左、右边有何特点?方程怎么解?如何应用数列知识加以解决等。当学生的讨论冷场时,应及时启发,活跃学生思维,使每个人都能进入角色;当学生离题太远时,要及时调整、控制,以获得最佳效果。还要想方设法启发鼓励学生选择新途径处理问题,不满足于停留在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上。如在讨论对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在列方程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拓宽思路大胆地去设想并加以验证。
三、汇报交流,引导总结
在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语言交流的能力。合作学习之后,让学生对自已所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汇报交流。在学生把前面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语言表达,也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在展示中允许其他同学提问,并由调查组同学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争论,深入交往,尊重差异,形成共识。如在交流中有些学生是通过逐期计算欠款来处理,最后一期的欠款数为零,由此得到等量关系;也有些学生是通过每期所还的款额及其所产生的利息总和,等于贷款的本金及利息的和(即本利和)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还有些学生可能是通过每期所还的款额总和等于贷款的本利和列方程;甚至还有些学生可能是通过每期所还的款额总和与贷款的本金相等列方程等等。这时教师要注意把自已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然后教师根据分析讨论问题,与学生一起对每个等量关系(方程)进行分析判断正误并加以评价、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在交往中,学习了多种分析问题的思路,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我感觉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动态生成式教学的还应注意到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场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动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整合,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就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因此,备课:教师不仅仅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在教学前了解学生,能够使教师在进行本节课宏观设计的时候更具有可行性。了解学生就是指要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本班学生的整体发展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再好的预设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也是一张白纸。设计得再完美的构想,也是“固化”的、一堆“死”的符号型的东西,我们要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光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是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有效利用生成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总之,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动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是新课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贯彻实施的一种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2]赵国防.《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关键词】动态生成 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38-0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数学课堂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走向平等交流,教与学、师与生互动并结合,教只是为了引导学、促进学,学则更体现主动和自主。如何上好动态生成式数学课?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得到一些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我结合《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一课的动态生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谈谈动态生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一、做好情景预设
数学课堂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感受问题情景。如:
①课前(星期日)组织学生分小组通过调查、走访(例如银行、房地产公司、汽车贸易城、电器商场等地)或上网等形式,了解在哪些领域存在分期付款方式以及分期付款有关内容和规定。
②请各调查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介绍各自调查的基本情况(在哪些领域存在分期付款方式以及分期付款有关内容和规定。)让学生对各自所调查了解的分期付款方式以及分期付款有关内容和规定等进行互相讨论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讨论情况,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得出分期付款在今天的消费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分期付款”的问题有着非常现实的研究价值。开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导入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二、分组讨论
讨论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是动态生成中的关键环节,讨论的方式多样:有同桌讨论、前后左右讨论、小组讨论等。组织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其中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让学生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围绕题目中心进行讨论,以免偏离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在分期付款中每期应付款多少元,这是一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问题。在讨论以什么建立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可适时地指导学生根据题意:通过逐期计算欠款角度来处理,最后一期的欠款数为零,由此可得等量关系;也可通过每期所还的款额及其所产生的利息总和,等于贷款的本金及利息的和(即本利和)建立等量关系,布列方程;还可从贷款还清时的角度来看每期的还款,即换个角度,从贷款的时间来看每期的还款。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得的正确方程,等号左、右边有何特点?方程怎么解?如何应用数列知识加以解决等。当学生的讨论冷场时,应及时启发,活跃学生思维,使每个人都能进入角色;当学生离题太远时,要及时调整、控制,以获得最佳效果。还要想方设法启发鼓励学生选择新途径处理问题,不满足于停留在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上。如在讨论对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在列方程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拓宽思路大胆地去设想并加以验证。
三、汇报交流,引导总结
在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语言交流的能力。合作学习之后,让学生对自已所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汇报交流。在学生把前面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语言表达,也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在展示中允许其他同学提问,并由调查组同学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争论,深入交往,尊重差异,形成共识。如在交流中有些学生是通过逐期计算欠款来处理,最后一期的欠款数为零,由此得到等量关系;也有些学生是通过每期所还的款额及其所产生的利息总和,等于贷款的本金及利息的和(即本利和)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还有些学生可能是通过每期所还的款额总和等于贷款的本利和列方程;甚至还有些学生可能是通过每期所还的款额总和与贷款的本金相等列方程等等。这时教师要注意把自已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然后教师根据分析讨论问题,与学生一起对每个等量关系(方程)进行分析判断正误并加以评价、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在交往中,学习了多种分析问题的思路,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我感觉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动态生成式教学的还应注意到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场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动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整合,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就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因此,备课:教师不仅仅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在教学前了解学生,能够使教师在进行本节课宏观设计的时候更具有可行性。了解学生就是指要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本班学生的整体发展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再好的预设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也是一张白纸。设计得再完美的构想,也是“固化”的、一堆“死”的符号型的东西,我们要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光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是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有效利用生成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总之,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动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是新课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贯彻实施的一种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2]赵国防.《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