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是探究活动中存在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机械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不能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探究问题 探究过程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无疑,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已深入人心,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但我们的不少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科学探究"的理念和要求还不能很快适应和接受、理解和实践。于是一方面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积极地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令教师们困惑不解的、有碍于科学探究活动健康开展的问题。为此,谈谈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
1.1 在教学实践中机械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
1.2 不能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教师为选取活动材料伤透了脑筋,有时为学生准备了很多材料,而在课堂上能正真派上用场的又很少,而眼花缭乱的材料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键。
2.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认真做好学生探究前的准备工作
探究前的准备对整个探究活动来说非常重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2.1.1 探究前预备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主要是科学探究精神的萌发。也许他们根据现有的认识水平,还不能完全掌握客观的科学方法,得出客观的科学结论,但是他们完全能够相信这个神奇的世界同时也是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并且养成通过自己的研究去探索它的态度。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神奇的一面,激起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的探索,保持学生心中的好奇,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客观事实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学习依据实际的经验而不是头脑中的想法得出结论,从而走上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之路。
2.1.2 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在学生探究前精心创设情境,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引导: 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2.2 悉心指导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不能忽视其指导作用,要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教师更要加以悉心指导。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思维、方法、态度上悉心加以指导,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素养。
2.2.1 指导学生选择探究问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利用或创设一定情景,借助一定材料,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引发思考,会提出一系列科学探究问题,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探究,要选择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既然问题是学生提出的,要探究什么就得由学生自我选择,真正把探究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培养学生选择问题的能力。
2.2.2 指导学生选择探究方法
探究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定性的、定量的;可以是直接感知的、分析比较的等。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就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提高探究实效。但科学探究方法不能是教师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我选择的问题需要而选用的,只有是学生自我选用的,才是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科学问题的动力。
例如,《磁铁的磁性》:在本课重难点的问题--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吗?,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小组去讨论实验方法,学生的思维都很活跃,方法有很多的,如:"看哪里挂的回形针多","放一个铁珠上去","用磁铁去'碰'回形针"等,这时候教师应该有实验器材和工具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讨论的实验方法去探究。
总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强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要嫌麻烦,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探究真正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成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健康有效地开展。要真正组织好探究活动,需要外界有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更重要的是需要科学教师自身作出努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探究问题 探究过程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无疑,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已深入人心,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但我们的不少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科学探究"的理念和要求还不能很快适应和接受、理解和实践。于是一方面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积极地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令教师们困惑不解的、有碍于科学探究活动健康开展的问题。为此,谈谈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
1.1 在教学实践中机械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
1.2 不能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教师为选取活动材料伤透了脑筋,有时为学生准备了很多材料,而在课堂上能正真派上用场的又很少,而眼花缭乱的材料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键。
2.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认真做好学生探究前的准备工作
探究前的准备对整个探究活动来说非常重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2.1.1 探究前预备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主要是科学探究精神的萌发。也许他们根据现有的认识水平,还不能完全掌握客观的科学方法,得出客观的科学结论,但是他们完全能够相信这个神奇的世界同时也是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并且养成通过自己的研究去探索它的态度。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神奇的一面,激起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的探索,保持学生心中的好奇,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客观事实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学习依据实际的经验而不是头脑中的想法得出结论,从而走上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之路。
2.1.2 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在学生探究前精心创设情境,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引导: 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2.2 悉心指导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不能忽视其指导作用,要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教师更要加以悉心指导。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思维、方法、态度上悉心加以指导,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素养。
2.2.1 指导学生选择探究问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利用或创设一定情景,借助一定材料,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引发思考,会提出一系列科学探究问题,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探究,要选择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既然问题是学生提出的,要探究什么就得由学生自我选择,真正把探究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培养学生选择问题的能力。
2.2.2 指导学生选择探究方法
探究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定性的、定量的;可以是直接感知的、分析比较的等。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就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提高探究实效。但科学探究方法不能是教师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我选择的问题需要而选用的,只有是学生自我选用的,才是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科学问题的动力。
例如,《磁铁的磁性》:在本课重难点的问题--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吗?,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小组去讨论实验方法,学生的思维都很活跃,方法有很多的,如:"看哪里挂的回形针多","放一个铁珠上去","用磁铁去'碰'回形针"等,这时候教师应该有实验器材和工具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讨论的实验方法去探究。
总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强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要嫌麻烦,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探究真正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成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健康有效地开展。要真正组织好探究活动,需要外界有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更重要的是需要科学教师自身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