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园地中的自留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liangh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几乎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整体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作文教学的众多不如意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汗颜。作为其中一员,笔者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法,探究各种不同的作文形式。经多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随笔文是作文的一种很好形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随笔文为学生倾吐真情搭建了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等要求。可是,固定的作文模式犹如给学生戴上了沉重的镣铐,大大限制了学生表达的自由,更不要说创意了。而随笔文就像学生的自留地,可任由学生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有广阔的空间。它不像单元教学后面的大作文,限定范围,限定字数,受诸多约束。学生尽可放开手脚,自由地表达。岁时节令、自然美景、社会现状、人生百态、悄悄话儿尽可诉诸笔端,喜怒哀乐愁皆可尽情抒发。所以,随笔文能让学生思想的小溪自由流淌,让语言的小石子在水底自然铺就,让感情的扁舟在小溪一任意东西。在学生的随笔文中,难以见到瞎编的故事和无病呻吟的情感。文中袒露的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自我,展现的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随笔文为学生倾吐真情、展现自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随笔文为学生个性的展现提供了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乐观健康的人格。作文教学创新应将个性的培养、人格的形成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而模式化的作文教学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因为它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置于同一个起点上进行教学,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循规蹈矩的教学步骤和众多的条条框框难以唤醒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更谈不上个性的张扬和灵感的激活了。而实际上,由于写作跟生活的紧密联系,任何学生的写作起点都不会是零点。他们可能是理科高手、文科猛将、体育健将、绘画能手、唱歌能手……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一帆风顺,有些人可能遭遇人间坎坷;有些人可能沉默寡言,有些人可能豪爽开朗。如果我们能让他们起步于自我成功的高点,个性得到张扬,实现能力的迁移和转化,则不但能迅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使他们原有的强项更上一层楼。
  随笔文突破了模式作文的窠臼,为学生个性的张扬、能力的迁移和提升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所见所闻、爱好特长等入文,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把自己的最爱、最恨或最感兴趣的东西淋漓尽致地在随笔文中表述出来。当然,随笔文形式和内容上的“随意”并不等于“随便”,也不能像脱了疆的野马。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一文一中心”,即一篇随笔文要突出一个中心,不能记流水账。还要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
  每周一篇随笔文,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层次高的同学觉得写一篇还余兴未消,于是写出多篇。对于这部分学生,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学生在随笔文这块自留地中,真正享受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和快乐。他们本来就应是快乐的鸟儿,活泼的鱼儿,只因来自各方的限制而变得无精打采、循规蹈矩、无棱无角。随笔文无疑给他们提供了释放个性的舞台,他们尽可在这个舞台上大展拳脚,找回真正的自我,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天地中。
  三、随笔文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随笔文因各种起点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写,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同起点学生写出的随笔文亦各具特色,富有个性特征,避免了模式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老师批改随笔文也可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个标准。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同学,只要文章突出中心,语言基本通顺,或一篇中有一两处写得特别出色的,如富含哲理、描写细腻、运用修辞得当等皆可打“优”;对基础好的同学则要求高些。老师写评语要灵活多变,多以鼓励为主,如“你好棒”“老师也赞同你的看法”“这一段的语言很美”“你的设想很有创意”等。这些赞赏性评语肯定了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拨开了学生心头的迷雾,鼓起了学生上进奋发的风帆,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希望。事实上,求全责备、讽刺挖苦只能加剧学生的厌恶畏惧心理。因为学生都盼望来自教师的赏识,教师的认可和欣赏,能开启学生内心的门窗,鼓舞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学生生命中蕴含的无限潜能。学生的写作潜能就这样在日积月累的赏识教育中被挖掘出来,写作信心也因此而骤增。
  有过程就会有结果,体验写作的过程自然很重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老师的点拨和自己的努力,可端正写作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思想境界、文学修养和寫作水平。成果展示也不可忽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可让每位学生挑出自己本学期最得意的一篇随笔文,让他们自己打印,自己编辑,把挑出来的全班同学的随笔文编成“作文相册”,在全班展示,互相交流。一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作文也能够变成铅字,向同学展示,成功感增强了他们的写作信心。因为面对全体,全班同学都会积极参与写作活动,这对挑战普遍存在的“精英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你就会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也热爱上了你这个语文教师。师生双向的欣赏感,营造了浓浓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学生走出了自卑的泥淖,走向了自信的彼岸,走进了快乐的天地。
  实际上,随笔文这种作文形式早已有之,笔者在此有点老生常谈之嫌。不管怎样,能真正实践的恐怕为数不多。广大语文同仁不妨试试,让学生在随笔文这块自留地里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让他们细心除草,耐心施肥,悉心呵护。如此,作文教学的春天何愁不出现?
其他文献
一、简便计算的意义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计算的思想,简便计算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对简便计算的理解  何谓简便计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要正确地理解它,决不能为了追求简便的形式而进行简便运算。对此,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
期刊
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从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经历看来,我更喜欢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缺点。  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其实就是利用放大镜的聚光功能,汇集学生的优点和能量,使其环境“温度”达到大脑的燃点,让学生在不断燃烧中提升自己的核心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学生,能遇上一个好班主任,肯定地说对他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都是有益的。  一、用爱教育  列·尼·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中学生逐
期刊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科技的强大就没有国力的强大,没有科技的创新就没有国家的发展以及长久生存下去的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社会必然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直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贸易规则的挑战。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造就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新世纪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期刊
一、挖掘创新因素  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对于儿童来说,只要独立思考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是创新的。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  研究表明: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营造心理自由、充满乐趣的创造性环境,使
期刊
一、苗族的歌舞  苗族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文化传统脉络很清晰,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苗族分布广,形成了很多直系,在文化风俗内容上形成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着很多民族风情和民族节日,为以后来大量情歌的发展产生有了充分的时间、空间。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舞蹈、乐曲、情歌是相互影响的,他们的舞蹈主题动作重复多变,乐曲主题旋律已是反复变奏、情歌多是反复重叠的结构,这已是时间艺术重叠章法。善于舞蹈
期刊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曾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正是在这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地发展着,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功能,在推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特殊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一棵充满生机的大树。  一、民族传统体育蕴涵的和谐思想  中國的民族传统体育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了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和平的思想,是民
期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材中,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编写,高中阶段教材没有清晰解释涉及到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的转换,授课内容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上深入拓展相关知识内容,影响对知识传授把握尺度。  一、盲区所在  本章节教材中仅仅以小体字表述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
期刊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下课本第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心育目标: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
期刊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开学初的几次新课程实验研讨中,了解到很多实验班老师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诸多困惑。根据学生的年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