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迟到73年的祭奠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73年,94岁的烈士遗孀陈士英终于在异乡见到了“娃娃亲”丈夫刘炳昌;而同样,94岁的新四军老兵王玉恩终于再次见到当年自己亲手掩埋的战友刘炳昌。烈士墓前,老人泣不成声。清明前夕,来自滨海县的志愿者和少先队员们跟随老人,倾听革命故事,缅怀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烈士墓前九旬老人失声痛哭
   2021年3月27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滨海县两位94岁高龄的老人王玉恩和陈士英,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古城战斗烈士陵园。在当地8名志愿者的齐心协力下,坐在轮椅上的两位老人,被抬上130多个台阶,来到石鼓山顶的烈士墓前。
   烈士陵园四处环山,周围树木高大挺拔,四季常青。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丰碑高高矗立,虽没有刻上一位位烈士的名字,却珍藏着一个个革命者英勇牺牲的历史故事。滨海籍烈士刘炳昌也长眠于此。
   1944年,时年17岁的陈士英嫁给了18岁的刘炳昌。两人是父辈定下的“娃娃亲”,从小青梅竹马。可新婚才几个月,1945年1月,刘炳昌参军。踏上战场之后,刘炳昌奋勇杀敌,却再也没有回来。
   “战友,我还活着,来看你啦!是我亲手掩埋了你,但我后来就找不着你了,找不到啊!今天,我们来了,还有你的妻子,都来看你啦!”王玉恩老人一声长叹,泪水混合着雨水,泣不成声。
   “刘炳昌啊!陈士英来看你了,你跟我回家啊,你跟我在(葬)一起啊!刘炳昌啊,你就葬在这里啊,你跟我回家啊,我天天望(方言是等的意思)不见你啊!刘炳昌啊,你和我回家啊,我跟你是奶婚(娃娃亲)啊!”陈士英老人掩面痛哭。
  枪林弹雨中掩埋战友遗体
   1928年出生的王玉恩,在1945年1月,怀着对日本侵略者刻骨的仇恨,参加了新四军。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又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1948年3月7日凌晨,随着我军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安徽淮南古城攻坚战正式打响。霎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喊杀声响彻古城上空,攻城部队同时向古城守敌发起猛烈的攻击。“战斗中,我看见同县滨淮镇战友刘炳昌牺牲了。由于他身上的军装已被战火烧光,我只好剥下敌人尸体上的衣服给他穿上。当晚,我亲手掩埋了他的遗体。”王玉恩老人永远清晰记得,战友长眠在安徽古城的山下。
   “他个子高高的,浓眉大眼,下巴上有个儿时留下的疤。”烈士遗孀陈士英的记忆里,烈士刘炳昌依旧是那20岁的模样,从未改变。
   掩埋了牺牲战友后的王玉恩,继续参加战斗。同年4月25日(农历3月17日),安徽省淮南衡阳岗战斗中,王玉恩左腿突然中弹,倒在阵地上无法动弹,幸运躲过了落在身旁的哑弹。就在他感觉没命的时候,所幸战友舍命相救,将他送到了救治点,因左腿伤重只能截肢。1948年8月,时为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四旅一○一团二营六连副连长通讯员的王玉恩因伤复员回乡。刘炳昌妻子陈士英找到王玉恩询问丈夫下落。王玉恩告诉她,刘炳昌牺牲在安徽淮南古城战斗中,你不要等他了,改嫁吧!陈士英哭着回家,听闻消息的公公婆婆整天以泪洗面,后婆婆哭瞎了双眼,直至离世也未能等到儿子魂归故里。当年领取烈士定期抚恤金,只有一个人的名额,刘家商量后,烈士定期抚恤金由陈士英领取,老人由其他儿女赡养。
  红色志愿者坚持6年找到烈士墓
   “我母亲拿了一辈子的烈士抚恤金,从未曾忘记过烈士。”陈士英的儿子余长成说。因生活所迫,陈士英在刘炳昌牺牲5年后改嫁。“每年,母亲都会在家门口烧纸祭拜烈士。近年来,母亲也曾带着我们到滨海烈士陵园刘炳昌烈士的名字下祭奠。总以为今生这辈子找不到烈士的安葬地了,没想到徐振理帮母亲圆了73年的梦。”
   王玉恩老人一直想寻找当年舍命救他的王长楼烈士墓,苦苦跑遍安徽淮南、三河流域等地却一无所获。2014年12月16日,央视《等着我》首播《战友朱子龙送的神奇照片成为一生的护身符》,讲述了江苏省道德模范、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第一次走进央视《等着我》为新四军老兵寻找战友的故事。王玉恩和家人看到节目后,便委托徐振理帮助寻找。
   整整6年的时间,徐振理通过大量的查询和分析,王玉恩当年参加了铜城、古城、长山战斗、大金沟、小金沟、九龙口战斗,事发金湖、洪泽、盱眙和安徽天长等地,就在三河流域及周边地区。三河流域当年属于安徽淮南,而现在属于江苏淮安。
   2021年3月14日,央视《等着我》首播《在我命悬一线时,遇到了他们》,讲述了新四军老兵王玉恩在众多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了同村战友、救命恩人王长楼烈士的墓地。其中,王玉恩讲述了刘炳昌烈士的事迹后,陈士英的很多亲戚告诉她,烈士有信息了。老人家回看央视《等着我》节目后泣不成声,一再追问孩子们安徽古城在哪里?陈士英老人的孩子们联系上王玉恩老人女婿王礼生,找到徐振理,得知了烈士被安葬在古城烈士陵园后,再三说:“我要看看他去!”
   当天,和老人同去祭拜烈士的还有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部分优秀少先队员及其家长一行55人。听著王玉恩老人的感人战斗故事,少先队员们肃然起敬,缓缓走向古城战斗烈士纪念碑,带着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肃立鞠躬,告慰英灵。
其他文献
榕城福州。  在一个军队干休所,找到了扈宝经的居所。  一见他,发如白雪,眉毛也白了。老人年已九旬,身体却好。他乐呵呵朝我笑着,指指嘴巴,“我牙齿没一颗假牙”。我说,“你的牙真好”。扈宝经说,“刷牙,我用两种以上牙膏,每天吃点硬东西,晚上8点以后不吃东西”。他还告诉说,喜欢拿小梳子梳梳头,用小锤子在身上捶捶敲敲。  自我保健,对于曾是抗战医务干部的扈宝经来说,是他自然的习惯。  扈宝经,河南省南乐
期刊
在江苏宝应县封村封路以来,革命老区柳堡镇300多个大大小小的交通要道口率先設置了卡点,每个卡口上都高高飘扬着一面党旗,指引、凝聚和鼓舞群众战胜疫魔!新安村残疾人朱宝才说,看见飘扬的党旗,我心生无穷力量,坚决站岗到底。迎湖村返乡打工者纪启军自愿参加村里卡口巡查,并向卡口捐赠3000元。据初步统计,党旗飘扬下的柳堡水乡卡口,有1000名志愿者30000余人次参与堵截,严防了疫情传播。
期刊
我脚下的这片沃土,  曾有多少农人为之挥洒汗珠,  曾有多少才俊为之不知辛苦。  滚滚东去的淮河水流淌了数千年,  却未能把这里的贫穷改变。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  迈入新世纪的辉煌。  看,座座楼群拔地而起,  一个个住宅小区如鲜花竞放。  告别昔日破旧的泥墙草屋,  圆了多少代人安居的梦想!  看,工业开发区一望无边,  那是精心筑就的巢穴,  引来的是无数凤凰。  创业者坚实的足迹,  为
期刊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驰援湖北的医护人数位居全国之最,截至3月初,共派出2804名医疗队员。其中,省人民医院派出8批医疗队274人驰援湖北武汉、黄石和南京小汤山。  我去,我能行!   他们辞别妻儿,背起行囊,慷慨赴战!   她们剪掉青丝,削短头发,轻装上阵!   视频中他们对着南京的亲友喊着:南京亲友如相问,一片雄心在武汉!   1月25日,庚子年大年初一,江苏第一支赴武汉医疗队员迅速集结。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以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为主力的苏西南抗日武装力量,活跃在西太湖中的冲山岛一带,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军民团结斗敌伪顽匪的英勇壮举。  为了纪念新四军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2009年由吴中区政府在当年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活动核心区域——光福镇冲山村建起了“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纪念馆”。十年多来,累计有200多万人次参观该馆,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有效地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收到了较好的社
期刊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驱车来到淮安市淮安区石塘镇祁大庄村。  祁大庄位于头涵洞尾处两边,断断续续有二里路长。革命战争年代,祁大庄人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孙亦贵、李学成等游击队员,经常夜行几十里,到敌占区开展斗争,搞得敌人昏头转向。在黄土桥事件中,22岁的刘荣林肚子被子弹打穿,血流满地,他强忍剧痛,仍与来犯日军进行殊死搏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1942年,日伪军为了控制祁大庄,在庄
期刊
張文,原名张熙泽,1919年7月生,四川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军被服厂女兵班当班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由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和爱人冯明英作媒,张文和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洪学智结为夫妻。抗战时期,丈夫洪学智出任过抗大分校副校长、盐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张文曾在新四军里做过财务工作。离休前,张文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
期刊
“草鞋司令陈玉生,驰骋苏中驱日寇”的佳话在苏中家喻户晓;陈玉生的爱人杨桂芳巾帼不让须眉,但涉险筹枪抗日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藏 枪  1938年3月中旬,陈玉生领导的200余人、100多支枪的“抗日救亡大队”被国民党顽固派以发军响、给番号、整训为名,骗到南通缴了械。陈玉生爱人杨桂芳的枪却“漏了网”。原来,杨桂芳随大队一到南通,发现军营满墙标语,却没写“抗日”两字;住处如临大敌,无半点欢迎气氛。她便
期刊
在长兴的革命斗争史上,有一位新中国的开国少将,曾率领新四军部队在长兴浴血奋战,从西部的山区到太湖流域河畔,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这位威武的将军,就是坚持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担任湘赣军区湘东南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又兼茶攸莲中心县委书记的老红军罗维道。   1929年2月,七八十个红军来到了江西泰和县灌溪乡界溪村,领着穷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苏维埃。虽然红军只住了几天,但罗维道感到他们是好人
期刊
3月17日,应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邀请,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将军在华东饭店多功能会议大厅,为辖区200多名省级机关及区、街、社区四级党组织的党员干部,以“弘扬铁军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为题,讲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党史课,受到了全体听众的热烈欢迎。鼓楼区委书记刘军、原省军区司令员于中海、原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徐红、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王路奇、孙文富等同志出席了活动。   朱文泉将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