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景都有可能进入幼儿园课程,成为与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源,赋予其教育价值,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以“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课程园本化实践案例研究”为主题,从专业视角来审视资源、课程、幼儿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对幼儿、资源、课程的再学习、再认识,内化教育理念,引领教育实践。
我园根据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情况,着重展开沉浸式研讨,以资源为突破口,打开教育的思路,认识和理解资源对课程的意义。
认识资源对园本课程实施的意义。从园本课程优化入手,各年龄段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资源专题研讨,如大班“园本课程中户外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第一次教研,我们以户外写生活动“校园里的树”引出研讨主题,让教师们了解户外教学的优势,激发其挖掘和利用户外资源开展写生活动的能力,并現场探讨如何利用户外资源优化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思维碰撞开阔了教师的思路,有效提高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
认识资源对一日活动的意义。通过一日活动中的游戏、生活、运动、学习等环节,研讨各类资源对一日活动的意义。如通过数学活动“小动物找邻居”探讨如何优选多媒体资源,让幼儿的感知更具直观性;通过区域活动“我们去借书”探讨如何利用园内教学具资源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通过户外寻宝游戏,探讨如何用足户外资源,让幼儿的学习更具自主性;通过观摩自主进餐活动,研讨用好生活资源的方法,让幼儿的生活环节更具游戏性、教育性。
为了提高教师对周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组织教师亲历“我们也来玩一玩”的资源探究活动,在与资源的近距离互动中,以专业的视角发现资源的特点和价值,从而更合理地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秘寻常资源。以“在自然中学习”理念下的树叶资源体验游戏为例,教师分组开展了“树叶”的体验探秘活动。游戏“叶子比一比”,引导教师关注叶子的长短、颜色、厚薄、形状等特征,思考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适合的探索内容;游戏“叶子拼图”,教师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用叶子碎片成功拼出完整的三片树叶,在不断比对过程中,让教师体验细节探究的重要性;游戏“分类搜集”,教师围绕果实、气味、颜色、形状这四个特征在园内进行自然物大搜集,充分挖掘园内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引导幼儿打开感官通道,多途径、深层次地认知和感受大自然提供了研讨和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践思路。
探秘游戏环境。以“支持幼儿学习的环境创设”理念下的美术区体验活动为例,教师以游戏者身份加入,自由选择美术区游戏材料,进行自主创作。垒高拼砌的“房屋”游戏中,教师们发挥想象建造出了一座座亭台楼阁和房屋桥梁;“彩泥玩捏区”中,教师们耐心细致地捏着可爱的小动物和形态各异的花朵;“彩纸游戏区”中,教师们运用折、撕、贴、拼、剪等多种方法创作出不同季节的美景、创意人物画等。体验结束后,教师们把遇到的问题写在便利贴上,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发现区角环境和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法,并通过学习文章《创设有效的艺术区》,进行系统梳理归纳。随后教师从游戏材料的提供、作品展示、墙面板块设计、工具摆放等方面着手完善班级美术区,让美术区更贴合幼儿的操作特点和学习方式。
探秘教玩具资源。以“快乐运动”理念下的体育玩具体验活动为例,全园教师集思广益,搜集整理了孩提时的各种民间游戏,他们将民间游戏器材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操场上,筛选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器材,以单人体验、两两交流、多人合作的方式对自选游戏内容进行充分体验,共同探讨同类器材的多种玩法。
资源的体验不仅让教师开始关注身边的各类资源,更在体验中发现资源的秘密,并站在儿童的视角思考其游戏的意义,让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有效。
从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审视课程是否有效促进幼儿经验的获得?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审议,全面考量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否站在儿童的视角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类资源,是否将资源的价值充分渗透到幼儿学习、游戏、运动、生活等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形成园本化或班本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园本课程案例。
审议资源“创”课程。课程审议就是寻找、建构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支持幼儿发展的活动。幼儿园环境、天气、幼儿的兴趣和爱好等都是课程审议的内容。如六月进入了“梅雨季”,连绵的阴雨引发了幼儿的抱怨和关注,大班教师抓住这一自然现象开展了“梅雨”资源的审议,创生了课程“梅雨季的快乐和麻烦”。教师从“雨中乐”的户外游戏中,引发对“梅雨烦恼”的思考,实施“疏通下水道”的活动,再到发现“发霉的筷子”引发“发霉物品探秘”活动,教师边审议、边思考、边实践,课程在师幼共同对梅雨季各种现象的关注下不断生成、拓展。
审议资源“优”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在审议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融入新的课程资源,优化原有的课程设计。每个预设主题课程实施前,各教研组会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着力点进行集体审议,发现资源对课程优化的积极意义。如在大班主题课程“四季畅想曲”的背景下,教师重点审议了郊游这一活动,充分利用“葑溪公园”这一社会资源,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方式开展了“我们去郊游”的微主题活动,“说说我的旅行故事”“设计我的郊游计划”“郊游物品哪里来”“学习搭、收帐篷”“我们一起去郊游啦”五个内容依次展开。在审议中,教师不仅发现公园资源是有效的课程资源,连幼儿园的帐篷、社区的超市、家庭中的旅游包等都成了课程中极好的教育资源。教师们还对幼儿园的各类游戏材料进行了集中审议,在审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帐篷游戏”“快乐建构”“户外涂鸦”等户外游戏课程也越来越有趣,资源的丰富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前期的体验和审议,教师们发现,应站在儿童的视角,关注儿童与资源的互动,在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及时进行交流、分析、调整,充分思考资源在课程实施中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作用,才能支持幼儿实现资源到经验的转化。
关注幼儿兴趣的持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资源的有效调整能持续不断地激发幼儿兴趣。如在户外游戏中,涂鸦活动最受冷落,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创作的欲望,也没有创作的效果。究其原因,涂鸦墙只能以简单的粉笔、颜料作画,且不能长期保留,幼儿没有成就感。我们对幼儿园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发现幼儿园围墙、水泥地面、树木等都可以涂鸦,于是大班利用大围墙进行了名画创作活动,中班利用小围墙和地面进行了“圆圆的世界”涂鸦活动,小班利用树林、花坛等进行了涂色活动。户外涂鸦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幼儿乐于其中。
关注幼儿经验的生长。在课程实施中,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支持幼儿经验的不断生长。如在大班户外艺术创作活动“与大师的一次邂逅”中,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高大的围墙创作,师幼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测量、分割墙面,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乐趣;师幼寻找绘画工具、材料时,不仅需要判断取舍其合理性,还要寻找搜集的渠道,需要解决产生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品质和主动坚持的品质;师幼在讨论、分工、决策中展示和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共同寻找感知墙面、设计作画内容、寻找作画工具、自主分组合作,活动过程中不只关注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更在超大作画体的挑战中获得了多种经验的提升。如高处怎么画?幼儿有的选择长长的作画工具,有的找来小凳子垫高,这些都是自然形成新经验。
教师用实践去感受资源的意义,用童心去发现资源的秘密,用专业去挖掘资源的价值,用课程去实现资源的经验转化。资源是课程游戏化建设中重要的载体,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系统地去探究、梳理,形成课程资源体系,将其与课程融为一体,助力幼儿成长。
一、沉浸研讨话资源
我园根据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情况,着重展开沉浸式研讨,以资源为突破口,打开教育的思路,认识和理解资源对课程的意义。
认识资源对园本课程实施的意义。从园本课程优化入手,各年龄段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资源专题研讨,如大班“园本课程中户外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第一次教研,我们以户外写生活动“校园里的树”引出研讨主题,让教师们了解户外教学的优势,激发其挖掘和利用户外资源开展写生活动的能力,并現场探讨如何利用户外资源优化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思维碰撞开阔了教师的思路,有效提高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
认识资源对一日活动的意义。通过一日活动中的游戏、生活、运动、学习等环节,研讨各类资源对一日活动的意义。如通过数学活动“小动物找邻居”探讨如何优选多媒体资源,让幼儿的感知更具直观性;通过区域活动“我们去借书”探讨如何利用园内教学具资源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通过户外寻宝游戏,探讨如何用足户外资源,让幼儿的学习更具自主性;通过观摩自主进餐活动,研讨用好生活资源的方法,让幼儿的生活环节更具游戏性、教育性。
二、童心未泯来体验
为了提高教师对周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组织教师亲历“我们也来玩一玩”的资源探究活动,在与资源的近距离互动中,以专业的视角发现资源的特点和价值,从而更合理地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秘寻常资源。以“在自然中学习”理念下的树叶资源体验游戏为例,教师分组开展了“树叶”的体验探秘活动。游戏“叶子比一比”,引导教师关注叶子的长短、颜色、厚薄、形状等特征,思考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适合的探索内容;游戏“叶子拼图”,教师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用叶子碎片成功拼出完整的三片树叶,在不断比对过程中,让教师体验细节探究的重要性;游戏“分类搜集”,教师围绕果实、气味、颜色、形状这四个特征在园内进行自然物大搜集,充分挖掘园内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引导幼儿打开感官通道,多途径、深层次地认知和感受大自然提供了研讨和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践思路。
探秘游戏环境。以“支持幼儿学习的环境创设”理念下的美术区体验活动为例,教师以游戏者身份加入,自由选择美术区游戏材料,进行自主创作。垒高拼砌的“房屋”游戏中,教师们发挥想象建造出了一座座亭台楼阁和房屋桥梁;“彩泥玩捏区”中,教师们耐心细致地捏着可爱的小动物和形态各异的花朵;“彩纸游戏区”中,教师们运用折、撕、贴、拼、剪等多种方法创作出不同季节的美景、创意人物画等。体验结束后,教师们把遇到的问题写在便利贴上,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发现区角环境和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法,并通过学习文章《创设有效的艺术区》,进行系统梳理归纳。随后教师从游戏材料的提供、作品展示、墙面板块设计、工具摆放等方面着手完善班级美术区,让美术区更贴合幼儿的操作特点和学习方式。
探秘教玩具资源。以“快乐运动”理念下的体育玩具体验活动为例,全园教师集思广益,搜集整理了孩提时的各种民间游戏,他们将民间游戏器材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操场上,筛选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器材,以单人体验、两两交流、多人合作的方式对自选游戏内容进行充分体验,共同探讨同类器材的多种玩法。
资源的体验不仅让教师开始关注身边的各类资源,更在体验中发现资源的秘密,并站在儿童的视角思考其游戏的意义,让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有效。
三、创优结合共审议
从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审视课程是否有效促进幼儿经验的获得?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审议,全面考量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否站在儿童的视角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类资源,是否将资源的价值充分渗透到幼儿学习、游戏、运动、生活等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形成园本化或班本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园本课程案例。
审议资源“创”课程。课程审议就是寻找、建构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支持幼儿发展的活动。幼儿园环境、天气、幼儿的兴趣和爱好等都是课程审议的内容。如六月进入了“梅雨季”,连绵的阴雨引发了幼儿的抱怨和关注,大班教师抓住这一自然现象开展了“梅雨”资源的审议,创生了课程“梅雨季的快乐和麻烦”。教师从“雨中乐”的户外游戏中,引发对“梅雨烦恼”的思考,实施“疏通下水道”的活动,再到发现“发霉的筷子”引发“发霉物品探秘”活动,教师边审议、边思考、边实践,课程在师幼共同对梅雨季各种现象的关注下不断生成、拓展。
审议资源“优”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在审议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融入新的课程资源,优化原有的课程设计。每个预设主题课程实施前,各教研组会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着力点进行集体审议,发现资源对课程优化的积极意义。如在大班主题课程“四季畅想曲”的背景下,教师重点审议了郊游这一活动,充分利用“葑溪公园”这一社会资源,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方式开展了“我们去郊游”的微主题活动,“说说我的旅行故事”“设计我的郊游计划”“郊游物品哪里来”“学习搭、收帐篷”“我们一起去郊游啦”五个内容依次展开。在审议中,教师不仅发现公园资源是有效的课程资源,连幼儿园的帐篷、社区的超市、家庭中的旅游包等都成了课程中极好的教育资源。教师们还对幼儿园的各类游戏材料进行了集中审议,在审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帐篷游戏”“快乐建构”“户外涂鸦”等户外游戏课程也越来越有趣,资源的丰富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关注幼儿助发展
通过前期的体验和审议,教师们发现,应站在儿童的视角,关注儿童与资源的互动,在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及时进行交流、分析、调整,充分思考资源在课程实施中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作用,才能支持幼儿实现资源到经验的转化。
关注幼儿兴趣的持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资源的有效调整能持续不断地激发幼儿兴趣。如在户外游戏中,涂鸦活动最受冷落,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创作的欲望,也没有创作的效果。究其原因,涂鸦墙只能以简单的粉笔、颜料作画,且不能长期保留,幼儿没有成就感。我们对幼儿园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发现幼儿园围墙、水泥地面、树木等都可以涂鸦,于是大班利用大围墙进行了名画创作活动,中班利用小围墙和地面进行了“圆圆的世界”涂鸦活动,小班利用树林、花坛等进行了涂色活动。户外涂鸦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幼儿乐于其中。
关注幼儿经验的生长。在课程实施中,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支持幼儿经验的不断生长。如在大班户外艺术创作活动“与大师的一次邂逅”中,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高大的围墙创作,师幼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测量、分割墙面,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乐趣;师幼寻找绘画工具、材料时,不仅需要判断取舍其合理性,还要寻找搜集的渠道,需要解决产生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品质和主动坚持的品质;师幼在讨论、分工、决策中展示和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共同寻找感知墙面、设计作画内容、寻找作画工具、自主分组合作,活动过程中不只关注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更在超大作画体的挑战中获得了多种经验的提升。如高处怎么画?幼儿有的选择长长的作画工具,有的找来小凳子垫高,这些都是自然形成新经验。
教师用实践去感受资源的意义,用童心去发现资源的秘密,用专业去挖掘资源的价值,用课程去实现资源的经验转化。资源是课程游戏化建设中重要的载体,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系统地去探究、梳理,形成课程资源体系,将其与课程融为一体,助力幼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