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打造强势校训模因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fficer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以山东理工大学校训为例,从模因论视角着重探析如何打造强势校训模因,以期对其他大学的校训制定和修改有所启发。
  关键词:模因论 大学校训 强势模因
  一.引言
  《辞海》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1988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校训,即学校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醒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而校训对应的英文译名是“school motto”。其中“motto”翻译为汉语是“座右铭”,是指个人、组织等引以为自我警诫的短句,代表着精神、意志、信念等,一般以排比形式出现。学校、国家、城市、公司、家族等都可能有座右铭,当中学校的训词称为校训。(转引自维基百科)
  从中英文对于校训的定义来看,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对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有些校训还对其本校的创建历史或文化背景有所反映,包含着较多的信息。总之,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鉴于校训对于学校的重大意义,许多学者已经从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李承先、徐辉[1]1-6从大学校训和大学理念的关系角度入手,着重论述了以道德为核心的大学理念在大学校训中的体现;胡刚[2]68-70总结了大学校训的句式特点和功能;王庆华、张庆彬[3]7-12从功能语法的“评价系统”视角对中外大学校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鲜有学者从模因论角度分析大学校训。所以,我们接下来将从模因论角度来探析山东理工大学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至善”,以期对高校打造强势校训模因,营造积极向上、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有所启发。
  二.模因与模因论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传承规律的一种理论假设,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来解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进化和传承的规律。模因论的核心概念就是“模因”。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4]在其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模因(meme)。该词在拼写上模仿了基因(gene),词源上它来自希腊词语“模仿”(mimeme)。现在几本主要英语词典都收录了该词。其中,牛津英语词典对meme的解释是: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 esp.,imitation.(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得到传播)。美国韦氏词典对meme的解释是:an idea, behavior, style or usage that spreads from person to person within a culture.(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散播开来的思想、行为、格调和习惯)。而道金斯的学生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kemore)进一步发展了模因理论,指出,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更多的接受和使用,它就可以成为模因[5]66。可见,模因既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信息单位。“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6]32。根据布莱克摩尔的观点,人脑中有许多潜在的模因,每种模因都为抢夺在人脑中的复制机会而斗争,只有成功的模因才能获得被不断复制的机会传播开来成为强势模因,而那些失败的模因则被淘汰。事实上,判断成功模因的标准有三条: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复制的忠实性(copying-fidelity)。長寿性是指模因在模因库内存留很久,也就是模因能在纸上或者人们的头脑中流传的时间很长。多产性是指模因的传播速度快和传播的范围广。模因的多产性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和它的存活价值。而复制的忠实性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会保留原有模因的精要,而不是丝毫不发生变化[7]131-133。语言模因在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从而具有模因的选择性、复制的周期性和传播的变异性特点[8]83-85。
  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Francis Heylighen,1998):
  (1)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应该能“传染”它的宿主并进入宿主的记忆。被呈现的模因要得到同化,就必须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指的是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指宿主能将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接受”则是某个新的思想或现象能与宿主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连接。(2)记忆(retention)。模因在宿主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通过感染宿主使自己得到传播并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记忆具有选择性,所以只有极少数模因才能被保存下来。(3)表达(expression)。模因若想传递给其他个体,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其它常见手段有文本、图片以及行为等。(4)传播(transmission)。模因传播需要看得见的载体和媒介,它们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免表达内容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或变形。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工艺品或光碟等[7]133-134。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两种方式。布莱克摩尔指出,模因基因型传播包括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   三.从模因论角度探析校训模因“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根据判断成功模因的三条标准: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复制的忠实性(copying-fidelity)[4],山东理工大学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至善”属于成功语言模因。首先,它具有长寿性的特点,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 ---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至善--- 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9]可见,该八字校训皆来自传统儒家经典,在中国文化模因库内已经留存很久,在纸上或者人们的头脑中流传的时间已足够长,可谓是长生不老。至于多产性是指模因的传播速度快和传播的范围广。模因的多产性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和它的存活价值。我们姑且不提现在国内掀起的国学热,单看中国各个高校校训训词,这八字四词的校训出现频率极高,足见其传播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因此,该校训符合多产性的标准。而复制的忠实性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会保留原有模因的精要,而不是丝毫不发生变化。山东理工大学校训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用“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取“笃行”二字是引导师生员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学以致用。以“至善”二字勉励师生员工追求人格、学识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校训四个词语中,“厚德”突出了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博学”是求学、治学的目标;“笃行”强调的是重视实践、知行合一;“至善”则是人格与学识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也是教育所能达到的最高理想[9]。该校训既保留了传统儒家经典的精髓,同时又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赋予了它独特的历史使命,即对学校师生提出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纲领性要求。在这则校训中,儒家经典与大学教育有机结合,组成了新的校训模因复合体,成为一个强势模因。但是,要保持校训这种强势地位,更好地发挥校训的功能和作用,学校领导和师生还需要遵循模因生命周期规律,做许多工作。正如前文所述,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Francis Heylighen,1998):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而且,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复制环路,选择在每个阶段存在,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被淘汰[10]40。
  山东理工大学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至善”属于二言四句校训,简洁凝练,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同化模因宿主(学校师生),进而被其记住。对于校训模因的表达和传播,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1)把校训放置在醒目的标志性地方,当作隐形课程和文化名片。如山东理工大学正门迎面立了一块校友捐赠的校训石,沉稳大气醒目,时刻提醒师生要以八字校训鞭策自己。(2)将校训印刷在各种出版物和校徽校标上,当作宣传广告。(3)利用各种讲坛和场馆等舆论阵地诠释并宣扬校训的精神内核。如将校训当作接待来访宾朋的宣讲内容、新生入校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校训写入招生简章、学校简介、网页、校标、入学通知书、毕业纪念册和毕业证书等。[11]34总之,学校师生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校训,践行校训,使其入眼入耳入心,进而转化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感染周围的人。
  四.结语
  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是一致的。因此,山东理工大学校训从儒家文化中吸取营养、提炼精华,注重弘扬儒家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时代特征,将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打造了立意高远深刻、措辞简洁明了的八字强势校训模因“厚德、博学、笃行、至善”。该模因的确立和传播对于其他高校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承先、徐辉.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5,(6):1-6.
  [2]胡刚.大学校训刍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6,(2):68-70.
  [3]王庆华、张庆彬.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大学校训意义研究---“评价系统”视角[J].外语教学,2013,(6):7-12.
  [4]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5]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6]谢朝群、何自然. 语言模因说略[J]. 现代外语, 2007,(1):30-39.
  [7]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周瑞英.语言模因特点探讨[J]. 安徽工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85.
  [9]山东理工大学校训释义.http://www.sdut.edu.cn/782/list.htm[EB/OL]. 2016-12-02.
  [10]尹丕安.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9-42.
  [11]王春喜、程斯辉.中外大学校训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07,(3):31-34.
  (作者介绍:晏刚,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用学;张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作文乃至修改都应该以学生的自我实践为主,从而改变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批改,学生不看”的陋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循序渐进提升学生作文水
佛教经近千年弘传,逐渐本土化,这对中国绚丽多姿的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有巨大贡献。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它们都是有灵魂的,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
摘 要:一直以来,历史学界对西欧崛起的原因的研究不曾断绝,他们很多解释都是讨论中国、西欧在市场因素的差异,诸如原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等等,不可否认,这些的确是西欧崛起的原因之一。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制度因素,这篇文章主要是论述制度因素在西欧崛起的作用,让人们对非市场因素在西欧崛起的作用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关键词:制度因素;西欧崛起;产权制度  序 言: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学界
基于市场经济体系背景下,合同管理作为地勘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保障地勘单位经济利益的有效路径.基于此,从地勘单位工作管理方面分析,必须在各个环节中贯穿合同管理
文章从环境意识的内涵,环境意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两方面来探讨.
在英语教育改革日益盛行的今天,传统教学方法应该被淘汰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针对于英语教学来讲,矛头的焦点便都集中在传统教学法重视了语法教学,因为传统的语法教学把大部分的
中国自古就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深厚传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以2001年我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开端.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以人文本,重在育人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深入下,也给初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常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可见地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极为深远,但是目前的传统初中地
乡土建筑构成了乡村生活的公共空间,它们行使着乡村传统文化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功能:人们在这里祭奠祖先、婚嫁丧娶、接受教育,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朴实、最率真、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