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学点的科学课教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方法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以后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从而爱上科学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听听看看,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就以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趣味引入,教师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等材料。让学生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得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学生进行活动之后,让学生思考三位同学使用的工具是否合适,从而引入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实验探究。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此外,设疑激趣、活动激趣、简笔画激趣、魔术激趣……多激趣、谈话激趣等导入形式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想想做做,实验探究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师这时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并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对科学现象进行积极的猜想和验证。引导学生想想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用什么器材来研究,做做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做做记录来分析一下实验现象和结果。这一环节是上课的中心环节,是重中之重。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研究第一个实验《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行对比实验,并根据老师出示的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在学生自主实验的同时,教师相机进行巡视指导,多鼓励,多支持,多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发现科学规律,总结科学道理。之后以此为契机,放手让学生研究第二个实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第二个实验的探究有理有序,水到渠成。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科学性,安全性。教学活动有章有法,顺利进行。
三、写写画画,深化总结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学习结果。要鼓励学生多写,写写探究方法,写写探究过程,写写探究结论,写写内心感受。要鼓励学生多画,画画实验示意图,画画可爱的动植物,画画维恩图,画画气泡图。写得好画得好的,教师要提出表扬,写得差画得差的,教师更要多鼓励多指导。要让学生在写写画画中,总结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溶解》,每课时实验探究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整理并记录下来,不但深化理解了新知識,而且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准备。又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蚯蚓》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用维恩图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在第五课《蚂蚁》的学习中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这些写写画画的活动,有效地强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对新课的学习起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四、用用讲讲,拓展延伸
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应用于实践,有且只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又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知识才具价值和生命。科学课的教学尤其如此,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验证,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既是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又是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拓展活动:让学生深入分析一下目前人类危害生态平衡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第三单元第三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让学生课后搜索调查一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形成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感受。这样,课堂知识在课外的调查学习中得到了再一次展示和运用。平时引导学生做义务科学宣传员,向家长,亲朋好友宣传科学知识,如怎样保持食物的均衡营养,生活中要遵守哪些用电常识,我们这一代人要怎样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等等……这样,让学生经常用用讲讲,不但让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和延伸,而且也让家长也亲眼看到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科学课的奥妙,认识到科学课的重要性,从而对学生学习科学课提供大力的支持,特别是实验材料准备这一方面。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虽然这里教师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环境都比较差,但只要我们时刻牢记肩上担负的责任,多措并举,脚踏实地,克服一切困难,真正为了学生美好的未来,就一定能上好科学课。
一、听听看看,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就以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趣味引入,教师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等材料。让学生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得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学生进行活动之后,让学生思考三位同学使用的工具是否合适,从而引入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实验探究。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此外,设疑激趣、活动激趣、简笔画激趣、魔术激趣……多激趣、谈话激趣等导入形式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想想做做,实验探究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师这时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并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对科学现象进行积极的猜想和验证。引导学生想想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用什么器材来研究,做做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做做记录来分析一下实验现象和结果。这一环节是上课的中心环节,是重中之重。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研究第一个实验《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行对比实验,并根据老师出示的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在学生自主实验的同时,教师相机进行巡视指导,多鼓励,多支持,多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发现科学规律,总结科学道理。之后以此为契机,放手让学生研究第二个实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第二个实验的探究有理有序,水到渠成。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科学性,安全性。教学活动有章有法,顺利进行。
三、写写画画,深化总结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学习结果。要鼓励学生多写,写写探究方法,写写探究过程,写写探究结论,写写内心感受。要鼓励学生多画,画画实验示意图,画画可爱的动植物,画画维恩图,画画气泡图。写得好画得好的,教师要提出表扬,写得差画得差的,教师更要多鼓励多指导。要让学生在写写画画中,总结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溶解》,每课时实验探究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整理并记录下来,不但深化理解了新知識,而且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准备。又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蚯蚓》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用维恩图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在第五课《蚂蚁》的学习中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这些写写画画的活动,有效地强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对新课的学习起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四、用用讲讲,拓展延伸
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应用于实践,有且只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又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知识才具价值和生命。科学课的教学尤其如此,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验证,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既是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又是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拓展活动:让学生深入分析一下目前人类危害生态平衡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第三单元第三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让学生课后搜索调查一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形成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感受。这样,课堂知识在课外的调查学习中得到了再一次展示和运用。平时引导学生做义务科学宣传员,向家长,亲朋好友宣传科学知识,如怎样保持食物的均衡营养,生活中要遵守哪些用电常识,我们这一代人要怎样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等等……这样,让学生经常用用讲讲,不但让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和延伸,而且也让家长也亲眼看到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科学课的奥妙,认识到科学课的重要性,从而对学生学习科学课提供大力的支持,特别是实验材料准备这一方面。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虽然这里教师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环境都比较差,但只要我们时刻牢记肩上担负的责任,多措并举,脚踏实地,克服一切困难,真正为了学生美好的未来,就一定能上好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