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能力和贡献进展明显,但颇为低调,让人有知之不多或知之不全之憾,甚至发生误读。本文约作集纳,以飨社会。
2010年仲春,“社会责任”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我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排头兵——中央企业始终把企业的经济、政治、社会责任三者有机统一作为价值追求,特别是近年来,央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探索以社会责任的理念、要求和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到服务奥运、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再到60年国庆阅兵,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央企都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充分体现了整体实力和责任意识,作出了无愧于历史的重大贡献,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央企的行动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关键时刻,中央企业是党和国家靠得住、拉得动、打得赢的坚强队伍,不愧是国家的顶梁柱,无愧于“共和国长子”的称号。过去六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央企业历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是一首以奋斗为主题的时代交响曲,是一段充满成长和感悟的难忘经历,值得我们回顾和思考。
稳健经营业绩突出
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持续的赢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率约占30%,作为我国国有企业主力军的央企,近年来,其经营业绩连创新高,资产总额不断增加,缴纳税收逐年增长,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为社会经济繁荣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尤其是在抵御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整体情况看,央企较好地履行了经济责任。43家中国企业入围2009年世界500强,其中24户是央企。
经营业绩持续攀升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完成较好,统计显示,2009年国有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改善,赢利水平继续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2003年~2009年,央企营业收入由4.5万亿元增加到12.6万亿元,年均递增18.7%;实现利润由3 005.9亿元增加到7 977.2亿元,年均递增17.7%,其中效益最好的年份超过万亿元。
上缴税金不断增加2003年~2009年,央企累计上交税金由3 563.1亿元增加到10 876亿元,年均递增20.4%,为我国经济增长成功实现保八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资保值增值较好2003年到2009年,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从196家降到130户,中央企业在保值增值的各项指标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资产总额由8.3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年均递增16.7%;从国资委成立前2002年的7.13万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7.03万亿元,年均增长1.8万亿元。
保障内需促进发展
近年来,中央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国家基础能源市场的及时供应,满足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长期以来,央企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为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力保国家基础能源供应
央企分布在国民经济21个行业中,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几年来,央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保障了市场特别是煤电油运市场的及时供应,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原煤供应中央煤炭企业在煤炭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信守合同,保证质量,为稳定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全国最大煤炭企业神华集团生产原煤2.82亿吨,约占全国煤产量的10%,同比增长19.3%,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销售方面,已连续10年保持煤炭产销量千万吨以上增长。商品煤2.26亿吨,同比增长8.37%,其中内销完成2.05亿吨,出口完成2 102万吨。煤炭板块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优秀水平。2008年,中煤集团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突出主业发展,推进机制创新,深化内部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利润总额超过百亿,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41.6%;煤炭产量连续两年过亿吨,达到11 411万吨,同比增长8.7%。
电力供应中央电力企业加强电网改造,加快发展农电事业,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克服政策性亏损的巨大困难,全力保障了电力供应。努力服务“三农”,保障“三夏”,特别是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旱灾时,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电力供应,为农业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2009年,华能总发电量为4 201亿千瓦时;大唐发电总发电量1 418.685亿千瓦时,国电总发电量624.29亿千瓦时,中电投、国电增速较快,同比增长分别为23%、18.6%。
原油供应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在国内成品油与进口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局部地区出现油品供应失衡的情况下,通过提负荷、增资源、调结构、压出口、保重点等综合措施,合理安排库存和装置运行,保证了国内油气的稳定供应。200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家企业共生产了1.8948亿吨原油或日产379万桶原油,天然气总产量达到829亿立方米,在这个总产量中,中国石油占80%,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分别占10%。
畜禽供应中粮集团为了港澳同胞生活需要,至1962年3月组织货源并开行了第一列“三趟快车”(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快运货物列车的简称)以来,几代中粮人为“三趟快车”的正点顺利运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40多年来,运往港澳的活猪牛羊超过了一亿头,鸡鸭鹅数十亿只,冷冻食品200多万吨,塘鱼鲜蛋及新鲜瓜果蔬菜等更是不计其数,充分体现了央企血浓于水,情重于山的社会责任。
参与完成国家重大项目
凭借强大的经济、技术、规模等实力以及自身的努力,长期以来,央企积极承担了许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意义深远的重大项目。这些具有规模大、施工难度大、耗费时间长等特点的工程项目,对参与施工建设的企业各项要求较高。央企克服种种困难,使这些重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获取了丰硕成果,为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安全和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负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输电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的中国三峡总公司、国家电网等一批央企艰苦奋斗、积极创新、屡克难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09年,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26台机组首次实现全部并网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 82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形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专利数百项,建立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100多项;同时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使我国的筑坝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规模庞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航天科技作为飞船和火箭的研制单位,先后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制导、导航控制技术、飞船推进技术、返回和载人技术、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运载火箭技术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为代表的载人航天工程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创新突破,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了通讯、遥感、计算机、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环境控制等众多领域技术的发展。也充分反映出央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与水平。以航天科技、中国电科等央企为主的110多个研究院、3 000多个单位、数十万干部职工参与研制、生产工作,在1 3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刻苦攻关、呕心沥血,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北京奥运工程奥运工程项目具有对产品技术水平要求高、项目进度要求高、政治责任大、面向全球选择优势企业等特点,竞争异常激烈。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央企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圆满完成了光荣任务。奥运期间,航天科工参加设计建设了一套创多项国内外“第一”的安保科技系统:第一套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超大型活动安保科技系统;第一次在奥运会中成功应用的电子票证系统;第一套国内专为公安系统配备的防控防爆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监控和指挥系统,以及奥运火炬、气象雷达保障等任务。中国建筑、中交集团、中冶集团等央企先后承建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水工工程在内的大批奥运工程,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高度评价。为支持北京奥运会,中国网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航空集团、国家电网6家中央企业作为奥运会伙伴,为奥运会提供了最高级别的赞助,占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的54%。
青藏铁路工程。穿越青藏高原腹地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技术难度高,工程量巨大。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青藏铁路建设者以敢于超越前人的大智大勇,拼搏奋斗,开拓创新,攀登不止,抗严寒、战缺氧,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建设了长江源特大桥、昆仑山、羊八井隧道、拉萨火车站、拉萨河特大桥等名牌工程,在世界屋脊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在雪域高原上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新的丰碑,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西气东输工程。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央企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特大型基础设施,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距离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输气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输气管道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指标世界罕见,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施工难点属于世界级难题。通过施工单位的艰苦努力,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全线投产,同年12月30日全线商业供气。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调整我国能源结构、改善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南极科考工程在南极建立考察站,是人类开展大气科学、空间物理研究和天文学观测等的关键区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是我国向世界展示综合国力的又一窗口,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蕴含着极高的政治影响力。宝钢20余年来,不仅向南极科考站捐赠了多处彩板建筑,且又积极参与南极长城站的维护工作,数次派员工前往严寒极地承担科考站的建设任务。2009年4月,总人数只有28人的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有13位是来自宝钢集团的突击队员。他们用了不到70天时间(其中50多天用在长途跋涉),克服了极端低温、故障、冻伤等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昆仑站,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国庆阅兵工程国庆60周年阅兵,是展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的一次举世瞩目的重大政治活动。兵器工业集团和中航工业等军工企业,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过硬的技术保障投入装备研制,以世界一流水平圆满完成受阅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确保装备零失误、零缺陷。同时,克服阅兵保障装备型号多、数量多、进驻地点分散、保障周期长等困难,提前组织、精心策划,以“零故障”圆满完成装备技术保障任务。有关央企为阅兵庆典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通讯、油料供应等保障服务工作,11家长安街沿线临街制高点单位和17家纵深制高点单位积极配合、周密组织制高点管控工作,为国庆安保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速铁路工程高铁是我国破解未来经济发展中能源、交通瓶颈的利器,我国高铁成功运营,极有可能带动全球高铁热。无论从人口分布、能源限制还是环境保护,发展高铁对于我国非常必要。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承担了车辆设备(动车组)制造,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之路,(做到了75%~85%的国产化率),自主研发了时速350公里的列车。敢打、善打硬仗的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施工单位通过艰苦努力,成功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屡破世界纪录、在许多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京津”、“武广”、“郑西”高铁工程,并已投入运营。再建中的京沪高铁也将在2010年全线通车。
加大力度扎实推进
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自2009年以来,中央企业普遍加大了社会责任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工作体系和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许多亮点。
建立体系落实责任央企把做好社会责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建立工作体系,抓紧落实工作责任。目前,50多家央企都明确了社会责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一些央企建立完善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管理体系。
中远集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从战略到执行、从流程到运行、从决策到实施、从目标到考核、从基础数据收集到报告编写发布,都构建起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体制机制。中国电科结合总部机构调整,在原质量安全部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质量安全与社会责任部,具体负责全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工作管理体系,将社会责任工作纳入集团公司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国家电网、国投等企业成立了由公司领导班子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社会责任工作。中国移动成立了由总裁担任主任的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负责集团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领导和决策,并设立办公室,负责集团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及各项经常性工作。中化集团聘请外部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和内部相关管理部门人员,组成社会责任委员会,为公司社会责任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宝钢按照责任推进理论研究与责任推进实践相分离原则,将社会责任推进战略理论研究下放至经济管理研究院,通过将企业文化部、公共关系部、党委宣传部三大部门进行人员合并精简,实行“一套人马三大任务”,将社会责任战略与集团业务进行有效融合,推进集团社会责任。
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五矿、中国二重、通用技术集团等企业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完善机构,健全工作体系,在组织上保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一批企业研究制定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制度文件,提出了社会责任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制度流程等等,还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培训,为深入开展社会责任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加强交流扩大影响许多央企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列为全球典范报告奖。国家电网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国内外交流,关注和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制定,努力树立全球视野,立足全球化的高度进行思考和深化。2009年5月上旬,国家电网欧洲企业社会责任考察组成行,本次考察让欧洲企业社会责任界听到来自中国大型企业的声音。充分展现了国家电网责任央企的形象,这是我国第一个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的企业考察组。
相继发布责任报告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是央企治理理念的革新,说明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埋头于自身发展、忽视公众影响的经营理念正在发生改变,不只专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愿意并敢于面对公众,重塑大企业社会形象是央企迈出的可喜一步。《国务院国资委2008年回顾》,可以说是国资委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中国企业发布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为582份,占全球报告总数的15%,呈现一种井喷式增长态势,预示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仪式上的觉醒和行动上的跟进。从这些企业分布的十几个行业来看,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影响面之广,绝非企业在危机公关或作秀跟风。许多企业把编制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不断发现问题、防范风险、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35家央企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领跑者。
电力企业2006年12月,国家电网在央企中率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第一次让公众从责任报告的全新角度近距离地接触到央企。国家电网也以“国企第一”的自然身份赢得了开先河的美誉。此举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肯定,并批示:“这件事办得好,企业要对社会负责,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07年8月29日,中国华能发布我国发电企业的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电信企业 2007年1月9日,中国移动发布了我国电信行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中国移动长期持续致力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中国大陆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2008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以下简称DJSI)榜中的中国公司。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持续努力和突出表现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充分肯定,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社会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的重要里程碑。
石化企业 2007年2月28日,中国石油发布《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首次独立发布非财务年报。2009年4月23日,中国石油在北京发布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同时发布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2008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中国石油连续第三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首次发布国别报告。2009年6月18日,中国石化《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发布。
运输企业 自2006年12月中远集团发布《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来,连续三年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COP典范榜,成为亚洲仅此一家连续三年荣登典范COP的企业。企业200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后又通过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最高级别A+,成为第一个获得A+的中国企业,也是第一家获得全球企业典范同时又获得GRI评级A+的亚洲企业。
冶金企业 2008年10月,中钢集团首次发布中国企业的第一份国别报告——《中钢集团可持续发展非洲报告》。不仅展示了该企业海外企业责任工作的成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开创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先河;2010年01月29日,中钢集团在北京和澳大利亚珀斯同步发布《中钢集团可持续发展澳洲报告》,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发达国家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志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时下,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地和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结合在一起。许多中央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战略规划,实施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等一系列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迄今为止,100%的央企都设有专门处理环境和能耗问题的部门,并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和措施。与历史相比,90%的企业降低了能耗水平。近年来,央企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化学需氧排放量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化工、机械、军工、建筑、电子、煤炭、钢铁等七个行业万元增加值可比能耗呈明显下降趋势,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走在了全国企业的前列。
石化企业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炼化装置结构日趋复杂的情况下,通过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装置,提升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实现了资源和能源消耗持续下降的目标。2009年,中国石化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得公司炼油业务能耗降低7.54个单位,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0.09个单位,吨油取新水降低0.44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2%,外排废水COD量下降3.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9%。近年来,中国石化还实施熄灭“火炬”计划,把大量白白烧掉的宝贵油气资源回收利用,使得石化企业的“火炬”彻底熄灭,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00万吨。
冶金企业 中央冶金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结构与能源结构,开发高附加值节能环保产品,有效降低了能源、资源消耗,提高了环保水平。宝钢近年来围绕建设钢铁精品基地的目标,大力调整老企业的产品结构。先后淘汰了平炉炼钢、化铁炼钢、小转炉、小电炉以及叠轧和横列式轧机等低效率、高耗能、高污染工艺装备,淘汰落后炼钢能力各300多万吨,吨钢耗新水比上年下降14.6%。武钢实施节水示范工程——“直流供水改循环供水工程”后,水的循环利用率由原来的47%提高到95.7%,吨钢耗新水由25.2吨降至6吨以下,每年5 330吨的工业废水全部被循环使用,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同时,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2.58千克标煤,预计全年余热余能发电将超过10亿千瓦时。鞍钢鲅鱼圈项目对铁素资源、能源、水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和再利用,成为实践循环经济的示范基地。
电力企业 中央电力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技术设备,始终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国电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粉锅炉等离子点火稳染技术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水平,目前已在国内260台大型发电机组上应用。应用该项技术对全国火电机组进行改造,每年可节约燃油600万吨以上,节约发电成本300亿元。2008年,中国华能完成供电煤耗333.59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41克/千瓦时,全年节约标准煤约540万吨;安装脱硫设施的机组容量达到6 003.4万千瓦,形成年减排240万吨二氧化硫的能力;完成“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规定关停容量的129%。
华电集团还结合自身特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直接实现节能价值60亿元,赢得了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界的赞誉和好评。在乌江、金沙江水电开发中高度重视水电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对流岩原鲤、白甲鱼等珍稀鱼类实施了增殖放流保护项目,保护了水生野生动物,互惠了企业自身和自然环境,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煤炭企业2006~2008年,中煤集团节能减排投入累计14.2亿元,其中2008年投入5.8亿元,实施系统优化改造,余热发电,废水处理,锅炉(焦炉)烟气脱硫改造等重点节能环保项目100余项,节能85.9万吨标准煤(以可比价产值综合能耗计算),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 400万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2 000余吨,二氧化硫排放2 000余吨。
建材企业中央建材企业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使用生产工艺和流程进一步优化。近年来,中国建材淘汰了水泥立窑18条生产线共210万吨的落后生产能力;中材集团大力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全面实施以水泥、玻璃余热发电为重点的节能技改措施,已建和在建余热发电设备近100套。所属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新增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系统14条,其能力占总熟料量的73.1%,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 000万吨。
履行责任模范维权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远远大于西方国家大型企业承担的责任。由于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也承担了大量社会负担。截至2007年底,央企年末从业人数1 053万人,同时负担了离退休职工人数达到462万人;央企承办的学校、医院、市政、社区等机构2 730个,职工人数24万人,当年机构实际支出额达到321亿元。央企在承担大量社会义务的基础上,模范履行社会责任,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几年来,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职代会制度,不断完善民主管理组织机制;推行厂务公开,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管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规范民主管理的监督机制。目前,境内推行厂务公开的央企达到95%以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职工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有两批共16家央企全部配备了职工董事。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强调工会组织保障。在企业改制、政策性破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工作中,央企认真执行有关政策和规定,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切实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开展“送温暖”,建立完善扶贫帮困机制。2008年,武钢组织了全公司56个单位(含三级单位)67 802人参加了员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加强了员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
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中央企业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同时强化安全卫生管理,保证职工身心健康,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2008年颁布的新的劳动合同法,在实施中虽然阻力很大。但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央企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接近百分之百,养老、医疗等“五大类基本保险”实现了全员覆盖。可以说,央企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维护职工权益,为构建全国的稳定、和谐作出了贡献。
积极吸纳社会就业央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可能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为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贡献。大部分央企在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承诺并切实做到了“企业不裁员,员工基本收入有保障”。金融危机使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企业尽最大可能增加吸纳应届大学生就业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央企2009年主动招收应届毕业生20多万人,比2008年增长7%。中央建筑企业积极吸纳农民工就业,切实采取措施,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许多央企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优先安排企业下岗、待岗职工向生产一线回流。驻港、澳央企主动接收大学生实习,为港、澳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2008年,神华集团吸纳就业人员17 167人,其中大中专学生9 142人,复转军人304人。神东煤炭分公司9 910名正式员工中有3 000人是农民转换工转入,使用劳务用工7 700多人,外部施工队伍使用劳务用工2 000多人。
2008年末,央企境外企业年末从业人数59.73万人,其中外方员工23.6万人,占到总人数的四成。2008年,中国石油下属中油国际(PK)有限责任公司荣获哈萨克斯坦政府颁发的“最佳企业奖”银奖,以表彰其在解决当地员工就业、关爱员工、环保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业绩。中远集团在美国设立的境外企业解决了当地近千人的就业问题;中化集团下属中国蓝星集团公司2006年收购的法国安迪苏公司,也解决了当地1 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投身公益回馈社会
捐赠弱势人群既是为社会和谐建设贡献力量,又是改善企业形象,优化竞争环境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中央企业作为企业公民,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把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成果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自觉履行共建和谐社会的责任,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扶贫助教、国际捐献、设立各种形式的公益基金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央企更是发挥了骨干和中坚作用,为社会的和谐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社会各方的广泛赞誉。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130多家央企捐赠总支出超过57.5亿元,比2007年增长将近一倍。
踊跃投身慈善活动
近年来,慈善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显示出精彩纷呈、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很多央企在强调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作为重点,开展扶困济贫、助残捐赠、助学助教等一系列活动,真心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石化1998年以来,中国石化各类捐赠捐助总额达到4亿元以上,其中承担国家安排的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西藏的任务,共投入1.36亿元;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捐赠1 900万元,救治了5 500名白内障患者,冠名建立了一所显微眼科手术培训中心;捐助“春蕾计划”2 322万元,资助贵州、四川、甘肃、湖南四省25县6万多名贫困女童上学;2005年捐资5 000万元,在江西省捐建100所希望小学,截至2007年底在江西省捐建的希望小学已达133所;向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中国残疾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其他机构捐款合计7 082万元,为地方和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中国石化先后荣获由中华慈善总会颁布的“中国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和由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提名奖。
国家电网 2006年,国家电网向社会捐款总额达2.4亿元。其中,2006年10月25日,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6 000万元,用于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10月30日,公司又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2亿元,计划从2006年开始的3年内,在全国农村贫困地区援建300所希望小学,这是17年来国有企业对希望工程的最大一笔捐赠。2008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共向社会捐赠1.74亿元,位居“2008中国企业捐赠榜”第五名。
中铝公司 2001年~2005年间,中铝公司共投入4 073.2万元用于扶贫帮困、支援边疆、赞助教育机构等事项,同时支出绿化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及各式捐助过亿元。仅2006年,向湖南省洪涝灾区和川、渝干旱灾区捐赠1 200万元,加上援藏资金和捐赠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工程的资金,当年累计捐助约3 000万元,表现出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良好风貌和卓越品质。2006年,中铝公司以在扶贫帮困、支援边疆、发展教育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民政部颁发的2006年度“中华慈善奖”提名奖。
中煤集团 2009年7月16日,在新疆投资的66家国有企业共同为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受害者和财产受损失的群众捐款。中煤新疆分公司代表中煤集团向新疆自治区捐款100万元,表达了对无辜受害各族同胞的关心和慰问。在捐赠仪式上,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对此给予感谢,并表示,“7•5”事件不会影响新疆的投资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创造更优良的投资环境,一如既往地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在新疆的发展。
热情参与社区建设
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的安定团结,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央企业依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减少企业对周边社区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积极与地方政府共建和谐社区。如:攀钢与地方政府合作,以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提高职工社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启动并积极推进精神文明社区建设工作,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投入的筹资机制和渠道,完善社区各项服务和建设。企业坚持每年投入500万元搞好生活小区建设。目前,在攀钢19个职工生活区中,已建成物业管理园区49个,社区门诊部12个、卫生所10个、幼儿园28所、篮球场19个、棋牌室10个、阅览室7个、茶园400多家。企业先后选派31名处、科级和一般管理干部到社区、街道挂职,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协调,促进文明社区共建工作,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加强社区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坚持开展整治行动,不断改善职工生活区治安环境。另外,企业还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赈灾救危勇挑重担
每当在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灾害的艰难时刻,中央企业都会紧急行动,不畏艰险,顽强奋战。在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不讲条件,不计成本,不讲代价,不怕牺牲,全力以赴抢救被困群众和国家财产;保通讯、保供电、保交通、保供应,在关键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成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坚强后盾,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抗击南方冰灾2008年1月,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冰冻凝雪灾害,给电力基础设施造成罕见的严重破坏,国家财产和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波澜壮阔的抢险救灾过程中,央企显现出强大的力量,尽量保障社会经济稳定运行。19万电网职工牺牲春节休假,不惧冰雪严寒,不畏高山密林,连续作战,不怕牺牲,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那里,忘我奋斗在抢险第一线,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共有16名同志为抢险救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就直接投入人员达94万人次,出动抢修车辆37.6次,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提供紧急通讯。中国电信紧急赶制10万张总面值200万元的IP电话卡, 保证受灾人员能够及时通信,和家人取得联系。电网职工被灾区群众称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可爱的电熊猫”。中央发电企业满负荷组织生产和供应,全力确保发电、供热。华能集团、广州核电集团日夜加班,中盐公司启动食盐紧急预案,全力组织合格碘盐的生产和配送。充分展现出了央企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精神。中国铝业在因停电造成大量电解槽停产的情况下,还将自备电厂的电力向灾区进行反向供电。神华集团、中煤集团,无条件地保障重点电煤用户的供电,实施集中抢运和近路供电,满足抢险救灾的需要。中国海运、中国远洋都紧急调集了抢运煤炭的船舶,运费不涨价,确保国家紧急需求。商贸企业积极组织货源,保证灾区的粮食和生活用品的供给。
汶川抗震救灾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地震发生后,通往地震灾区的道路、电路、通讯全部中断,灾区情况不明,救灾受阻。央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奋起自救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设备、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积极调配充足的油料进行24小时不间断油料供应,保证了抢险车辆的油料需求;航天科工在第一时间紧急部署、技术支持、医疗救援;通信企业采取派出通信车、空投通信设备等措施,全力保障灾区应急通讯;东方电气在震后第一时间,立即组织职工实施救援,周边央企也迅速行动,与上千解放军一起,投入抢险救灾,累计从废墟中救出1 400余人;中国水电集团组织10支近1 000人的抢险突击救援队,投入280台(套)挖掘机、装载机、汽车吊、柴油发电机等救灾设备;水电顾问集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唐家山堰塞湖的紧急排险处置工作,为安全、科学、快速地消除险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中铁派出了39支、2 585人的抢险突击队,调动572台(套)各类救援设备,争分夺秒地开展抢险。中铁八局仅用了15个小时,就将绵阳至重灾区汉旺的“生命通道”——德天铁路线全面修复。中央交通运输企业不计代价,全力满足救灾运输需要,运送生命希望,仅灾后一周内,三大航空公司已执行飞行任务592架次,运送了大批救灾人员和药品、食品等救灾急需物资。国机集团向灾区支援19台挖掘机,所属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紧急征调12驾飞机投入抗震救灾。
地震发生后,中央食品、医药、轻工、化工、建材等企业加班加点组织生产,竭尽全力保障灾区急需的物资供应。中央粮食企业紧急组织生产、运输和调配,力保灾区群众生活需要。中储粮总公司紧急加工调运3 000吨大米、10万吨中央储备稻谷、5万吨中央储备小麦和1.4万吨中央储备食用油支援灾区;中粮集团紧急组织粮油食品,支援受灾严重的彭州通济镇和龙门山;新兴铸管集团紧急组织所属9家企业,昼夜加班加点生产帐篷、急救包、口罩、行军床、担架、炊事车、棉被、蚊帐等急需物资;中国化工全力以赴加班加点生产过氧乙酸、次氟酸钠等消毒用品赶送灾区,同时还赶制10万副医用手套支援灾区。
央企共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59.53亿元,其中:捐款总额38.9亿元,包括集团总部捐款8亿,下属单位捐款8.6亿元,职工个人捐款13.6亿元,特殊党费8.7亿元。捐物总计20.1亿元。
震灾重建救援2009年5月8日,为援助四川灾区家园重建,践行央企社会责任,一汽——大众成都建设项目在成都启动。这笔投资额5.5亿欧元(约50亿元人民币)的建设项目,是四川灾后重建单项投资最大及技术含量最高的项目。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该项目不仅承担着中国一汽建设西南生产基地,开拓西南区域市场,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任,更体现了中国一汽作为央企对援助四川灾区家园重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责任。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产车15万辆,可直接提供4 500人的就业机会。
新疆暴雪赈济2010年1月,阿勒泰地区遭遇60年未遇的暴雪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1月21日23时,由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西部钻探公司连夜组成联合抗雪救灾队赴阿勒泰地区一市五县十五个抢险施工点,全面展开抢险救灾工作,中国石油新疆销售公司、运输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也参与此次抗雪救灾行动。截至2月4日11时,抗雪救灾队在灾区累计打通道路2 052公里,救援被困村庄、冬窝子211个,救援被困家庭1.7991万户、群众6.7998万人,运送救灾物资961.5吨。充分展示了央企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防治H1N1流感2009年9月期间,中国多个地方报告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为有效应对“甲流感”危机,央企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做好防控工作。中国生物紧急启动应急响应,要求所属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利用现有生产设施设备做好扩大流感疫苗生产能力的准备工作,以备国家应急需求时迅速转入相应疫苗的生产;国药集团加班加点生产供应疫苗;南航集团还作出细致规定,要求在起飞前和落地后,工作人员对客舱进行彻底系统消毒,并为旅客印刷了很多关于“甲流感”预防知识的小册子,以提高旅客的防范意识,以切断“甲流感”的传播渠道。中远集团要求所有靠港的船舶、特别是停靠疫区港口的船舶,无特殊情况禁止船员下船,严防将“甲流感”病毒带上船;通用技术集团全力组织相关药物的收储和调运,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
抗击西南干旱2010年开春,罕见旱情肆虐大西南,云南更是遭受60年一遇的历史特大旱灾,给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给春耕生产造成极大威胁。面对严重旱情,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电集团及中铝公司等央企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战场,保障油电供应,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截至3月17日,国家电网四川公司已成立抗旱保电服务队300支,出动抗旱保电人员2 266人次,消除农村配网缺陷509处,提供抗旱发电机19台/490千伏安,新增排灌用变压器12台/1280千伏安,有力保障了抗旱用电需求。南方电网所属云南电网公司调动各级力量,开辟抗旱用电“绿色通道”、送上柴油发电机应急、免费为客户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供电设备、成立抗旱保电志愿队、捐款送水搞帮扶,顽强迎战旱灾。华电集团所属企业在保证安全发电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政府抗旱救灾,力所能及地向当地乡镇送水送物,目前已向受灾地区捐款超过100万元。中铝公司云铜集团在组织好自身抗灾工作的同时,抽调70多名员工组成突击队,主动承担了昆明和曲靖在最干旱、最缺水的五县九村的地下找水突击任务,全力以赴为当地村民打井取水,共同抗击特大旱灾。
助弱扶贫惠泽一方
中央企业始终牢记神圣使命和职责,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工作的投入,推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造福一地人民华能集团通过在贫困地区兴建电站,努力做到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地人民。华能澜沧江公司“百千万工程”实施两年来,范围涉及云南28个州、县,累计投入资金2 792万元,建立80余所希望小学、卫生室等,资助1 932名困难中小学生完成学业,解决了47 560人的饮水解困工程。华能四川公司 “哺农惠民工程”共落实资金1 460万元,完成项目86个,正在实施项目21个。华能控股的北方电力公司“金秋助学”工程,四年间已累计向贫困大学生和失学学生捐助464万元。华能集团援疆、援藏、陕西榆林等对口扶贫工程也全面推进。到2008年底,华能向新疆阿合奇县援助资金2 600多万元,参与当地抗震安居、教育、医疗设施建设。
捐建希望小镇2008年,华润集团及其员工捐资4 500万元,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西北乐村建设希望小镇。华润充分发挥出多元化业务的优势,如:华润置地捐建希望小镇综合服务中心并组织了建设施工,华润水泥捐助了小镇建设所需的全部水泥,华润燃气捐建了所有农户的沼气池,华润电力捐助了变压器及太阳能路灯,华润医药捐建了小镇卫生院,华润万家、五丰行积极扶持小镇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分别承建了种苗场和孵化厂、农产品批发市场,华润集团其他企业分别捐助了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站、文化站等等。华润集团希望通过这一形式,探索一条企业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道路。
善举惠泽黔东南自2004年起,华侨城集团公司在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所属五大子集团在科技、教育、卫生、劳动输出、旅游开发等方面向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天柱、三穗两县投入大量资金及物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 446万元,先后援建帮扶项目35个,其中包括学生校舍及食堂9栋、卫生院门诊楼6栋,捐赠旅游渡轮1艘、彩色电视304台,安装有线电视1 646户、村文化室电视接收播放设备104个,资助各类培训300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 620名,改善了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部分基础教育及医疗设施等方面的条件。
海外经营履责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央企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中国石油在并购重组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中,尊重和保护当地员工权益,制定了招聘、培训和奖励激励等20多项政策,有效实现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中钢集团在发展非洲业务成功经营12年过程中,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与当地居民共同合作培育社区自主产业。通过立足当地、融入社区的运营理念和行为,实现了企业与当地社会的和谐共荣发展,使中钢集团在当地树立了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和当地各方的尊重和信任。
结束语
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多方面、多领域持续地履行社会责任,展示出不平凡的业绩,本文仅仅起到窥管知豹的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央企经受住了重大考验,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证明:只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央企都能够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不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栋梁。
诚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央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的一些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指挥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帮助、支持。央企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社会责任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差距,尚须持续改进。央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未来央企将继续坚持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这个目标,发挥顶梁柱作用。同时,也将会更加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制度,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各项工作中,努力成为全球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期待央企会有更佳的表现。
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各种公开信息,因缺少统计资料,少数项目缺乏全年数据,多个机构统计和负责人表述略有差异,故本文采用信度较高的,对文中引用的数据来源不一一说明,特此表示感谢,望读者予以理解。
(责任编辑:江山)
2010年仲春,“社会责任”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我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排头兵——中央企业始终把企业的经济、政治、社会责任三者有机统一作为价值追求,特别是近年来,央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探索以社会责任的理念、要求和方式推动各项工作,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到服务奥运、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再到60年国庆阅兵,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央企都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充分体现了整体实力和责任意识,作出了无愧于历史的重大贡献,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央企的行动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关键时刻,中央企业是党和国家靠得住、拉得动、打得赢的坚强队伍,不愧是国家的顶梁柱,无愧于“共和国长子”的称号。过去六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央企业历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是一首以奋斗为主题的时代交响曲,是一段充满成长和感悟的难忘经历,值得我们回顾和思考。
稳健经营业绩突出
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持续的赢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率约占30%,作为我国国有企业主力军的央企,近年来,其经营业绩连创新高,资产总额不断增加,缴纳税收逐年增长,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为社会经济繁荣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尤其是在抵御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整体情况看,央企较好地履行了经济责任。43家中国企业入围2009年世界500强,其中24户是央企。
经营业绩持续攀升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完成较好,统计显示,2009年国有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改善,赢利水平继续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2003年~2009年,央企营业收入由4.5万亿元增加到12.6万亿元,年均递增18.7%;实现利润由3 005.9亿元增加到7 977.2亿元,年均递增17.7%,其中效益最好的年份超过万亿元。
上缴税金不断增加2003年~2009年,央企累计上交税金由3 563.1亿元增加到10 876亿元,年均递增20.4%,为我国经济增长成功实现保八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资保值增值较好2003年到2009年,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从196家降到130户,中央企业在保值增值的各项指标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资产总额由8.3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年均递增16.7%;从国资委成立前2002年的7.13万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7.03万亿元,年均增长1.8万亿元。
保障内需促进发展
近年来,中央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国家基础能源市场的及时供应,满足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长期以来,央企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为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力保国家基础能源供应
央企分布在国民经济21个行业中,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几年来,央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保障了市场特别是煤电油运市场的及时供应,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原煤供应中央煤炭企业在煤炭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信守合同,保证质量,为稳定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全国最大煤炭企业神华集团生产原煤2.82亿吨,约占全国煤产量的10%,同比增长19.3%,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销售方面,已连续10年保持煤炭产销量千万吨以上增长。商品煤2.26亿吨,同比增长8.37%,其中内销完成2.05亿吨,出口完成2 102万吨。煤炭板块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行业优秀水平。2008年,中煤集团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突出主业发展,推进机制创新,深化内部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利润总额超过百亿,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41.6%;煤炭产量连续两年过亿吨,达到11 411万吨,同比增长8.7%。
电力供应中央电力企业加强电网改造,加快发展农电事业,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克服政策性亏损的巨大困难,全力保障了电力供应。努力服务“三农”,保障“三夏”,特别是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旱灾时,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电力供应,为农业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2009年,华能总发电量为4 201亿千瓦时;大唐发电总发电量1 418.685亿千瓦时,国电总发电量624.29亿千瓦时,中电投、国电增速较快,同比增长分别为23%、18.6%。
原油供应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在国内成品油与进口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局部地区出现油品供应失衡的情况下,通过提负荷、增资源、调结构、压出口、保重点等综合措施,合理安排库存和装置运行,保证了国内油气的稳定供应。200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家企业共生产了1.8948亿吨原油或日产379万桶原油,天然气总产量达到829亿立方米,在这个总产量中,中国石油占80%,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分别占10%。
畜禽供应中粮集团为了港澳同胞生活需要,至1962年3月组织货源并开行了第一列“三趟快车”(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快运货物列车的简称)以来,几代中粮人为“三趟快车”的正点顺利运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40多年来,运往港澳的活猪牛羊超过了一亿头,鸡鸭鹅数十亿只,冷冻食品200多万吨,塘鱼鲜蛋及新鲜瓜果蔬菜等更是不计其数,充分体现了央企血浓于水,情重于山的社会责任。
参与完成国家重大项目
凭借强大的经济、技术、规模等实力以及自身的努力,长期以来,央企积极承担了许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意义深远的重大项目。这些具有规模大、施工难度大、耗费时间长等特点的工程项目,对参与施工建设的企业各项要求较高。央企克服种种困难,使这些重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获取了丰硕成果,为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安全和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负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输电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的中国三峡总公司、国家电网等一批央企艰苦奋斗、积极创新、屡克难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09年,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26台机组首次实现全部并网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 82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形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专利数百项,建立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100多项;同时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使我国的筑坝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规模庞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航天科技作为飞船和火箭的研制单位,先后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制导、导航控制技术、飞船推进技术、返回和载人技术、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运载火箭技术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为代表的载人航天工程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创新突破,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了通讯、遥感、计算机、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环境控制等众多领域技术的发展。也充分反映出央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与水平。以航天科技、中国电科等央企为主的110多个研究院、3 000多个单位、数十万干部职工参与研制、生产工作,在1 3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刻苦攻关、呕心沥血,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北京奥运工程奥运工程项目具有对产品技术水平要求高、项目进度要求高、政治责任大、面向全球选择优势企业等特点,竞争异常激烈。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央企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圆满完成了光荣任务。奥运期间,航天科工参加设计建设了一套创多项国内外“第一”的安保科技系统:第一套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超大型活动安保科技系统;第一次在奥运会中成功应用的电子票证系统;第一套国内专为公安系统配备的防控防爆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监控和指挥系统,以及奥运火炬、气象雷达保障等任务。中国建筑、中交集团、中冶集团等央企先后承建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水工工程在内的大批奥运工程,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高度评价。为支持北京奥运会,中国网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航空集团、国家电网6家中央企业作为奥运会伙伴,为奥运会提供了最高级别的赞助,占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的54%。
青藏铁路工程。穿越青藏高原腹地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技术难度高,工程量巨大。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青藏铁路建设者以敢于超越前人的大智大勇,拼搏奋斗,开拓创新,攀登不止,抗严寒、战缺氧,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建设了长江源特大桥、昆仑山、羊八井隧道、拉萨火车站、拉萨河特大桥等名牌工程,在世界屋脊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在雪域高原上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新的丰碑,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西气东输工程。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央企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特大型基础设施,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距离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输气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输气管道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指标世界罕见,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施工难点属于世界级难题。通过施工单位的艰苦努力,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全线投产,同年12月30日全线商业供气。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调整我国能源结构、改善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南极科考工程在南极建立考察站,是人类开展大气科学、空间物理研究和天文学观测等的关键区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是我国向世界展示综合国力的又一窗口,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蕴含着极高的政治影响力。宝钢20余年来,不仅向南极科考站捐赠了多处彩板建筑,且又积极参与南极长城站的维护工作,数次派员工前往严寒极地承担科考站的建设任务。2009年4月,总人数只有28人的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有13位是来自宝钢集团的突击队员。他们用了不到70天时间(其中50多天用在长途跋涉),克服了极端低温、故障、冻伤等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昆仑站,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国庆阅兵工程国庆60周年阅兵,是展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威、军威,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的一次举世瞩目的重大政治活动。兵器工业集团和中航工业等军工企业,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过硬的技术保障投入装备研制,以世界一流水平圆满完成受阅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确保装备零失误、零缺陷。同时,克服阅兵保障装备型号多、数量多、进驻地点分散、保障周期长等困难,提前组织、精心策划,以“零故障”圆满完成装备技术保障任务。有关央企为阅兵庆典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通讯、油料供应等保障服务工作,11家长安街沿线临街制高点单位和17家纵深制高点单位积极配合、周密组织制高点管控工作,为国庆安保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速铁路工程高铁是我国破解未来经济发展中能源、交通瓶颈的利器,我国高铁成功运营,极有可能带动全球高铁热。无论从人口分布、能源限制还是环境保护,发展高铁对于我国非常必要。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承担了车辆设备(动车组)制造,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之路,(做到了75%~85%的国产化率),自主研发了时速350公里的列车。敢打、善打硬仗的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施工单位通过艰苦努力,成功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屡破世界纪录、在许多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京津”、“武广”、“郑西”高铁工程,并已投入运营。再建中的京沪高铁也将在2010年全线通车。
加大力度扎实推进
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自2009年以来,中央企业普遍加大了社会责任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工作体系和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许多亮点。
建立体系落实责任央企把做好社会责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建立工作体系,抓紧落实工作责任。目前,50多家央企都明确了社会责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一些央企建立完善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管理体系。
中远集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从战略到执行、从流程到运行、从决策到实施、从目标到考核、从基础数据收集到报告编写发布,都构建起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体制机制。中国电科结合总部机构调整,在原质量安全部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质量安全与社会责任部,具体负责全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工作管理体系,将社会责任工作纳入集团公司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国家电网、国投等企业成立了由公司领导班子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社会责任工作。中国移动成立了由总裁担任主任的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负责集团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领导和决策,并设立办公室,负责集团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及各项经常性工作。中化集团聘请外部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和内部相关管理部门人员,组成社会责任委员会,为公司社会责任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宝钢按照责任推进理论研究与责任推进实践相分离原则,将社会责任推进战略理论研究下放至经济管理研究院,通过将企业文化部、公共关系部、党委宣传部三大部门进行人员合并精简,实行“一套人马三大任务”,将社会责任战略与集团业务进行有效融合,推进集团社会责任。
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五矿、中国二重、通用技术集团等企业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完善机构,健全工作体系,在组织上保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一批企业研究制定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制度文件,提出了社会责任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制度流程等等,还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培训,为深入开展社会责任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加强交流扩大影响许多央企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列为全球典范报告奖。国家电网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国内外交流,关注和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制定,努力树立全球视野,立足全球化的高度进行思考和深化。2009年5月上旬,国家电网欧洲企业社会责任考察组成行,本次考察让欧洲企业社会责任界听到来自中国大型企业的声音。充分展现了国家电网责任央企的形象,这是我国第一个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的企业考察组。
相继发布责任报告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是央企治理理念的革新,说明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埋头于自身发展、忽视公众影响的经营理念正在发生改变,不只专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愿意并敢于面对公众,重塑大企业社会形象是央企迈出的可喜一步。《国务院国资委2008年回顾》,可以说是国资委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中国企业发布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为582份,占全球报告总数的15%,呈现一种井喷式增长态势,预示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仪式上的觉醒和行动上的跟进。从这些企业分布的十几个行业来看,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影响面之广,绝非企业在危机公关或作秀跟风。许多企业把编制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不断发现问题、防范风险、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35家央企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领跑者。
电力企业2006年12月,国家电网在央企中率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第一次让公众从责任报告的全新角度近距离地接触到央企。国家电网也以“国企第一”的自然身份赢得了开先河的美誉。此举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肯定,并批示:“这件事办得好,企业要对社会负责,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07年8月29日,中国华能发布我国发电企业的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电信企业 2007年1月9日,中国移动发布了我国电信行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中国移动长期持续致力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中国大陆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2008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以下简称DJSI)榜中的中国公司。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持续努力和突出表现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充分肯定,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社会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的重要里程碑。
石化企业 2007年2月28日,中国石油发布《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首次独立发布非财务年报。2009年4月23日,中国石油在北京发布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同时发布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2008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中国石油连续第三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首次发布国别报告。2009年6月18日,中国石化《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发布。
运输企业 自2006年12月中远集团发布《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来,连续三年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COP典范榜,成为亚洲仅此一家连续三年荣登典范COP的企业。企业200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后又通过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最高级别A+,成为第一个获得A+的中国企业,也是第一家获得全球企业典范同时又获得GRI评级A+的亚洲企业。
冶金企业 2008年10月,中钢集团首次发布中国企业的第一份国别报告——《中钢集团可持续发展非洲报告》。不仅展示了该企业海外企业责任工作的成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开创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先河;2010年01月29日,中钢集团在北京和澳大利亚珀斯同步发布《中钢集团可持续发展澳洲报告》,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发达国家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志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时下,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地和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结合在一起。许多中央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战略规划,实施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等一系列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迄今为止,100%的央企都设有专门处理环境和能耗问题的部门,并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和措施。与历史相比,90%的企业降低了能耗水平。近年来,央企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化学需氧排放量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化工、机械、军工、建筑、电子、煤炭、钢铁等七个行业万元增加值可比能耗呈明显下降趋势,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走在了全国企业的前列。
石化企业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炼化装置结构日趋复杂的情况下,通过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装置,提升装备规模和技术水平,实现了资源和能源消耗持续下降的目标。2009年,中国石化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得公司炼油业务能耗降低7.54个单位,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0.09个单位,吨油取新水降低0.44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2%,外排废水COD量下降3.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9%。近年来,中国石化还实施熄灭“火炬”计划,把大量白白烧掉的宝贵油气资源回收利用,使得石化企业的“火炬”彻底熄灭,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00万吨。
冶金企业 中央冶金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结构与能源结构,开发高附加值节能环保产品,有效降低了能源、资源消耗,提高了环保水平。宝钢近年来围绕建设钢铁精品基地的目标,大力调整老企业的产品结构。先后淘汰了平炉炼钢、化铁炼钢、小转炉、小电炉以及叠轧和横列式轧机等低效率、高耗能、高污染工艺装备,淘汰落后炼钢能力各300多万吨,吨钢耗新水比上年下降14.6%。武钢实施节水示范工程——“直流供水改循环供水工程”后,水的循环利用率由原来的47%提高到95.7%,吨钢耗新水由25.2吨降至6吨以下,每年5 330吨的工业废水全部被循环使用,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同时,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2.58千克标煤,预计全年余热余能发电将超过10亿千瓦时。鞍钢鲅鱼圈项目对铁素资源、能源、水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和再利用,成为实践循环经济的示范基地。
电力企业 中央电力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技术设备,始终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国电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粉锅炉等离子点火稳染技术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水平,目前已在国内260台大型发电机组上应用。应用该项技术对全国火电机组进行改造,每年可节约燃油600万吨以上,节约发电成本300亿元。2008年,中国华能完成供电煤耗333.59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41克/千瓦时,全年节约标准煤约540万吨;安装脱硫设施的机组容量达到6 003.4万千瓦,形成年减排240万吨二氧化硫的能力;完成“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规定关停容量的129%。
华电集团还结合自身特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直接实现节能价值60亿元,赢得了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界的赞誉和好评。在乌江、金沙江水电开发中高度重视水电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对流岩原鲤、白甲鱼等珍稀鱼类实施了增殖放流保护项目,保护了水生野生动物,互惠了企业自身和自然环境,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煤炭企业2006~2008年,中煤集团节能减排投入累计14.2亿元,其中2008年投入5.8亿元,实施系统优化改造,余热发电,废水处理,锅炉(焦炉)烟气脱硫改造等重点节能环保项目100余项,节能85.9万吨标准煤(以可比价产值综合能耗计算),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 400万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2 000余吨,二氧化硫排放2 000余吨。
建材企业中央建材企业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使用生产工艺和流程进一步优化。近年来,中国建材淘汰了水泥立窑18条生产线共210万吨的落后生产能力;中材集团大力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全面实施以水泥、玻璃余热发电为重点的节能技改措施,已建和在建余热发电设备近100套。所属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新增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系统14条,其能力占总熟料量的73.1%,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 000万吨。
履行责任模范维权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远远大于西方国家大型企业承担的责任。由于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也承担了大量社会负担。截至2007年底,央企年末从业人数1 053万人,同时负担了离退休职工人数达到462万人;央企承办的学校、医院、市政、社区等机构2 730个,职工人数24万人,当年机构实际支出额达到321亿元。央企在承担大量社会义务的基础上,模范履行社会责任,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几年来,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职代会制度,不断完善民主管理组织机制;推行厂务公开,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管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规范民主管理的监督机制。目前,境内推行厂务公开的央企达到95%以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职工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有两批共16家央企全部配备了职工董事。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强调工会组织保障。在企业改制、政策性破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工作中,央企认真执行有关政策和规定,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切实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开展“送温暖”,建立完善扶贫帮困机制。2008年,武钢组织了全公司56个单位(含三级单位)67 802人参加了员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加强了员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
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中央企业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同时强化安全卫生管理,保证职工身心健康,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2008年颁布的新的劳动合同法,在实施中虽然阻力很大。但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央企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接近百分之百,养老、医疗等“五大类基本保险”实现了全员覆盖。可以说,央企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维护职工权益,为构建全国的稳定、和谐作出了贡献。
积极吸纳社会就业央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可能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为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贡献。大部分央企在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承诺并切实做到了“企业不裁员,员工基本收入有保障”。金融危机使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企业尽最大可能增加吸纳应届大学生就业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央企2009年主动招收应届毕业生20多万人,比2008年增长7%。中央建筑企业积极吸纳农民工就业,切实采取措施,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许多央企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优先安排企业下岗、待岗职工向生产一线回流。驻港、澳央企主动接收大学生实习,为港、澳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2008年,神华集团吸纳就业人员17 167人,其中大中专学生9 142人,复转军人304人。神东煤炭分公司9 910名正式员工中有3 000人是农民转换工转入,使用劳务用工7 700多人,外部施工队伍使用劳务用工2 000多人。
2008年末,央企境外企业年末从业人数59.73万人,其中外方员工23.6万人,占到总人数的四成。2008年,中国石油下属中油国际(PK)有限责任公司荣获哈萨克斯坦政府颁发的“最佳企业奖”银奖,以表彰其在解决当地员工就业、关爱员工、环保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业绩。中远集团在美国设立的境外企业解决了当地近千人的就业问题;中化集团下属中国蓝星集团公司2006年收购的法国安迪苏公司,也解决了当地1 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投身公益回馈社会
捐赠弱势人群既是为社会和谐建设贡献力量,又是改善企业形象,优化竞争环境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中央企业作为企业公民,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把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成果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自觉履行共建和谐社会的责任,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扶贫助教、国际捐献、设立各种形式的公益基金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央企更是发挥了骨干和中坚作用,为社会的和谐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社会各方的广泛赞誉。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130多家央企捐赠总支出超过57.5亿元,比2007年增长将近一倍。
踊跃投身慈善活动
近年来,慈善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显示出精彩纷呈、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很多央企在强调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作为重点,开展扶困济贫、助残捐赠、助学助教等一系列活动,真心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石化1998年以来,中国石化各类捐赠捐助总额达到4亿元以上,其中承担国家安排的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西藏的任务,共投入1.36亿元;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捐赠1 900万元,救治了5 500名白内障患者,冠名建立了一所显微眼科手术培训中心;捐助“春蕾计划”2 322万元,资助贵州、四川、甘肃、湖南四省25县6万多名贫困女童上学;2005年捐资5 000万元,在江西省捐建100所希望小学,截至2007年底在江西省捐建的希望小学已达133所;向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中国残疾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其他机构捐款合计7 082万元,为地方和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中国石化先后荣获由中华慈善总会颁布的“中国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和由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提名奖。
国家电网 2006年,国家电网向社会捐款总额达2.4亿元。其中,2006年10月25日,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6 000万元,用于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10月30日,公司又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2亿元,计划从2006年开始的3年内,在全国农村贫困地区援建300所希望小学,这是17年来国有企业对希望工程的最大一笔捐赠。2008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共向社会捐赠1.74亿元,位居“2008中国企业捐赠榜”第五名。
中铝公司 2001年~2005年间,中铝公司共投入4 073.2万元用于扶贫帮困、支援边疆、赞助教育机构等事项,同时支出绿化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及各式捐助过亿元。仅2006年,向湖南省洪涝灾区和川、渝干旱灾区捐赠1 200万元,加上援藏资金和捐赠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工程的资金,当年累计捐助约3 000万元,表现出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良好风貌和卓越品质。2006年,中铝公司以在扶贫帮困、支援边疆、发展教育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民政部颁发的2006年度“中华慈善奖”提名奖。
中煤集团 2009年7月16日,在新疆投资的66家国有企业共同为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受害者和财产受损失的群众捐款。中煤新疆分公司代表中煤集团向新疆自治区捐款100万元,表达了对无辜受害各族同胞的关心和慰问。在捐赠仪式上,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对此给予感谢,并表示,“7•5”事件不会影响新疆的投资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创造更优良的投资环境,一如既往地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在新疆的发展。
热情参与社区建设
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的安定团结,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央企业依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减少企业对周边社区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积极与地方政府共建和谐社区。如:攀钢与地方政府合作,以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提高职工社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启动并积极推进精神文明社区建设工作,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投入的筹资机制和渠道,完善社区各项服务和建设。企业坚持每年投入500万元搞好生活小区建设。目前,在攀钢19个职工生活区中,已建成物业管理园区49个,社区门诊部12个、卫生所10个、幼儿园28所、篮球场19个、棋牌室10个、阅览室7个、茶园400多家。企业先后选派31名处、科级和一般管理干部到社区、街道挂职,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协调,促进文明社区共建工作,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加强社区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坚持开展整治行动,不断改善职工生活区治安环境。另外,企业还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赈灾救危勇挑重担
每当在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灾害的艰难时刻,中央企业都会紧急行动,不畏艰险,顽强奋战。在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不讲条件,不计成本,不讲代价,不怕牺牲,全力以赴抢救被困群众和国家财产;保通讯、保供电、保交通、保供应,在关键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成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坚强后盾,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抗击南方冰灾2008年1月,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冰冻凝雪灾害,给电力基础设施造成罕见的严重破坏,国家财产和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波澜壮阔的抢险救灾过程中,央企显现出强大的力量,尽量保障社会经济稳定运行。19万电网职工牺牲春节休假,不惧冰雪严寒,不畏高山密林,连续作战,不怕牺牲,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那里,忘我奋斗在抢险第一线,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共有16名同志为抢险救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就直接投入人员达94万人次,出动抢修车辆37.6次,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提供紧急通讯。中国电信紧急赶制10万张总面值200万元的IP电话卡, 保证受灾人员能够及时通信,和家人取得联系。电网职工被灾区群众称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可爱的电熊猫”。中央发电企业满负荷组织生产和供应,全力确保发电、供热。华能集团、广州核电集团日夜加班,中盐公司启动食盐紧急预案,全力组织合格碘盐的生产和配送。充分展现出了央企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精神。中国铝业在因停电造成大量电解槽停产的情况下,还将自备电厂的电力向灾区进行反向供电。神华集团、中煤集团,无条件地保障重点电煤用户的供电,实施集中抢运和近路供电,满足抢险救灾的需要。中国海运、中国远洋都紧急调集了抢运煤炭的船舶,运费不涨价,确保国家紧急需求。商贸企业积极组织货源,保证灾区的粮食和生活用品的供给。
汶川抗震救灾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地震发生后,通往地震灾区的道路、电路、通讯全部中断,灾区情况不明,救灾受阻。央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奋起自救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设备、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积极调配充足的油料进行24小时不间断油料供应,保证了抢险车辆的油料需求;航天科工在第一时间紧急部署、技术支持、医疗救援;通信企业采取派出通信车、空投通信设备等措施,全力保障灾区应急通讯;东方电气在震后第一时间,立即组织职工实施救援,周边央企也迅速行动,与上千解放军一起,投入抢险救灾,累计从废墟中救出1 400余人;中国水电集团组织10支近1 000人的抢险突击救援队,投入280台(套)挖掘机、装载机、汽车吊、柴油发电机等救灾设备;水电顾问集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唐家山堰塞湖的紧急排险处置工作,为安全、科学、快速地消除险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中铁派出了39支、2 585人的抢险突击队,调动572台(套)各类救援设备,争分夺秒地开展抢险。中铁八局仅用了15个小时,就将绵阳至重灾区汉旺的“生命通道”——德天铁路线全面修复。中央交通运输企业不计代价,全力满足救灾运输需要,运送生命希望,仅灾后一周内,三大航空公司已执行飞行任务592架次,运送了大批救灾人员和药品、食品等救灾急需物资。国机集团向灾区支援19台挖掘机,所属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紧急征调12驾飞机投入抗震救灾。
地震发生后,中央食品、医药、轻工、化工、建材等企业加班加点组织生产,竭尽全力保障灾区急需的物资供应。中央粮食企业紧急组织生产、运输和调配,力保灾区群众生活需要。中储粮总公司紧急加工调运3 000吨大米、10万吨中央储备稻谷、5万吨中央储备小麦和1.4万吨中央储备食用油支援灾区;中粮集团紧急组织粮油食品,支援受灾严重的彭州通济镇和龙门山;新兴铸管集团紧急组织所属9家企业,昼夜加班加点生产帐篷、急救包、口罩、行军床、担架、炊事车、棉被、蚊帐等急需物资;中国化工全力以赴加班加点生产过氧乙酸、次氟酸钠等消毒用品赶送灾区,同时还赶制10万副医用手套支援灾区。
央企共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59.53亿元,其中:捐款总额38.9亿元,包括集团总部捐款8亿,下属单位捐款8.6亿元,职工个人捐款13.6亿元,特殊党费8.7亿元。捐物总计20.1亿元。
震灾重建救援2009年5月8日,为援助四川灾区家园重建,践行央企社会责任,一汽——大众成都建设项目在成都启动。这笔投资额5.5亿欧元(约50亿元人民币)的建设项目,是四川灾后重建单项投资最大及技术含量最高的项目。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该项目不仅承担着中国一汽建设西南生产基地,开拓西南区域市场,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任,更体现了中国一汽作为央企对援助四川灾区家园重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责任。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产车15万辆,可直接提供4 500人的就业机会。
新疆暴雪赈济2010年1月,阿勒泰地区遭遇60年未遇的暴雪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1月21日23时,由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西部钻探公司连夜组成联合抗雪救灾队赴阿勒泰地区一市五县十五个抢险施工点,全面展开抢险救灾工作,中国石油新疆销售公司、运输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也参与此次抗雪救灾行动。截至2月4日11时,抗雪救灾队在灾区累计打通道路2 052公里,救援被困村庄、冬窝子211个,救援被困家庭1.7991万户、群众6.7998万人,运送救灾物资961.5吨。充分展示了央企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防治H1N1流感2009年9月期间,中国多个地方报告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为有效应对“甲流感”危机,央企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做好防控工作。中国生物紧急启动应急响应,要求所属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利用现有生产设施设备做好扩大流感疫苗生产能力的准备工作,以备国家应急需求时迅速转入相应疫苗的生产;国药集团加班加点生产供应疫苗;南航集团还作出细致规定,要求在起飞前和落地后,工作人员对客舱进行彻底系统消毒,并为旅客印刷了很多关于“甲流感”预防知识的小册子,以提高旅客的防范意识,以切断“甲流感”的传播渠道。中远集团要求所有靠港的船舶、特别是停靠疫区港口的船舶,无特殊情况禁止船员下船,严防将“甲流感”病毒带上船;通用技术集团全力组织相关药物的收储和调运,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
抗击西南干旱2010年开春,罕见旱情肆虐大西南,云南更是遭受60年一遇的历史特大旱灾,给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给春耕生产造成极大威胁。面对严重旱情,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电集团及中铝公司等央企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战场,保障油电供应,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截至3月17日,国家电网四川公司已成立抗旱保电服务队300支,出动抗旱保电人员2 266人次,消除农村配网缺陷509处,提供抗旱发电机19台/490千伏安,新增排灌用变压器12台/1280千伏安,有力保障了抗旱用电需求。南方电网所属云南电网公司调动各级力量,开辟抗旱用电“绿色通道”、送上柴油发电机应急、免费为客户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供电设备、成立抗旱保电志愿队、捐款送水搞帮扶,顽强迎战旱灾。华电集团所属企业在保证安全发电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政府抗旱救灾,力所能及地向当地乡镇送水送物,目前已向受灾地区捐款超过100万元。中铝公司云铜集团在组织好自身抗灾工作的同时,抽调70多名员工组成突击队,主动承担了昆明和曲靖在最干旱、最缺水的五县九村的地下找水突击任务,全力以赴为当地村民打井取水,共同抗击特大旱灾。
助弱扶贫惠泽一方
中央企业始终牢记神圣使命和职责,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工作的投入,推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造福一地人民华能集团通过在贫困地区兴建电站,努力做到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地人民。华能澜沧江公司“百千万工程”实施两年来,范围涉及云南28个州、县,累计投入资金2 792万元,建立80余所希望小学、卫生室等,资助1 932名困难中小学生完成学业,解决了47 560人的饮水解困工程。华能四川公司 “哺农惠民工程”共落实资金1 460万元,完成项目86个,正在实施项目21个。华能控股的北方电力公司“金秋助学”工程,四年间已累计向贫困大学生和失学学生捐助464万元。华能集团援疆、援藏、陕西榆林等对口扶贫工程也全面推进。到2008年底,华能向新疆阿合奇县援助资金2 600多万元,参与当地抗震安居、教育、医疗设施建设。
捐建希望小镇2008年,华润集团及其员工捐资4 500万元,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西北乐村建设希望小镇。华润充分发挥出多元化业务的优势,如:华润置地捐建希望小镇综合服务中心并组织了建设施工,华润水泥捐助了小镇建设所需的全部水泥,华润燃气捐建了所有农户的沼气池,华润电力捐助了变压器及太阳能路灯,华润医药捐建了小镇卫生院,华润万家、五丰行积极扶持小镇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分别承建了种苗场和孵化厂、农产品批发市场,华润集团其他企业分别捐助了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站、文化站等等。华润集团希望通过这一形式,探索一条企业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道路。
善举惠泽黔东南自2004年起,华侨城集团公司在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所属五大子集团在科技、教育、卫生、劳动输出、旅游开发等方面向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天柱、三穗两县投入大量资金及物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 446万元,先后援建帮扶项目35个,其中包括学生校舍及食堂9栋、卫生院门诊楼6栋,捐赠旅游渡轮1艘、彩色电视304台,安装有线电视1 646户、村文化室电视接收播放设备104个,资助各类培训300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 620名,改善了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部分基础教育及医疗设施等方面的条件。
海外经营履责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央企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中国石油在并购重组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中,尊重和保护当地员工权益,制定了招聘、培训和奖励激励等20多项政策,有效实现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中钢集团在发展非洲业务成功经营12年过程中,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与当地居民共同合作培育社区自主产业。通过立足当地、融入社区的运营理念和行为,实现了企业与当地社会的和谐共荣发展,使中钢集团在当地树立了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和当地各方的尊重和信任。
结束语
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多方面、多领域持续地履行社会责任,展示出不平凡的业绩,本文仅仅起到窥管知豹的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央企经受住了重大考验,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证明:只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央企都能够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不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栋梁。
诚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央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的一些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指挥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帮助、支持。央企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社会责任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差距,尚须持续改进。央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未来央企将继续坚持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这个目标,发挥顶梁柱作用。同时,也将会更加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制度,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各项工作中,努力成为全球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期待央企会有更佳的表现。
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各种公开信息,因缺少统计资料,少数项目缺乏全年数据,多个机构统计和负责人表述略有差异,故本文采用信度较高的,对文中引用的数据来源不一一说明,特此表示感谢,望读者予以理解。
(责任编辑: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