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的超模”、第一位登上“维多利亚的秘密”秀的亚洲模特、权威模特网站MDC榜单上位列世界超模第三……拥有如此多的光环,刘雯现在无疑是世界舞台上最知名的中国超模。
然而这个大女孩却始终低调,她从不以超模自居,微博认证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模特刘雯”,自我简介则是:本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不小心陷入了时尚的大舞台。自己还是微不足道的自己,承载了大家太多的关心。
从没觉得自己好看
1988年,刘雯出生在湖南永州,这里安静而闭塞。刘雯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工人,跟时尚沾不上半点关系,在刘雯的记忆里,她的童年“没有时髦的服装店,时尚杂志更是看都没有看过”,在她的认知中,“从没觉得自己好看”。
这番自我评价似乎有些“凡学”,但刘雯在少女时代的确为自己的单眼皮、小眼睛、大嘴巴而感到自卑过,加上高出同龄人太多,她总是不自觉地含胸驼背,不想让别人注意到她。
2005年,17岁的刘雯还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人生规划是在毕业后当一名导游。偶然报名参加新丝路模特大赛,她的目标也不是成为模特,而是为了得到比赛的奖品一台笔记本电脑。只是她没想到,自己不仅赢得了奖品,还一举拿下了湖南赛区的总冠军。
作为湖南省选手,刘雯要与全国最优秀的模特一同前往三亚参加总决赛,这让毫无基础的她骑虎难下。比赛前一天,她哭着反复看镜子里的自己,长相不出众、腿不直、三围也不达标,怎么上台和别人竞争?
果然,刘雯在这场比赛里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但令她安慰的是,她还是得到了新丝路模特机构的模特签约合同。而且这场比赛也激起了刘雯的胜负欲,17岁的她提着两个箱子,一个人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父亲并没有去车站送她,还说:“你自己出去锻炼一下。”或许,他以为女儿只是一时兴起,没多久就会回家,但这个倔强的女孩却一口气在这一行坚持了十几年,这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
“我以前是不懂时装的,所以从来没觉得做模特会做这么久,我一度以为自己做个两三年就离开这个行业了。可后来做着做着,居然就做成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未来,就起始于当下
模特的路的确不好走,刘雯刚到北京的那段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很少有工作的机会。
“(当时的我)完全不懂什么是时尚的东西,来的时候刚好是冬天,所以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要暖和,舒不舒服、时不时髦都是其次。”没有经验的刘雯在刚开始面试走秀的时候出了问题,其他女孩一进有暖气的面试间就脱掉羽绒服,露出紧身的牛仔裤和T恤,让面试官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好身材,只有刘雯是“里三层外三层,毛衣套着毛衣”,因为她觉得那样穿暖和,她甚至也不太会穿高跟鞋。
那次面试自然是以失败告终了,但回忆起这些窘迫的往事,刘雯总是爽朗大笑。当时到底有多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刘雯同屋的两个女孩拥有国内杂志上常见的美女长相,鹅蛋脸、双眼皮、大眼睛,总是能轻松面试成功,每天忙于各种拍摄。只有刘雯,在漫长的时间里,总是一个人沮丧地待在家里。
这样的日子很容易让人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第一次出远门打拼的我曾经也想过放弃,是父母告诉我,再坚持一下也许会好起来,实在不行再回来。”刘雯很感激当时鼓励她的父母,但也有人说,她更应该感谢的是没有放弃的自己。
在刘雯眼中,身处模特行业,受挫时内心经受的打击比别的行业更大。“刚起步的时候,在很多客户眼里你就像商品。而‘商品’和客户这样面对面的短暂交流中,你一次选不上,两次选不上,你再看看旁边,为什么同样是年轻人,她们就被选上了,而你却要被直接拒绝?这是很难受的。”
許多新人的心态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崩溃了,但刘雯却没有,她将时间花在了解决问题上。她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每一次失败的面试之后她都会总结,是不是自己哪里有缺点,是穿错了衣服,还是妆容不对。她还学着在工作环境里跟人交流,让对方记住自己。
刘雯把打零工的钱都用在了买杂志上,研究模特们怎么摆姿势做表情,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定点都细细钻研,不知不觉中,杂志积累了2000多本。她不是纸上谈兵,她在用尽全力争取一切拍片的机会,哪怕是费力不赚钱的试装模特她也欣然答应去做。她需要得到专业上的肯定。
“一个人的未来,就起始于当下。我相信只要你一点一滴地坚持去做,去积累,时机是一定会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雯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006年冬天,刘雯在为《嘉人》杂志拍摄试装照片的过程中,获得了法国时尚“男魔头”约瑟夫·卡尔的赏识。
卡尔正受邀为《嘉人》策划一个中国形象,当光束打在刘雯脸上的那一刻,他便认定眼前的这个年轻女孩将成为一个巨星。尽管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刘雯只是个小模特,但是卡尔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说:“有的模特很漂亮,但除了漂亮什么都没有。刘雯不一样,她不是那么典型的东方脸,她有一种更广泛的美。”
她只是按部就班而已
在连续两次登上《嘉人》封面后,刘雯的工作邀约越来越多,她总是把工作排得满满当当的,只要有机会,她都会去接下来。那个时候,她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都不懂,所以总想着多做一些工作,就能多学点东西。
那段时间,刘雯几乎每天都在拍摄,一天拍两三个项目,乘坐地铁和公交车在各个摄影棚间流转。“现在你问我对北京地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说我知道各个摄影棚的位置,而我就像电子游戏里的图标一样在它们之间移动……”
工作让这个青涩的女孩快速成长起来了,也让她变得自信起来了。2008年年初,卡尔鼓励刘雯去国外的时装周闯荡一番。刚到北京时的艰难还历历在目,这个只会说“yes”和“no”的倔强女孩,再一次收拾行囊,重新起程。
语言不通,地域不熟,文化不同,中国面孔在当时的国际时尚圈也并不吃香,刘雯说自己刚到国外的那几年,“每天都是场硬仗”。
有一次,刘雯去米兰面试,地点在很远的郊区,几经周折到达现场时,面试却临近结束,更糟的是她因为走得太匆忙竟忘了带高跟鞋。可是她不愿还未尝试就放弃,便利用最后的时间冲到台上,用蹩脚的英文自我介绍后,光着脚完成了走台面试。
她本以为这是一次失败透顶的面试,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却意外地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获得了试装的机会。最终她通过了层层选拔,成功上台,那是她的第一场国际大秀。
但刘雯明白,侥幸并不能长久,自那之后她给自己定下了工作的准则:可以不戴首饰,但一定要戴手表,方便看时间;再晚回到酒店,都要把第二天要用的物品收拾齐全;可以不化妆,但一定要洗头,因为油乎乎的头发不方便造型师做头发。
她从不迟到,不耍大牌,为人谦逊随和,这样专业的工作态度和好性格让她赢得了众多国际品牌的好感与信任。
对于自己的成功,刘雯说:“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等待了多久才迎来爆发,或许在他人立场上这样解读是很扬眉吐气的一件事。我的个人感受是比较顺的,我不过是坚持做走秀这件事,但好像时间到了一个节点,在别人眼里成了不一样的开始,其实我真的只是按部就班而已。”
2008年,刘雯在米兰和巴黎以27场走秀刷新了中国模特在欧洲的T台纪录。2009年,她去了纽约、米兰、伦敦、巴黎四大时装周,在1个月内走了74场秀,最高纪录是一天走6场。一时之间,刘雯成为最受品牌和观众钟爱的超模,就连参加综艺,只要有她出现的镜头,弹幕里便全是好评。
可是如今的刘雯,依旧怀揣当初的单纯质朴。在机场遇到粉丝,她会害羞地说自己不是刘雯,而是刘雯的表姐,因此获得了“大表姐”的昵称。当国外品牌发表辱华言论,她第一时间选择与该品牌解约,明知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后续的时尚资源。家乡拍宣传片,她便以零片酬参演,用真心回馈那片养育她的土地。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设想,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谁,或者变成更好的自己。但是慢慢地做久了,你就会发现,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享受当下,这才是最珍贵的,无关哪个行业。”
然而这个大女孩却始终低调,她从不以超模自居,微博认证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模特刘雯”,自我简介则是:本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不小心陷入了时尚的大舞台。自己还是微不足道的自己,承载了大家太多的关心。
从没觉得自己好看
1988年,刘雯出生在湖南永州,这里安静而闭塞。刘雯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工人,跟时尚沾不上半点关系,在刘雯的记忆里,她的童年“没有时髦的服装店,时尚杂志更是看都没有看过”,在她的认知中,“从没觉得自己好看”。
这番自我评价似乎有些“凡学”,但刘雯在少女时代的确为自己的单眼皮、小眼睛、大嘴巴而感到自卑过,加上高出同龄人太多,她总是不自觉地含胸驼背,不想让别人注意到她。
2005年,17岁的刘雯还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人生规划是在毕业后当一名导游。偶然报名参加新丝路模特大赛,她的目标也不是成为模特,而是为了得到比赛的奖品一台笔记本电脑。只是她没想到,自己不仅赢得了奖品,还一举拿下了湖南赛区的总冠军。
作为湖南省选手,刘雯要与全国最优秀的模特一同前往三亚参加总决赛,这让毫无基础的她骑虎难下。比赛前一天,她哭着反复看镜子里的自己,长相不出众、腿不直、三围也不达标,怎么上台和别人竞争?
果然,刘雯在这场比赛里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但令她安慰的是,她还是得到了新丝路模特机构的模特签约合同。而且这场比赛也激起了刘雯的胜负欲,17岁的她提着两个箱子,一个人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父亲并没有去车站送她,还说:“你自己出去锻炼一下。”或许,他以为女儿只是一时兴起,没多久就会回家,但这个倔强的女孩却一口气在这一行坚持了十几年,这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
“我以前是不懂时装的,所以从来没觉得做模特会做这么久,我一度以为自己做个两三年就离开这个行业了。可后来做着做着,居然就做成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未来,就起始于当下
模特的路的确不好走,刘雯刚到北京的那段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很少有工作的机会。
“(当时的我)完全不懂什么是时尚的东西,来的时候刚好是冬天,所以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要暖和,舒不舒服、时不时髦都是其次。”没有经验的刘雯在刚开始面试走秀的时候出了问题,其他女孩一进有暖气的面试间就脱掉羽绒服,露出紧身的牛仔裤和T恤,让面试官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好身材,只有刘雯是“里三层外三层,毛衣套着毛衣”,因为她觉得那样穿暖和,她甚至也不太会穿高跟鞋。
那次面试自然是以失败告终了,但回忆起这些窘迫的往事,刘雯总是爽朗大笑。当时到底有多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刘雯同屋的两个女孩拥有国内杂志上常见的美女长相,鹅蛋脸、双眼皮、大眼睛,总是能轻松面试成功,每天忙于各种拍摄。只有刘雯,在漫长的时间里,总是一个人沮丧地待在家里。
这样的日子很容易让人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第一次出远门打拼的我曾经也想过放弃,是父母告诉我,再坚持一下也许会好起来,实在不行再回来。”刘雯很感激当时鼓励她的父母,但也有人说,她更应该感谢的是没有放弃的自己。
在刘雯眼中,身处模特行业,受挫时内心经受的打击比别的行业更大。“刚起步的时候,在很多客户眼里你就像商品。而‘商品’和客户这样面对面的短暂交流中,你一次选不上,两次选不上,你再看看旁边,为什么同样是年轻人,她们就被选上了,而你却要被直接拒绝?这是很难受的。”
許多新人的心态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崩溃了,但刘雯却没有,她将时间花在了解决问题上。她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每一次失败的面试之后她都会总结,是不是自己哪里有缺点,是穿错了衣服,还是妆容不对。她还学着在工作环境里跟人交流,让对方记住自己。
刘雯把打零工的钱都用在了买杂志上,研究模特们怎么摆姿势做表情,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定点都细细钻研,不知不觉中,杂志积累了2000多本。她不是纸上谈兵,她在用尽全力争取一切拍片的机会,哪怕是费力不赚钱的试装模特她也欣然答应去做。她需要得到专业上的肯定。
“一个人的未来,就起始于当下。我相信只要你一点一滴地坚持去做,去积累,时机是一定会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雯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006年冬天,刘雯在为《嘉人》杂志拍摄试装照片的过程中,获得了法国时尚“男魔头”约瑟夫·卡尔的赏识。
卡尔正受邀为《嘉人》策划一个中国形象,当光束打在刘雯脸上的那一刻,他便认定眼前的这个年轻女孩将成为一个巨星。尽管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刘雯只是个小模特,但是卡尔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说:“有的模特很漂亮,但除了漂亮什么都没有。刘雯不一样,她不是那么典型的东方脸,她有一种更广泛的美。”
她只是按部就班而已
在连续两次登上《嘉人》封面后,刘雯的工作邀约越来越多,她总是把工作排得满满当当的,只要有机会,她都会去接下来。那个时候,她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都不懂,所以总想着多做一些工作,就能多学点东西。
那段时间,刘雯几乎每天都在拍摄,一天拍两三个项目,乘坐地铁和公交车在各个摄影棚间流转。“现在你问我对北京地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说我知道各个摄影棚的位置,而我就像电子游戏里的图标一样在它们之间移动……”
工作让这个青涩的女孩快速成长起来了,也让她变得自信起来了。2008年年初,卡尔鼓励刘雯去国外的时装周闯荡一番。刚到北京时的艰难还历历在目,这个只会说“yes”和“no”的倔强女孩,再一次收拾行囊,重新起程。
语言不通,地域不熟,文化不同,中国面孔在当时的国际时尚圈也并不吃香,刘雯说自己刚到国外的那几年,“每天都是场硬仗”。
有一次,刘雯去米兰面试,地点在很远的郊区,几经周折到达现场时,面试却临近结束,更糟的是她因为走得太匆忙竟忘了带高跟鞋。可是她不愿还未尝试就放弃,便利用最后的时间冲到台上,用蹩脚的英文自我介绍后,光着脚完成了走台面试。
她本以为这是一次失败透顶的面试,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却意外地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获得了试装的机会。最终她通过了层层选拔,成功上台,那是她的第一场国际大秀。
但刘雯明白,侥幸并不能长久,自那之后她给自己定下了工作的准则:可以不戴首饰,但一定要戴手表,方便看时间;再晚回到酒店,都要把第二天要用的物品收拾齐全;可以不化妆,但一定要洗头,因为油乎乎的头发不方便造型师做头发。
她从不迟到,不耍大牌,为人谦逊随和,这样专业的工作态度和好性格让她赢得了众多国际品牌的好感与信任。
对于自己的成功,刘雯说:“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等待了多久才迎来爆发,或许在他人立场上这样解读是很扬眉吐气的一件事。我的个人感受是比较顺的,我不过是坚持做走秀这件事,但好像时间到了一个节点,在别人眼里成了不一样的开始,其实我真的只是按部就班而已。”
2008年,刘雯在米兰和巴黎以27场走秀刷新了中国模特在欧洲的T台纪录。2009年,她去了纽约、米兰、伦敦、巴黎四大时装周,在1个月内走了74场秀,最高纪录是一天走6场。一时之间,刘雯成为最受品牌和观众钟爱的超模,就连参加综艺,只要有她出现的镜头,弹幕里便全是好评。
可是如今的刘雯,依旧怀揣当初的单纯质朴。在机场遇到粉丝,她会害羞地说自己不是刘雯,而是刘雯的表姐,因此获得了“大表姐”的昵称。当国外品牌发表辱华言论,她第一时间选择与该品牌解约,明知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后续的时尚资源。家乡拍宣传片,她便以零片酬参演,用真心回馈那片养育她的土地。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设想,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谁,或者变成更好的自己。但是慢慢地做久了,你就会发现,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享受当下,这才是最珍贵的,无关哪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