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等花自己开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249879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法指导。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指导学生“思”的方法,渲染学生“议”的气氛,培养学生“练”的能力,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读;思;议;练
  
  一位专家说过,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优等生。而我还想补充,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就是一个潜在的高素质的人。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法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不要操之过急,要不时地“浇水”“施肥”,要慢慢地等花自己开。
  一、在阅读课前教师要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做好准备
  1. 教师方面:深度备课,将准备工作做到全、细、深、透
  在每次上阅读课前,我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为这节课做前续准备工作。比如,首先对全班级的学生进行一个小调查,摸清学生的喜好;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阅读材料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搜寻有关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最后筛选出学生喜欢的文章或者句、段。
  在这个环节里,我不仅精心地准备课堂教学思路,设计阅读所用的题目、表格、知识点的梳理,还要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可能提出的问题等,并且把上课要让学生进行的一切活动形式内容细加揣摩,选择好要用的教学方法。
  学生方面: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课前预习时我会指导学生预习有关的生词,查阅资料或上网搜寻有关的信息,还会让学生准备一些需要的物品。比如在预习《I want to be an actor》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喜欢的明星的资料,可以是电影明星,也可以是运动明星,这样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已经激起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迫不及待地要上阅读课了。
  二、在课堂实际操作中,将学法指导渗透于“读、思、议、练”这四个阅读教学环节之中
  1. 重视学生“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线,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这样学生才可以从中不断地吸取营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在设计阅读课时,读的环节一般分为快速阅读、细读、跟读。
  (1)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经过这次阅读,学生才会对文章有一层感性的理解。
  (2)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或设计详细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去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2. 指导学生“思”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呢?我的做法是:在学生思维过程的关键处予以适时的方法点拨。指导学生对短文进行分析,培养他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扫视画线的核心词;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猜词语义,扫除阅读拦路虎;进行限时阅读;引导学生对于重点段落进行摘抄和背诵等。
  3. 渲染学生“议”的气氛
  在解决阅读课文中的知识点环节时,我主要分两步走,即先自学,后讨论。自学是讨论的基础,而讨论是自学的深化和发展。学生借助工具书,小组讨论,完成练习题,能达到基本掌握和理解常用词汇、重要句型以及主要语法项目等内容的目的。
  讨论过程既是学生反馈信息、互相交流的过程,又是接受教师指导,纠正错误,提高认识,形成规律的过程。
  我们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借鉴一下疯狂英语的方法,以句子的形式呈现,以句子的形式巩固,以句子的形式练习,让学生始终在句子当中理解语法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练”的能力
  在学生对语篇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语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练习。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例如在教学时,进行完阅读和知识点环节后,我安排了一个仿写的任务,采访自己的父母或朋友,写一写他们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以及睡眠等。这一活动既促使学生使用了本单元刚学习的知识点如try to do,want sb.to do,be good for,although,又促使学生去回顾旧的知识如I decide to exercise every day.Drinking milk helps me to keep healthy.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新旧知识也得到了连贯。
  英语阅读教学既要注意课内指导,又要注意课外指导。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并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谁说阅读是难题,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滨海县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2020年2月2日,曾光在北京参加一场关于疫情的研讨活动。(本刊记者侯欣颖/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后,曾光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频繁在媒体发声,成为热点人物。74岁的他还开通了微博,为公众释疑解惑。1月31日,《环球人物》记者就此次疫情采访了曾光。“如果疫情拐点出现,武汉人有很大的贡献”  4个月前,《环球人物》记者曾采访曾光,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中
《读书》今年第五期“读书献疑”栏发表朱正先生的《〈傅斯年全集〉里的一封信》,指出《傅斯年全集》把“马”错认作“与”,致使一封信无人能看得懂。这确实是太不应该发生的事。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朱先生的。不过,朱先生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傅斯年的手书再怎么潦草,也不会写出简体的‘与’字来的”,我则认为不对。因为我平时看过不少明清人士的稿钞本,知道古人常写出“与”字来。记得鲁迅手稿中也是有的。翻一翻许慎《说文解字
本期栏目的分享嘉宾是左宏梅老师,2021年是她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相识的第13个年头。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她将自己的心得撰写成文,先后有12篇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在努力提升个人专业技能的同时,她不断发挥自身的专业影响力,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和促进区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渐形成了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实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验和做法。2020年,她与她的团队一起,创新工作形式,协同社会资
建筑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身上体现着一个时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技术等等。可是自来谈建筑的,多着眼于建筑物的群体布局,结构造作,材料运用等方面,较少注意于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曲阜孔庙建筑》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本书注意到了把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分析。  在旧时代,除了曲阜、京师建有孔庙以外,各府、州、县都建有孔庙(称文庙或圣庙)。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研讨和比较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许多问题。在一本本、一篇篇新论佳作中,有两本书脱颖而出,影响颇大,令人瞩目。这就是李泽厚同志的两本论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留心的读者会觉察,两书在出版上相隔六年,而且是由近及古,旨趣有异,个中必有原因。  近来,得知有人斥责李泽厚在后一著述中“背叛”
摘要: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幼儿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发展的眼光、教育技能、行为举止,健全的人格都直接熏陶感染着幼儿。  关键词:教育观念;发展眼光;教育技能;行为举止;健全人格    一、现代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
〔摘要〕本活动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我挑战,感受同伴温暖。通过简单设计的椅子桥,让学生置身一个人为制造的视觉剥夺空间里,学生蒙眼走在其上,在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进行自我挑战,通过与同伴的沟通交流、合作互助,深刻体验同伴情谊,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拉近同学关系。  〔关键词〕走盲桥;高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
岁月不居,一本杂志从诞生到弱冠之年,如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青春少年,时光见证了流淌的岁月,见证了众人的付出与汗水。多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栉风沐雨,历经草创时期的曲折迷茫,发展中的求索奋进,二十载艰辛伴着欢欣,玉汝于成,熠熠芳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国唯一一份专注服务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期刊,自2001年7月创刊伊始,沐浴改革春风,与时代同行。二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
荒芜先生去世近二十年了,带着他平生的遗憾、郁闷和悲哀。而他的音容,棱角分明地留在他的几卷遗作里。旧有所谓“怒书”,不多见但不可无;我说荒芜的诗就是“怒诗”,不但大违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也超出了这一诗教标榜“兴观群怨”对怨艾所允许的限度。  在这方面还是西人说得好:“愤怒出诗人”,或译“义愤出诗人”,总之这样的诗人写的是“怒诗”吧。荒芜的怒诗,如果不是更早,那大概在一九六六开始的十年浩劫中,遭到
在词、曲的旧选本中,常见不标举词调、曲调而题做“前调”的,不标举作者姓名而署做“前人”的,这一“前”字意指调名和作者与该选本中前一首的相同。从选本中引述此等词、曲时,自须恢复原名而不能径作“前调”或“前人”。《读书》一九八三年十期115页上有这么一段话:“辛弃疾以文为词,如《前调》‘杯,汝來前’一首,就是一个例子。”此处引辛词应称《沁园春》而不应漫云“前调”,外加一个书名号就更叫人摸不着头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