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顶帽子”说起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和几位同事参加了一次特级教师课堂观摩活动。一位特级教师执教后,说到:“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其意思不难理解,就是在课堂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打击。
   这位知名特级教师的话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肯定者有之,但也有不少同仁认为课堂上对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表扬,“高帽子”漫天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课堂教学并不是只有表扬和鼓励就行,适当的批评也很重要,要让学生明辨是非。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走进我们的课堂,细心的老师都会发现,表扬与激励充斥课堂,老师把一顶顶“高帽子”毫不吝啬地“戴”到学生头上。好像在课堂中善意地批评学生就是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是课堂教学所不容的,以至于最后学生对老师的一些表扬鼓励都麻木不仁了。课改提倡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人文的关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等理念,这是否意味着就不能批评学生?
   前不久,我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未完成作业,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他,希望以后要按时完成作业,下课后这位学生居然跑回了家,父母怎么劝说他回学校上课,他都不听。我还经常看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一批评学生,学生就抛出一句话反问老师:“我怎么了?”甚至还对抗老师:“你还想不想干了?”
   现在,像这样一句批评都听不得的孩子有很多。为什么有的学生一听批评便心怀不满,动辄出走,甚至轻生?为什么一些孩子的心理变得如此脆弱?这是全社会都应该思考的大问题。倘若没有真心的提醒和批评,被“抱着哄着”长大,将来何谈承担责任、勇敢正视错误?何谈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怕打击和挫折?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培养出坚忍不拔的人吗?
   诚然,“高帽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很多专家上的都是示范课、观摩课,其中表演的痕迹是很重的,他们注重的是一节课,而我们大多数教师的岗位是处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我们看重的应该是学生的终生发展。
   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灵魂锻造工程,要讲究策略。在赏识的同时,我认为也不能少了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绝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认为对100顶“高帽子”的说法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善意的批评在教育教学中是必要的,但不能偏激地认为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只需要给学生戴戴“高帽子”就可以了,我们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培养学生,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菲律宾女商人珍妮·林·纳波莱斯(下文称纳波莱斯)有个大名鼎鼎的女儿:去年,这位富家千金在网上“炫富”,发布了自己躺在钱堆里“沐浴”等一系列照片,结果被菲律宾税务局盯上,指控她逃税。如今,纳波莱斯比女儿更“出名”。她是菲律宾一个贪腐大案的关键人物。  纳波莱斯1964年出生在菲律宾马拉邦,父亲约翰尼·林是华裔。全家曾移居马尼拉。1970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她和4个兄弟返回老家。她后来经常吹嘘自己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经六十年了。在纪念国庆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不妨套用列宁的话说,“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解决的革命任务上”。在过去六十年中,现代中国的建设走过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既有山重水复之困惑,也有柳暗花明之转机。这是一段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历史。研究这段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能为我们指明解决任务的方向。  回想六十年前,天安门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自我成长;高中;心理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2-0044-02  【活动理念】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每一场危机都隐藏着机会。危机越大,机会也就越大。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当前,全民战“疫”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作为教育者,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这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建国,李光耀面对着镜头时却哭了,新加坡将何去何从?一个“水”字,挡住了它的所有发展前景。当时的新加坡,200多万人口,绝大部分的供水依赖于1961年和1962年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两份长期供水合约,这两份合约分别于2011年和2061年到期。李光耀曾说:“每一项政策都可能因为水资源问题而让我们屈膝。”  如今,新加坡的水源由单一的邻国购水,发展到雨水收集、邻国购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man和Csiks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轮》中指出,它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潜能的发挥,它把促进健康成长,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当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很快它就以一种锐不可挡之势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与运动,为世人所关注,它就是积极心理学。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知识,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阅读,好的阅读是学习的愉悦,是感受心灵的碰
《梁书·王籍传》:“湘东王为荆州,引为安西府谘议参军,带作塘令,不理县事,日饮酒,人有讼者,鞭而遣之。”  按:“作塘令”当作“作唐令”。《后汉书·郡国志四》载荆州武陵郡统县十二,其中有“作唐”。《晋书·地理下》载荆州南平郡统县四,分别为:作唐、孱陵、南安、江安。《宋书·州郡志三》南平内史下有注日:“吴南郡治江南,领江陵、华容诸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分南郡江南为南平郡,治作唐,后治江安。领县四。”据
〔关键词〕家庭教育;关键词;教育方式  有位初中生写了这样一篇习作,题目叫“妈妈的关键词”,原文内容是这样的:  妈妈的关键词  妈妈爱唠叨,尤其是对我。这几年我感觉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能听到这样几个词。  这不,清早,我还在做着甜梦,她来到我床前,掀开我的被子,往我屁股上拍一下,喊一声:“快起来,都几点了!”刚吃过饭,还没来得及漱漱口、用毛巾擦擦嘴,她一面拾掇碗筷一面喊:“还不快去上学,要不就晚了
我之前未曾读过鲲西的著作。二○一四年年底鲲西去世,读了上海作家躲斋发表的纪念文章,才买到了他的一册集子《三月书窗》。此书仅一百七十一页,十二万字,系其生前出版的第一册随笔集,其时鲲西已八十一岁。文史学者钱伯诚在此书的序言中对鲲西有一段非常概括的评价:“鲲西早年多从老师大儒游,含英咀华,学养素厚,但不轻易为文。他是自八十年代起方较多地写些文章的,但亦不苟作。他博览群书,中外兼修,尤邃于西学。每拈一题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个体的全局意识显得愈加重要。走出自我中心、扩展大我意识、担当社会责任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育人目标,也是生涯教育的高阶内涵。促进“大我”成长是已有生涯研究和实践或隐或显的主题,但教育效果却很少得到关注。研究以生涯智慧三度进阶培育模型为指导,对高中生实施了短期生涯教育,对275名高中生的前后测分析显示,短期生涯智慧教育虽然并未显著提升其外显大我意识,但却显著提升了其内隐大我意识
谈论丝绸之路,总要说到“丝绸之路”概念的创造者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这位德国地理学家先是一八六八至一八七二年间在中国做了四年的地质调查,然后一八七七年在德国出版《中国:亲身旅行及以旅行为基础进行研究的成果》第一卷(Chma.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iindeter Stud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