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揭示
河南省沁阳市以西万、紫陵、水南关为代表的一些乡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摸索出了符合实际的集约经营、“四荒”开发、对外承租、农地入股等流转模式。今年3月份,该市又在全省率先搭建了市、乡、村三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高效的土地流转平台;特别是9月11日,该市举办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公开拍卖、竞争性谈判大会”,媒体称此举敲响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拍卖第一槌”。沁阳市的做法获得了肯定,被誉为“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一面旗帜”。
多栖农民的种田烦恼
今年秋收,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农民彭大桥连地边也没踩一下。
“从去年秋季开始,俺家的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农业公司,种地的事再也不用操心了。”大桥乐呵呵地说,“吃饭不成问题,这不,前阵子公司刚给送了两袋面、300斤玉米。”彭大桥依靠村里扼晋煤外运咽喉要道的先天条件,几年来一直在做生意,可是,家里的3亩地就像关节炎似的,农忙时节总要“发作”一下。“不种还不行!咱生在农村不种地,会让人笑话的。再说了,俺村里多数都是做生意的,大家都很忙,你找谁给你种地?”在这个夹缝里周旋,彭大桥累得够呛。去年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让彭大桥有一种如遇大赦之感。
2007年9月,西万村这个沁阳市最大的行政村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将村里2400余亩耕地流转到了“沁阳市维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而维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则按照年龄标准无偿向流转农户供应粮食。
彭大桥是轻松了,可是,沁阳市很多外出务工者还在烦恼。“外出打工挣的也不少,到了农忙就犯愁。回去吧,又是路费又是误工,划不来;不回吧,咱当农民的不能让地荒了啊。”于是,有农民私下口头约定流转,流出方以口粮为代价或者无偿将土地托付流入方代管,双方都是马马虎虎的态度,土地的效益难以发挥。
种粮大户的承包之惑
有烦种地的,也有喜欢种地的。
10月28日,一场秋雨过后,田间地头很少见到人影了。蹲在田埂边的张小随看起来很显眼。他就是在“沁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拍卖、竞争性谈判大会”上,拍得第一宗土地的沁阳市太行办事处秘涧村村民。
“国家对农业的支持越来越大,再说,种地几乎没有风险,所以,我就想专门种地,种更多的地,地只有多种才有效益。”说起参与竞拍的原因,张小随表情很认真。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实在浪费。”张小随指着院子里并排放着的拖拉机和三轮车算起了账:“一亩地,种植粮食作物,扣除各种费用能收入400多块钱。可是,每一家都得为这三五亩地买农机、农具,大到车辆、犁、耙、水泵,小到钎、镰,缺一样都不行!这些都是重复投资,你说浪费不?”“虽然现在有了40亩地,但对我来说还是嫌少。为了这些地去投资大型机械吧,不值得;用自家的小机械吧,干不过来。所以,如果有机会,我想承包100亩,那样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把大型拖拉机、收割机等置全,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一场“土地经营权公开拍卖”大会
9月11日,河南省沁阳市劳动大厦二楼会议室内,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拍卖、竞争性谈判大会”召开,该市首批20宗2200.06亩土地的经营权针对70位竞买人公开竞拍、谈判出售。随着拍卖师拍卖槌“咚”的一敲,第一宗39.06宙土地的经营权以每亩420斤小麦的价格被张小随拍得。
“近年来,沁阳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快速发展的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土地经营权的矛盾日益突出——撂荒了可惜,可耕作起来浪费时间和人力。土地经营的‘鸡肋’现象催生了土地流转的大胆探索。”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敬如说:“而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则是进一步引导、规范和服务,在培育流转市场,保障规范运行上下工夫。为土地流转的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和合同规范等服务,使转产农民与种粮大户、农业公司实现双赢。”
土地流转效益初现
10月29日,在西万村村委会;我们见到了因土地流转工作而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西万村党总支书记董小柱。
“全村土地流转后,今年就已经尝到了甜头!”董小柱开门见山地说,该村通过平整荒坡、荒沟,新增土地1150亩,通过整合田间小道、沟渠、地垄,新增耕地148亩。土地流转后的一年,该村新增运输车辆34辆,个体工商户83家,农村富余劳动力安心进入二、三产业,一年来,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净增2300元;21户农民承包林地后每年可增收近5万元。“耕作效率和产量都出乎俺们意料!”
河南省沁阳市以西万、紫陵、水南关为代表的一些乡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摸索出了符合实际的集约经营、“四荒”开发、对外承租、农地入股等流转模式。今年3月份,该市又在全省率先搭建了市、乡、村三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高效的土地流转平台;特别是9月11日,该市举办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公开拍卖、竞争性谈判大会”,媒体称此举敲响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拍卖第一槌”。沁阳市的做法获得了肯定,被誉为“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一面旗帜”。
多栖农民的种田烦恼
今年秋收,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农民彭大桥连地边也没踩一下。
“从去年秋季开始,俺家的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农业公司,种地的事再也不用操心了。”大桥乐呵呵地说,“吃饭不成问题,这不,前阵子公司刚给送了两袋面、300斤玉米。”彭大桥依靠村里扼晋煤外运咽喉要道的先天条件,几年来一直在做生意,可是,家里的3亩地就像关节炎似的,农忙时节总要“发作”一下。“不种还不行!咱生在农村不种地,会让人笑话的。再说了,俺村里多数都是做生意的,大家都很忙,你找谁给你种地?”在这个夹缝里周旋,彭大桥累得够呛。去年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让彭大桥有一种如遇大赦之感。
2007年9月,西万村这个沁阳市最大的行政村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将村里2400余亩耕地流转到了“沁阳市维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而维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则按照年龄标准无偿向流转农户供应粮食。
彭大桥是轻松了,可是,沁阳市很多外出务工者还在烦恼。“外出打工挣的也不少,到了农忙就犯愁。回去吧,又是路费又是误工,划不来;不回吧,咱当农民的不能让地荒了啊。”于是,有农民私下口头约定流转,流出方以口粮为代价或者无偿将土地托付流入方代管,双方都是马马虎虎的态度,土地的效益难以发挥。
种粮大户的承包之惑
有烦种地的,也有喜欢种地的。
10月28日,一场秋雨过后,田间地头很少见到人影了。蹲在田埂边的张小随看起来很显眼。他就是在“沁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拍卖、竞争性谈判大会”上,拍得第一宗土地的沁阳市太行办事处秘涧村村民。
“国家对农业的支持越来越大,再说,种地几乎没有风险,所以,我就想专门种地,种更多的地,地只有多种才有效益。”说起参与竞拍的原因,张小随表情很认真。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实在浪费。”张小随指着院子里并排放着的拖拉机和三轮车算起了账:“一亩地,种植粮食作物,扣除各种费用能收入400多块钱。可是,每一家都得为这三五亩地买农机、农具,大到车辆、犁、耙、水泵,小到钎、镰,缺一样都不行!这些都是重复投资,你说浪费不?”“虽然现在有了40亩地,但对我来说还是嫌少。为了这些地去投资大型机械吧,不值得;用自家的小机械吧,干不过来。所以,如果有机会,我想承包100亩,那样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把大型拖拉机、收割机等置全,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一场“土地经营权公开拍卖”大会
9月11日,河南省沁阳市劳动大厦二楼会议室内,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拍卖、竞争性谈判大会”召开,该市首批20宗2200.06亩土地的经营权针对70位竞买人公开竞拍、谈判出售。随着拍卖师拍卖槌“咚”的一敲,第一宗39.06宙土地的经营权以每亩420斤小麦的价格被张小随拍得。
“近年来,沁阳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快速发展的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土地经营权的矛盾日益突出——撂荒了可惜,可耕作起来浪费时间和人力。土地经营的‘鸡肋’现象催生了土地流转的大胆探索。”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敬如说:“而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则是进一步引导、规范和服务,在培育流转市场,保障规范运行上下工夫。为土地流转的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和合同规范等服务,使转产农民与种粮大户、农业公司实现双赢。”
土地流转效益初现
10月29日,在西万村村委会;我们见到了因土地流转工作而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西万村党总支书记董小柱。
“全村土地流转后,今年就已经尝到了甜头!”董小柱开门见山地说,该村通过平整荒坡、荒沟,新增土地1150亩,通过整合田间小道、沟渠、地垄,新增耕地148亩。土地流转后的一年,该村新增运输车辆34辆,个体工商户83家,农村富余劳动力安心进入二、三产业,一年来,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净增2300元;21户农民承包林地后每年可增收近5万元。“耕作效率和产量都出乎俺们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