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周报》目前是国内高中生几乎人手一份的周报,是老师每周一测的“金法宝”,也是第一个在CCTV黄金时段做广告的英语报纸。席玉虎是《英语周报》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临危受命:创新改革走出困境
1983年,席玉虎在山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读书时,该校主办一份英文报纸《中学英语辅导》,1985年,改名为《英语周报》,社长是闫晓天。当时闫晓天社长要编写一本英文书,由于席玉虎在学生会的出色表现,系里的老师一致推荐这名开朗活泼、聪明机智的年轻人做社长的助手。席玉虎不敢懈怠,全心投入其中:资料查阅、稿件编辑、校对……每一个环节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85年席玉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先后在外语系担任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在工作期间表现也非常出色。1994年,闫晓天社长年事已高,纵观周围的接班人,他第一个便想到了当时做自己助手的年轻人席玉虎。于是几经推荐,席玉虎便接手了《英语周报》。
然而刚刚接手《英语周报》时,周报发行量正不断下滑,1994年仅有数万份。在经营方面,报社分块承包,各自为政,缺乏规划与合力;资金方面,报社拖欠印刷厂印刷款、员工工资竟达百万元以上;而当时报社没有专职英文编辑,全靠找一些中学英语教师来做兼职编辑,人才资源也十分匮乏。
席玉虎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痛定思痛,他认为:原先周报单一的运营模式不能促进发展,改革才是唯一出路!
刚刚接手报社的时候,席玉虎每天晚上都很晚回家,和报社的老师们一起参与到审稿、校稿、讨论选题的环节中,不厌其烦地与每个员工交流、谈心,分析市场环境及报社在竞争中的优势,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并与大家一起共同设计整改方案,规划发展蓝图。
经过重整发行渠道,报社试验性地成立发行工作站,并将这一模式推向全国。又经过长期努力和坚持,报社建立了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发行工作站,拥有达6000余人的专职发行员队伍,并实行利益均沾,多劳多得的管理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报社的发行开始平稳起步,与印厂、发行商的合作关系也稳步向前迈进。席玉虎在报社的领导地位也树立起来。
准确定位:提高大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定位,是报纸的灵魂。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报纸又凭借什么在行业中立足呢?席玉虎认为作为媒体,《英语周报》不应该只是承担教辅的角色,更要承担部分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这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过对行业的分析和市场的把脉,席玉虎确定了《英语周报》的定位:即提供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服务,提高广大读者的英语水平;《英语周报》应是一份更侧重于教育教学类的报纸,而不只是教辅类报纸。
培养专业编校人才:打造英文教辅类报纸的灵魂
席玉虎视报社编辑为根本。报纸质量的优劣取决于编辑人员的素质。英语专业出身的他深知,要创办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报纸,必须沉下心来,踏实做学问。没有扎实的英文专业功底以及对教学教材深入研究的编辑,是不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
因此他非常重视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席玉虎通过对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从编辑工作的源头确保了编辑质量。
在核心作者队伍的建设方面,报社鼓励作者原创稿件,提高稿件质量,其中包括专家咨询团队、核心作者团队和专业撰稿人队伍。通过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的办法以及培训交流等方式,并邀请优秀作者到报社共同研究教法、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制定报纸栏目和编辑计划。
《英语周报》目前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家咨询团队,其中包括20多名国内外语界权威专家及多名专职外教,300多名专栏作者以及3000多名一线优秀骨干教师作为撰稿作者,保证了《英语周报》的优秀稿件源源不断。他们定期对报社编辑进行指导和培训,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介绍给报社。
在编辑队伍的建设方面,报社现拥有专职编辑人员300多人,其中以英语转岗教师、英语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为主。席玉虎注重引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英语语言学、测试学毕业的研究生加入编辑队伍,同时聘请有教学经验、有编辑经验和一定英语语言文字水平的外籍专家审读周报。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报社让每位编辑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并定期送编辑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
在审读队伍的建设方面,报社于2007年成立了审读中心,专门负责报纸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监管工作,提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编、以评促教”的审读工作方针,并制订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审读标准。在严密的质量审读监督体系下,报纸差错率始终保持在3%以下,达到了国家出版法规的要求。
什么样的人才最受报社青睐?席玉虎说他主要看三点:实干不实干,严谨不严谨,是否能创新。“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社训,也是报社选人用人的不二法则。认真、细致、严谨是由编辑工作性质决定的,学习和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报社中层很大一部分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积极向上,思维活跃,有冲劲有干劲,使整个企业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席玉虎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常说“用其心不用其行”,“让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待遇”。很多年过去了,虽然这个行业的流动性大,但是报社人才流失率却很低。因为报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大家的心都在这份事业上扎了根。如果编辑部有员工提出从事发行工作的愿望,他就会尊重员工的想法,努力为员工创造平台。他鼓励报社的优秀人才到市场一线上去,面对竞争,既了解产品又懂市场的人正是报社最需要的。为了让员工干得更起劲,席玉虎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肯定大家的劳动成果,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新的办公大楼落成后,报社还将修建员工餐厅、健身中心、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午间休息室,为员工创造更加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发展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
关于理想与现实,席玉虎的论述是:“理想是动力,是方向,需要坚持;现实是根本,是基础,需要适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现实去谈理想,那理想就成了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也不能罔顾理想只重现实,那就成了鼠目寸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要高瞻远瞩,也要脚踏实地,这就是我对年轻人的忠告。”
人物名片
席玉虎,现任《英语周报》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4年,受学校委派,担任《英语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至今。同时兼任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荣获中國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理工作者、中国报业发行最佳创新奖等多项殊荣。
临危受命:创新改革走出困境
1983年,席玉虎在山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读书时,该校主办一份英文报纸《中学英语辅导》,1985年,改名为《英语周报》,社长是闫晓天。当时闫晓天社长要编写一本英文书,由于席玉虎在学生会的出色表现,系里的老师一致推荐这名开朗活泼、聪明机智的年轻人做社长的助手。席玉虎不敢懈怠,全心投入其中:资料查阅、稿件编辑、校对……每一个环节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85年席玉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先后在外语系担任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在工作期间表现也非常出色。1994年,闫晓天社长年事已高,纵观周围的接班人,他第一个便想到了当时做自己助手的年轻人席玉虎。于是几经推荐,席玉虎便接手了《英语周报》。
然而刚刚接手《英语周报》时,周报发行量正不断下滑,1994年仅有数万份。在经营方面,报社分块承包,各自为政,缺乏规划与合力;资金方面,报社拖欠印刷厂印刷款、员工工资竟达百万元以上;而当时报社没有专职英文编辑,全靠找一些中学英语教师来做兼职编辑,人才资源也十分匮乏。
席玉虎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痛定思痛,他认为:原先周报单一的运营模式不能促进发展,改革才是唯一出路!
刚刚接手报社的时候,席玉虎每天晚上都很晚回家,和报社的老师们一起参与到审稿、校稿、讨论选题的环节中,不厌其烦地与每个员工交流、谈心,分析市场环境及报社在竞争中的优势,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并与大家一起共同设计整改方案,规划发展蓝图。
经过重整发行渠道,报社试验性地成立发行工作站,并将这一模式推向全国。又经过长期努力和坚持,报社建立了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发行工作站,拥有达6000余人的专职发行员队伍,并实行利益均沾,多劳多得的管理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报社的发行开始平稳起步,与印厂、发行商的合作关系也稳步向前迈进。席玉虎在报社的领导地位也树立起来。
准确定位:提高大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定位,是报纸的灵魂。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报纸又凭借什么在行业中立足呢?席玉虎认为作为媒体,《英语周报》不应该只是承担教辅的角色,更要承担部分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这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过对行业的分析和市场的把脉,席玉虎确定了《英语周报》的定位:即提供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服务,提高广大读者的英语水平;《英语周报》应是一份更侧重于教育教学类的报纸,而不只是教辅类报纸。
培养专业编校人才:打造英文教辅类报纸的灵魂
席玉虎视报社编辑为根本。报纸质量的优劣取决于编辑人员的素质。英语专业出身的他深知,要创办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报纸,必须沉下心来,踏实做学问。没有扎实的英文专业功底以及对教学教材深入研究的编辑,是不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
因此他非常重视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席玉虎通过对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从编辑工作的源头确保了编辑质量。
在核心作者队伍的建设方面,报社鼓励作者原创稿件,提高稿件质量,其中包括专家咨询团队、核心作者团队和专业撰稿人队伍。通过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的办法以及培训交流等方式,并邀请优秀作者到报社共同研究教法、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制定报纸栏目和编辑计划。
《英语周报》目前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家咨询团队,其中包括20多名国内外语界权威专家及多名专职外教,300多名专栏作者以及3000多名一线优秀骨干教师作为撰稿作者,保证了《英语周报》的优秀稿件源源不断。他们定期对报社编辑进行指导和培训,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介绍给报社。
在编辑队伍的建设方面,报社现拥有专职编辑人员300多人,其中以英语转岗教师、英语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为主。席玉虎注重引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英语语言学、测试学毕业的研究生加入编辑队伍,同时聘请有教学经验、有编辑经验和一定英语语言文字水平的外籍专家审读周报。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报社让每位编辑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并定期送编辑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
在审读队伍的建设方面,报社于2007年成立了审读中心,专门负责报纸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监管工作,提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编、以评促教”的审读工作方针,并制订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审读标准。在严密的质量审读监督体系下,报纸差错率始终保持在3%以下,达到了国家出版法规的要求。
什么样的人才最受报社青睐?席玉虎说他主要看三点:实干不实干,严谨不严谨,是否能创新。“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社训,也是报社选人用人的不二法则。认真、细致、严谨是由编辑工作性质决定的,学习和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报社中层很大一部分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积极向上,思维活跃,有冲劲有干劲,使整个企业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席玉虎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常说“用其心不用其行”,“让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待遇”。很多年过去了,虽然这个行业的流动性大,但是报社人才流失率却很低。因为报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大家的心都在这份事业上扎了根。如果编辑部有员工提出从事发行工作的愿望,他就会尊重员工的想法,努力为员工创造平台。他鼓励报社的优秀人才到市场一线上去,面对竞争,既了解产品又懂市场的人正是报社最需要的。为了让员工干得更起劲,席玉虎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肯定大家的劳动成果,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新的办公大楼落成后,报社还将修建员工餐厅、健身中心、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午间休息室,为员工创造更加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发展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
关于理想与现实,席玉虎的论述是:“理想是动力,是方向,需要坚持;现实是根本,是基础,需要适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现实去谈理想,那理想就成了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也不能罔顾理想只重现实,那就成了鼠目寸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要高瞻远瞩,也要脚踏实地,这就是我对年轻人的忠告。”
人物名片
席玉虎,现任《英语周报》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4年,受学校委派,担任《英语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至今。同时兼任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荣获中國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理工作者、中国报业发行最佳创新奖等多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