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运输吨位重载化、乘车环境舒适化、调度指挥自动化、现场作业精细化,铁路行车安全一直是铁路高速发展的支撑。铁路行车安全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旅客出行、货物运输意义重大。通过简要分析铁路行车安全因素,综合设备、人为、环境等方面相互作用,探索对应预防机制,为不断巩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因素;行车安全;预防
前言
铁路运输系国民经济大动脉,铁路行车安全是保障旅客生命安全、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铁路发展至关重要。要实现铁路行车安全,应依托人、物、技三方结合,探索危及行车安全因素,结合铁路线路设备状态、技术设备、地域性气候变化等,制定对应应急预案,完善年、季、月、旬检制度,开展行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早预防,减少设备故障和隐患。同时,发挥人防主观能动性,有效预防危及行车安全事件发生,为人们出行、货物运输安全、快捷提供可靠保障。
1.铁路行车安全
铁路行车安全,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维护铁路正常运行秩序,保证旅客和铁路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运输设备和货物的完整性的全部生产活动的集合体[1]。
铁路运输指挥工作由多个部门、工种协同配合,各环节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具有关联性、严谨性。回顾历年铁路发生的大小事故,无一不是因为个别环节失联,导致偶然性向必然性转换,最终酿成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虽然铁路从过去到今天实现了飞跃发展,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依然存诸多内外部环境压力,极大不利于铁路行车安全。为此,通过分析铁路行车安全因素,建立针对性预防机制,可减少甚至避免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对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意义重大。
2.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
纵观铁路事故、应急案例,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不外乎人、设备、环境因素三种。
2.1人的因素。从事铁路行车工作的人员,在思想意识、业务能力、生理状态、心理素质等层面,均能不同程度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从大多数事故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有时候人为因素的不重视,思想意识淡薄、业务能力薄弱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2设备因素。如前所提,铁路运输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不同的设备由对应的部门管理,如机务部门分管机车设备、工务部门分管线路设备、供电部门分管接触网设备、电务部门分管通信信号设备、车辆部门分管车辆设备等。设备安全是铁路行车安全的基础,为防止设备故障,各部门需对日常维护、保养,开展年、季、月、旬检,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2.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治安等,铁路设备绝大多数都是露天设置的,因季节性气候变化及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影响,可能遭受泥石流、山体滑坡、水淹道床、路基冲毁、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威胁;亦存在人为破坏铁路设备社会治安风险,如人为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拆盗轨道及零部件、破坏线路、爆炸等。
3.预防机制
为应对铁路行车安全威胁,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领导、集中指挥,分工协作、快速反应、应急有备、联合处置原则,不断提高铁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风险辨识,从人防、物防、技防入手,保证铁路行車安全。
3.1 人防层面。人是行车指挥的直接面,是维护铁路行车安全的指令者。对应人的影响因素,应从提高思想意识、强化业务水平着手,深入理解规章制度、文件电报,为行车指挥夯实基础。督促加强人车联控,对工作关联的行车工作者、运行中的列车、气候条件、线路设备特点等心中有数,发现情况不明时及时拦(扣)停列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促进学考结合,加强日常作业流程和应急处置程序检查。同时,优化奖惩制度,对有效防止行车安全事件发生者,给予相应奖励;对危及行车安全事件处置不当者,教导正确做法。从多方面激发人防的积极性和主动作为,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3.2 物防层面。对基础设施而言,通过架设铁路线路防护栅栏,加大力度配备铁路沿线巡查力量,确保铁路线路畅通无干扰,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条件。出现危及铁路行车安全事件时,充分配备物力支撑,使铁路线路 “先通后固”,压缩故障延时,减少铁路行车安全影响。
3.3 技防层面。通过建立内外预警系统,依托安全性进行设备升级,实现系统对铁路行车安全威胁及时判别,并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息。内部预警系统,如高速列车上的列控车载设备[2],对列车运行速度以安全目标距离进行控制,超速时分别有预警报警、自动降速、紧急停车等反应;外部预警系统,如异物侵限系统、雨量监测系统、危岩落石报警系统等,对发生上述危及铁路行车安全时,及时传递预警信息至铁路工作人员,进而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4.结束语
通过对铁路行车安全因素进行分类归纳,简要阐述人、物、技三方预防机制,为有效预防铁路行车安全事件发生提供思考。值得说明的是,铁路运输系统庞大复杂,涉及面广线长,在自然环境和设备条件等综合影响下,行车安全威胁呈现随机化和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发生铁路行车安全事件时,首要做好扣车工作,进而辨清威胁诱发因素,从源头处置,发挥人防主观能动性,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施其洲,运输安全系统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铁总科技[2014]172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4.7.
关键词:铁路;因素;行车安全;预防
前言
铁路运输系国民经济大动脉,铁路行车安全是保障旅客生命安全、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铁路发展至关重要。要实现铁路行车安全,应依托人、物、技三方结合,探索危及行车安全因素,结合铁路线路设备状态、技术设备、地域性气候变化等,制定对应应急预案,完善年、季、月、旬检制度,开展行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早预防,减少设备故障和隐患。同时,发挥人防主观能动性,有效预防危及行车安全事件发生,为人们出行、货物运输安全、快捷提供可靠保障。
1.铁路行车安全
铁路行车安全,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维护铁路正常运行秩序,保证旅客和铁路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运输设备和货物的完整性的全部生产活动的集合体[1]。
铁路运输指挥工作由多个部门、工种协同配合,各环节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具有关联性、严谨性。回顾历年铁路发生的大小事故,无一不是因为个别环节失联,导致偶然性向必然性转换,最终酿成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虽然铁路从过去到今天实现了飞跃发展,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依然存诸多内外部环境压力,极大不利于铁路行车安全。为此,通过分析铁路行车安全因素,建立针对性预防机制,可减少甚至避免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对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意义重大。
2.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
纵观铁路事故、应急案例,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不外乎人、设备、环境因素三种。
2.1人的因素。从事铁路行车工作的人员,在思想意识、业务能力、生理状态、心理素质等层面,均能不同程度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从大多数事故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有时候人为因素的不重视,思想意识淡薄、业务能力薄弱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2设备因素。如前所提,铁路运输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不同的设备由对应的部门管理,如机务部门分管机车设备、工务部门分管线路设备、供电部门分管接触网设备、电务部门分管通信信号设备、车辆部门分管车辆设备等。设备安全是铁路行车安全的基础,为防止设备故障,各部门需对日常维护、保养,开展年、季、月、旬检,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2.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治安等,铁路设备绝大多数都是露天设置的,因季节性气候变化及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影响,可能遭受泥石流、山体滑坡、水淹道床、路基冲毁、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威胁;亦存在人为破坏铁路设备社会治安风险,如人为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拆盗轨道及零部件、破坏线路、爆炸等。
3.预防机制
为应对铁路行车安全威胁,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领导、集中指挥,分工协作、快速反应、应急有备、联合处置原则,不断提高铁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风险辨识,从人防、物防、技防入手,保证铁路行車安全。
3.1 人防层面。人是行车指挥的直接面,是维护铁路行车安全的指令者。对应人的影响因素,应从提高思想意识、强化业务水平着手,深入理解规章制度、文件电报,为行车指挥夯实基础。督促加强人车联控,对工作关联的行车工作者、运行中的列车、气候条件、线路设备特点等心中有数,发现情况不明时及时拦(扣)停列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促进学考结合,加强日常作业流程和应急处置程序检查。同时,优化奖惩制度,对有效防止行车安全事件发生者,给予相应奖励;对危及行车安全事件处置不当者,教导正确做法。从多方面激发人防的积极性和主动作为,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3.2 物防层面。对基础设施而言,通过架设铁路线路防护栅栏,加大力度配备铁路沿线巡查力量,确保铁路线路畅通无干扰,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条件。出现危及铁路行车安全事件时,充分配备物力支撑,使铁路线路 “先通后固”,压缩故障延时,减少铁路行车安全影响。
3.3 技防层面。通过建立内外预警系统,依托安全性进行设备升级,实现系统对铁路行车安全威胁及时判别,并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息。内部预警系统,如高速列车上的列控车载设备[2],对列车运行速度以安全目标距离进行控制,超速时分别有预警报警、自动降速、紧急停车等反应;外部预警系统,如异物侵限系统、雨量监测系统、危岩落石报警系统等,对发生上述危及铁路行车安全时,及时传递预警信息至铁路工作人员,进而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4.结束语
通过对铁路行车安全因素进行分类归纳,简要阐述人、物、技三方预防机制,为有效预防铁路行车安全事件发生提供思考。值得说明的是,铁路运输系统庞大复杂,涉及面广线长,在自然环境和设备条件等综合影响下,行车安全威胁呈现随机化和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发生铁路行车安全事件时,首要做好扣车工作,进而辨清威胁诱发因素,从源头处置,发挥人防主观能动性,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施其洲,运输安全系统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铁总科技[2014]172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