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浓度为0.33~0.66mg/ml的普米克令舒和浓度为0.83~1.67mg/ml的硫酸特布他林各3ml实施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治疗的频率为每日2次,据患者病情差异其疗程设置为14~21天。患者中25例实施支气管舒张试验,27例实施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VC、FEV1/FVC和PEF指标和症状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其症状评分分别为(13.89±2.12)分和(6.13±0.78)分,治疗前后的FVC、FEV1、FEV1/FVC和PEF指标分别为1.99±0.21、1.19±0.41、60.11±4.01、2.52±0.19和2.52±0.29、1.59±0.40、71.49±3.28、2.61±0.18,治疗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对于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治疗具有较为准确的诊断意义,确诊后通过积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其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合并症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因为支气管扩张的症状过于明显而导致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不易被发现,进而造成漏诊,忽略掉哮喘病症[1]。本研究以提高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率为根本目的,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该疾病患者并分析其诊治资料,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53例,全部患者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和《GIAN2006》确诊,其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21~70(46±6.8)岁。
患者中有39例有吸烟史,33例有呼吸道感染史,18例有家族遗传病史。全部患者均表现为季节性发病,临床症状为:长期咳嗽、伴浓痰、在季节变化时会表现为症状加重;其中31例患者有间歇性喷嚏及流鼻涕等症状,全部患者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赴院就诊。在收治时有39例患者咳嗽加剧并伴有喘息,31例患者有发热表现。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通过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确诊其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症,治疗中先通过吸氧和常规方式实施止痰、化痰及排痰,在患者病情加重时以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进行症状缓解,对患者实施痰液菌株培养,并根据菌株培养结果选择菌株的敏感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菌株耐药性提高。采用普米克令舒(浓度为0.33~0.66mg/ml)3ml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浓度为0.83~1.67mg/ml)3ml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治疗的频率为每日2次,根据患者病情差异其疗程设置为14~21天。全部患者中25例实施支气管舒张试验,27例实施支气管激发试验。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评分:①0分: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无咳嗽、喘息及胸闷现象;②1分: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但症状表现轻微或间歇出现;③2分:患者持续出现上述症状且影响其日常生活。另外患者若出现夜间休息被憋醒则没出现1次后对整体评分加1分[2]。
比较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并以其比值进行判定,比较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VC、FEV1/FVC和PEF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时间 FVC FEV1 FEV1/FVC(%) PEF
治疗前 1.99±0.21 1.19±0.41 60.11±4.01 2.52±0.19
治疗后 2.52±0.29* 1.59±0.40* 71.49±3.28* 2.61±0.1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症状评分
全部患者治疗前其症状评分为(13.89±2.12)分,治疗后症状评分为(6.13±0.78)分,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支气管周围组织发生炎症会导致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受到破坏,从而造成支气管持续扩张,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慢性咳嗽、浓痰及伴有咯血,其主要致病机理为支气管感染导致的阻塞和牵拉,部分患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支气管扩张[4]。在支气管扩张进入加重期后会表现出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加重,同时伴有发热、痰液变浓、喘息、肺部功能降低等。支气管哮喘则属常见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假如无有效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对其发病顺序一直存在争议,据不完全统计,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国内外的临床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同时会伴有支气管扩张;而支气管扩张会导致患者肺部感染,进而阻塞气道,这就会造成患者喘息,而患者哮喘病在发作时会使气道变窄,不利于痰液排出,以加重支气管扩张的感染。上述数据显示,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并导致病情加重的作用。
临床中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时经常会因为支气管哮喘症状被支气管扩张所掩盖而导致出现漏诊,这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具有多种变化也有直接关系。故临床中应首先对患者进行确诊才能够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中通过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进行确诊,在诊断过程中未出现漏诊情况,这证明通过多种检查措施进行检查对该合并症的确诊具有积极意义。在治疗中采用普米克令舒(浓度为0.33~0.66mg/ml)3ml雾化吸入和硫酸特布他林(浓度为0.83~1.67mg/ml)3ml雾化吸入治疗,同时对25例患者实施支气管舒张试验,27例患者实施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以上治疗方案使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同时对肺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以上事实证明采用该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多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有利于对该疾病的确诊,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激素辅助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同时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义珊,翁俊良,马琼凤.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2,07(04):21-23.
[2]翁俊良,郑义珊,马琼风.表面激素的吸入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1(07):2384-2385.
[3]欧阳远辉.激素吸入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01):177-178.
[4]郑义珊,刘素月.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7(02):17-18.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合并症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因为支气管扩张的症状过于明显而导致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不易被发现,进而造成漏诊,忽略掉哮喘病症[1]。本研究以提高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率为根本目的,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该疾病患者并分析其诊治资料,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53例,全部患者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和《GIAN2006》确诊,其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21~70(46±6.8)岁。
患者中有39例有吸烟史,33例有呼吸道感染史,18例有家族遗传病史。全部患者均表现为季节性发病,临床症状为:长期咳嗽、伴浓痰、在季节变化时会表现为症状加重;其中31例患者有间歇性喷嚏及流鼻涕等症状,全部患者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赴院就诊。在收治时有39例患者咳嗽加剧并伴有喘息,31例患者有发热表现。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通过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确诊其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症,治疗中先通过吸氧和常规方式实施止痰、化痰及排痰,在患者病情加重时以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进行症状缓解,对患者实施痰液菌株培养,并根据菌株培养结果选择菌株的敏感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菌株耐药性提高。采用普米克令舒(浓度为0.33~0.66mg/ml)3ml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浓度为0.83~1.67mg/ml)3ml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治疗的频率为每日2次,根据患者病情差异其疗程设置为14~21天。全部患者中25例实施支气管舒张试验,27例实施支气管激发试验。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评分:①0分: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无咳嗽、喘息及胸闷现象;②1分: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但症状表现轻微或间歇出现;③2分:患者持续出现上述症状且影响其日常生活。另外患者若出现夜间休息被憋醒则没出现1次后对整体评分加1分[2]。
比较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并以其比值进行判定,比较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VC、FEV1/FVC和PEF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时间 FVC FEV1 FEV1/FVC(%) PEF
治疗前 1.99±0.21 1.19±0.41 60.11±4.01 2.52±0.19
治疗后 2.52±0.29* 1.59±0.40* 71.49±3.28* 2.61±0.1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症状评分
全部患者治疗前其症状评分为(13.89±2.12)分,治疗后症状评分为(6.13±0.78)分,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支气管周围组织发生炎症会导致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受到破坏,从而造成支气管持续扩张,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慢性咳嗽、浓痰及伴有咯血,其主要致病机理为支气管感染导致的阻塞和牵拉,部分患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支气管扩张[4]。在支气管扩张进入加重期后会表现出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加重,同时伴有发热、痰液变浓、喘息、肺部功能降低等。支气管哮喘则属常见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假如无有效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对其发病顺序一直存在争议,据不完全统计,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国内外的临床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同时会伴有支气管扩张;而支气管扩张会导致患者肺部感染,进而阻塞气道,这就会造成患者喘息,而患者哮喘病在发作时会使气道变窄,不利于痰液排出,以加重支气管扩张的感染。上述数据显示,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并导致病情加重的作用。
临床中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时经常会因为支气管哮喘症状被支气管扩张所掩盖而导致出现漏诊,这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具有多种变化也有直接关系。故临床中应首先对患者进行确诊才能够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中通过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进行确诊,在诊断过程中未出现漏诊情况,这证明通过多种检查措施进行检查对该合并症的确诊具有积极意义。在治疗中采用普米克令舒(浓度为0.33~0.66mg/ml)3ml雾化吸入和硫酸特布他林(浓度为0.83~1.67mg/ml)3ml雾化吸入治疗,同时对25例患者实施支气管舒张试验,27例患者实施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以上治疗方案使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同时对肺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以上事实证明采用该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多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有利于对该疾病的确诊,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激素辅助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同时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义珊,翁俊良,马琼凤.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2,07(04):21-23.
[2]翁俊良,郑义珊,马琼风.表面激素的吸入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1(07):2384-2385.
[3]欧阳远辉.激素吸入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01):177-178.
[4]郑义珊,刘素月.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7(0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