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命题很注重“基础性、综合性”这两大特点,做到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这些特点与《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命题指导思想是完全吻合的。这可以引导中学化学教学跳出“题海”,从而重视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必做题28题比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下面我对该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原题:28.(14分)黄铜矿(CuFeS )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
8CuFeS +21O =8Cu+4FeO+2Fe O +16SO
若CuFeS 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 。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 SO d.用浓硫酸吸收
(3)过二硫酸钾(K S O )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 氧化为I :S O+2I =2SO+I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 、Fe 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 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 。(不必配平)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 O 、FeO、SiO 、Al O )可制备Fe O 。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澡、煅烧得Fe O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 的离子方程式是 。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 O 。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O 溶液、NaOH溶液、碘水。
所选试剂为。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 。
一、具体考查内容及难度评价
以新情景黄铜矿制取铜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以及元素化合物如二氧化硫、铝的化合物、铁的化合物等知识;问题具体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尾气的处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不必配平)、被还原的元素等。其中考查被还原的元素,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不必配平),难度系数较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有比较,难度中等;根据给出的试剂设计对FeO的检验提供的试剂多,干扰因素大,综合性强,难度系数较大;写Fe 做催化剂的方程式,由给出的信息判断先后,难度系数最大。
二、试题特点
1.题目紧扣《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从实际的工业生产方法入手,立意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既有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考查,又有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2.试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化学与STS的联系,内容涉及工业生产、尾气的处理、物质的分离提纯及原料的充分利用,而且情景设计真实、具体,为考生创设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3.试题突出考查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被认为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探究学习目标。
4.试题从总体上来看难易适中,但又层次分明,既考查了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又充分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第4问),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分析试题的能力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不会充分运用。比如第(3)问,Fe 的催化方程式不能正确地判断,先后搞混。
2.书写差,答题不规范,不按要求做题。比如铜的元素符号大小写不分,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把铜的元素符号错写成钙的元素符号;第(3)问,明明不让配平,有的学生却去配平,耽误了时间而且又配平错了;第(4)问要求写离子方程式却错写成化学方程式。
3.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存在漏洞。比如除去Al 的离子方程式,很基础的方程式不会写。
4.探究实验能力差。比如第(4)问,证明炉渣中有FeO的实验方案设计,试剂一多,学生的选择就出现了问题,乱七八糟,实验现象描述也不确切。
四、以后的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挖掘教材,注意教材的深广度,做好配套的相应的习题,并做到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温习,实施滚动式教学。
2.重视探究实验的教学,落实好探究的过程。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与复习中,一定要强化课本实验的复习,不要脱离了课本,并且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逐渐培养起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加强规范书写、解题步骤的规范性训练,把平常的作业当做考试题来对待,让学生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谨慎,教师要定期检查,定期展示优秀的作业和试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4.落实好三维目标教学,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和过程方法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多关心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常识,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尤其是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如与2008年6月1日颁布的《禁塑令》相关的白色污染问题,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相关的燃料问题等。另外,还要关注重大化学事件及人物对化学学科的贡献与作用,并对它们的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这是化学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和人文教育的一块阵地。如1896年门捷列夫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中国的化学工业之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多年的制碱垄断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原题:28.(14分)黄铜矿(CuFeS )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
8CuFeS +21O =8Cu+4FeO+2Fe O +16SO
若CuFeS 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 。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 SO d.用浓硫酸吸收
(3)过二硫酸钾(K S O )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 氧化为I :S O+2I =2SO+I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 、Fe 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 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 。(不必配平)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 O 、FeO、SiO 、Al O )可制备Fe O 。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澡、煅烧得Fe O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 的离子方程式是 。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 O 。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O 溶液、NaOH溶液、碘水。
所选试剂为。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 。
一、具体考查内容及难度评价
以新情景黄铜矿制取铜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以及元素化合物如二氧化硫、铝的化合物、铁的化合物等知识;问题具体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尾气的处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不必配平)、被还原的元素等。其中考查被还原的元素,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不必配平),难度系数较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有比较,难度中等;根据给出的试剂设计对FeO的检验提供的试剂多,干扰因素大,综合性强,难度系数较大;写Fe 做催化剂的方程式,由给出的信息判断先后,难度系数最大。
二、试题特点
1.题目紧扣《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从实际的工业生产方法入手,立意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既有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考查,又有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2.试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化学与STS的联系,内容涉及工业生产、尾气的处理、物质的分离提纯及原料的充分利用,而且情景设计真实、具体,为考生创设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3.试题突出考查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被认为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探究学习目标。
4.试题从总体上来看难易适中,但又层次分明,既考查了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又充分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第4问),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分析试题的能力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不会充分运用。比如第(3)问,Fe 的催化方程式不能正确地判断,先后搞混。
2.书写差,答题不规范,不按要求做题。比如铜的元素符号大小写不分,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把铜的元素符号错写成钙的元素符号;第(3)问,明明不让配平,有的学生却去配平,耽误了时间而且又配平错了;第(4)问要求写离子方程式却错写成化学方程式。
3.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存在漏洞。比如除去Al 的离子方程式,很基础的方程式不会写。
4.探究实验能力差。比如第(4)问,证明炉渣中有FeO的实验方案设计,试剂一多,学生的选择就出现了问题,乱七八糟,实验现象描述也不确切。
四、以后的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挖掘教材,注意教材的深广度,做好配套的相应的习题,并做到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温习,实施滚动式教学。
2.重视探究实验的教学,落实好探究的过程。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与复习中,一定要强化课本实验的复习,不要脱离了课本,并且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逐渐培养起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加强规范书写、解题步骤的规范性训练,把平常的作业当做考试题来对待,让学生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谨慎,教师要定期检查,定期展示优秀的作业和试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4.落实好三维目标教学,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和过程方法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多关心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常识,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尤其是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如与2008年6月1日颁布的《禁塑令》相关的白色污染问题,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相关的燃料问题等。另外,还要关注重大化学事件及人物对化学学科的贡献与作用,并对它们的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这是化学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和人文教育的一块阵地。如1896年门捷列夫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中国的化学工业之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多年的制碱垄断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