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在农村中小学中已经形成,为我们教学效率、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个环境只有在有效、合理应用的情态下才能发挥作用——有而不用、有而不会用,只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摆设。这无疑是对珍贵教育资源的浪费。本文即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中小学;数学;应用
农村教学水平和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提升起来难度不小。比如文化环境,现在城市中小学生的父母一辈知识水平基本都达到了高中、大学以上,而在农村,这个文化基础还需要假以时日;比如物质环境,现在城市中小学生家庭基本普及了电脑网络、智能终端,而农村家庭在这方面的普及率还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城市教师可以布置电子化作业、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而在农村,实施这样的跨空间教学,条件还不成熟——如今,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投入,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得到了飞跃式提升。现在,每个教室都开通了网络、安装了多媒体,每名教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每个办公室都实现了数字化办公……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缩小城乡间的教学差距提供了环境支持。
一、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
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学水平的提升呢?并不一定。有两个问题制约着这些现代化教学条件作用的发挥:一是不用,二是不会用。
不用的原因是,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价值,没有应用意识,认为还不如传统教学手段好。另有部分教师没有掌握操作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技能,会用电脑上网、能用WORD文档编辑文件,但要让他制作一个微课、设计一个幻灯片,不少农村教师还有困难。所以,干脆不用。
不會用的原因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缺少研究,生搬硬套城市学校和专家的理论。结果在农村教学中“水土不服”,作用发挥不出来。比如前面说过的,现在农村家庭还没有完全普及电脑网络,那你给学生在网上发布了微课,让他怎么在家看?你给他留下了网络查找资料的作业,让他怎么在校外做?
所以,信息技术条件是具备了,但只有我们用起来、用得对,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作用。不然,它就只能是一个摆设。
二、用信息技术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门抽象的学科,中小学生学起来感觉无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的效率也就无法保证。我们教师再能教、再会引导,学生不听,那也是枉费心机——所以,要想数学教得好,每名数学教师都清楚,得先把学生的思维抓住,让他们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没有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怎样来调动学习兴趣呢。无非就是搞个比赛、做个游戏、讲个笑话。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就不同了,我们可以把调动兴趣这个环节变成贯穿整个课堂的情境,还可以让它的形态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成人化变为童趣化。
比如,在教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属性的时候,我用FLASH制作了一个可操控动画——把一个汽车的轮子分别换成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们的汽车轮子都是圆形的?你们说,动画中的这些汽车能不能跑起来?跑起来是个什么样子呢?”等学生们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点击鼠标让这些“汽车”跑了起来。学生们看到这些“汽车”开动时滑稽的样子,哄堂大笑。就在这笑声中,他们初步认知了圆的特征,并开始有意探究圆的属性。
三、用信息技术构建生活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高度相关的学科,它的知识理论来源于生活,而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又是为了能让他们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但是,生活是个万花筒,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多少?教师的生活阅历又有能多少?特别是农村,交通、信息等方面都远不如城市,学生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其生活经验除了田地就是庄稼,而且教师的视野也有生活性局限,这给我们开展生活化教学造成了困难。而现在,我们有了信息技术,有了网络,其实就是打开了农村教师、农村学生看世界的一扇窗。只要你想得到,通过网络就可以找得到。
比如,在教“正数和负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同时展示东北地区冰天雪地的场景、海南地区四季如夏的风光——温度正负值的生活化;可以向学生展示卫星上天和“蛟龙”入海的视频画面——相对于海平面的正负值……既让学生感知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带领他们天南海北地“走”了一圈,开拓了视野——这,显然是没有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不能实现的。
当然,在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在使用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方法的时候应用信息技术,使这些教学法的效用发挥得更好、形态更生动有趣。总之,信息技术环境在农村学校已经构建完成,但它发挥效用的关键不是有,而是要用并且用得科学合理。只有我们教师努力学好信息技术,用心挖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潜能,才能真正“盘活”这个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胡晓倩. 信息技术使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焕然一新[J]. 新课程学习(下),2013(2):120-120.
[2] 周颖.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 考试周刊,2015(21):8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数学“学与教的研究”】(课题编号:ZJKYKT8018-112)成果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中小学;数学;应用
农村教学水平和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提升起来难度不小。比如文化环境,现在城市中小学生的父母一辈知识水平基本都达到了高中、大学以上,而在农村,这个文化基础还需要假以时日;比如物质环境,现在城市中小学生家庭基本普及了电脑网络、智能终端,而农村家庭在这方面的普及率还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城市教师可以布置电子化作业、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而在农村,实施这样的跨空间教学,条件还不成熟——如今,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投入,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得到了飞跃式提升。现在,每个教室都开通了网络、安装了多媒体,每名教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每个办公室都实现了数字化办公……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缩小城乡间的教学差距提供了环境支持。
一、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
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学水平的提升呢?并不一定。有两个问题制约着这些现代化教学条件作用的发挥:一是不用,二是不会用。
不用的原因是,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价值,没有应用意识,认为还不如传统教学手段好。另有部分教师没有掌握操作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技能,会用电脑上网、能用WORD文档编辑文件,但要让他制作一个微课、设计一个幻灯片,不少农村教师还有困难。所以,干脆不用。
不會用的原因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缺少研究,生搬硬套城市学校和专家的理论。结果在农村教学中“水土不服”,作用发挥不出来。比如前面说过的,现在农村家庭还没有完全普及电脑网络,那你给学生在网上发布了微课,让他怎么在家看?你给他留下了网络查找资料的作业,让他怎么在校外做?
所以,信息技术条件是具备了,但只有我们用起来、用得对,才能发挥它的价值作用。不然,它就只能是一个摆设。
二、用信息技术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门抽象的学科,中小学生学起来感觉无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的效率也就无法保证。我们教师再能教、再会引导,学生不听,那也是枉费心机——所以,要想数学教得好,每名数学教师都清楚,得先把学生的思维抓住,让他们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没有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怎样来调动学习兴趣呢。无非就是搞个比赛、做个游戏、讲个笑话。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就不同了,我们可以把调动兴趣这个环节变成贯穿整个课堂的情境,还可以让它的形态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成人化变为童趣化。
比如,在教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属性的时候,我用FLASH制作了一个可操控动画——把一个汽车的轮子分别换成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们的汽车轮子都是圆形的?你们说,动画中的这些汽车能不能跑起来?跑起来是个什么样子呢?”等学生们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点击鼠标让这些“汽车”跑了起来。学生们看到这些“汽车”开动时滑稽的样子,哄堂大笑。就在这笑声中,他们初步认知了圆的特征,并开始有意探究圆的属性。
三、用信息技术构建生活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高度相关的学科,它的知识理论来源于生活,而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又是为了能让他们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但是,生活是个万花筒,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多少?教师的生活阅历又有能多少?特别是农村,交通、信息等方面都远不如城市,学生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其生活经验除了田地就是庄稼,而且教师的视野也有生活性局限,这给我们开展生活化教学造成了困难。而现在,我们有了信息技术,有了网络,其实就是打开了农村教师、农村学生看世界的一扇窗。只要你想得到,通过网络就可以找得到。
比如,在教“正数和负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同时展示东北地区冰天雪地的场景、海南地区四季如夏的风光——温度正负值的生活化;可以向学生展示卫星上天和“蛟龙”入海的视频画面——相对于海平面的正负值……既让学生感知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带领他们天南海北地“走”了一圈,开拓了视野——这,显然是没有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不能实现的。
当然,在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在使用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方法的时候应用信息技术,使这些教学法的效用发挥得更好、形态更生动有趣。总之,信息技术环境在农村学校已经构建完成,但它发挥效用的关键不是有,而是要用并且用得科学合理。只有我们教师努力学好信息技术,用心挖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潜能,才能真正“盘活”这个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胡晓倩. 信息技术使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焕然一新[J]. 新课程学习(下),2013(2):120-120.
[2] 周颖.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 考试周刊,2015(21):8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数学“学与教的研究”】(课题编号:ZJKYKT8018-11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