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下中国教育的主流。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结合“终身体育”的理念,体育教学正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革,让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增强,爱上体育运动。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新体育课程
Abstract: Nowadays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need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need of modernization career of Chinese society ,under which physical education is given new requirements. Besides, due to the hard unmet students’ demands by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physical teach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teaching will inevitably be the trend. With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health first and the time concept of lifelong sports, the reform will be comprehensive, making students like sports and PE lessons.
Keywords: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the new sports curriculum
素质教育的提出源于20世紀80年代末,他是为了避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001年9月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从而积极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思想
(一)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可以理解为对体育教学价值内容方法的认识和见解,它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确立“三基”教学思想,20世纪60年代体育教育思想开始萌芽,提出了体育教学要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到90年代随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新概念,20世纪90年代末“健康第一”成为我国重要的体育思想,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发展人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性素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2002年以后国家教育部颁发《新体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依据三维健康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将整个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领域。新课标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能更好地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目标。
二、体育教学的模式运用
(一)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严密组织、严格纪律,重视教师作为学生主导者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重视“三基”,忽视个性的发展。 目前我国随着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改革和深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成熟,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归纳成五个类别的模式:反映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反映技能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反映负荷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反映情感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反映交往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根据《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需要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最后的预期成果。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体育教学目标发展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众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教学中,规定要贯彻“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体育课程实施,但在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的同时,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使学生都可以接受到成功的体育教育。据相关调查显示,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不足也不完备,老师任意调课和停课的现象很严重。很多学校的领导不重视体育,随意占用体育场地及体育经费或对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领导认为只要有场地就可以上体育课了,他们忽视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每个学不同的身体素质我们选择体育项目、器材设施都有不同的要求,先进的体育场地器材能激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有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中学和高校大部分體育教师还是重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前在体育教 学中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不公平现象也广泛存在,忽略学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行为和职业道德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变相体罚学生,专断独行无视学生的权利,国家为保障学生的体育权利专门在法律上颁布了“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国家对青少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教师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全方位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感受体育运动给身心带来的益处,落实《新体育和健康标准》,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体育资源,特别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善于将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觉到体育无处不在,寻找体育的乐趣,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提高体育教师文化素养,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策略都发生了变化,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体育课程管理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实施新的体育课程,体育教师文化素养还要得到相应的修炼,体育教师要提高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要善于教学创新把我学科前沿,尊重学生的体育权利以学生为主体,贯穿“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舒盛芳,沈建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61):90-92.
[2]肖焕禹,周莉,罗海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76-81.
[3]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27.
[4]张兆斌,窦晓宁.中美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新体育课程
Abstract: Nowadays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need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need of modernization career of Chinese society ,under which physical education is given new requirements. Besides, due to the hard unmet students’ demands by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physical teach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teaching will inevitably be the trend. With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health first and the time concept of lifelong sports, the reform will be comprehensive, making students like sports and PE lessons.
Keywords: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the new sports curriculum
素质教育的提出源于20世紀80年代末,他是为了避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001年9月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从而积极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思想
(一)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可以理解为对体育教学价值内容方法的认识和见解,它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确立“三基”教学思想,20世纪60年代体育教育思想开始萌芽,提出了体育教学要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到90年代随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新概念,20世纪90年代末“健康第一”成为我国重要的体育思想,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发展人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性素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2002年以后国家教育部颁发《新体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依据三维健康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将整个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领域。新课标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能更好地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目标。
二、体育教学的模式运用
(一)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严密组织、严格纪律,重视教师作为学生主导者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重视“三基”,忽视个性的发展。 目前我国随着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改革和深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成熟,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归纳成五个类别的模式:反映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反映技能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反映负荷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反映情感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反映交往规律的体育教学模式。根据《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需要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的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最后的预期成果。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体育教学目标发展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众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教学中,规定要贯彻“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体育课程实施,但在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的同时,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家庭、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使学生都可以接受到成功的体育教育。据相关调查显示,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不足也不完备,老师任意调课和停课的现象很严重。很多学校的领导不重视体育,随意占用体育场地及体育经费或对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领导认为只要有场地就可以上体育课了,他们忽视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每个学不同的身体素质我们选择体育项目、器材设施都有不同的要求,先进的体育场地器材能激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有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中学和高校大部分體育教师还是重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前在体育教 学中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不公平现象也广泛存在,忽略学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行为和职业道德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变相体罚学生,专断独行无视学生的权利,国家为保障学生的体育权利专门在法律上颁布了“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国家对青少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教师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全方位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感受体育运动给身心带来的益处,落实《新体育和健康标准》,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体育资源,特别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善于将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觉到体育无处不在,寻找体育的乐趣,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提高体育教师文化素养,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策略都发生了变化,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体育课程管理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实施新的体育课程,体育教师文化素养还要得到相应的修炼,体育教师要提高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要善于教学创新把我学科前沿,尊重学生的体育权利以学生为主体,贯穿“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舒盛芳,沈建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61):90-92.
[2]肖焕禹,周莉,罗海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76-81.
[3]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27.
[4]张兆斌,窦晓宁.中美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