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宗旨与核心任务,高校的美育工作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德育”的重要地位,他说:“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6期。]习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习近平:《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美术》,2018年10期。]可见,高校美育的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皆是立德,美育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自媒体、美育教育、立德树人
一、网络大环境下,高校学子审美误区
当今社会,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带来“尽知天下事”的便利与视听娱乐的极致享受,但同时,“表达”与“宣泄”的门槛也随之降低,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稂莠不齐,虽有网络警察监管,仍不乏众多媚俗、低级、反社会的信息。此般种种,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高校学子,他们涉世尚浅,情绪极易被左右而造成审美失衡。此时,若教育工作者以传统劝说、教育的方式使其规避负面信息,稍有不慎,还将激起他们内心条件反射式的抗拒心理。相比之下,网络似乎更具话语权。于是,当网络上开始兜售“丧文化”信仰,立时拥有了大批追捧者,风靡一时的“丧文化”成了他们避世的外壳;而当传播该类负面信息的公众号被查封以后,追捧者们哀鸿遍野,纷纷认为“说真话”者失语了。部分自媒体大肆传播“丧文化”所带来的“审丑”风气,造成部分学子审美不端,严重有碍他们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此为一弊。
所谓审美,讲究感受——经验——创造,但如今网络碎片化信息一个接一个推送,让人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接从感受跳到结论,甚至多数时候,这些信息连结论也已然备好,只让人阅读与接受便可。长此以往,享乐主义替代了思考的意义,学子们长期沉溺在“量”的快乐里,而不去区分“质”的差别,难以追求更高层次的“意义感”。这种现象导致部分高校学子惰于钻研,甚至思想和政治认同也被不断消解和重建,此为二弊。
再者,网络信息经手多人,根据社会学家齐格蒙特·包曼所言:后现代社会的核心是“不确定性”,所以“网络罗生门”现象难以避免,信息经手者为实现自我的认知闭合,常断章取义。作为信息终端接收者,所见皆是别人所言、或别人所剪辑,时常难以辨明网络所传“真”“假”“善”“恶”,此为三弊。
二、自媒体时代下的美育路径
(一)跟进社会热点,助学生树立审美意识
传统的高校美育学课程,多倾向于枯燥的理论教学,教材所举案例也失于老旧,脱离了高校学子的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对于课程的接受度并不高,连基础理论也无法全面理解,更枉谈实际运用。尤其是理工类学校,普遍多重技能培训而轻人文熏陶,导致学生经典作品阅读量少、多从网络上获取质量参差的碎片化资源,从而形成审美鉴赏力低、审美判断易被左右的现象。归根到底,审美教育资源亟待更新。
据笔者观察,众多网民对明星八卦绯闻的关注度远高于对国家政事的了解;网红主播的点击率远高于诺贝尔奖得主;网络小说、网络推文的阅读量远高于经典文学作品;比起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播报,年轻人似乎更青睐于“微博大V”的独家爆料;还有网上流行的低迷感伤的“非主流音乐”、甚至最近网上热议的“告密者”话题……种种迹象表明,自媒体深得青年人之心。这些由自媒体推送的新鲜事例,实效性普遍较强,在青年学生中亦影响深广。
如果,将这些案例用于美育课程,从审美的角度解读它们,或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自媒体带来的热点问题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美育教学活动也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与美的感召。故而,教育工作者们可选取一二作为素材,条分缕析地向学生讲解,启发他们从中探寻美的真谛,使之明白哪些事物是值得鼓励和提倡,哪些又是应当抵制和唾弃的;学会发现美、评价美,锤炼审美技能,培养出中正大气的审美倾向。
(二)高校“美育”自媒体平台的建设
自媒体带来的信息增量虽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有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有丰富多彩的信息含量,能以“随风潜入夜”的速度和深度,第一时间深入青年人的心中。笔者以为,此类新兴媒介的盛行也是美育教学的重要发展契机,若能恰当使用自媒体辅助美育教学,完全符合青年大学生教育接受规律,或许可事半功倍。教育者可将课堂上枯燥的美育教学理论与自媒体融合,创建公众号,在推文中插入美育短视频,或图文结合、时事与审美结合,让美育理论借自媒体方便灵活的形式得以形象表达。这样一来,或许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美的兴致。
除去美育理论普及外,美育自媒体平台日常所分享内容,笔者认为,可以赏析艺术经典为主;上至历史文物、馆藏珍品、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下至身边之人原创的优秀文艺作品皆可。美育公众号要倡导以多种艺术形式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使得学生可在正确引导下、在实践探索中,自主发掘艺术作品之美、规避丑恶、媚俗之作。
(三)美育工作者团队的把关与建设
儒家提倡立德、立功、立言,而教师之言赫然直立于学生心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人师表,言谈举止无一不影响莘莘学子。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校美育教学健康良性运作的重要保证。尤其进行美育教学的工作者,方方面面都要以中正之美要求自己,自身必然要有极高的审美素养,要如习总书记所言“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笔者认为,高校可引进专业的美学人才,并建立美育教研工作室,培养出一批高质量、有品格的美育教学工作者。
结语
高校学子的“立德”培养工作刻不容缓,如何培养、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是学生成才立德的三大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美既是人类千万年所追寻的共同目标,那么立德教育最易被接受的途径,必然是辅以审美的教育方式。在美育层面,若巧妙结合时下青年人接受性极强的自媒体,化其不良信息传播者身份为审美教育承载者,将实现强效的引导力与传播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6期。
[2]习近平:《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美术》,2018年10期。
[3]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第5冊,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
关键词:自媒体、美育教育、立德树人
一、网络大环境下,高校学子审美误区
当今社会,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带来“尽知天下事”的便利与视听娱乐的极致享受,但同时,“表达”与“宣泄”的门槛也随之降低,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稂莠不齐,虽有网络警察监管,仍不乏众多媚俗、低级、反社会的信息。此般种种,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高校学子,他们涉世尚浅,情绪极易被左右而造成审美失衡。此时,若教育工作者以传统劝说、教育的方式使其规避负面信息,稍有不慎,还将激起他们内心条件反射式的抗拒心理。相比之下,网络似乎更具话语权。于是,当网络上开始兜售“丧文化”信仰,立时拥有了大批追捧者,风靡一时的“丧文化”成了他们避世的外壳;而当传播该类负面信息的公众号被查封以后,追捧者们哀鸿遍野,纷纷认为“说真话”者失语了。部分自媒体大肆传播“丧文化”所带来的“审丑”风气,造成部分学子审美不端,严重有碍他们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此为一弊。
所谓审美,讲究感受——经验——创造,但如今网络碎片化信息一个接一个推送,让人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接从感受跳到结论,甚至多数时候,这些信息连结论也已然备好,只让人阅读与接受便可。长此以往,享乐主义替代了思考的意义,学子们长期沉溺在“量”的快乐里,而不去区分“质”的差别,难以追求更高层次的“意义感”。这种现象导致部分高校学子惰于钻研,甚至思想和政治认同也被不断消解和重建,此为二弊。
再者,网络信息经手多人,根据社会学家齐格蒙特·包曼所言:后现代社会的核心是“不确定性”,所以“网络罗生门”现象难以避免,信息经手者为实现自我的认知闭合,常断章取义。作为信息终端接收者,所见皆是别人所言、或别人所剪辑,时常难以辨明网络所传“真”“假”“善”“恶”,此为三弊。
二、自媒体时代下的美育路径
(一)跟进社会热点,助学生树立审美意识
传统的高校美育学课程,多倾向于枯燥的理论教学,教材所举案例也失于老旧,脱离了高校学子的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对于课程的接受度并不高,连基础理论也无法全面理解,更枉谈实际运用。尤其是理工类学校,普遍多重技能培训而轻人文熏陶,导致学生经典作品阅读量少、多从网络上获取质量参差的碎片化资源,从而形成审美鉴赏力低、审美判断易被左右的现象。归根到底,审美教育资源亟待更新。
据笔者观察,众多网民对明星八卦绯闻的关注度远高于对国家政事的了解;网红主播的点击率远高于诺贝尔奖得主;网络小说、网络推文的阅读量远高于经典文学作品;比起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播报,年轻人似乎更青睐于“微博大V”的独家爆料;还有网上流行的低迷感伤的“非主流音乐”、甚至最近网上热议的“告密者”话题……种种迹象表明,自媒体深得青年人之心。这些由自媒体推送的新鲜事例,实效性普遍较强,在青年学生中亦影响深广。
如果,将这些案例用于美育课程,从审美的角度解读它们,或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自媒体带来的热点问题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美育教学活动也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与美的感召。故而,教育工作者们可选取一二作为素材,条分缕析地向学生讲解,启发他们从中探寻美的真谛,使之明白哪些事物是值得鼓励和提倡,哪些又是应当抵制和唾弃的;学会发现美、评价美,锤炼审美技能,培养出中正大气的审美倾向。
(二)高校“美育”自媒体平台的建设
自媒体带来的信息增量虽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有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有丰富多彩的信息含量,能以“随风潜入夜”的速度和深度,第一时间深入青年人的心中。笔者以为,此类新兴媒介的盛行也是美育教学的重要发展契机,若能恰当使用自媒体辅助美育教学,完全符合青年大学生教育接受规律,或许可事半功倍。教育者可将课堂上枯燥的美育教学理论与自媒体融合,创建公众号,在推文中插入美育短视频,或图文结合、时事与审美结合,让美育理论借自媒体方便灵活的形式得以形象表达。这样一来,或许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美的兴致。
除去美育理论普及外,美育自媒体平台日常所分享内容,笔者认为,可以赏析艺术经典为主;上至历史文物、馆藏珍品、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下至身边之人原创的优秀文艺作品皆可。美育公众号要倡导以多种艺术形式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使得学生可在正确引导下、在实践探索中,自主发掘艺术作品之美、规避丑恶、媚俗之作。
(三)美育工作者团队的把关与建设
儒家提倡立德、立功、立言,而教师之言赫然直立于学生心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人师表,言谈举止无一不影响莘莘学子。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校美育教学健康良性运作的重要保证。尤其进行美育教学的工作者,方方面面都要以中正之美要求自己,自身必然要有极高的审美素养,要如习总书记所言“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笔者认为,高校可引进专业的美学人才,并建立美育教研工作室,培养出一批高质量、有品格的美育教学工作者。
结语
高校学子的“立德”培养工作刻不容缓,如何培养、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是学生成才立德的三大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美既是人类千万年所追寻的共同目标,那么立德教育最易被接受的途径,必然是辅以审美的教育方式。在美育层面,若巧妙结合时下青年人接受性极强的自媒体,化其不良信息传播者身份为审美教育承载者,将实现强效的引导力与传播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6期。
[2]习近平:《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美术》,2018年10期。
[3]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第5冊,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