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上课,在不同的使用阶段有不同的体会和效果所展开的思索和做法。主要论述了初期使用课件没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随后的做法及使用课件上一些比较成功的心得。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件上课;初期滥用;后果与思考;后期做法;成功之处
以前,学校里只有几个班配备了多媒体,很是羡慕那些班的老师能使用PPT来上课。两年前,学校新建,给每个班都配备了多媒体,所以我也过足了使用PPT上课的瘾,几乎每一节课都要使用。可能是被它迷住了的缘故,在课件的制作上我化费了大量的时间,力求每一个课件都要尽量完美,尽量全面,为此我不断地修改课件,完善课件,非常细化,甚至于把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过程、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前后两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内容等都编了进去,可以这么说,好多课件上的内容比相应的教案上的内容还要多还要齐全。但一学期教学下来,我发现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我迷惑了。这是怎么啦?难道是PPT对教学没有多大的用处?假期中我静下心来沉思,发现是我滥用了PPT,以至于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负担,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PPT限制了课堂的再生
由于我过份迷信PPT,在课前我会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并按照这个流程制作了相应的幻灯片,就象是工厂中的流水线一样,设定了一个给定的程序。在课上我期望学生能按照我设定的顺序展开教学,不要出现偏差,这样一来,我的教学思路无形之中被套上了一个枷锁,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变的比较呆板、生硬。
2.PPT让教科书“下岗”
经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本生疏了。由于在我的课件上,知识点、概念、例题、习题、图片等都一应齐全,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必要去看课本,长期下来学生看书的时间变得很少。学期结束时,我查看了学生的书本,发现好多地方都是空白的,一个字也没有写,象新的一样。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复习,他们在书上都找不到要找的内容。二是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降了,解题不规范,小问题不断。由于使用了PPT上课,老师无形之中会追求教学内容的数量,尤其是想尽可能多地讲一些例题。为了使进程快一些,许多题目的解题过程都做在了幻灯片上,题目出来后大多先简单地讲一下思路,然后就是课件一闪而过,也不在黑板上一步步地去板演。
3.PPT培养了人的惰性
由于网络上有许多好的课件,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所以我的惰性就慢慢地被课件培养出来了,由于对教材、对教学的方法缺少了钻研,我发现自己对教材生疏了,对教学方法生疏了,有时甚至会在上课中出现离开了PPT,不看幻灯片上的文字,头脑中会一片空白,都不知道下面要讲什么内容的情况,长此以往,我发觉使用了PPT,我的教学水平反而下降了,变的不太会上课了,这让我更加依赖课件上课,从而进入了一个令人生畏的恶性循环……
那么,该如何使用PPT才能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呢?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思考,逐渐地得到了使用它的一些心得。下面我就自身的一些切身体会,说说在哪些情况下能让PPT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和优势:
1.用PPT增加复习课容量
一些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如章节复习课等,PPT就能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在课上,我首先利用幻灯片快速地把章节主要内容过一遍,一般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回答,这样做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看清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这个效果比以前在黑板上写写划划好多了,老师讲的少,时间化费少,然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系统性强。接下来安排一些课堂小练习,题目的起点要低,梯度要小,容量要大一些,能再现章节中的所有知识点,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后是一些中考试题的链接,让学生见识一下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出现在中考试题中的,在这其间可适当地穿插一些例题。最后用一、二张幻灯片呈现一个课堂小测试,巩固下所复习的内容。
2.用PPT反馈学生错误
利用PPT制作一些学生作业中的错题的课件,它的作用类似于学生的纠错本,用于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平时应该做个有心人,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批改作业或试卷时发现的那些学生易错、易混淆、易疏忽的题目,及时地编录在你所做的课件之中去,然后等到需要的时候把它制成各种专题的课件,章节复习时、期中期末复习时都可以反复使用,事实表明,这样纠错方式易于学生接受,而且效果很好。
3.用PPT积累教学资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PPT做一些专项习题的课件,从而为后续的复习积累教学资源。例如我曾做了一个关于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习题课件,做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与这个内容有关的题目就把它做进去。要提醒的是,这里不是简单的把题目给机械地复制过去,而是把你已编的课件中所没有的内容给加进去,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使用时你只要根据课堂需要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就可以呈现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应用题,虽然这只是一个题目,但这个题目中由于问的内容很多,提问的角度各不相同,而且没有重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复习专题,这样的专题课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章节复习时可以用,期中、期末复习时可以用,甚至中考复习时也可以用。
4.用PPT辅助实验教学
那些不易演示,可见度不高的实验,那些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利用课件来帮助教学。例如认识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循环,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弄清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弄清乒乓球从空中自由下落经桌面碰撞后又弹起其中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后,学生理解地透彻多了,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总之,课件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但课件终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它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课件的完美,追求用课件来概括教学的一切,而忽略了教学的其它方法和手段,那势必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局。哪些课堂可以使用课件,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这都是我们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就要深思熟虑的地方,那些不需要用到或者可有可无的时候就坚决不要使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PPT替代板书,也不能用PPT替代具体的解题过程,更不能用PPT替代相应的物理实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件上课;初期滥用;后果与思考;后期做法;成功之处
以前,学校里只有几个班配备了多媒体,很是羡慕那些班的老师能使用PPT来上课。两年前,学校新建,给每个班都配备了多媒体,所以我也过足了使用PPT上课的瘾,几乎每一节课都要使用。可能是被它迷住了的缘故,在课件的制作上我化费了大量的时间,力求每一个课件都要尽量完美,尽量全面,为此我不断地修改课件,完善课件,非常细化,甚至于把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过程、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前后两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内容等都编了进去,可以这么说,好多课件上的内容比相应的教案上的内容还要多还要齐全。但一学期教学下来,我发现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我迷惑了。这是怎么啦?难道是PPT对教学没有多大的用处?假期中我静下心来沉思,发现是我滥用了PPT,以至于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负担,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PPT限制了课堂的再生
由于我过份迷信PPT,在课前我会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并按照这个流程制作了相应的幻灯片,就象是工厂中的流水线一样,设定了一个给定的程序。在课上我期望学生能按照我设定的顺序展开教学,不要出现偏差,这样一来,我的教学思路无形之中被套上了一个枷锁,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变的比较呆板、生硬。
2.PPT让教科书“下岗”
经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本生疏了。由于在我的课件上,知识点、概念、例题、习题、图片等都一应齐全,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必要去看课本,长期下来学生看书的时间变得很少。学期结束时,我查看了学生的书本,发现好多地方都是空白的,一个字也没有写,象新的一样。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复习,他们在书上都找不到要找的内容。二是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降了,解题不规范,小问题不断。由于使用了PPT上课,老师无形之中会追求教学内容的数量,尤其是想尽可能多地讲一些例题。为了使进程快一些,许多题目的解题过程都做在了幻灯片上,题目出来后大多先简单地讲一下思路,然后就是课件一闪而过,也不在黑板上一步步地去板演。
3.PPT培养了人的惰性
由于网络上有许多好的课件,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所以我的惰性就慢慢地被课件培养出来了,由于对教材、对教学的方法缺少了钻研,我发现自己对教材生疏了,对教学方法生疏了,有时甚至会在上课中出现离开了PPT,不看幻灯片上的文字,头脑中会一片空白,都不知道下面要讲什么内容的情况,长此以往,我发觉使用了PPT,我的教学水平反而下降了,变的不太会上课了,这让我更加依赖课件上课,从而进入了一个令人生畏的恶性循环……
那么,该如何使用PPT才能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呢?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思考,逐渐地得到了使用它的一些心得。下面我就自身的一些切身体会,说说在哪些情况下能让PPT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和优势:
1.用PPT增加复习课容量
一些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如章节复习课等,PPT就能充分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在课上,我首先利用幻灯片快速地把章节主要内容过一遍,一般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回答,这样做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看清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这个效果比以前在黑板上写写划划好多了,老师讲的少,时间化费少,然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系统性强。接下来安排一些课堂小练习,题目的起点要低,梯度要小,容量要大一些,能再现章节中的所有知识点,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后是一些中考试题的链接,让学生见识一下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出现在中考试题中的,在这其间可适当地穿插一些例题。最后用一、二张幻灯片呈现一个课堂小测试,巩固下所复习的内容。
2.用PPT反馈学生错误
利用PPT制作一些学生作业中的错题的课件,它的作用类似于学生的纠错本,用于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平时应该做个有心人,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批改作业或试卷时发现的那些学生易错、易混淆、易疏忽的题目,及时地编录在你所做的课件之中去,然后等到需要的时候把它制成各种专题的课件,章节复习时、期中期末复习时都可以反复使用,事实表明,这样纠错方式易于学生接受,而且效果很好。
3.用PPT积累教学资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PPT做一些专项习题的课件,从而为后续的复习积累教学资源。例如我曾做了一个关于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习题课件,做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与这个内容有关的题目就把它做进去。要提醒的是,这里不是简单的把题目给机械地复制过去,而是把你已编的课件中所没有的内容给加进去,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使用时你只要根据课堂需要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就可以呈现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应用题,虽然这只是一个题目,但这个题目中由于问的内容很多,提问的角度各不相同,而且没有重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复习专题,这样的专题课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章节复习时可以用,期中、期末复习时可以用,甚至中考复习时也可以用。
4.用PPT辅助实验教学
那些不易演示,可见度不高的实验,那些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利用课件来帮助教学。例如认识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循环,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弄清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弄清乒乓球从空中自由下落经桌面碰撞后又弹起其中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后,学生理解地透彻多了,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总之,课件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但课件终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它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课件的完美,追求用课件来概括教学的一切,而忽略了教学的其它方法和手段,那势必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局。哪些课堂可以使用课件,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这都是我们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就要深思熟虑的地方,那些不需要用到或者可有可无的时候就坚决不要使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PPT替代板书,也不能用PPT替代具体的解题过程,更不能用PPT替代相应的物理实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