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我国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思维水平与思辨能力方面的低下已经引起了专业外语教师的广泛关注,因而分析该问题的引发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步,本文拟从外语语言以及思维水平方面入手,集中分析研究引发学生外语思维水平低下的原因,并对症下药,侧重基础阶段的学生外语思维习惯及其能力的开发研究,旨在建构我国研究大学生外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并提供可操作的实践导向,集中解决外语专业学生思维水平与思辨能力低下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外语思维水平 管理体系研究
一、引言
近些年来,外语思维及思辨问题得到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如澳大利亚的MyRead项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Critical Web Reader项目都在研究这个议题,美国研究人员Cassidy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辨能力,英国学者Fisher指出语言教学也需要从关注“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转向关注“语言的批判性理解和表达”,还有其他一些学者构建了如何具体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理论框架。国内学者针对外语专业学生出现的“思维缺席”严重的现象,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写入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外语教学大纲》,之后有许多学者如黄源深,何其莘,文秋芳,李莉文,董元兴,阮全友等广泛关注了这个问题。对思辨能力模型构建,林崇德提出了“三棱结构模型”,文秋芳提出了“层级模型”,还有许多学者从“写作与思维”“翻译与思维”“听力与思维”“阅读与思维”等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思辨的能力,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可操作性的理论框架,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思维及思辨问题。但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笔者力求将主要观点放在当前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宏观前提之下进行探讨,并结合地方院校的教学独特性,从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模式入手,在探索测试学生思维水平层级的前提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可供操作的方法,从本质上解决外语教学的当中学生思辨能力低下的问题。
二、思维能力低下的现状探析
1.术语界定。“critical thinking skill”,国内不少学者将其翻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秋芳指出了这一翻译的错误,并给出了相应合适的定义,即“高层次思维能力”,后又集中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各研究院的意见,将其翻译为“思辨能力”。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思辨能力是思维能力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其不能完全代替思维能力,本课题当中所涉及的思维能力涵盖思辨能力。
2.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低下的原因。首先,从外语学习的特点来说,其中有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方面,比如,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所处的基本上都是母语环境,而非目标外语环境,因而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经历进行反复的吸收内化。从思维层面看,外语学习是一个机械记忆、被动接受大于积极思维的过程,因而,学生在进行习惯养成的过程当中,常常陷入一种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的过程,因而其表象就是学生在综合性分析与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其次,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消极作用,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旨在着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通过对听说读写反复的训练,机械系的操练是学生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因而在这种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的主导下,外语专业的学生常常忽视自己的思维能力而集中精力在模仿与机械操练的过程当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外语专业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最后,先行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常常忽视对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与西方高等院校不同,我国的高等院校对学生在培养方面常常较为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运用程度的培养,对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因而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与发展,自然在其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
三、构建外语思维水平培养目标管理体系
1.国内外相关思维水平框架体系。目前国内外对思维能力理论框架方面较为有影响力的有“特尔斐”项目组提出的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林崇德的三菱结构思维能力模型与文秋芳(2008)在借鉴这三类模型基础上所提出的层级模型。
文秋芳将我国的12所高校分为5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统计比较,第一类为教育部直属第一梯队,第二类为其余的“211”学校,第三类为省部共建的省属院校,第四类为省属普通高校,第五类为近年内专升本院校。发现:学生思辨能力的高低基本上符合类别的排序,即类别越靠前,学生成绩越高,思辨能力越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思辨能力排在最底层,许多学生到了大学还在受外语成绩不好的困扰,因为很多在中学时外语成绩就是中等,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没有提升上来。
文秋芳在“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研究”当中,侧重研究大学生高层次的思辩能力培养,而本课题侧重基础阶段的学生外语思维习惯及能力的开发研究,给我国研究大学生外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构建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导向。
2.本课题所构建的思维水平培养目标管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助于改变当下外语学生“思辨缺席”的现状,因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该体系,由于该体系的可操作性强,因而笔者试图通过该体系解决学生思维能力低下的问题。
(1)从外语语言的角度确定学生的思维水平层级。首先要从外语语言的角度确定学生的思维水平层级笔者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分成以下水平层次:1)对概念的认识,词汇、语音理解记忆;2)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联想,短语的表达;3)恰当地运用句法手段将不同范畴概念联系在一起,基本上能运用语法正确表达思想;4)熟练地运用句法手段表达思想;5)对概念与概念之间、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进行推论;6)运用多种概念论证一个观点,或用多种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推理。
(2)学生思维水平层级的语言表达体现或学习情况分析。根据以上对学生思维层级的判定,与之相对应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第一层次所对应的是:掌握一定量的外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简易句子的表达;第二层次所对应:掌握一定量的词组,并基本了解它们搭配的理由;第三层次所对应的是:掌握了初浅的句法知识;第四个层次相对应的是:熟练地掌握了句法知识并能恰当的运用;第五个层次与之对应的是:熟练地掌握了从句的表达;第六个层次与之对应的是:学会篇章的构思,连贯的思想表达。 通过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判定,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
(3)学生思维水平层级对应的教学方法。层级低的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要贯穿层级高的阶段,词、词组、句子等层面的思维不是独立培养的,而是穿插交织在一起的,在启蒙阶段就有了简单句的表达,但学生不知道这些句子是怎么来的,不知所以然。
第一个层次:区分词的系统意义和所指意义,引导学生学会记忆外语单词的能力,此方法贯穿以后所有的学习过程。
第二个层次:用空间概念或范畴概念去解释词组的隐喻性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记忆词组的能力,此方法贯穿以后所有的学习过程。
第三、四个层次:运用“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记忆句法的能力,此方法贯穿以后所有的学习过程。
第五个层次:运用 “交际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四环节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记忆从句的能力,此方法贯穿以后所有的学习过程。
第六个层次:用苏格拉底教学思想启开语言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构思篇章的能力,此方法贯穿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思维活动。
因此一旦开始学习外语,学生不能放松对外语单词的积累,对语法结构的理解。只有这样一步一步的深入,夯实,才能达到自由表达思想的程度。懒惰或放松只能造成一定的缺口,想跳又跳不过,不跳又不甘心,缺口大就望而生畏,费时费力,其结果效率低下,浪费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另外,给学生考试,观测学生学习的情况也要从培养思维的角度去命题,题型可多样化,使学生能够经常性地用目标管理去量化自己的外语学习情况,以检测、督促自己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建卿,文秋芳.国外思维能力量具评介及启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研究报告[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7:38-42 77.
[2]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01:37-43.
[4]刘艳萍,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王海妹.国外大学生思维能力研究评析及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05:133-136.
[5]李光泽.我国大学生思辨能力研究的新突破——《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评介[J].中国外语教育,2014,04:94-97.
【基金项目】2015年永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外语思维水平培养目标管理体系研究”(永科发【2015】11号-32)。
作者简介:汪琼(1979-),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外语思维水平 管理体系研究
一、引言
近些年来,外语思维及思辨问题得到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如澳大利亚的MyRead项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Critical Web Reader项目都在研究这个议题,美国研究人员Cassidy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辨能力,英国学者Fisher指出语言教学也需要从关注“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转向关注“语言的批判性理解和表达”,还有其他一些学者构建了如何具体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理论框架。国内学者针对外语专业学生出现的“思维缺席”严重的现象,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写入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外语教学大纲》,之后有许多学者如黄源深,何其莘,文秋芳,李莉文,董元兴,阮全友等广泛关注了这个问题。对思辨能力模型构建,林崇德提出了“三棱结构模型”,文秋芳提出了“层级模型”,还有许多学者从“写作与思维”“翻译与思维”“听力与思维”“阅读与思维”等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思辨的能力,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可操作性的理论框架,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思维及思辨问题。但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笔者力求将主要观点放在当前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宏观前提之下进行探讨,并结合地方院校的教学独特性,从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模式入手,在探索测试学生思维水平层级的前提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可供操作的方法,从本质上解决外语教学的当中学生思辨能力低下的问题。
二、思维能力低下的现状探析
1.术语界定。“critical thinking skill”,国内不少学者将其翻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秋芳指出了这一翻译的错误,并给出了相应合适的定义,即“高层次思维能力”,后又集中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各研究院的意见,将其翻译为“思辨能力”。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思辨能力是思维能力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其不能完全代替思维能力,本课题当中所涉及的思维能力涵盖思辨能力。
2.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低下的原因。首先,从外语学习的特点来说,其中有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方面,比如,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所处的基本上都是母语环境,而非目标外语环境,因而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经历进行反复的吸收内化。从思维层面看,外语学习是一个机械记忆、被动接受大于积极思维的过程,因而,学生在进行习惯养成的过程当中,常常陷入一种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的过程,因而其表象就是学生在综合性分析与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其次,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消极作用,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旨在着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通过对听说读写反复的训练,机械系的操练是学生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因而在这种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的主导下,外语专业的学生常常忽视自己的思维能力而集中精力在模仿与机械操练的过程当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外语专业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最后,先行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常常忽视对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与西方高等院校不同,我国的高等院校对学生在培养方面常常较为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运用程度的培养,对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因而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与发展,自然在其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
三、构建外语思维水平培养目标管理体系
1.国内外相关思维水平框架体系。目前国内外对思维能力理论框架方面较为有影响力的有“特尔斐”项目组提出的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林崇德的三菱结构思维能力模型与文秋芳(2008)在借鉴这三类模型基础上所提出的层级模型。
文秋芳将我国的12所高校分为5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统计比较,第一类为教育部直属第一梯队,第二类为其余的“211”学校,第三类为省部共建的省属院校,第四类为省属普通高校,第五类为近年内专升本院校。发现:学生思辨能力的高低基本上符合类别的排序,即类别越靠前,学生成绩越高,思辨能力越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思辨能力排在最底层,许多学生到了大学还在受外语成绩不好的困扰,因为很多在中学时外语成绩就是中等,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没有提升上来。
文秋芳在“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研究”当中,侧重研究大学生高层次的思辩能力培养,而本课题侧重基础阶段的学生外语思维习惯及能力的开发研究,给我国研究大学生外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构建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导向。
2.本课题所构建的思维水平培养目标管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助于改变当下外语学生“思辨缺席”的现状,因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该体系,由于该体系的可操作性强,因而笔者试图通过该体系解决学生思维能力低下的问题。
(1)从外语语言的角度确定学生的思维水平层级。首先要从外语语言的角度确定学生的思维水平层级笔者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分成以下水平层次:1)对概念的认识,词汇、语音理解记忆;2)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联想,短语的表达;3)恰当地运用句法手段将不同范畴概念联系在一起,基本上能运用语法正确表达思想;4)熟练地运用句法手段表达思想;5)对概念与概念之间、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进行推论;6)运用多种概念论证一个观点,或用多种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推理。
(2)学生思维水平层级的语言表达体现或学习情况分析。根据以上对学生思维层级的判定,与之相对应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第一层次所对应的是:掌握一定量的外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简易句子的表达;第二层次所对应:掌握一定量的词组,并基本了解它们搭配的理由;第三层次所对应的是:掌握了初浅的句法知识;第四个层次相对应的是:熟练地掌握了句法知识并能恰当的运用;第五个层次与之对应的是:熟练地掌握了从句的表达;第六个层次与之对应的是:学会篇章的构思,连贯的思想表达。 通过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判定,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
(3)学生思维水平层级对应的教学方法。层级低的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要贯穿层级高的阶段,词、词组、句子等层面的思维不是独立培养的,而是穿插交织在一起的,在启蒙阶段就有了简单句的表达,但学生不知道这些句子是怎么来的,不知所以然。
第一个层次:区分词的系统意义和所指意义,引导学生学会记忆外语单词的能力,此方法贯穿以后所有的学习过程。
第二个层次:用空间概念或范畴概念去解释词组的隐喻性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记忆词组的能力,此方法贯穿以后所有的学习过程。
第三、四个层次:运用“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记忆句法的能力,此方法贯穿以后所有的学习过程。
第五个层次:运用 “交际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四环节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记忆从句的能力,此方法贯穿以后所有的学习过程。
第六个层次:用苏格拉底教学思想启开语言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构思篇章的能力,此方法贯穿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思维活动。
因此一旦开始学习外语,学生不能放松对外语单词的积累,对语法结构的理解。只有这样一步一步的深入,夯实,才能达到自由表达思想的程度。懒惰或放松只能造成一定的缺口,想跳又跳不过,不跳又不甘心,缺口大就望而生畏,费时费力,其结果效率低下,浪费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另外,给学生考试,观测学生学习的情况也要从培养思维的角度去命题,题型可多样化,使学生能够经常性地用目标管理去量化自己的外语学习情况,以检测、督促自己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建卿,文秋芳.国外思维能力量具评介及启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研究报告[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7:38-42 77.
[2]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01:37-43.
[4]刘艳萍,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王海妹.国外大学生思维能力研究评析及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05:133-136.
[5]李光泽.我国大学生思辨能力研究的新突破——《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评介[J].中国外语教育,2014,04:94-97.
【基金项目】2015年永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外语思维水平培养目标管理体系研究”(永科发【2015】11号-32)。
作者简介:汪琼(1979-),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