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数学思维拓展、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的需要,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模式的建立,在对学生进行个体独立探究的基拙上,为学生日常数学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推理、实验、证明、观察、计算等需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基拙。但从学习实践角度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
一、小组的概念
小组是为了方便学习所组成的小班子和小集体,它将每一个其中成员所具备的知识都进行合理的利用,将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将共同目标实现。小组拥有特征如下:
1、不同的感官和认知是每个小组组员所具有的。对于一个并且独立的有机体单位便是小组,自身的统一性对于他们来说都有一个整体的感官,面对不同环境时候他们也能够用统一的态度和行动去面对。
2、需要满足的需求。有机体结合成了一个小组,满足个人需要所必要的条件就是小组的存在。
3、至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一个小组,因为同一个目标不同个体走到了一起,对他们而言有意义的是将个体联系到一起。
4、一群人组成的社会单位便是小组的定义,彼此的地位关系都是非常明显的。规范小组成员的准则和价值是每个小组成员自己都具有的一套思想模式。
5、小组组成的人是将命运共同来承担的,他们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影响到全体人员的往往就是一个组员的体验。
6、小组成员在交流、探讨、合作和沟通的时候是必然会互相影响的,而这些面对面的沟通是小组成员能够直接进行的。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
第一,学生参与度高低不一。在教师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有的小组讨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甚是热烈,但却是个别同学的“个人秀”,其他小组成员都处于无声的状态,这就成为了一种个体单干的学习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形同虚设。较为外向的同学,能够畅所欲言,表现活跃。而性格内敛的学生,缺乏交流意识,在小组中只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不参与其中。第二,教师评价不全面,评价方式不完善。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和再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存在评价不科学、不全面现象。首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把奖励和评价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却不对整个小组团体作出评价,如,老师会对进行发言的学生说“你做的很好”;其次,教师只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不对小组合作过程给予评价;最后,只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不组织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更好的开展小组使用学习十分不利。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
1、弄清合作学习的意义,搭配好学习小组
有些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还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就是合作学习。其实小组仅仅是形式,合作学习的开始是有效分组,成功的合作小组采用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合作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甚至是家庭背景等方面具有差异,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的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组内异质决定了小组成员各具特色,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组员要有序配合。一般以四人为一组,四人中配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配两个学习中等的学生、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动和组间竞赛活动,负责组织、协调本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其次,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成绩不好学生所处的合作地位,否则他们将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再次,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位置,责任到人。最后,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适时进行组间成员的调整,使小组合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设置有效合作的教学情境
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3、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
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没有问题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的问题是从哪儿来?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疑惑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课堂交流与解决。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数学思维拓展、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的需要,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模式的建立,在对学生进行个体独立探究的基拙上,为学生日常数学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推理、实验、证明、观察、计算等需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基拙。但从学习实践角度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
一、小组的概念
小组是为了方便学习所组成的小班子和小集体,它将每一个其中成员所具备的知识都进行合理的利用,将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将共同目标实现。小组拥有特征如下:
1、不同的感官和认知是每个小组组员所具有的。对于一个并且独立的有机体单位便是小组,自身的统一性对于他们来说都有一个整体的感官,面对不同环境时候他们也能够用统一的态度和行动去面对。
2、需要满足的需求。有机体结合成了一个小组,满足个人需要所必要的条件就是小组的存在。
3、至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一个小组,因为同一个目标不同个体走到了一起,对他们而言有意义的是将个体联系到一起。
4、一群人组成的社会单位便是小组的定义,彼此的地位关系都是非常明显的。规范小组成员的准则和价值是每个小组成员自己都具有的一套思想模式。
5、小组组成的人是将命运共同来承担的,他们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影响到全体人员的往往就是一个组员的体验。
6、小组成员在交流、探讨、合作和沟通的时候是必然会互相影响的,而这些面对面的沟通是小组成员能够直接进行的。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
第一,学生参与度高低不一。在教师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有的小组讨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甚是热烈,但却是个别同学的“个人秀”,其他小组成员都处于无声的状态,这就成为了一种个体单干的学习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形同虚设。较为外向的同学,能够畅所欲言,表现活跃。而性格内敛的学生,缺乏交流意识,在小组中只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不参与其中。第二,教师评价不全面,评价方式不完善。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和再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存在评价不科学、不全面现象。首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把奖励和评价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却不对整个小组团体作出评价,如,老师会对进行发言的学生说“你做的很好”;其次,教师只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不对小组合作过程给予评价;最后,只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不组织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更好的开展小组使用学习十分不利。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
1、弄清合作学习的意义,搭配好学习小组
有些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还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就是合作学习。其实小组仅仅是形式,合作学习的开始是有效分组,成功的合作小组采用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合作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甚至是家庭背景等方面具有差异,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的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组内异质决定了小组成员各具特色,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组员要有序配合。一般以四人为一组,四人中配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配两个学习中等的学生、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动和组间竞赛活动,负责组织、协调本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其次,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成绩不好学生所处的合作地位,否则他们将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再次,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位置,责任到人。最后,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适时进行组间成员的调整,使小组合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设置有效合作的教学情境
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3、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
问题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没有问题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的问题是从哪儿来?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学生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疑惑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课堂交流与解决。